哈羅大家好!很快又過一周,前沿技術周報繼續和大家見面。這次我們又挑選一個看起來不太起眼,但實際上影響深遠的科技新聞:這周是根據 Blooberg 報導,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幾家科技公司出手,希望中國相關部門,否決英偉達收購 Arm 的交易案。
先前虎嗅曾經提到,陷於財困的日本軟銀,準備出售全球最重要的手機芯設計公司 Arm。據稱著名顯卡公司英偉達,將準備以 400 億美元,把這個鍋接了回來。
400 億美元(約 2,670 億人民幣)的天價,是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裡最高價的收購案......如果真的能成功的話。當時 Odin 曾說:「以目前 Arm 在手機市場的份額,反壟斷機構一定緊緊盯著。」果然在消息宣布之後,惹來各處的反對聲浪,目前看來英偉達的這次天價交易,成功的機會杳茫。
然而,淪為各種角力磨心的 Arm,前途到底又如何?
為什麼反對收購案?
為什麼英偉達要用天價購買 Arm 呢?目前全球絕大部份的智慧型手機生態系統,均基於 Arm 晶片設計,也使全球絕大部份的智慧型手機晶片,也不得不使用基於 Arm 的指令集、或是 Arm 微架構的晶片。手機公司沒有了 Arm,就等於失去智慧型手機深厚的生態,也將難以在市場上存活。所以,Arm 的就如手機產業的核子兵器一樣,完全能決手機產業成員生死的戰略。
但為什麼英偉達的收購案,會遭到反對?要知道這並不是 Arm 第一次被收購。Arm 其實日本軟銀 (Softbank) 就在 2016 年就以 310 億美元的天價,把 Arm 私有化。但軟銀當時的收購,卻十分順利,沒有招來太多反對的聲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在骨子裡就只是一家日本的投資基金公司,就算他們掌握了這樣的核彈頭,也不會對產業成員構成任何威脅。
但這回最不同的是,英偉達不但是美國的晶片公司,也是 Arm 的其中一個客戶,這不但可能威脅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的案全,與 Arm 的其它客戶有著明顯的競爭關係。當然,英偉達不是不知道外界的擔憂,一開始也承諾會讓 ARM 繼續運營其開放許可模式,以及保持其獨立性。
但是,這種空洞的承諾,始乎無法讓各個監管機構安心。收購消息公布後,Arm 聯合創始人 Hermann Hauser 就公開反對收購案,並要求英國否絕這次交易。
圖片來源:Newzoo。
Hermann 認為,這則收購將會破壞 Arm 長久以來的合作方式,最終會毀掉 Arm。他表示,英偉達想要實現這個交易,最少要籤署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以及取得美國在海外的法規豁免。畢竟,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就在中國,單是中國的市場的份額就等於 2~4 位的總和(上圖),如果 Arm 真的失去中國市場,Arm 就要完蛋了。
此外,Arm 近年積極開拓主控晶片 (MCU) 市場,以開拓未來的廣大的物聯網業務,但由於主控晶片市場並不像手機晶片一樣,有著手機生態的護城河,目前正面對著無法被任何一方控制的開源競爭對手 RISC-V 的激烈競爭。但在英偉達收購案消息公布之後,CCS Insights 分析師 Blaber 對路透社表示,收購案的結果,將會把客戶推往 RISC-V 陣營 。
更重要的是,這個收購案旋成為了多股勢力的磨心,它首先成為國際貿易競爭的角力場,特別是美國數度實施實體清單背後,中美貿易戰的角力場。其次是愈來愈激烈的半導體產業競爭的颱風眼,特別是在 5G 以至物聯網所打開了的全新市場,而這裡可能是一個價值萬億人民幣的市場。這幾幫勢力的激烈角力,很可能就把這個收購案輾得完全粉碎。
什麼人在反對收購案?
目前有什麼勢力,在這個價值 400 億美元的角力場裡交鋒?
如果收購案真的被否決,怎辦?
如果英偉達收購真的失敗的話,那就證明蘋果不收購 Arm 的判斷是正確的。
Arm 應該如何自處?
目前英偉達只有一個不算理想、但可能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