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蒸發850億,微軟為何要自研晶片

2020-12-24 騰訊網

文/DoNews專欄作者 maomaobear

圖/IC Photo

日前,有媒體報導,繼蘋果、亞馬遜後,微軟公司正在自主設計晶片,用於運行該公司雲服務的伺服器和個人電腦,加入全行業減少對英特爾依賴的趨勢。

媒體稱微軟正在為其運行雲計算服務和Surface系列個人計算機的伺服器設計自己的晶片。有知情人士透露,這家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正在通過ARM.設計一款用於數據中心的處理器,同時,也在考慮為Surface系列個人電腦配備另一種晶片。

受該消息影響,周五收盤,英特爾大跌6.3%,市值蒸發130.77億美元,約合850億元人民幣。英特爾迎來困難時刻。

2020年,隨著蘋果使用自研的ARM晶片替代英特爾處理器,各個巨頭紛紛開始自己研發晶片。這次微軟出手意義重大。

那麼,微軟為何要自研晶片,未來微軟晶片的前景如何呢?我們來看一下。

微軟能夠自研晶片嗎?

作為一個軟體廠商,微軟的硬體業務比例一直很低,以前微軟有自己的滑鼠鍵盤業務,後來有Surface,要研發晶片似乎很遠。研發晶片是一件高科技的事情。

但是,到了2020年,時代已經變了。隨著臺積電工藝超過英特爾。ARM公版處理器架構性能的提升,ARM授權加臺積電製造,已經大幅度降低了晶片製造的門檻。

在ARM公版架構與臺積電製造的幫助下,以中國這麼薄弱的基礎,全志、瑞芯微這種規模與微軟差距巨大的企業也能製造出自己的晶片。

而美國本土晶片工業發展很多年了,人才比中國好找多了,以微軟的實力,製造晶片是比較容易的。

像蘋果一樣,自己設計高性能微架構也許比較困難,但是使用ARM公版的架構與核心搭積木並不困難。

現在ARM公版的X1在3Ghz的性能,已經與AMD 4500U 睿頻到4Ghz的性能差不多,而功耗更低。

這意味著,微軟只需要不太高的成本,造一個ARM公版架構的處理器,就有不錯的性能。

而微軟在Xbox上與臺積電有多年合作,代工也不是問題。所以微軟是完全能夠自己研發晶片的。

微軟為何要自研晶片?

對微軟來說,過去幾十年依賴的是Wintel聯盟。而隨著ARM在移動領域崛起,這個聯盟正在遭遇挑戰。

Wintel聯盟所依仗的是,是X86生態系統。從80年代開始,無數軟體都是圍繞著X86指令集開發的,微軟也一直保留著足夠的兼容性,Office95可以在2020年的Win10系統中正常運行。

但是,隨著ARM在移動領域的崛起。在一些不需要兼容性的領域,X86已經沒有優勢了。

而微軟恰恰,既有雲計算業務,也有移動業務。在這些業務繼續用X86競爭是失敗的。在雲計算領域,因為生態系統關係很小,ARM在算力成本功耗的優勢非常明顯,做雲計算的廠商紛紛換用ARM解決方案。微軟跟進完全正常。

微軟和英特爾的前途

英特爾失敗,在於前些年沒有搞定智慧型手機晶片。自己的規模沒有上去,X86手機沒有成功,X86安卓沒有成功,平板補貼半途而廢。

到了臺積電28nm追近的時候,沒有去努力做代工,搶臺積電的飯碗。到了7nm,5nm,已經無力回天了。

雖然在PC和伺服器領域,X86的生態還能堅持很長時間。但是雲計算,高性能計算這些生態負擔小的地方英特爾已經顯露出問題。

微軟的叛變很致命,微軟如果解決高效率翻譯的問題。PC上X86的生態優勢很快就會被抹掉,PC市場也會被蠶食一大塊。

微軟現在的ARM Win10已經可以支持X86程序運行,只是效率還比較差。

未來,只要微軟把ARM Win10的效率提升上去,讓ARM處理器能用X86的生態,那麼,桌面和伺服器,X86也未必能守住。

生態拉平了,就是性能與能效競爭了,英特爾很危險。

歡迎分享、點讚、在看,一鍵三連

相關焦點

  • 微軟將自研晶片,英特爾一夜蒸發850億,市值與英偉達相差8000億
    僅僅7月24日公布2020年第二財季業績後,雖然營收穩健,但7nm晶片推遲使得季報後股價大跌16.24%,僅僅一夜間市值就縮水400億美元。上周五,因有消息稱微軟也將考慮設計自己的晶片,受到這一消息影響,上周五英特爾下跌超6%,一夜之間是市值蒸發130億美元(人民幣850億元)。
  • 蘋果宣布一條大消息,晶片霸主「崩了」:一夜蒸發850億
    甩開高通?蘋果開始自研基帶晶片12月10日蘋果硬體技術部門高級副總裁約翰尼·斯魯吉在與員工的一次會議上披露,今年蘋果已經啟動了首個內部基帶晶片的研發,這意味著將推動蘋果下一個關鍵轉型。不過他並未披露蘋果自研基帶晶片何時將出貨。基帶是智慧型手機中的一個關鍵零件,作用是支持手機通話以及通過蜂窩網絡連接網際網路。
  • 蘋果自研晶片,微軟卻與英特爾分道揚鑣,中國揚眉吐氣的機會到了
    1993年,英特爾Intel奔騰處理器晶片上市,同年微軟Windows NT 3.1版本最終發布,英特爾在硬體底層,微軟在軟體上遊,Win-Tel體系制霸個人電腦工業生態鏈。 俗話說得好,「跨得過微軟,跳不過英特爾」,使用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只能使用英特爾的處理器晶片,AMD則是英特爾的「族弟」;使用英特爾的處理器晶片,也只能使用Windows系統(蘋果跟英特爾合作),否則無法使用大量的應用軟體,系統面臨崩潰。
  • 自研晶片亮相 蘋果與英特爾正式分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蘋果官網已經下架了搭載英特爾晶片的上代Mac,而以全新的M1晶片版替代,目前僅有16英寸的搭載英特爾酷睿i7或i9處理器的MacBookPro在售。路透社的評價更為直接:這款名為「M1」的新晶片標誌著蘋果Mac電腦脫離對英特爾技術近15年的依賴。據了解,蘋果的M1晶片採用5nm製程,封裝了160億個電晶體,其數量在所有蘋果產品中堪稱最多。
  • 微軟造芯,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目前,全球最大的幾家半導體公司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這種壓力並不全來自傳統的競爭對手,還有來自客戶的: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大客戶正在自研晶片,甚至不少自研晶片已經成功應用。繼蘋果推出自研 ARM 架構晶片 Apple M1 之後,微軟近日也傳出了正在自研 ARM 處理器的消息。
  • 蘋果「晶片夢」令高通蒸發850億,誰將是下個被淘汰的供應商?
    向蘋果供貨的晶片製造商現在應該已經吸取教訓,即永遠不要把這項業務視為永久業務。英特爾就是最新的例子,蘋果最終在其Mac電腦中採用自主研發晶片取代了英特爾處理器。蘋果的晶片夢令其供應商不堪困擾,擔心自己將成為下個被淘汰者。
  • 蘋果自研晶片Mac登場,「諷刺」英特爾,定義PC下個十年?
    因為這次發布會,真的就是「One More Thing」:蘋果正式推出ARM架構的自研桌面計算晶片,以及搭載自研晶片的三款全新Mac電腦:Macbook Air、Mac mini和13英寸的Macbook Pro。更何況這次發布會,官方連中文字幕都沒有準備。
  • 打響晶片爭奪戰!蘋果自研晶片M1登場!能否撼動英特爾霸主地位
    現在蘋果推出的M1晶片似乎並不是A14的簡單升級版,雖然都是基於臺積電的5nm工藝打造,但是M1擁有高達160億個電晶體,相比之前的A14的118億個電晶體提升了約35.6%,同時也高於麒麟9000的153億個電晶體。
  • 微軟決定自研ARM處理器
    近日,微軟推出了使用驍龍ARM處理器的Surface Pro X平板電腦,搭載兼容X86軟體的Windows 10 on ARM。
  • 傳微軟自研Arm處理器,用於伺服器和Surface設備
    同年微軟還宣布與高通(Qualcomm)和 Cavium 在內的多家 Arm 處理器供應商合作,嘗試在 Windows Server 上運行 Arm 架構處理器,但僅用於微軟自己的數據中心,目的是評估 Arm 架構處理器在 Azure 服務中的狀況。2018年,有消息稱微軟考慮在Surface Go上使用基於Arm的晶片,但招致英特爾的反對。
  • 晶片轉向定製化!雲計算廠商自行設計晶片,英特爾「out」了?
    最近,情況似乎正在發生變化——亞馬遜、微軟等原有的晶片終端用戶,正向晶片設計領域伸出「觸角」,企圖從自己曾經的供應商手中「分一杯羹」。外媒華爾街日報針對此現象撰文分析,認為這是由摩爾定律逼近物理極限、全球計算需求猛增的雙重因素所導致。這一背景下,雲計算廠商、消費電子廠商專向定製化的處理器,將為英特爾等老牌晶片設計玩家帶來挑戰。
  • 蘋果出人意料地改用自研電腦晶片,到底在下一盤多大的棋?
    自2005年,蘋果從PowerPC架構轉向英特爾的處理器架構,至今為止,蘋果與英特爾合作了長達15年之久,幾乎每一代的Mac電腦都會用上英特爾的定製化晶片。如今蘋果正式公布了自己研發電腦晶片的計劃,等於說蘋果與英特爾之間的合作關係要從此告一段落。
  • 蘋果補齊晶片版圖短板,兩年過渡期後要與英特爾說「再見」
    實現了Mac晶片自研後,蘋果晶片陣容的一大缺口得以彌補,同時蘋果一直致力於打造的閉環生態也將進入新時代。在Mac晶片實現自研之前,蘋果的晶片帝國包括iPhone的A系列晶片,iPad的A系列X/Z晶片、Watch的S系列晶片以及AirPods的W1/H1晶片,並在市場上取得成功。蘋果官方數據顯示,把iPhone、iPad和Watch三款產品所使用的處理器加在一起,蘋果在十年間交付了20億個系統晶片。行業認為,補上了Mac晶片自研這一缺口後,蘋果的芯計劃才算真正完整。
  • 蘋果自研 M1 晶片 Mac 電腦降世,能否打破傳統 PC 格局
    今年 6 月的 WWDC 上,蘋果首次宣布了將於年底前推出基於自研的 「Apple Silicon」晶片家族處理器的計劃。這標誌著蘋果已決定放棄英特爾的 x86 架構,轉投 ARM。採用 x86 架構英特爾處理器的較輕負載設備 MacBook 成為這一歷史性變革的重要 「親歷者」。
  • 百度公布晶片進展,稱已出貨2萬片,阿里華為亞馬遜開啟自研晶片
    國內如百度、阿里,紛紛推出自研AI晶片崑崙和含光,替代美國英偉達GPU晶片;在國外,谷歌早早推出自家AI晶片TPU,而亞馬遜不僅推出自研AI晶片Inferentia,來挑戰英偉達,還推出自研CPU晶片Graviton,目標直指英特爾。除了網際網路巨頭外,華為也自研了CPU晶片鯤鵬和AI晶片昇騰,一家單挑英特爾和英偉達。
  • 蘋果公司宣布重大決定 晶片霸主一夜蒸發近千億
    蘋果加快晶片獨立的腳步,晶片霸主高通公司大跌。蘋果公布基帶晶片最新進展周五,市值高達萬億元人民幣的美股晶片巨頭公司高通公司大跌7.36%,創下了2020年3月20日以來最大跌幅,一夜蒸發849億元人民幣,較為少見。目前,蘋果iPhone12使用的是高通的X55基帶晶片。
  • 市值蒸發超400億美元 英特爾解僱首席工程師
    市值蒸發超400億美元 英特爾解僱首席工程師 2020
  • 踢開英特爾,自研Mac晶片高調登場,蘋果「大一統」徵程正式啟航
    文|機器之心參與:四月、微胖、徐丹昨夜,庫克帶著蘋果首款桌面級自研晶片如期而至,奏響了蘋果下一個十年的篇章——它將是蘋果逐步脫離英特爾生態的基石,同時也是蘋果改寫桌面電腦行業規則的起點。甚至因為自研 PC 桌面級晶片 Apple Silicon 的到來,還讓今年的發布會成為了最好看的一場!「感覺 WWDC 的人都是三維建模的啊!」
  • 蘋果自研電腦晶片來了!現場飆性能,首次展示秘密實驗室
    說起來,蘋果和英特爾從2005年公開宣布合作,至今已有15年。從種種跡象來看,蘋果構建的自研晶片版圖已初具規模,蘋果似乎遲早要拋棄這個處理器晶片老夥計了。根據現場演示,無論是Final Cut Pro等蘋果原生App,還是微軟Office系列軟體、Photoshop等Adobe Creative Cloud系統軟體,都能十分順暢、遊刃有餘地運行在蘋果自研晶片上。
  • 微軟也要自研晶片,wintel聯盟越走越遠,ARM卻越走越近
    微軟也要自研晶片?這是真的!據媒體報導稱,微軟正在為其伺服器以及未來的Surface設備設計基於ARM的處理器晶片。這是微軟也害怕晶片依賴嗎,還是有其他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