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News專欄作者 maomaobear
圖/IC Photo
日前,有媒體報導,繼蘋果、亞馬遜後,微軟公司正在自主設計晶片,用於運行該公司雲服務的伺服器和個人電腦,加入全行業減少對英特爾依賴的趨勢。
媒體稱微軟正在為其運行雲計算服務和Surface系列個人計算機的伺服器設計自己的晶片。有知情人士透露,這家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正在通過ARM.設計一款用於數據中心的處理器,同時,也在考慮為Surface系列個人電腦配備另一種晶片。
受該消息影響,周五收盤,英特爾大跌6.3%,市值蒸發130.77億美元,約合850億元人民幣。英特爾迎來困難時刻。
2020年,隨著蘋果使用自研的ARM晶片替代英特爾處理器,各個巨頭紛紛開始自己研發晶片。這次微軟出手意義重大。
那麼,微軟為何要自研晶片,未來微軟晶片的前景如何呢?我們來看一下。
微軟能夠自研晶片嗎?
作為一個軟體廠商,微軟的硬體業務比例一直很低,以前微軟有自己的滑鼠鍵盤業務,後來有Surface,要研發晶片似乎很遠。研發晶片是一件高科技的事情。
但是,到了2020年,時代已經變了。隨著臺積電工藝超過英特爾。ARM公版處理器架構性能的提升,ARM授權加臺積電製造,已經大幅度降低了晶片製造的門檻。
在ARM公版架構與臺積電製造的幫助下,以中國這麼薄弱的基礎,全志、瑞芯微這種規模與微軟差距巨大的企業也能製造出自己的晶片。
而美國本土晶片工業發展很多年了,人才比中國好找多了,以微軟的實力,製造晶片是比較容易的。
像蘋果一樣,自己設計高性能微架構也許比較困難,但是使用ARM公版的架構與核心搭積木並不困難。
現在ARM公版的X1在3Ghz的性能,已經與AMD 4500U 睿頻到4Ghz的性能差不多,而功耗更低。
這意味著,微軟只需要不太高的成本,造一個ARM公版架構的處理器,就有不錯的性能。
而微軟在Xbox上與臺積電有多年合作,代工也不是問題。所以微軟是完全能夠自己研發晶片的。
微軟為何要自研晶片?
對微軟來說,過去幾十年依賴的是Wintel聯盟。而隨著ARM在移動領域崛起,這個聯盟正在遭遇挑戰。
Wintel聯盟所依仗的是,是X86生態系統。從80年代開始,無數軟體都是圍繞著X86指令集開發的,微軟也一直保留著足夠的兼容性,Office95可以在2020年的Win10系統中正常運行。
但是,隨著ARM在移動領域的崛起。在一些不需要兼容性的領域,X86已經沒有優勢了。
而微軟恰恰,既有雲計算業務,也有移動業務。在這些業務繼續用X86競爭是失敗的。在雲計算領域,因為生態系統關係很小,ARM在算力成本功耗的優勢非常明顯,做雲計算的廠商紛紛換用ARM解決方案。微軟跟進完全正常。
微軟和英特爾的前途
英特爾失敗,在於前些年沒有搞定智慧型手機晶片。自己的規模沒有上去,X86手機沒有成功,X86安卓沒有成功,平板補貼半途而廢。
到了臺積電28nm追近的時候,沒有去努力做代工,搶臺積電的飯碗。到了7nm,5nm,已經無力回天了。
雖然在PC和伺服器領域,X86的生態還能堅持很長時間。但是雲計算,高性能計算這些生態負擔小的地方英特爾已經顯露出問題。
微軟的叛變很致命,微軟如果解決高效率翻譯的問題。PC上X86的生態優勢很快就會被抹掉,PC市場也會被蠶食一大塊。
微軟現在的ARM Win10已經可以支持X86程序運行,只是效率還比較差。
未來,只要微軟把ARM Win10的效率提升上去,讓ARM處理器能用X86的生態,那麼,桌面和伺服器,X86也未必能守住。
生態拉平了,就是性能與能效競爭了,英特爾很危險。
歡迎分享、點讚、在看,一鍵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