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都孩子和他的夥伴發生爭執,你會怎麼做?或許很多父母都會義正言辭的說,只要沒受傷,一切事情由他們自己解決。但當事件真正發生,再加上你的孩子受到那麼一點點傷害的時候,或許你就站不住腳了,這種看不得孩子受一點點委屈的現象不在少數。
一名男子在遊樂區狂扇小男孩耳光,僅僅是因為小男孩搶了他女兒的玩具。
一名成年人將4歲男孩像保齡球一樣甩出,僅僅是因為男孩和他的孩子發生了拉扯。
一名父親掐住男孩的脖子,將其重重摔在地上,僅僅是因為孩子在和自己的兒子追逐的時候,兒子不慎摔倒。
一位父親持刀捅死了女兒9歲的男同學,僅僅是因為男同學的手不小心打到了女兒的眼睛。
一樁樁可怕的事件,都被這些「暴戾之人」歸結於「護犢心切」,可是各位家長們,有沒有想過,護犢心切的結局是什麼?那真的是保護了孩子嗎?實際上並不是,你的每一次護犢心切,實際上都在將孩子往深淵裡推。
如果說,是一位成年人欺負你的孩子,你因為護犢心切而和這位成年人打起來,我會敬你是一條好漢,但是當同齡的孩子之間發生爭執,你因為護犢心切去對著另一位當事人出氣,那不是欺凌弱小又是什麼?
很多時候,孩子之間的衝突,或許在孩子眼中不過是僅此而已,但是去到家長的眼裡,似乎就變得不一樣。就算是孩子輕輕的剮蹭一下,都會在家長的眼中不斷放大,變成不可饒恕的罪,因此作為「愛孩子」的我們,該出手時就出手,必須要幫孩子出氣,於是乎,就要用武力鎮壓對方。
這是什麼邏輯?在身體和力量這麼不對等的情況下,你以愛之名去毆打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那簡直就是赤裸裸的霸凌!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對孩子的愛我能理解,但是卻不能成為你欺凌弱小的藉口!
沒有任何的孩子的群體是不存在衝突的,但是孩子和孩子之間的衝突並不是洪水猛獸,也沒有非黑即白的說法。很多時候,孩子之間的衝突在家長的眼裡變成了暴力事件,因此很多家長都想通過以暴制暴的方式去解決這個衝突。實際上,有多少家長問過孩子,你覺得他是在欺負你嗎?
無論是什麼樣的衝突,解決的辦法很多,家長的暴力介入實際上就是遏制了孩子尋求解決辦法的能力,這是在剝奪孩子發展社交能力的機會。孩子終究還是要獨立的,你能幫他解決一時的事情,你能幫他解決一輩子的事情嗎?因此,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過度的保護,暴力的介入,除了會讓孩子覺得恃強凌弱是對的以外,並沒有任何的好處。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那是因為他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也沒有分辨善惡的能力。任何一個孩子的性子裡面都會藏有殘忍因子,這是哺乳動物的進化所決定的,因為他們要保護自己,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教育孩子的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隨著孩子的成長,如若你一直以欺負另一為孩子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孩子,那麼到了孩子長大的時候,他們會覺得一旦發生衝突,不需要尋求什麼解決辦法,只要恃強凌弱就夠了。這樣的孩子將會是社會的毒瘤,或許會有更多的人會在他的手上遭殃,最終的結局必然是一個悲劇。
都說,父母如何對待孩子,那孩子便如何看待世界,一個孩子習慣了溫柔,他們又如何作惡呢?所以作為父母,在孩子間發生衝突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味地通過暴力壓制來保護自己的孩子,嘗試讓孩子自己解決吧,或許能有不一樣的天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