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意思?為何不能拜四?

2020-12-20 小小嬴政

遠古時期,人們出於對自然的敬畏,產生了各種祭拜儀式,祈求平安祥瑞。漸漸地,這種祭拜理念就慢慢滲透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特別是亞洲人,敬天敬地敬父母,每到重要的節假日,如初一十五,都要去祭拜各種圖騰。

雖然有的拜佛,有的拜神,但是本質其實是一樣的。不過中國農村有一句「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卻是讓無數的信徒有些不能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有一種「神三鬼四」的說法。

什麼是「神三鬼四」?什麼叫神三?天、地、人統稱為三神,所以我們要敬天、敬地、敬人,這也代表著天時、地利加人和。如果再加上一個,就變成了鬼四,再去拜鬼四的話,那就說明你心不誠,搞不好要出大事。

這也是為什麼三這個數字在中國農村特別受歡迎的原因之一,磕頭要磕三下,點香要點三根,拜年要選擇大年初三,連好多俗語裡夾帶的都是三字。而人們對於四字是比較忌諱的,因為中國人有念諧音字的習慣,「四」同「死」,拜四就等於是拜死,這多不吉利呀。

城市裡,凡是跟四沾邊的事物,都不受待見,有些高檔小區的電梯,硬是把四換成了「三A」,其實就是為了避晦。早年間住宅電話盛行的時候,帶數字四的電話號碼沒有人要,導致電信部門大量帶數字四的號碼積壓,最後不得不採取隨機的方式分配,你不要也得要。

車牌中帶四就更不吉利了,開著車都不放心,車主心裡十分彆扭。這些例子充分說明了中國人對於數字文化的忌諱,其實這背後是一種趨利避害的心理在作怪。數字本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是人們用來計算的一種工具。

是後來有些人強行在數字上賦予了一些特定的含義,才使得數字本身的含義發生了變化。特別是我們亞洲人,似乎對於數字的諧音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執迷,才把它編進了各類俗語中,以後更應用到了生活中。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不迷信於數字漸漸成為了社會的主流。在城市,有人開始購買門牌號帶四的房子,如四樓、四幢、四單元,更有人堂而皇之地把帶四的車牌發到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為什麼呢?因為要稍微便宜一點呀,省錢才是王道,至於神三鬼四之類的說法,就讓它去吧。

這是因為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很多事情人們都無法理解,只能是寄希望於神靈保佑。但是現在不同了,科技昌明,許多過去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得到了解釋,神靈也不再靈光了。

人類靠著自己的努力,可以戰勝大自然了,無論是洪水還是乾旱,對人類的影響都較遠古時要小得多了。千百年來,人類看到通過自身的努力,我們正在創造一個個奇蹟,而不是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一個個毫無意義的數字上,這就是社會的進步。

相關焦點

  • 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
    導語: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講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對於禮儀是是十分看重的。上到朝會,下到待客都有自己的一套禮儀規範,要是不按照規矩來,就會失了禮儀,被人們笑話。
  •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意思?為何不能拜四?
    特別是亞洲人,敬天敬地敬父母,每到重要的節假日,如初一十五,都要去祭拜各種圖騰。雖然有的拜佛,有的拜神,但是本質其實是一樣的。不過中國農村有一句「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卻是讓無數的信徒有些不能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有一種「神三鬼四」的說法。什麼是「神三鬼四」?什麼叫神三?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就比如這句民間有關禮節的俗話「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其描述的就是有關傳統禮儀中的叩拜的忌諱!那麼這句話中「三」和「四」分別指的啥?老祖宗講的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在農村,人們常說「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人們常說「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是什麼意思呢?一拜天、再拜地、三拜父母和師尊,除了上面說的三拜,其餘的不能拜,俗語裡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其它的要麼是出事了,要麼會出事。九叩是跪下拜時,每一拜三下,起身再拜,三拜共九叩,這是最重的禮節了,是古代普天之下對天子的叩拜,越是嚴謹的場合,越是有很正式的叩拜。三是尊重,是古代延續下來的吉利數字,從古至今,結婚後的女人回娘家都是走三、六、九這三個日子,要想走,三六九,好日子都是從三六九裡挑出來的,且三排首位。
  • 老話「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意思,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中國有一句老話,也是俗語中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那麼這句話裡面的三和四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撥雲見日。在三拜中,最初的來源是佛教的禮儀,我們說的頂禮膜拜,其實就是對佛的尊敬。而古代的臣子朝見皇帝,為了表示尊重和崇高,都要行三拜九叩的大禮,就是三拜要重複三次,每次磕頭三次,所以是三拜九叩。四拜既然三拜已經是最高的規模了,為什麼還要出現四拜這種說法呢?
  •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老祖宗的禮儀講究,你知道多少?
    從古到今,中國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從周朝開始以禮治國,禮不僅是禮貌、禮節,而且跟社會等級制度,社會秩序休戚相關,由此春秋戰國禮崩樂壞時,孔子提出「克己復禮」,意思就是要提倡恢復周禮,事實上古禮已經恢復不了,不過一些傳統禮儀還是延續至今。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有什麼道理?
    農村給老人祝壽的場面雖然沒有城裡人大,但是心意是一樣的,每到老人過壽的時候,不管是在外面工作還是學習的都要回家,不過在農村祝壽方面的講究是比較多的。不過我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的風俗是不一樣的。北方地區,男人祝壽講究的是「祝九」,也就是過60歲壽的時候,要提前一年,59歲就給過了壽;但是女人就要「祝十」,到了60整歲的時候才能祝壽,這個是因為我國有種說法,九是陽數中最大的數字,所以男人過9的壽好,女人的過壽時不宜大於9。
  • 「拜三不拜四」,老祖宗叩首也有講究,快看看你做的對不對
    不過也有一些禮儀通過俗語的方式流傳了下來,對我們的生活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就比如說老人們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四定壞事」,這也是古人們傳下來的一句俗語,如果直接聽到的話,可能不是太懂。那麼拜三不拜四是什麼意思呢,古代的人一般都非常迷信,有的時候感覺家裡有什麼東西,會請人來幫忙做法驅邪,而主人也要在這個時候朝著四個方向各拜一次,以示尊敬,不僅是這個說法。
  • 農村俗語:拜三別拜四,拜四定壞事,拜年的講究,年輕人還知道嗎
    農村俗語:拜三別拜四,拜四定壞事,拜年的講究,年輕人還知道嗎說起大年初一,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想必在座的大多數看官想到的都是拜年吧,沒錯,大年初一的傳統就是要向長輩們拜年,以顯示自己對他們的尊重和敬意,並且用吉祥語表達對長輩們的祝福。
  • 結婚拜堂,為什麼要一拜、二拜、三拜?
    拜堂成親那麼結婚的時候,一拜、二拜、三拜到底在拜什麼?為什麼要這麼拜?還是很有講究的。標準的拜堂有四拜,從上天拜到個人。拜天、拜地是不忘本的表現,是感謝天地賜予的生命和姻緣,如果一個人連根本都忘記了,那還有什麼不能忘記的呢?再者就是一種尊重自然的表現,天地是什麼?是自然規律,我們的能力是天地給的,這也是感恩和責任的表現。
  • 新居入宅 拜四角步驟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新居入宅 拜四角步驟一、預備物品:1、香一紮2、拜四角紙錢3、城隍土地錢4、表文一張5、拜神酒杯
  • 一哥「俗人讀史」之——八拜之交為何是「八拜」
    關於「八拜之交」一般是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是後人總結的古代社會人際交往的八個典範,類如二十四孝等,那麼為何是「八拜」而不是「九拜」呢?
  • 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不過在農村生活,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卻是,和長輩們在一起暢聊場景,大家經常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說笑笑,其中還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俗語之所以被大家銘記在心並經常掛在嘴邊,是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說俗語「三追不如一底」,農民從中就學習到,種植莊稼底肥是關鍵,只有把底肥施足了,施好了,莊稼才能長的好,產量高,底肥一定不足,即使再施追肥也無濟於事。
  • 三跪九叩什麼的弱爆啦,民間24拜、36拜、72拜大禮你見過嗎?
    至於部分重視禮儀的地區則還有24拜、36拜、72拜和108拜等。(小編只見過24拜,有懂的看官還請賜教)三跪九叩在周王朝時期就有,據《周禮》記載,古代跪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 為何孫悟空一出生就會拜四方?你看他在拜誰?
    為何孫悟空一出生就會拜四方?你看他在拜誰?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孫悟空是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為什麼他剛出生就要拜四方呢?那孫悟空到底在拜誰呢?其實從玉帝說的一句話就可以揣測一二!孫悟空出生後不僅拜了四方,而且還做了一件事:「眼運金光,射衝鬥府」
  • 新房成都淨宅流程 旺宅拜四角 拜地基主 神龕的擺放
    在這裡我特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點是:在你處理用過的供品和香燭之類的物品時,千萬不要隨便包起來往垃圾桶裡一丟,一般人都會這麼做,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這麼幹。我要告訴你的是,你這麼往垃圾桶裡一丟,你可能就要倒黴了,可能倒黴一陣子,也可能從此你再也沒好運走了。很多人都是搬完時把供品往垃圾桶一丟,本來什麼都好好的,結果從此就開始倒黴,做啥啥不順,幹啥啥不成。
  • 農村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女婿為啥不上墳?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女婿不能祭拜老丈人家的墳呢?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什麼意思?過生日為何有這樣的講究?
    文/王不留行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什麼意思?過生日為何有這樣的講究?關於過生日,還有這樣一句俗話,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句話的另一個說法是男不三,女不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男人不能熱熱鬧鬧的慶祝三十歲生日,女性也不能宴請自己的親朋好友來慶祝自己過四十歲生日。
  • 黑幫拜關羽,太監拜嶽飛,盜墓賊拜曹操,那誰拜呂洞賓?令人意外
    正是出於對這些開拓者或者大成者的尊重和敬仰,後世許多人在從業時,總會拜一拜相關的人物,而在這裡,就來給大家盤點四個名家英豪吧。關羽關羽是東漢末年蜀漢名將,武藝高強,忠義過人,被後世之人尊稱為「武聖」。但比起關羽的武藝,後人更加敬重的是關羽的忠義。
  • 中秋節拜了月娘,為何還得拜土地公?
    拜土地公,是感謝在他的護佑下五穀豐登「拜土地公」傳說中秋節這一天是土地公升天成仙的大日子。供品祭祀完畢後,再依照家中人數等比例分吃,不可以零零落落、忽大忽小,這是象徵「全家團圓」的意思。古時後,婦女平時是足不出戶的,只有在過新年、元宵、中秋節等節日時,才被允許出門。因此以前在中秋節,婦女們無不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到郊外去散步賞月,俗稱「踏月」或「走月亮」。在臺灣民間流傳一種說法,子女在中秋夜越晚睡覺,父母愈可獲得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