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三不拜四」,老祖宗叩首也有講究,快看看你做的對不對

2020-12-20 說歷史那事

相信大家都知道,古人給我們流傳下來很多文化,同時也有一些習俗也流傳了下來,就比如說在磕頭的時候,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其實這也是古人的一種禮儀,雖然在今天我們已經忘記了大半。

不過也有一些禮儀通過俗語的方式流傳了下來,對我們的生活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就比如說老人們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四定壞事」,這也是古人們傳下來的一句俗語,如果直接聽到的話,可能不是太懂。

其實就是說,這其實說的就是關於叩首方面的事情,跪在地上之後,用雙手撐地,然後慢慢磕頭,不過和家裡的長輩還是比較少的,一般都是見皇上的時候,或者是給長輩上墳的時候才會這樣做,畢竟男兒膝下有黃金,不是可以隨便跪的。

那麼拜三不拜四是什麼意思呢,古代的人一般都非常迷信,有的時候感覺家裡有什麼東西,會請人來幫忙做法驅邪,而主人也要在這個時候朝著四個方向各拜一次,以示尊敬,不僅是這個說法。

還有一個原因是,「四」的諧音和「死」一樣,古人自然不喜歡這個數了,即使是到了今天大家也有所講究,很多人認為四就是不吉利的,還有人買房的時候不願意買四層,所以說四叩首的寓意並不好,如果對著活人磕頭四次,可能就會讓對方非常生氣,因為很多人認為這是非常不吉利的,像是詛咒人去世一樣。

而三叩首就很正常了,古代很多時候都會用到,比如說成親的時候,就是三叩首,還有在祭祀、上墳的時候也是三叩首。

雖然時至今日,早就已經廢除了跪拜禮,可是在很多祭祀活動或者是一些特殊的時候,還會有人進行跪拜禮,有些人是對著家中的長輩,也有人是祭祖,或者是去廟裡求佛,都是磕三個頭。

放在我們現在,磕了四個頭也許有人不會在意,但是有些時候我們還是要注意的,有些人會認為是對生者的不敬,其實古代還有很多禮儀都流傳下來了,有一些我們還是要記住的,不要亂磕頭,並不是磕頭越多越好,大家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了嗎?如果出現過這樣的問題一定要注意了。

相關焦點

  •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老祖宗的禮儀講究,你知道多少?
    從古到今,中國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從周朝開始以禮治國,禮不僅是禮貌、禮節,而且跟社會等級制度,社會秩序休戚相關,由此春秋戰國禮崩樂壞時,孔子提出「克己復禮」,意思就是要提倡恢復周禮,事實上古禮已經恢復不了,不過一些傳統禮儀還是延續至今。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就比如這句民間有關禮節的俗話「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其描述的就是有關傳統禮儀中的叩拜的忌諱!那麼這句話中「三」和「四」分別指的啥?老祖宗講的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
    導語: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講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對於禮儀是是十分看重的。上到朝會,下到待客都有自己的一套禮儀規範,要是不按照規矩來,就會失了禮儀,被人們笑話。
  • 老話「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意思,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禮儀制度也是不斷的完善,有了一整套的體系,只要我們能按照其中的規定去做事,必然會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揚,如果人性妄為,就會被人說成沒禮貌,不懂得禮節。中國有一句老話,也是俗語中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那麼這句話裡面的三和四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撥雲見日。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有什麼道理?
    農村給老人祝壽的場面雖然沒有城裡人大,但是心意是一樣的,每到老人過壽的時候,不管是在外面工作還是學習的都要回家,不過在農村祝壽方面的講究是比較多的。不過我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的風俗是不一樣的。北方地區,男人祝壽講究的是「祝九」,也就是過60歲壽的時候,要提前一年,59歲就給過了壽;但是女人就要「祝十」,到了60整歲的時候才能祝壽,這個是因為我國有種說法,九是陽數中最大的數字,所以男人過9的壽好,女人的過壽時不宜大於9。
  • 農村俗語:拜三別拜四,拜四定壞事,拜年的講究,年輕人還知道嗎
    農村俗語:拜三別拜四,拜四定壞事,拜年的講究,年輕人還知道嗎說起大年初一,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想必在座的大多數看官想到的都是拜年吧,沒錯,大年初一的傳統就是要向長輩們拜年,以顯示自己對他們的尊重和敬意,並且用吉祥語表達對長輩們的祝福。
  • 在農村,人們常說「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人們常說「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是什麼意思呢?一拜天、再拜地、三拜父母和師尊,除了上面說的三拜,其餘的不能拜,俗語裡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其它的要麼是出事了,要麼會出事。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不可輕易跪拜,所以拜三不拜四的的跪拜是指男人。我們是文明古國乃禮儀道德之邦,三拜九叩是最志誠的叩拜,是對尊者敬重姿態,所謂的三拜裡的三是指天時,地利,人和此三種,從遠古一直到延續到今天,結婚的新人都是一拜天地,二拜父母,然後夫妻對拜,為了強調這個三,新婚大喜時,天地並列排在了第一,加上了夫妻對拜,這樣就是三拜了。
  •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意思?為何不能拜四?
    不過中國農村有一句「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卻是讓無數的信徒有些不能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有一種「神三鬼四」的說法。什麼是「神三鬼四」?什麼叫神三?天、地、人統稱為三神,所以我們要敬天、敬地、敬人,這也代表著天時、地利加人和。如果再加上一個,就變成了鬼四,再去拜鬼四的話,那就說明你心不誠,搞不好要出大事。
  • 中醫傳承回歸傳統: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中醫傳承回歸傳統: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傳統拜師禮現場   中新網太原5月11日題:中醫傳承回歸傳統「師帶徒」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作者範麗芳  叩首,喝茶,呈拜師貼,「弟子仰慕呂景山教授的道德和學問
  • 拜師禮是中國古代優良傳統,連皇子也不例外,也要三叩九拜。
    拜師禮是我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禮儀之一,連皇帝也不例外,拜師也要下跪行三叩九拜之禮,這裡所說的皇帝應該是未成年的皇帝或者皇子。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尊師重道。皇帝是一國之君,萬人之上,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利,一般人見了皇帝都要行叩拜禮。
  • 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不過在農村生活,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卻是,和長輩們在一起暢聊場景,大家經常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說笑笑,其中還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俗語之所以被大家銘記在心並經常掛在嘴邊,是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說俗語「三追不如一底」,農民從中就學習到,種植莊稼底肥是關鍵,只有把底肥施足了,施好了,莊稼才能長的好,產量高,底肥一定不足,即使再施追肥也無濟於事。
  • 曹州那些年之農村喪事拜大禮
    在菏澤南農村的葬禮上,有逝者的女婿、娘家侄子等親戚在家祭儀式上行一百零八拜(這個較少)七十二拜、二十四拜大禮的習俗經過做了整理如下:一百單八拜的磕頭大哥祭拜場地及走位圖七十二拜大禮的拜法是:站在1的位置叩一個頭,按箭頭方面來到2的位置叩二個頭,然後每個點是三個頭
  • 一拜天地,一拜終生
    「一拜天地,牽紅線;二拜高堂,黃泉見;夫夫對拜,來世與君見。」即使無數遍閱讀這句話,但每讀一遍仍然叫人鼻頭髮酸。似乎能夠讓人聯想到那樣的場景:兩個有情人哭著笑著拜堂叩首,這一拜,終於算是一輩子在一起了。
  • 《拜無憂》不拜天地,不拜高堂,只拜我這片刻的無憂
    小編我今天整個人都快不好了!!!因為呀,昨天晚上跟大家介紹完古風歌曲後,已經很晚了,但是小編因為白天要學習一直沒時間看小說,所以昨晚凌晨在誘惑之下點開了閱讀軟體,然後……看到了半夜三點……今天早上又有宿檢要早起,所以今天小編整個人都感覺要飛升了(手動哭泣)!!!所以呀,大家一定不要學小編,一定要注意作息時間呀!不過小編再累也不會拋棄大家的,一定會準時為大家介紹好聽的古風歌曲的呀!
  • 古人「結拜」很講究,有「五不拜」的習俗,你知道幾個?
    三、根據金蘭譜上的年齡,由長到幼的順序依次飲酒,因為酒中滴了彼此的血,所以這種結拜方式也叫「歃血為盟」。在武俠小說中常見,但真實生活中,一般只用雞血。四、古人結拜不分男女老幼,只要興趣相投,就可以隨意結拜。不過古代對於結拜的人數要求很嚴,一般都是奇數。因此像《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將結拜,只會出現於小說情節中。
  • 結婚拜堂,為什麼要一拜、二拜、三拜?
    拜堂成親那麼結婚的時候,一拜、二拜、三拜到底在拜什麼?為什麼要這麼拜?還是很有講究的。標準的拜堂有四拜,從上天拜到個人。一拜天地第一拜:一拜天地為什麼要拜天拜地?這是在祈求上蒼的護佑,是天地創造了人,沒有天地,就沒有人類,所以有時人們常說的是「天地姻緣」。
  • 為什麼盜墓賊要拜曹操,黑幫拜關羽,太監拜嶽飛,青樓拜呂洞賓?
    為什麼曹操作為一國的老大還要幹偷盜這種上不了臺面的事情呢?缺錢嗎?其實曹操組建專業的盜墓團隊是為了大業做輔助,規模浩大的軍隊需要大筆軍費支撐,但是顯然曹操沒有這麼多資金,所以通過盜墓的手段獲取大量的金銀珠寶去變賣成錢財充當軍費,這樣看來也比較能理解曹操為什麼是盜墓賊的開山鼻祖了。
  • 貴州某藥業公司要求員工三拜:是沉渣泛起還是標新立異?
    貴州某藥業公司要求員工三拜:是沉渣泛起還是標新立異?我國是禮儀之邦,在接人待物上從古而今有著悠久的禮儀。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禮節也隨之大變,平時最常見的只剩下了握手、敬禮、抱拳施禮等。一般而言,家裡和親戚中的長輩去世,作為晚輩前去祭奠時都要行叩首之禮,有的是四禮八拜,有的是三叩九拜,有的是一禮四拜。因為我們一直信奉死者為大,給死去的長輩鞠躬叩首方能顯出我們的敬意。再有,還行叩首之禮的就是拜年、老人過壽等,一些年輕人慢慢地也都改成鞠躬了。為什麼呢?因為跪拜文化畢竟有封建禮教的成分。
  • 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意思?為何不能拜四?
    不過中國農村有一句「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卻是讓無數的信徒有些不能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有一種「神三鬼四」的說法。什麼是「神三鬼四」?什麼叫神三?天、地、人統稱為三神,所以我們要敬天、敬地、敬人,這也代表著天時、地利加人和。如果再加上一個,就變成了鬼四,再去拜鬼四的話,那就說明你心不誠,搞不好要出大事。
  • 老祖宗的講究: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作者:京博國學來源:京博國學(ID: jingboguoxue)老祖宗生活中處處講究吉利、吉祥,把追求幸福的願望寄托在身邊的一器一物上書裡面有一句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經常被過去的木匠掛在嘴邊。這句話既體現了《易經》的原理,也有美好的寓意,老祖宗生活中處處講究吉利、吉祥,把追求幸福的願望寄托在身邊的一器一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