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們不會說話,不會表達,難過的時候或者是不隨意的時候只能通過哭鬧來讓媽媽們知道,媽媽們要格外留意孩子的動向,才能及時掌握孩子的發育動態,及時發現孩子出現的問題。
鄰居家小寶寶在滿歲體檢的時候提示缺乏營養,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添加營養,鄰居媽媽急壞了。她一直以為孩子長得矮小跟遺傳有關係,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是缺營養。
小寶寶們雖然不會表達,但是孩子的身上會發出一些信號,向媽媽們反映他們最近的成長情況,媽媽們要通過這些細微的變化來了解孩子的發育情況,如果孩子出現了缺乏營養的現象,就要想著辦法給孩子補充營養元素。
4個信號暗示寶寶缺營養
1、 身高增長慢
寶寶增長最快的階段就是從出生到一歲的這個過程,一般可以增長25cm左右。
寶寶1歲以後增長速度稍微減慢,但是和人生的其他階段相比,仍然是十分迅速的。
寶寶在1歲到3歲這兩年的時間內,一般會長高17cm左右,在1歲到2歲這個階段,長高大約10cm左右,而2歲到3歲這個時間段身高增長大約在7cm左右。
從3歲開始,身高基本上每年增長大約在5~6cm。這個速度一直持續到青春期,孩子在青春期階段生長比較快,男孩子平均每年增長7~10cm,最快的一年可以達到12cm,而女孩子增長速度在6~8cm,最快的一年可以達到10cm。
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長速度在這個範圍之內,就是正常,如果身高增長幅度小於最低標準,媽媽就要考慮寶寶是否缺乏營養了。
2、 體重增長慢
寶寶出生的時候體重一般是六七斤的樣子,接下來每周都會增長,到6個月的時候體重就能翻倍了,1歲的時候體重翻三倍,而2歲的時候就是出生時候體重的4倍了。
如果寶寶體重增長過慢,低於最低水平,家長也可以往營養不良的方向考慮了。
3、 寶寶睡眠不足
充足的睡眠對寶寶來說太重要了,小寶寶們長身體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寶寶睡眠質量不好,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夠,媽媽們要朝著營養不良的方向想了。
4、 寶寶愛哭愛鬧
小寶寶們哭鬧是有原因的,基本上就是拉了、尿了,或者是渴了、困了,如果寶寶沒有緣由地哭鬧,且哭鬧次數很多,很有可能是營養不良。
寶寶不愛吃飯怎麼辦?
很多新手媽媽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寶寶到了添加輔食的時候,就是不喜歡吃飯怎麼辦?
1、 吃飯的時候不要讓寶寶玩玩具
為了讓寶寶好好吃飯,我們最常想到的方法是給孩子準備好玩具,讓寶寶玩玩具,媽媽在一邊餵寶寶吃飯。
這種做法的效果是短暫的,等到時間久了,媽媽會發現這樣做的副作用,寶寶吃飯會越來越困難。
寶寶吃飯的時候就要讓寶寶專心吃飯,不能讓他們玩玩具,否則一旦形成壞習慣,以後就不好辦了,寶寶會越來越不愛好好吃飯。
2、 控制奶量
1歲以後,寶寶就要以吃飯為主,每天的奶量保持在600ml就可以了,減少餵奶的次數,漸漸用三餐代替喝奶。
餵奶的時間控制在兩餐之間,這樣有助於寶寶吃飯,如果寶寶吃飯的時候胃口不好,不愛吃,那就減少飯前飯後的零食和水果。
3、 訓練寶寶自己吃飯
寶寶1歲以後,可以開始慢慢訓練寶寶自己吃飯了,寶寶一旦學會自己吃飯,媽媽會發現,吃飯這件事容易多了,寶寶自己吃飯,會容易很多,且看起來胃口好了很多。
想要讓寶寶好好吃飯,無非就堅持以上三個原則,讓寶寶認真吃飯,減少飯前飯後的水果和零食,讓寶寶自己吃飯,寶寶餓了就會好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