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天使離去,遺澤人間。6月26日下午,5歲女孩樊一菡因天使症候群在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不治去世。她的父母自願無償捐獻她的器官和遺體,給世界留下最後的溫暖。
6月21日,小一菡突然發病住院,情況不容樂觀 。她的爸爸樊心天和媽媽韓巧霞,主動聯繫河南省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王少朋,表達了捐獻孩子器官和遺體的願望。
「我們掙扎了很久,才最終下定決心。」樊心天夫婦是安陽市滑縣牛屯鎮蔡村的普通農民,3年前來新鄉市區務工。在豫北農村,對待逝者的傳統習俗是「入土為安」,捐獻孩子器官和遺體,對他們來說是個痛苦的決定。
這對善良質樸的夫婦說,捐出孩子的器官,既挽救他人生命,也讓他們覺得孩子還在用另一種方式活著。據了解,經河南省器官獲取組織專家評估,小一菡的肝臟和腎臟符合器官捐贈條件,可以挽救3個人的生命。
不久,小一菡在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不治去世。
小一菡的遺體,將被捐獻給新鄉醫學院,用於醫學研究。天使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病,由基因缺陷引起,患童智力、語言、行動發育全面滯後,臉上露出「天使般的笑容」,卻給家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希望醫學科研機構能從她身上找出哪怕一點點病因和治療方法,將來也能幫到其他患病兒童!」韓巧霞說。
「俺還想通過這種方式回報社會,表達對社會的感激之情!」樊心天說,幾年來,他四處打零工,妻子專門照顧小一菡,全家收入微薄,為給孩子治病欠下近200萬元外債。去年5月和今年6月22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通過網絡平臺發起了「水滴籌」,引的上千名素不相識的網友伸出援助之手,捐來善款近4萬元,讓他們感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關心。
新鄉市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負責人王茂說,這對農民夫婦的大義之舉讓人肅然起敬。近年來,新鄉全市成功捐獻遺體30多例,成功捐獻器官60多例,但同時捐獻器官和遺體的,這還是第三例。
小一菡的名字,將被分別刻在新鄉市和河南省遺體與器官捐獻紀念苑的紀念碑上,以表達對她的敬意、追思和感恩。
(資料來源:河南日報)
謹為生命,傳遞美意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誠摯邀請您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方式如下:
微信登記:
關注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點擊「志願登記」進行登記。
網站登記:
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方網站(www.codac.org.cn)進行登記。
現場登記:
前往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或登記站書面登記。
原標題:《「天使寶寶」一菡走了,為世間留下最後的溫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