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89歲老人作詩300首紀念去世老伴(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0日 12:26 來源:
來源:成都晚報
徐崇援老人
家住成都工農院街的徐崇援大爺剛剛過了89歲生日。3年前,與他相伴64年的恩愛老伴因病去世,3年來,徐大爺將對妻子的無限懷念化作筆下一闕闕詩詞,獻給天堂的妻,雖然雙目失明,他仍然能在紙上摸索寫下內心悲歌。
相伴64載 病魔拆散恩愛夫妻
上個世紀30年代,家在崇州的徐大爺正是年輕氣盛的帥小夥,還在念高中時,他便與同班同學陳鳴崗互生情意。家在成都的陳鳴崗比徐大爺小3歲,長得十分甜美、溫柔,不求富貴,踏踏實實做人。兩人在1943年於成都結婚。當時的徐大爺在銀行工作,收入不錯,硬是沒讓陳婆婆工作過。解放後,徐大爺離開銀行從事會計工作,陳婆婆也找了份工作。結婚60多年來,除了每天上班時間見不著以外,夫妻兩人幾乎沒有分開過,不論外出做什麼事情,兩人都要相攜在一起,也從不爭吵,甚至連互相賭氣的時間都少得很。
2003年12月,身體一直不好的陳婆婆被再次送進醫院。之前的每次入院,徐大爺都要跟著去,但這次,他料想到老伴也許不久就要和自己永別,因悲傷過度倒床不起。家人怕徐大爺受打擊,沒有允許徐大爺到醫院裡去。9天後陳婆婆去世。
吟詩洩痛 雙目失明仍要寫
從老伴住院開始,徐大爺便寫下許多詩詞「說」給老伴聽,直至安葬老伴之後。寫悼念亡妻的詩詞,便成了徐大爺餘下生命中最大的精神支柱。恰在此時,悲傷過度的徐大爺雙目失明了,只有一絲光感。
每每夜深人靜,徐大爺有滿腹話要化作詩詞「說」給亡妻,卻因眼睛看不見,悲傷之極躺在床上扑打床板,大喘粗氣。
每逢白天,徐大爺便拿出自己的本子來到客廳,將窗戶打開,房間內亮堂了許多。徐大爺跪在窗臺前的沙發上,以窗臺當桌子,趴在窗臺上,將內心醞釀好的詩句記錄在本子上。他的雙眼僅能看清眼前有一個白色的本子,依稀有輪廓,他用筆找準首字的位置,憑靠幾十年的寫字記憶,將知心話一一道出。字與字之間的位置如何把握,如何保持一行字的平穩,他都要慢慢摸索,其間還不能打岔,一旦鬆手,他便找不到自己剛才所寫字在何處。
寫到90歲 與老伴相約到老
陳婆婆生前在80歲大壽時,曾半開玩笑地埋怨徐大爺一生愛寫詩,寫了1000多首詩,崇州的天主堂雞片或剛播的電視劇都可以寫進詩詞裡,卻不寫一本詩集送給老婆。徐大爺抱歉地笑笑。2005年12月,徐大爺和陳婆婆的又一個結婚紀念日到來的時候,也是陳婆婆去世兩周年,徐大爺將這兩年內所寫的150餘首詩輯錄出來,自費印成詩集,在扉頁上寫下:「謹以此冊紀念鳴崗吾妻逝世兩周年」。此後至今,徐大爺對陳婆婆的思念沒有減一分,寫給老伴的詩又增加了一倍。到如今,他共有約300首詩詞寫給亡妻,準備到90歲封筆,屆時再印製成冊,送給親朋,也便於保存。
在徐大爺看來,從古至今只有陸遊在75歲仍以「沈園」為詩以念亡妻,自己在85歲之後仍能頻頻寫詩悼念亡妻,可謂前無古人,天堂的妻也該是幸運的。他與陳婆婆有一個無聲的約定:每年結婚紀念日都要親自去崇州陳婆婆的墳前看望,「只要我走得動,我就不能放棄,否則老伴會掛念我。」
女兒眼中:父母好恩愛
徐大爺的二女兒徐儀如今也已退休在家,談起父母的恩愛,她有太多的細節:母親生前很漂亮,性格又好,與人談話時娓娓道來,輕言細語,心地善良。父親因此愛母親愛得非常痴情:本來說好去爬山,母親不想去,父親就馬上放棄;父親年輕時有出國的機會,考慮到母親可能會不習慣,就放棄了;父母老後,父親每天幾次給母親量血壓,作詳細記錄……
徐儀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父親便血,身體十分虛弱,醫生都告之家屬讓準備後事,父親拒絕住院,後來兒女們才知道,父親是怕母親在家孤獨。(向勤 馮石)
徐崇援老人悼亡妻詩詞節選:
「將行未去意遲遲,偎守床邊狀若痴。病痛逼人醫院去,從茲生死兩難知。」(寫作心境:老伴病重入院,不能同往醫院的徐大爺在家以歌代哭、吟詩洩痛)
「六十年來永不離,夢中攜手共西歸;醒來方悟身猶在,未作冥鴛比翼飛」(寫作心境:老伴撒手人寰,噩耗傳來,徐大爺五內如焚,欲哭無淚。睡意朦朧中似與賢妻相攜而去,醒來孤燈隻影,不勝悽寂)
「孤身衾冷,伊人已杳,寒暄誰問?黃泉有知否?感衷唯生甚!每念前情心欲碎,體將枯,只多情淚。今生已緣盡,痛無來生配!」(寫作心境:與老伴的結婚紀念日是12月25日,老伴去世後每年的這個日子,徐大爺都要遠赴崇州,到老伴的墳前拜祭)
「誰言生死兩茫茫?真愛難分陰與陽。戀我生時戀君死,年年歲歲不相望!」(寫作心境:家中到處擺放著老伴的照片、與老伴的合影,老伴慈祥的笑容每天與徐大爺對視)
「目盲停寫詩,泉下恐妻思。『當是妾夫老,已臨才盡時』!」(寫作心境:徐大爺失明後,仍不肯停止為天堂的老伴寫詩詞,繼續安慰亡妻在天之靈。)
責編: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