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太婆掏出把毛瑟駁殼槍 驚呆成都民警(圖)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84歲太婆掏出把毛瑟駁殼槍 驚呆成都民警(圖)

2016-01-26 14:10:41來源:成都商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2016年01月26日 14:10 來源:成都商報

參與互動 

擊錘位置印有「MAUSER」廠標

槍身上有「德國制」三個中文

不僅有毛瑟駁殼槍,還有近百發子彈

槍上的鋼印清晰可見

  本月24日上午,因接警稱甘孜州邛崍幹休所一住戶家中有槍,邛崍市公安局9名警力荷槍實彈趕到現場,結果,家中一位84歲的老人掏出了一把如今在電視劇裡才能看到的毛瑟駁殼手槍,驚呆了一群民警。原來23日晚,盧方旭老人在收拾舊衣服時,在自家一個木箱的箱底發現了這把毛瑟駁殼手槍和若干子彈,她稱可能是老伴生前存放的,並上交給了當地派出所,老人的舉動得到了邛崍警方的稱道,派出所將把槍枝和子彈上交到邛崍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隊進行處理。據了解,盧方旭的老伴是位離休幹部,參加過解放戰爭並在甘孜州康定派出所和司法局工作過。

  手槍上「MAUSER」廠標清晰可見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在邛崍市臨邛派出所,看到這把只能在電視劇裡看到的毛瑟駁殼手槍。記者發現,這把手槍陳色並不舊,在手裡掂量一下約有3斤左右,整把槍由鋼材製作,槍把上套有木頭,槍管筆直堅挺。散落的42顆子彈擺了一地,彈夾裡塞滿了,還有兩板子彈沒有剝下來,存放在皮質的子彈套裡,一個紙盒同樣顯眼,上面印有「51式,7.62手普」的字樣,可謂是一套齊全的裝備。

  民警楊紅強很肯定地說,這是把德國出口的真資格毛瑟手槍。「手槍槍擊的擊錘位置,有個毛瑟廠(「MAUSER」)的廠標,槍管上還有字幕,更重要的是,槍身上有「德國制」三個中文,出口到中國的毛瑟手槍,都會刻上這幾個字。」據楊紅強說,他曾在四川警官學院的博物館裡看到過類似的手槍,並在很多資料上了解過。

  老式手槍現箱底 嚇得老人一晚沒睡

  「要不是婆婆交了上來,我們可能一輩子都摸不到這種手槍。」昨日,楊紅強帶記者找到了交手槍的盧方旭老人。84歲的盧方旭,住在甘孜州邛崍幹休所大院。老伴6年前去世,在世時的私人物品不讓盧方旭動。23日晚,盧方旭在收拾家中的舊衣服時,在一個木箱的箱底發現了槍枝彈藥。

  被問及槍從何來,老人全然不知,她猜測是老伴藏在家裡的。「老伴曾跟隨部隊解放大西南,新中國成立後被分到雅安寶興當派出所長,後來調去甘孜州康定當派出所長,康定成立司法局後,又調去當了局長。」盧方旭說,發現當晚,身患心臟病的她,將平時10粒速心丸的量增加到了15粒,即便如此,也一直睡不著。次日一早,盧方旭找到了幹休所所長趙華榮,稱家中有把老式手槍。趙華榮告訴記者,「確實沒有見過,我們當時就打了110。」

  報警上交手槍 快反隊員全副武裝

  提起24日交槍的過程,邛崍市公安局巡警大隊民警劉曉雨有些不好意思。原來,當天接警時,110指揮中心的電話裡說,在甘孜州邛崍幹休所一人家戶內有槍。當時不清楚到底怎麼回事,立即喊了增援,隨後,6名巡警大隊民警和3名快反隊員組成了一支隊伍。當9名警力到了盧方旭家所在的樓層時,「看到一位太婆站在門口,我們都愣了,幹休所所長這才過來說明了情況,全部人都樂了。」

  太婆主動上交槍枝和子彈的舉動,也得到了邛崍市警方的稱道,@平安邛崍發微博為太婆的守法精神點讚。由於這把手槍情況特殊,邛崍市臨邛派出所方面昨日向記者回應,下一步將上交邛崍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隊進行處理,按照規定會上交成都市公安局進行處理。成都商報記者 逯望一 攝影 劉海韻

  警察學院教授建議

  此槍放博物館收藏

  對於這把讓人感覺稀罕的毛瑟手槍,成都商報記者昨日採訪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察學院教授賀一民。據介紹,毛瑟手槍正規名稱為毛瑟軍用手槍,1895年12月11日,由德國的毛瑟制槍廠研製成功並申報專利,1896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駁殼」和「盒子炮」。該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公斤,由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米~150米,表尺射程1000米。

  盧方旭上交的這把毛瑟手槍,有全自動連發射擊功能的又叫「快慢機」,1931年生產定型。其實它的正式名稱是毛瑟M1896年式7.63毫米軍用手槍。看了成都商報記者提供的照片,賀一民教授認為此為德國進口手槍。

  在當時,西方控制向中國出口軍火,尤其是步槍、機槍和衝鋒鎗,但駁殼槍作為手槍則不在此列,其既可以當手槍也可以做步槍的功能,深得中國軍人青睞。對於盧方旭家中發現的這把毛瑟手槍,賀一民談到,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國家是允許個人保留武器的,一是需要持槍證,二是榮譽槍,「很多立了戰功的軍人,軍委會獎勵一把手槍作為收藏,不過之後,國家也明文禁止了個人收藏槍枝彈藥。」

  盧方旭的老伴去世已6年,對這把手槍的來歷老人也無從得知。賀一民說,這種德國制毛瑟軍用手槍可以放到博物館進行收藏,畢竟從民初軍閥混戰,國民革命軍北伐,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直到韓戰,毛瑟手槍幾乎無役不與,和中國現代史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它伴隨我們度過了艱難的歲月。

相關焦點

  • 從張輝瓚的駁殼槍來仔細說說德國造
    既然專家們都不屑於駁殼槍的型號考證,這便正好輪到我這樣的非專家來賣弄。現僅就毛瑟駁殼槍的外觀做一粗略區分。首先從槍管長短上說——毛瑟手槍的槍管,大致說來,就是長短之分。長槍管主要有140毫米和132毫米兩種,短槍管則僅有99毫米一種。
  • 八路軍單兵裝備,每人一把32發衝鋒鎗,外加一把20響駁殼槍
    如上圖所示,三名八路軍士兵正在射擊。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兩人拿的都是清一色的衝鋒鎗,最右邊的這位士兵腰間還掛著駁殼槍!這是什麼衝鋒鎗呢?如下圖:
  • 配備瞄準鏡的毛瑟手槍和盧格手槍
    兩支配備了肩託和瞄準鏡的毛瑟手槍和盧格手槍,相當罕見。盧格手槍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配備的駁殼槍。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配備的駁殼槍。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配備的駁殼槍。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配備的駁殼槍。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配備的駁殼槍。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配備的駁殼槍。
  • 毛瑟手槍:槍託才是靈魂,打中300米外目標全靠它
    當年德國總產量約100萬支,此外世界其它國家還仿製了數百萬支,據統計通過各種途徑流到中國的就有40萬支,再加上中國山西和漢陽的兵工廠自製的一部分,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毛瑟」家族。當年的人們為這些不同出身和類型的毛瑟手槍取了花名,統稱盒子炮或者駁殼槍;配20發彈匣的稱作大肚匣子,或者大肚鏡面,有連發功能的叫快慢機,而其它根據口徑大小槍管尺寸和外形特點取的綽號有二十幾個,可見當年國內毛瑟手槍種類之龐雜。
  • 駁殼槍在中國大行其道,西班牙人大量仿製,竟然壓制了原裝貨
    ▲毛瑟兵工廠生產的駁殼槍1895年,在德國著名的毛瑟兵工廠中,菲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閒暇設計出一款全自動手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10發或20發彈匣供彈仿製槍械依靠日本洋行大量銷售由於駁殼槍在中國越來越流行,不僅軍隊內部大量使用,成建制的手槍排、手槍連開始出現,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一度建立過團級規模的駁殼槍部隊,被作為馮的貼身警衛部隊。此外,各地的地方武裝甚至土匪也開始大量使用駁殼槍,還有遍布城鄉的地主豪紳也往往購買駁殼槍,用作看家護院。
  • CF武器攻略 德國二十響毛瑟小手槍
    CF武器攻略 德國二十響毛瑟小手槍 發布時間:13-03-04 18:18 來源:52pk整理 作者:
  • 美國槍械愛好者製作戰術盒子炮毛瑟手槍 盤點魔改老槍
    9月1日,網上出現了一組美國槍械愛好者改裝的的毛瑟M1932(M712)手槍,酷炫的外形加上多種多樣的附件讓這支手槍看起來頗為科幻。這支M712手槍除了近期時髦的戰術塗色沙色(卡其色),還將原版不適合握持的握把改為較為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塑料握把,握把表面粗糙、有手指槽,防滑性舒適性良好。
  • 毛瑟手槍威力大:為何德軍卻非常討厭,並放棄了它
    【話說軍世】說到軍用手槍,毛瑟和魯格是德軍最為出名的兩型手槍,相比較於二戰時就日本軍隊的「王八盒子」要好出一大截,不過對於這兩型手槍,二戰中,不論是德軍還是美軍實際都對魯格更加青睞,但是毛瑟則早在的就被德軍厭惡,這是為何?
  • 抗戰中女戰士穿絲襪、用駁殼槍衝鋒是真的嗎?老兵:別被電影騙了
    駁殼槍又稱盒子炮,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於1895年12月獲得了專利,但它在其他國家並不是非常受歡迎,因為駁殼槍當手槍的話,尺寸太大;如果用於衝鋒,又不容易控制槍口上跳。
  • 抗戰時女兵穿絲襪、用駁殼槍衝鋒是真的嗎?老兵:別被抗日劇騙了
    其實,《雷霆戰將》不是個例,還有很多抗日神劇也天雷滾滾,像什麼戰士們拿著駁殼槍衝鋒,女戰士穿絲襪打仗這樣腦殘的情節層出不窮,其實這些情節放在真正上過戰場的老兵眼裡,他們只會說一句話:「別被抗日劇騙了」。
  • 成都「嚴太婆鍋魁」註冊商標 網友幫翻譯英文
    天府早報記者雍鈴子實習生李河利李黎在成都小吃界,「嚴太婆鍋魁」可謂小有名氣,然而除了吸引到眾多食客慕名前來外,也引來了不少 「山寨太婆」。不過今年2月初,「嚴太婆鍋魁」創始人嚴映花用 「嚴太婆」、「嚴映花」成功註冊了商標。昨日,在接受天府早報記者採訪時,嚴映花表示,「我申請了商標以後就可以看成是我的專利了,再也不用擔心被當成冒牌貨了。」成功註冊 再也不用擔心被仿冒「嚴太婆鍋魁」是成都很多好吃嘴們喜歡的小吃之一。剛烤制出爐的鍋盔表皮薄脆、裡面夾著的牛肉、涼粉分量十足,咬上一口,那就一個滋味悠長。
  • 從搶方向盤到放心上車,最後這個犟太婆對他們心服口服!
    1日下午,礄口區雲鶴小區門口,43歲的黃偉站在崗亭前,不住地往小區裡張望,似乎在等什麼人。 黃偉是省公安廳信訪處網信科科長,常年與來訪群眾打交道。23位民警除了安排下沉社區,突擊隊又挑選了6人,組成「尖刀班」,專門處理棘手任務。 尖刀班成立沒幾天,讓人棘手的任務就來了。2月27日,解放大道上一小區有一名80多歲疑似患新冠肺炎的太婆,根據相關要求,需要送往隔離點。太婆堅決不同意離開家,在家中與社區幹部們對峙。尖刀班接到求援,立即趕往現場。
  • 成都文殊院,著名景點,喝壩壩茶,嘗特色小吃,太婆鍋盔宮廷桃酥
    今天,我們來到了成都另一個著名景點、也是網紅打卡地~文殊院。文殊院是成都市內保存最為完善的佛教聖地,也是四川省、成都市佛教協會的駐地。在這裡不但可以領悟佛教文化,也能在這裡避暑納涼喝壩壩茶,還能品嘗到成都最具特色的小吃。在這裡能吃到單天最高能賣近十萬RMB,號稱成都市最正宗的甜水麵、麻辣涼粉,以及龍抄手、鍾水餃。
  • 電視購物後「專家」熱情回訪 太婆買來壯陽藥(圖)
    昨天上午,面對自己花費3400元買來的偽劣藥品,76歲的徐太婆氣不打一處來。今年8月底,徐太婆看到電視講座裡「孫本新教授」推薦的一款藥品跟自己所患症狀相符,就打電話購買了5瓶,服用幾天後,就接到了自稱「孫本新」的電話,對方在詢問徐太婆的治療情況後表示,最好和別的藥品搭配使用,效果會更好。經過幾天的電話攻勢,徐太婆終於招架不住,花費3400元購買了8瓶「進口」藥物。
  • 樂山太婆起床餵雞 一米多長毒蛇竄出咬傷她(圖)
    阮婆婆的手被毒蛇咬傷,兇手疑似「烙鐵頭」  樂山井研縣千佛鎮太婆阮桂華,一早起床就遭遇了毒蛇,一條長七八十釐米的毒蛇盤旋在她家房屋外的牆角,趁她伸手端盆子時把她的手指咬傷,傷口所在的右手手掌和手臂,不斷腫大,兩個多小時時間裡,阮桂華在家人陪同下從鎮上到縣裡再到樂山市醫院,始終沒有找到抗蛇毒血清,最終被緊急送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 二戰德軍毛瑟98式/98K式步槍,栓動步槍的極致,不服來辯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毛瑟」這個名詞恐怕最早是由「盒子炮」帶來的。確實,毛瑟1896式駁殼槍絕對算得上經典之作,毛瑟公司作為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著名公司,又怎會缺乏經典?無論從它的結構設計,還是它傳奇般的生涯來看,毛瑟98/98k步槍/卡賓槍在世界步槍史上的地位,恐怕都是無人能及的。就讓我們細細品味一下這支德意志的經典之作吧。
  • 成都一居民樓遭槍擊 三面玻璃中14彈成篩子(圖)
    成都一居民樓遭槍擊 三面玻璃中14彈成篩子(圖)   最近,家住成都馬鞍北路8號院的朱國立很怕走進自家臨街的臥室,玻璃上密密麻麻的「彈孔」讓他感覺頭皮發麻。昨日,他貓著腰又細細數了一遍,3面玻璃上竟然留下了14個彈孔。而被槍擊的還並非他一家。究竟是誰把這棟居民樓當成了靶場?目前,警方正全力「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