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名氣最大的手槍無疑是毛瑟手槍,抗日戰爭讓它登上了中國第一手槍的寶座。當年德國總產量約100萬支,此外世界其它國家還仿製了數百萬支,據統計通過各種途徑流到中國的就有40萬支,再加上中國山西和漢陽的兵工廠自製的一部分,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毛瑟」家族。當年的人們為這些不同出身和類型的毛瑟手槍取了花名,統稱盒子炮或者駁殼槍;配20發彈匣的稱作大肚匣子,或者大肚鏡面,有連發功能的叫快慢機,而其它根據口徑大小槍管尺寸和外形特點取的綽號有二十幾個,可見當年國內毛瑟手槍種類之龐雜。
毛瑟手槍最經典的版本是7.63毫米口徑,初速可達425米/秒,有效射程150-200米,遠超普通手槍
而在國外,毛瑟手槍早期名聲不錯,許多名人都是它的擁躉,比如英國首相邱吉爾就對毛瑟手槍有特殊感情,因為這槍曾經救過他一命。邱吉爾年輕的時候參加蘇丹戰役,被任命為編外少尉,同時也在幹自己戰地記者的私活,恩圖曼戰役是他人生最險惡的一仗,英軍和蘇丹軍隊正面對決,邱吉爾所在部隊全部被打散,他騎馬在亂軍中和敵人短兵相接,手上拿的就是毛瑟手槍。
在恩圖曼戰役中,邱吉爾參加了一次騎兵衝鋒,這幅繪畫就是描寫的那場戰役
在後來的回憶錄中邱吉爾記錄到,當時自己身邊有英軍士兵從馬上跌下來,當即就被敵人砍成幾段,自己騎馬和敵兵遇上,舉槍就向敵人的臉上打,可以肯定擊斃了三人。此役英軍以2萬人打敗了蘇丹6萬人,戰果輝煌。
邱吉爾後來作為戰地記者又參加了布爾戰爭,這次英軍是和南非的白人農場主作戰,不過這次他的運氣就到頭了,在一次布爾人的伏擊中,邱吉爾為了尋找失聯的同伴,被布爾人堵個正著,他的毛瑟手槍也弄丟了,所以只好乖乖當了布爾人的俘虜,有趣的是俘虜他的布爾農民史莫資後來當了南非第二任總理。
1895年,身穿華麗軍服的邱吉爾,和老年邱吉爾完全是兩個人
毛瑟手槍當年在英軍中大受歡迎,許多軍官都自費購買,為何到一戰時期就名氣衰落各國軍隊都不待見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作戰對象變了。英軍當年和印度人、蘇丹人短兵相接的時候,面對的是長矛和大刀,手槍具有極大優勢,而毛瑟手槍彈倉容量大,精度高,威力也足夠,騎兵用它比馬刀好使多了。
到一戰時,戰場上的敵人都變成了拿步槍的歐洲人,毛瑟手槍的長處沒了,短板就凸顯出來,作為主武器不能指望它和步槍玩對射,自衛用又太重,軍官不需要一把一公斤多重的手槍插在腰間,還有毛瑟手槍造價也比普通的手槍高很多,畢竟用料和加工成本都在那裡。
一戰的時候,奧匈帝國的偵察機曾經這樣使用毛瑟手槍,考慮到當年飛機的速度,這麼用似乎也說得過去
而當年廣闊的中國,正好為毛瑟手槍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地方,這方面的文章非常多,這裡就不細述了。有一個對於毛瑟手槍的說法相信軍迷們肯定知道,就是當年的遊擊隊用它時,會把槍身橫過來,要麼握槍的手心朝上,要麼手心朝下,據說這樣的好處是全自動射擊時子彈會在水平面上形成一個扇面,增加殺傷範圍。
不過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必須和目標離得極近,否則在近乎盲射的情況下,距離稍遠就變成灑水一般的亂射了。而且毛瑟手槍的全自動射擊時射速極快,每分鐘接近1000發,10發子彈一扣扳機就沒了。這時它的另一個弱點就暴露無遺,固定彈倉的毛瑟手槍需要用彈夾供彈,相當麻煩,實戰的時候瞬間打光槍裡的子彈不是個好選擇。
《平原遊擊隊》裡李向陽最經典的握槍姿勢,能看見右手的槍管上沒有準星,可以說非常還原史實了
在電影《平原遊擊隊》和電視劇《亮劍》裡,不管是李向陽還是李雲龍用毛瑟手槍的確有這種握法,但其實這只是手槍腰際持槍的一種方法,它最大的優點是防止敵方上前奪槍,便於迅速開火。而且這種姿勢胳膊緊貼身體,形成夾角後很穩定,畢竟毛瑟手槍份量在那兒。
另外一個腰部持槍的姿勢,這樣握槍可持久,不易疲勞,還能防止對方奪槍
還有一點,這種姿勢出槍速度最快。毛瑟手槍的槍套設計很古典,快插快把根本不可能,所以當年的武工隊的高手一般人手兩支,一支磨掉準星一支保留準星,磨掉準星的手槍插腰帶裡,有狀況時可以迅速拔出來抬手就打,保證第一時間開火,保留準星的一支用來精確射擊。據說技術高超的人可以抬手命中10米外的雞蛋,至於有文章聲稱神槍手可以甩手打斷200米外的電線——抗日神劇都沒好意思這麼演啊!還有文章寫毛瑟本人都驚呼,八路軍才是最會使用毛瑟手槍的人,這個就更沒辦法吐槽了,毛瑟手槍的確保羅.毛瑟掛了個名,但真正設計的人是費德勒三兄弟,重要的是保羅.毛瑟在1914年就去世了,簡直棺材板子都要壓不住了。
抗日戰爭時使用毛瑟手槍的國民黨士兵,可以看到槍套已經接駁在手槍上,這才是毛瑟手槍正常的使用方法
毛瑟手槍真正的使用方法在影視劇裡反倒難得一見,那就是將槍套接駁到手槍握把上,進行抵肩射擊,駁殼槍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因為毛瑟手槍整體長度比普通手槍長得多,所以瞄準基線長,抵肩後射擊精度很高。
抗日戰爭時期的香港遊擊隊員,也是將槍套接到手槍上使用
楊靖宇將軍在被日本警察追殺時,曾經在300米外用手槍命中日本警官伊藤胸部,他當時隨身帶了三支手槍,一支是9毫米長管駁殼槍,另外兩支是小型手槍,毫無疑問只有駁殼槍在抵肩射擊的情況下才有如此驚人的射程,即便如此,他的槍法也是非常厲害的。美軍退役狙擊手用二戰時期的步槍,使用鐵瞄打300米外的人形靶也相當困難,用手槍射擊的難度可想而知。所以楊靖宇才是真正把毛瑟手槍使得出神入化的人。
楊靖宇犧牲後留下的幾支手槍,駁殼槍應該是他的主武器,帶有完整的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