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108將徵方臘時減員嚴重?他們的結局是悲劇嗎?

2020-12-20 自說文史

招安之後,梁山108將開始了南徵北戰。起初,他們還算順利,無論是徵討遼國,還是剿滅王慶和田虎,好漢們都沒有折損,頂多身受重傷而已。然而,從徵討方臘開始,108將從無戰死的神話,就此被打破。起初是宋萬、焦挺和九尾龜等副將,最後連張清、董平和秦明等正將也都戰死。

等到徹底剿滅方臘,102位好漢(公孫勝、安道全、皇甫端、樂和、蕭讓和金大堅者6人沒有參與)只倖存36位,有66人戰死。

後來魯智深坐化,林衝中風,半年後而死;武松斷臂在六和寺出家;李俊帶著童威童猛出海,開闢新事業;燕青悄然隱退;張橫、穆弘、楊雄、孔明、朱貴、朱富、白勝和時遷病逝。

最後,宋江、盧俊義被高俅等人害死;吳用、花榮自縊於宋江墳前;李逵臨終前喝下毒酒;戴宗、阮小七等人,或是出家,或是罷官,或是辭官,或是回到家鄉做富豪等。

對這樣的結局,很多讀者用「悲劇」來形容。為何梁山108將前期無敵,最後卻戰死那麼多人?他們的結局真的很悲劇嗎?這些問題,其實我們只要從原著出發,站在歷史角度和作者角度去看問題,就很容易明白。

一、為何108將徵方臘死傷慘重?

招安之後,梁山相繼徵討了遼國、田虎、王慶和方臘,統稱為「徵四寇」。

然而,徵討田虎和王慶的部分,其實屬於插增,比如簡本水滸中,就沒有這部分。當時帶有這部分的水滸,書名全稱也會提到這一點,比如《京本全像插兼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全傳》。既然是插增,自然不能破壞原書結構和邏輯,故而梁山好漢在這兩次戰役中沒有折損,這是很正常的事。否則,到後面徵方臘時,就無法自圓其說了。所以,這兩部分不做討論,只看徵遼與徵方臘部分。

那麼,梁山好漢為何徵遼無損傷,徵方臘卻嚴重減員呢?

1.從原著內容來看

即便面對強大的遼國正規軍,依然能在不損任何頭領的情況下,打得遼國投降大宋。從這一點來看,梁山好漢仿佛無敵一般。從原著內容來看,好漢們多是北方人,徵遼時正當壯年,對北方地理熟悉,法師公孫勝和神醫安道全也都在,即便無法破陣,九天玄女也能暗助,所以即便有挫折(比如無法破陣、張清被射中脖子),他們依然能克服,好漢們也沒有損折。

而徵方臘時,隨著好漢們年齡增長,一直勝利出現驕傲心裡,對南方地理不熟悉,加上公孫勝和安道全兩位關鍵人物的離去,所以出現戰敗、折損也就不足為怪了。

2.從歷史角度來看

從歷史角度來看,徵遼沒有史實基礎,純屬作者創作;而徵方臘則是在史實基礎上的演義,不可過分改編。就好像《三國演義》,儘管作者「尊劉貶曹」,偏向劉備陣營,但他依然不能寫諸葛亮逆天改命,蜀國統一魏吳,而只能按照史實寫三分歸晉。

歷史上,宋江等人招安之後,的確參與徵方臘,《宋史》有提及。

淮南盜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轉掠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知亳州侯蒙上書,言江才必過人,不若赦之,使討方臘以自贖。

《三朝北盟會編》等史料也有記載,宋江招安後隨童貫徵討方臘。當然,歷史上宋江實力很弱,張叔夜以一千勇士就打敗了宋江,而方臘則實力很強,所以宋江徵討方臘有損傷很正常。

戰爭中,遇弱無損傷(或者說損傷很少),遇強有傷亡(或者傷亡慘重),本就是很正常的事兒。

其實,從水滸成書角度來說,徵四寇都是後來逐漸添加的。既然最後才徵方臘,自然前面部分不能有好漢折損。

3.從作者角度來看

徵遼其實非徵遼,而是「抗金」。侯會的《水滸探源》,孫述宇的《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中,都曾列舉過許多例子作為證明。

比如,梁山曾與曾頭市交戰。作者特意點明,「這老子原是大金國人,名為曾長者,生下五個孩兒,號為曾家五虎。」連曾家五虎,可能都是在說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五個兒子,分別是完顏宗峻、完顏宗望、完顏宗堯、完顏宗弼(兀朮)與完顏宗乾。

遼國都統軍是兀顏光,兒子是兀顏延壽,兩人都驍勇善戰。實際上,「兀顏」是女真姓氏,《金史》中就有名將兀顏畏可。洞仙侍郎孛堇相公,這裡的「孛堇」,女真語中是部落首領之意。兀顏和孛堇,一文一武,都和金有關,這不是巧合。另外,遼國還有猛將阿里奇,「阿里」其實也是女真姓。

還有許多地方,也能證明這一點。

比如,浪子燕青的原型人物是抗金義士梁青;大刀關勝的原型人物是濟南抗金名將關勝;扈三娘的哥哥扈成,南宋中興時他在抗金戰爭中立下不少功勞,水滸也提到了這一點。最後寫人物結局時,朱仝隨劉光世大破金軍;張清和瓊英的兒子張節,隨吳振(應該是吳玠)大敗金兀朮於和尚原,「殺得兀朮亟須髯而遁」;呼延灼更厲害,「領大軍破大金兀朮四太子,出軍殺至淮西陣亡」等。

就連水滸書名中的「忠義」二字,也都是源自南宋初期抗金組織的「忠義民兵」「忠義巡社」「忠義人」「山寨忠義之民」「忠義山水寨」等。(水滸在之前書名是《忠義水滸傳》)

作者為何要寫好漢們徵遼(抗金)呢?李卓吾在點評水滸時說過這一點。

《水滸傳》者,發憤之所作也……施、羅二公身在元,心在宋;雖生元日,實憤宋事。是故憤二帝之北狩,則稱大破遼以洩憤;憤南渡之苟安,則稱滅方臘以洩其憤。

當然,這裡的「遼」其實是指「金國」,畢竟是金人滅了北宋。好漢們沒有損傷就能打敗遼國(金國),這就說明當時北宋大有忠臣良將存在,他們能力很強,只是皇帝昏庸奸臣當道,不用這些人而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者藉此是告誡時人後來人:我們這片土地上,從不缺人才,只要皇帝英明,大臣懇選賢舉能,就不會有異族入侵、國家滅亡等事。

總之,個人以為,徵遼無損傷也罷,徵方臘死傷慘重也罷,都是作者情感的寄託。

二、梁山好漢戰死,意味著悲劇嗎?

原著中,作者把方臘定位為禍亂反賊,其部下將領、臣民也多次說過,一些將領如金節、段愷甚至倒戈相向,歸順宋朝。從這一點來看,方臘不可能是英雄,所以作者寫梁山好漢戰死,並不是諷刺他們,更不是歌頌方臘。

很多人覺得,梁山好漢戰死,或者後來被毒死害死,是很悲劇的事。事實上,梁山好漢之死,並不是悲劇。

1.從原著內容來看

之前的文章中個人分析過,宋江之所以招安,是因為梁山十萬人每天消耗很大,且好漢們要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的性命、名聲考慮,還有宋江的忠義之心。如果不招安,梁山108將並不能撐很久,所以宋江招安時,只有魯智深、武松、李逵等寥寥數人反對。而一旦招安,這些人也不抗拒,都願意隨宋江殺敵報國。

其實,好漢們不僅渴望招安,而且即便戰死,他們也不覺得悲劇。

阮小五、阮小七掛孝已了,自來諫勸宋江道:我哥哥今日為國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強似死在梁山泊埋沒了名目。先鋒主兵,不須煩惱,且請理國家大事。我弟兄兩個,自去復仇。

阮小二戰死後,阮小五和阮小七就說,哥哥為國家而死,比死在梁山泊強多了。因為如果不招安,好漢們始終是「反賊」,即便他們的兒子孫子,依然會被這樣罵。試問,誰願意自己被罵,孩子也被罵?

再看好漢們戰死,他們和孩子的待遇怎麼樣。

隨降聖旨,將這已歿於王事者,正將偏將,各授名爵:正將封為「忠武郎,」偏將封為「義節郎。」如有子孫者,就令赴京,照名承襲官爵;如無子孫者,敕賜立廟,所在享祭。

後來,宋清的兒子考中功名,官至秘書學士;張清的兒子依舊是武將,殺敗金兀朮。樂和、蕭讓等人也都終身快樂。從賊寇到忠良,梁山好漢不但擺脫了罵名,還能獲得名爵,終身安樂,即便戰死也立廟祭祀,流芳百世,福蔭子孫,這難道不是很值得嗎?

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一定要功成身退,歸隱山林才是大智慧,才是好結果。其實每個人追求不同,如願以償便是好。

宋江雖然身死,然而功成名就,並無怨悔;李逵、吳用和花榮,以身報恩,追隨宋江;李俊帶著童威童猛,下海開國;燕青帶著珠寶,急流勇退;阮小七雖然罷官,但回到石碣村打魚,落得個逍遙自在;公孫勝自歸修道,朱武和樊瑞也隨之一起;武松出家六和寺,八十善終,且封「清忠祖師」;李應和杜興回到獨龍崗,重做富豪;柴進回家,騎馬打獵;戴宗出家,大笑而終;宋清娶妻生子,名爵田產皆有,兒子也頗有出息;孫立孫新和顧大嫂,又回到登州做官;關勝、呼延灼、朱仝也都有功……即便是秦明、徐寧等戰死的好漢,也都為朝廷效力,捐軀赴國難,了卻君王天下事。

每個人都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不都很好嗎?怎麼能算悲劇呢?

2.從作者角度來看

如果梁山好漢從頭到尾都沒有人戰死,徵遼國能贏,平田虎、王慶和方臘也沒有折損,那麼水滸無疑成了爽文。若是這樣,恐怕水滸也不可能位列四大名著中。所以,作者能做的就是儘量符合歷史,符合現實情況,讓好漢們有折損,這是常人難免的事。

其實,當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時,就可以發現,水滸和西遊的套路一樣。

《西遊記》開篇就說,「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說明西遊的主題是「釋厄」。從後面的情節來看,西遊的確是說唐僧師徒五人消除罪惡、災厄的事兒。唐僧、孫悟空等人前期也有罪惡,或是鬧天宮被壓,或是調戲嫦娥,或是貶下凡間吃人等,都有魔性。當他們完成取經大業,這種魔性也隨之消除,他們也因此能修得正果,重歸天界,成佛成菩薩。

梁山108將也是這樣,第一回中,作者就賦予了梁山好漢神魔特性。

梁山好漢原是天罡地煞下界,因為前期有魔性,被鎮壓在伏魔殿。一旦他們消除魔性,就能重新成神,並回歸天界。水滸結尾時,作者也用詩這樣說:天罡盡已歸天界,地煞還應入地中。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

不但在天上成神,還在人間青史留名,這難道是悲劇嗎?顯然不是。

參考資料:《水滸傳》《宋史》《三朝北盟會編》《水滸探源》《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等。

相關焦點

  • 十分鐘讀完《水滸》:108將的簡介與結局
    梁山人馬攻打高唐州時,高廉善妖法,宋江一籌莫展。吳用讓宋江請公孫勝出山。 公孫勝是二仙山羅真人弟子,道號「一清」。他與高廉鬥法,大破高唐州。梁山好漢鬧華州後凱旋,路過芒碭山,被會法術的樊瑞、項充、李袞攔阻。 公孫勝作法破了三人,勸他們歸順梁山。在梁山泊英雄排名次時排行第四,封為掌管機密副軍師。
  • 梁山108條好漢的結局大都很悽涼,只有他功成身退,令人佩服
    在108將裡,唯有魯智深活得最瀟灑,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活出了自己的真性情。徵方臘後,他不願做官,到六和寺出家。不久便坐著圓寂了。這個沒念過一天佛經的人,走得很灑脫,和那些修行多年的高僧殊路同歸。以殺惡人作為修行方式的魯智深,是正義的化身,是梁山上最純真最可愛的人。
  • 梁山泊108將的最後結局!
    公孫勝作法破了三人,勸他們歸順梁山。在梁山泊英雄排名次時排行第四,封為掌管機密副軍師。宋江受招安後公孫勝回薊州修道,未參與徵方臘。關勝    三國名將關羽的後代,使一把青龍偃月刀。原來是蒲東巡檢使,後被蔡太師調往梁山泊攻打宋江後方。宋江十分喜愛關勝出自名門,且將才難得。呼延灼用詐降計誘關勝進入宋江的大寨,被撓掛鈎拖下馬鞍活捉。關勝感宋江忠義,便歸順了梁山。
  • 十分鐘讀完《水滸傳》:108將簡介與結局!
    公孫勝作法破了三人,勸他們歸順梁山。在梁山泊英雄排名次時排行第四,封為掌管機密副軍師。宋江受招安後公孫勝回薊州修道,未參與徵方臘。5、關勝三國名將關羽的後代,使一把青龍偃月刀。原來是蒲東巡檢使,後被蔡太師調往梁山泊攻打宋江後方。宋江十分喜愛關勝出自名門,且將才難得。
  • 十分鐘讀完《水滸傳》108將的簡介與結局!
    梁山人馬攻打高唐州時,高廉善妖法,宋江一籌莫展。吳用讓宋江請公孫勝出山。公孫勝是二仙山羅真人弟子,道號「一清」。他與高廉鬥法,大破高唐州。梁山好漢鬧華州後凱旋,路過芒碭山,被會法術的樊瑞、項充、李袞攔阻。公孫勝作法破了三人,勸他們歸順梁山。在梁山泊英雄排名次時排行第四,封為掌管機密副軍師。宋江受招安後公孫勝回薊州修道,未參與徵方臘。
  • 他才是《水滸傳》108將中「小人物有大本領」的典範,知道是誰嗎
    原問題:《水滸傳》108將中,有沒有小人物大本領的存在?舉個例子?感謝提問!這裡小編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水滸傳》裡的相關人物,這裡也應著提問者的問題做一下回答。這108好漢性格各異、各有所長,而且最終的結局也都不一樣。其中在108好漢中,有不少的「小人物」確有這大本領的。我們來看看鼓上蚤時遷,他在108將中排位是倒數第二位,但是時遷卻有著別的好漢沒有的本事——身輕如燕。
  • 水滸傳中,108好漢結局最好的4個人,最後一人太讓人羨慕!
    梁山108好漢,在被招安之前,一直沒有死傷。但是宋江堅持招安才是正途,不顧一些兄弟的反對,費盡心思終於還是投靠了朝廷。多年的土匪惡霸,成為朝廷的軍官,豈有這麼好的事。為了消耗這些眼中刺,朝廷將梁山好漢派去討伐遼國。 沒想到遼國也忒不爭氣,沒費多大力氣,就被梁山好漢大敗。
  • 漫談小浣熊108將水滸卡的武德值
    關於水滸故事與108將的初印象,不是98版《水滸傳》電視劇看出來的,也不是施耐庵的原著書籍中看到的,而是童年吃小浣熊方便麵吃出來的。那會兒一拆開乾脆麵,掏出沾滿味精味的水滸英雄卡,一看還沒重複,那小滋味簡直比當上班級中隊長還要美。
  • 梁山人108將,真分了很多派別?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看看
    但網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108將不會同心同德,他們會有許多派別。有些按山頭分,如二龍山派、黃門山派、少華山派等;有些按親疏分,如元老派、晁蓋派、宋江派、中立派、降將派等,人數不多的按親疏分;梁山真的有這麼多派別嗎?108點是同心還是分裂?
  • 「百樹雲課堂」十分鐘讀完《水滸傳》108將的簡介與結局
    梁山人馬攻打高唐州時,高廉善妖法,宋江一籌莫展。吳用讓宋江請公孫勝出山。公孫勝是二仙山羅真人弟子,道號「一清」。他與高廉鬥法,大破高唐州。梁山好漢鬧華州後凱旋,路過芒碭山,被會法術的樊瑞、項充、李袞攔阻。公孫勝作法破了三人,勸他們歸順梁山。在梁山泊英雄排名次時排行第四,封為掌管機密副軍師。宋江受招安後公孫勝回薊州修道,未參與徵方臘。
  • 108將中,此人死得最壯烈,被梟首活剮,其綽號早已暗示
    然而,等到徵討方臘時,情況就大大不一樣了,不但進度慢,而且死傷慘重,最後就剩二三十人回來,相當悲壯。 這是為何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公孫勝等人沒有去徵方臘,這兩人的離去,許多人因病傷而死,武松也被喬道清法術砍斷左臂。
  • 水滸傳108將中,有5個技術人才,各個堪稱高手
    水滸傳中的108將也是各個身懷絕技,本領不凡。 但是在這108將中,有這麼5個技術人才,各個堪稱高手。 第一位、「地軸星」轟天雷-凌振
  • 水滸108將都是怎麼死的?考試必備,不要錯過!
    我們無論在做什麼的時候都總是會想到結局。每件事有每件事的結局,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結局,作家筆下的人物同樣如此,有屬於自己的結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水滸108將的結局吧~看看他們波瀾起伏的人生,是如何畫上最終的句號的~~宋江宋江,字公明,他面黑身矮,忠義雙全,常替落魄江湖之人排憂解難,人喚「及時雨」。原為山東鄆城縣押司。晁蓋、吳用等劫了生辰綱,被官府緝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
  • 方臘只有8大將,憑什麼讓梁山108將損失70多位?
    水滸傳中,梁山108將個個英雄,武藝高強,在和北宋軍隊的作戰中罕見傷亡,然而在他們徵伐方臘時,卻損失了70多位好漢,這是為何?當時的方臘明明只有8大將,看起來實力和梁山集團相差挺大的,為何會產生如此詭異的結局?其實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 鶴唳華亭結局是悲劇嗎 蕭定權陸文昔相愛難相守或成虐戀?
    鶴唳華亭結局是悲劇嗎 蕭定權陸文昔相愛難相守或成虐戀?時間:2019-12-07 11:26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鶴唳華亭結局是悲劇嗎 蕭定權陸文昔相愛難相守或成虐戀?
  • 水滸108將都是怎麼死的?考試必備,不要錯過!|宋江|梁山好漢|關勝|...
    來源 | 初中語文(I D:chuzhongyuwen100)  我們無論在做什麼的時候都總是會想到結局。 每件事有每件事的結局,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結局,作家筆下的人物同樣如此,有屬於自己的結局。
  • 《楚喬傳》星玥CP悲劇收官,觀眾炸了!這樣的結局你滿意嗎?
    先問一句,九億少女還好嗎?扎心了沒?冰湖之後就直接給結局了?星玥夫婦悲劇收官,觀眾炸了!要組團寄刀片!!!轟轟烈烈熱播了兩個月的《楚喬傳》收官了,前面齊呼玥公子快跳冰湖的九億少女,如今終於跳了,卻直接來了個死別。九億少女的心,都要碎了!
  • 紅軍過草地時到底減員多少?
    為紀念這片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周恩來總理將其命名為紅原。今天,在日乾喬大沼澤的邊界上,還立著周恩來題寫的一塊石碑:「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原。」  過草地紅軍減員嚴重  紅原縣縣誌記載,紅二方面軍在過草地時,由於籌糧不易,連野草尚難覓食,紅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 他們是如何演繹悲劇人生
    最後終於不得不無奈中承認「梁山沒有出路」,在徵方臘時,讓梁山好漢死去十之七八,以大悲劇結束梁山的命運。其一,正如李逵所言:「殺將城去,奪了鳥位,讓公明哥哥做皇帝,吳用哥哥做宰相,我們都做大將軍。」這條出路或許是大多數人所想的,理所當然的正確道路。但是,首先讓我們來仔細剖析一下。
  • 梁山108將在對方臘的南徵中為什麼損失慘重?
    、剿田虎、滅王慶、徵方臘,消耗他們的實力,削弱他們的力量,最後任意拿捏,可惜宋江還是沒看出來朝廷的意圖。(圖片借鑑,侵權可刪)梁山108將替北宋朝廷徵戰無數,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108將絲毫無損,但在徵討方臘的戰鬥中,108將死亡過半,除了病亡和離開的,僅剩27人回到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