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幼兒園、小學還沒有明確的開學時間,宅在家那麼久,又不能頻繁出門玩耍,天性好動的孩子難免會坐不住,發脾氣、哭鬧、胡攪蠻纏。於是很多父母會適當給孩子們看一些有趣的動畫片安撫孩子。
家長在選擇動畫片時也是很有講究的,既要有教育意義,孩子又得感興趣才行。《小豬佩奇》應該是很多孩子看的第一部動畫片,小編家兒子也不例外。
這部粉色吹風機頭的小豬動畫片,竟然一時風靡了全球,幾乎挨家挨戶都聽說過這麼一部動畫片。
然而,最近就有很多人評論說,這個動畫片對孩子的影響很不好,佩奇喜歡說謊話,豬爸喜歡吹牛,弟弟喬治太愛哭,只有豬媽還好點。
一時竟然引起一部分家長表示贊同,有一位寶媽欣欣媽媽表示自家孩子就是深受《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的毒害:
我真的是被小豬佩奇折磨得頭疼,真後悔給欣欣看了這部動畫片。女兒喜歡模仿裡面的小豬蹦蹦跳跳,總是吵著要去公園玩,結果就是去踩泥坑,每次弄得鞋子上衣服上都是泥,洗起來太費事了。
不讓出去蹦就偏要在家蹦,沙發上床上蹦上跳下,因為吵到了鄰居,樓下已經來投訴了兩次了,沙發家具也崩壞了,光換家具就花了不少錢。
為了讓她轉移興趣不再亂蹦,女兒硬拉著一家人來陪她角色扮演,豬爺爺、豬奶奶、豬爸爸、豬媽媽,誰不配合就說人家是笨豬,對爺爺奶奶也是如此,非常不禮貌。
帶女兒去親戚朋友家串門,逢人打招呼就哼哼哼學豬叫,制止了多少次也無濟於事,偏不好好說話,非要哼哼哼。
欣欣媽的留言瞬間引起了很多父母的關注並表示認同,很多家長開始吐槽自家孩子看了《小豬佩奇》後的種種惡劣行徑。
於是,有些家長開始紛紛發起抵制,呼籲別在孩子們看這部不良動畫片了。
那麼,《小豬佩奇》究竟該不該給孩子看呢?
其實,小編看了留言表示非常感同身受,因為我家女兒有很多經歷都非常相似。
我女兒有一陣子也是特別喜歡踩水塘、喜歡學豬叫等等,跟著佩奇模仿了很多。但是,她也會經常把「謝謝你」「這實在太好了」「這是我的爸爸/媽媽」這樣很有禮貌的話掛在嘴邊,這些都是動畫片裡經常出現的句子。
在踩水坑之前會模仿佩奇對弟弟喬治說的那句話「等一下,讓我看看是否安全」,小心試探,並且一定是在讓她穿了雨靴之後才會去高興地踩。
這些都因為在我有時間或者爺爺奶奶在家陪著孩子一起看小豬佩奇的緣故,因為家長在陪同觀看時,會有引導性地幫助講解故事內容。
動畫片中一起看到錯誤的示範,家長能夠及時指出,不要認為孩子不懂,早起的教育會讓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
例如,有一集是講述佩奇的朋友小馬,小馬在醫院裡,他耳朵很痒痒於是就招呼正在工作的護士過來,幫自己撓痒痒。
我就會在女兒身邊告訴她,小馬這樣做是不對的哦,護士姐姐們都很忙,我們自己能夠做到的就不要麻煩護士姐姐了,除非自己真的很不舒服再去叫她們。
有時候,就這麼簡單幾句就會讓孩子知道正確做法是什麼,不可以隨便模仿。
從這開始後,女兒開始慢慢理解,哪些是「正確」的事情,哪些是「可容忍」的事情(比如跳泥坑這件事,前提在穿上雨靴後),哪些是「無法接受」的事情。
美國兒科協會會建議,2歲後如果孩子開始看視頻,除了選擇合適的內容,控制觀看時間外,父母要陪同孩子觀看,講解這些內容。
這部動畫片,我個人認為,家庭氛圍很不錯,除了孩子在學習之外,父母也在慢慢模仿豬爸爸、豬媽媽不驕不躁的生活態度。
相比把手機電腦扔給孩子自己看,這部動畫片更適合孩子和家長一起觀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