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智慧型手機會降低人們的社交能力嗎?這個實驗徹底改變了我的理

2021-01-08 吖Wing吖v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分享!

如今兒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越來越早,在地鐵上,家長拿出手機玩動畫片,讓孩子安靜,以防孩子哭,餐桌上,家長拿出手機給孩子看,讓孩子吃得心甘情願。

這種場景很常見,很多家長一邊做一邊擔心,對電子產品的沉迷可能會帶來很多隱患,一些家長還說,他們擔心將來不能正常與人交流。

的生活方式確實被電子產品包圍了很多時間,這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事實上回首往事,上一代對下一代的擔憂從未改變,過去,家長擔心電視會影響孩子,但現在電視變成了手機和平板電腦,這種圍繞電子產品的新生活方式會對對孩子的增長產生影響嗎?研究實驗的結論可能出乎意料。

使用智慧型手機會降低人們的社交能力嗎

在時代的大車輪下,新事物的不斷出現是註定的,隨著網絡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和社區方式都發生了變化。

瞬息萬變的交流方式很容易在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形成一種鴻溝,但這種鴻溝有被打破的趨勢,過去,老人很少使用網際網路,但現在家裡的老人也開始玩微信,還使用簡單的掃碼支付等功能。

因此與其說使用智慧型手機會降低人們的社交能力,不如說智慧型手機正在改變人類社會,盯著手機的年輕人可能是在和對話框另一端的人聊天,現代人的社會交往已經部分轉移到網絡上,這不是社會能力的弱化,而是方式和渠道的轉變。

唐尼教授的社會實驗

他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道格拉斯·唐尼(DouglasB的社會學教授,Downey)也有這樣的想法,整天對著屏幕的一代人能否擁有與上一代相同的面對面溝通技巧?

所以他做了一項發表在《美國社會學期刊》上的研究。首先,本研究的結論是:Z一代雖然從小就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手機和社交媒體上,但他們的社交技能與一代人相同。

研究人員引用了美國國家教育中心兒童縱向研究的數據,並對幼兒園至小學五年級兩組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對象是和開始學習幼兒園的兒童,共有32550名學生。

是iPad首次出現的一年,因此人們的生活在更大程度上被電子設備佔據,美國的網際網路沒有進入社會化時代,Facebook成立於因此兒童的成長几乎沒有受到網際網路的影響。

從幼兒園到小學五年級,教師對孩子進行了6次評價,並以3次家長參考評價作為補充數據,最後唐尼通過對家長和教師對孩子的評價,研究結論是兩代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分相近。

具體而言,在友誼的建立和維持、情緒自控能力和與不同人格的相處同齡人上,表現的得分沒有明顯差異,即使是長時間在屏幕上的孩子,在社交技能的發展上也沒有明顯不足。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研究結果顯示,至兒童的社交技能沒有下降,智慧型手機表現時代出生的兒童社交技能和溝通能力也不錯。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長時間出現在屏幕上不會對社交技能的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不過,研究也指出,每天多次登錄網路遊戲和社交網的孩子社交能力較低,但水平有限,影響也很微妙。這種細微差別不足以支持智慧型手機降低社交技能的說法。研究的最終結論是,沒有證據表明花更多時間在電子設備上會降低孩子的社交能力。

新技術帶來的「恐慌」從未改變

唐尼教授指出,老一代對年輕一代的擔憂一直存在,這也是兩代人溝通經常出現問題的原因。過去,電話和汽車的出現讓一代人擔心下一代。

因為這些新技術的出現讓孩子們可以享受更多的自主權,家長們開始對孩子的下落、他們將用手機與誰溝通以及如何溝通感到困惑。現代父母的「恐慌」和新技術是一樣的,螢屏時代的到來已經摧毀了傳統的關係,所以成年人的煩惱大多是因為這個。

家長擔心新技術對孩子有害,可能會掉隊,因為新技術可能導致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影響親子關係,這是時代進步無法改變的恐懼之一,但隨著新技術逐漸被老一輩人接受,這種焦慮和恐慌就會得到緩解。

新技術的危害不在於技術本身

家長擔心孩子過早接觸網絡世界會影響個人價值觀的形成,對錯誤接受各種極端內容產生負面影響,但這是另一個話題。

更多的擔憂在於「成癮性」,然而回顧過去,電動玩具讓人上癮,電視讓人上癮,在當今的電腦、手機和短視頻中,上癮並不是事物的共同缺陷,而是人自身的缺陷,否認新技術、新技術是站不住腳的。

如果我們回到社交能力的問題上來,把新的網絡社區作為一種新的社交方式,這種擔憂實際上會減少。通過網絡渠道溝通,表達意見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獨立觀點。

現實網絡社區的發展並不像過去人們所擔心的那樣充滿毒害和阻礙人類社會交往。當老一代對新事物的普遍接受程度下降後,這種偏見就會阻礙兩代人之間的交流,因此如果我們真的理解這種偏見,情況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使用智慧型手機會降低人的社交能力嗎?這個實驗刷新了我的認知
    當下的生活模式確實很多時間被電子產品圍繞,和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其實回頭看,上一代對下一代的擔憂從未改變,過去家長們擔心電視機影響孩子,現在變成了手機、平板,那麼這種圍繞電子產品的新生活方式是否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影響呢?一場研究實驗得出的結論或許會出乎人們的意料。
  • 我為「贊」狂:蒙納士大學的研究證實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降低人的...
    我為「贊」狂:蒙納士大學的研究證實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降低人的判斷力 年輕一代會為了求贊而不顧一切嗎?
  • 滑鐵盧大學:智慧型手機會使我們變得懶惰?
    但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卻讓他們懷疑自己的分辨能力。  而對於遇到困難依賴直覺解決問題的人來說,他們會直接使用智慧型手機設備上的搜尋引擎尋求解決方法,而非用大腦來分析和思考。可見,每天陪伴我們的行動裝置很容易阻礙我們的自主思維能力。  三項實驗的研究小組中共有660名志願者參與研究。
  • 中小學生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 先從改變父母做起
    中小學生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是一個讓學校和父母焦慮的話題。近日,一項中美日韓網絡時代親子關係的對比研究報告的調查結果,再度引起人們關注。
  • 利用智慧型手機處理高中物理實驗的探討
    摘 要:高中物理課堂實驗處理數據往往耗時較多,效率不高.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實驗,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很高,用WPS軟體、QQ群、視頻軟體、錄屏軟體搭建中學物理數位化平臺.依託平臺,讓實驗數字信息有序流動,把實驗學習分為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後三個階段.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實驗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
  • 峇里島又出狠招,禁止遊客使用智慧型手機,遊客感覺難以忍受
    假如遊客不把這些美景放到社交網站上,酒店和美麗的遊泳池還存在嗎?這是一個好問題。峇里島正在進行一項測驗,他們禁止遊客在遊泳池裡玩耍的時候使用手機或行動裝置,用以鼓勵遊客享受周圍的環境,而不是一直盯著屏幕看。
  • 李彥宏:AI已改變搜索行業,未來十年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將逐步降低|...
    「如果說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們的消費方式、娛樂方式,那麼智能經濟將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將大大提高人類的生產力。」對於智能經濟改變生產方式,他認為可以分成三個方面來理解:首先是全新的人機互動模式,其次是人工智慧將變革各行各業,最後是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其中,在新的人機互動模式方面,李彥宏判斷,未來十年,人們對於手機的需求度和依賴度會大大降低。
  • 證據表明,手機有益於社交技能的發展!它會「毀掉」下一代嗎?
    ;十年前,人們驚呼電腦及網際網路應用會毀掉下一代;現在,人們開始驚呼手機會毀掉下一代……人類發展的歷史證明:沒有任何力量能毀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智慧型手機會毀掉我們的下一代?實際上,社交網絡極大程度提高了青少年的社交能力。 為啥家長擔心手機正毀掉自己的孩子?
  • 「我為什麼不用智慧型手機」-青年參考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智慧型手機創造了巨大的便利,以摧枯拉朽之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如果現在還有人拒絕用智慧型手機,多半會被認為有怪癖或思想怪異。    美國凱尼休斯學院哲學系副教授菲利普·裡德就是這樣一個另類。他從沒用過智慧型手機,以後也不打算買,他有一套站得住腳的理由去駁斥「智慧型手機是必需品」的看法。
  • 10年間,智慧型手機這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新媒體專電 歐洲新聞社近日發表題為《2020年VS2010年: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休閒和工作模式》的報導稱,10年前智慧型手機的主要用途是聯繫和娛樂,同時為我們的工作提供最低程度的服務。然而10年後所有壁壘都被打破了,我們能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同一時間和空間社交、娛樂和工作。相關內容摘編如下:為什麼我們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的時間是10年前的4倍?
  • 當年有人挑戰測試一年不使用智慧型手機,若換成你,能堅持到底嗎
    當然這個挑戰賽是包括挑戰者本人不能使用智慧型手機和不能看身邊的人使用智慧型手機。 這個只是限於在美國居住的成年人才可以參與。之後,來自紐約皇后區的一名美女Elana Mugdan在眾多參賽者中通過層層選拔,最後力拔頭籌成為了挑戰賽的幸運兒,一年內不去使用智慧型手機。
  • 什麼樣的手機殼防摔?為了這個測試實驗,我的代價是摔碎了一部手機!
    因為我發現閃魔這個手機殼隨著套上套下會降低它本身的緊湊度,然後現在就給我很鬆松垮垮的感覺,兩邊積灰也積小顆粒,所以造成了手機邊框的掉漆。接著用了兩天,最終我確認了是確實是閃魔手機殼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不防摔,我以為基本的防摔還是能做到的,多用的兩天我只是想證實是這個手機殼的問題,使用過程中不小心從半米左右的高度跌落,手機有點彎了,感覺彷佛這個手機殼真的一點抗防摔的能力都沒有,具體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真的不是黑閃魔,你在便宜也不能損壞手機吧,強烈建議大家遠離閃魔的任何東西。
  • 智慧型手機AI智商哪家強?——世界智慧型手機AI智商測試報告在京發布
    科學院AI智商研究團隊石勇、劉鋒對世界智慧型手機AI智商測試的研究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中科院AI智商研究團隊劉鋒發言智慧型手機作為人們與外界即時連接的終端設備,不僅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通訊需求,更是滲透到了娛樂、社交、教育、醫療和生活服務各個領域,成為大眾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盲人也可以正常使用手錶了?這個智能產品帶有了盲文,你怎麼看
    在現代社會中,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往往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比如說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就能夠將接打電話、連接網絡和攝像錄影等功能進行一個很好地結合,從而大大方便人們的日常使用,甚至可以節省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 是的,我最想斷舍離的東西是手機使用時間|三明治
    除了微信、微博之外,你平時個人喜歡使用的App是什麼?和你的興趣愛好相關嗎?你覺得手機是你的朋友還是敵人?看完這個數據會讓你想要改變手機習慣使用嗎?為什麼?以下是每日書作者們的回答。(我其實也屬於其中一份子哦)。因此,手機是把雙刃劍!看完這個數據,我一定會改變現狀。把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上。一改拖拉狀。不想讓自己陷入無限死循環。並且要把這個統計信息分享給周圍的親朋好友,讓他們也驚醒一下。不管能不能驚醒到他人,儘管它會像陣風吹過,終究會趨於平靜,但我們不可以忽視它掀起波瀾那一刻留下痕跡的作用。我很少看手機屏幕使用時間。
  • 是的,我最想斷舍離的東西是手機使用時間
    因為私人和工作原因使用微信的佔比大概是多少?除了微信、微博之外,你平時個人喜歡使用的App是什麼?和你的興趣愛好相關嗎?你覺得手機是你的朋友還是敵人?看完這個數據會讓你想要改變手機習慣使用嗎?為什麼?以下是每日書作者們的回答。
  • 城市老年人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與實現幸福感
    本研究在代際的工具性支持概念和「數字反哺」基礎上,將子女對老年人智慧型手機使用的代際技術支持作為一個重要的自變量,測量城市老年人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過程中,子女對父母的技術指導和幫助是否影響他們,並使父母產生幸福感。(三)網際網路使用與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網際網路正在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使用電腦網際網路或移動網際網路與不同社會群體的幸福感相關。
  • 人們溝通的關鍵:社交意識和社交技能
    厭惡等,而且這些情感往往難以掩飾,即使人們在竭力壓抑自己情感的時候,真實的情感也會流露出來,我們大腦有相應的組織來自動地捕捉著一些情感信息,注意力越集中感受到的情感越準確。那些能夠搜集相關信息並且冷靜權衡的人們可以很快地找到解決方法。如果長期缺乏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不僅會影響人際關係,還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精神分裂等。了解他人的感受或者思想和意圖僅僅是一個開始,並不一定能保證交流成功。社交技能是在社交意識的基礎上進行的。
  • 立法禁止16歲以下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管用嗎?
    一篇政協委員提議的報導在網上引發熱議——立法禁止16歲以下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管用嗎?「應儘快立法禁止16歲以下少年使用智慧型手機。更不允許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關於青少年玩手機的危害的話題再次引起社會熱烈討論。話題源自海南省政協委員、海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趙志忠提交的《關於立法禁止16歲以下中小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建議》。趙志忠認為,智慧型手機進校園與網吧進校園無異,導致很多中小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電子小說、網絡社交等,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心不在焉,學習效果極差。
  • 「手機上癮」有什麼危害呢?不合理使用手機會使人際關係緊張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功能越來越強大,並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導致我們每天都會在手機上花費很多時間!最近的研究表明,智慧型手機會干擾我們的睡眠、工作效率、心理健康和衝動控制,甚至會降低我們可用的認知能力,並可能會透過提高皮質醇,來縮短我們的壽命。下面跟隨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