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智慧型手機會降低人的社交能力嗎?這個實驗刷新了我的認知

2020-08-13 木偶媽媽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越來越早,在地鐵上,家長為了讓孩子不哭不鬧掏出手機播放動畫片讓孩子安靜,在餐桌上,家長拿出手機平板給孩子看,這樣孩子才願意乖乖吃飯。

這樣的場景屢見不鮮,很多家長一邊做一邊擔憂,沉迷電子產品可能帶來很多隱患,也有家長說,整天低頭對著手機,我都擔心他以後不會和人正常的面對面交流了。

當下的生活模式確實很多時間被電子產品圍繞,和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其實回頭看,上一代對下一代的擔憂從未改變,過去家長們擔心電視機影響孩子,現在變成了手機、平板,那麼這種圍繞電子產品的新生活方式是否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影響呢?一場研究實驗得出的結論或許會出乎人們的意料。

使用智慧型手機會降低人的社交能力嗎

在時代巨輪下,註定了新生事物會不斷出現,在網絡發達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和社區已經換了一種形式。

飛速變化的溝通模式很容易形成長輩和年輕人之間的隔閡,不過這種隔閡有被打破的趨勢,過去老一輩很少使用網絡,但現在家中的老人也開始玩微信了,還會使用簡單的掃碼支付等功能。

因此與其說使用智慧型手機會降低人的社交能力,不如說智慧型手機在改變人類社會,盯著手機的年輕人可能正和對話框那頭的人聊的熱火朝天,現代人的社交已經部分轉移到網絡中,這並不是社交能力的減弱,而是方式的變化和渠道轉移。

唐尼教授的社交實驗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社會學教授道格拉斯·唐尼(Douglas B. Downey)也有過這樣的思考,整天對著屏幕的一代人能否和上一代一樣擁有面對面溝通技能呢?

於是他進行了一項研究,這一研究被發表在《美國社會學期刊》上。先上結論,研究得出的結論是:Z世代雖然從小就花費大部分時間在手機和社交媒體上,但他們的社交能力與上一代人相同。

研究人員引用了美國國家教育中心在期兒童縱向研究》調查中的調研數據,對兩組不同年代的兒童做跟蹤調查,從幼兒園到小學5年級,研究的兩組對象分別是1998年和2010年開始上幼兒園的孩子,總試驗者共32550名學生。

2010年是iPad首次亮相的一年,因此在之後人們的生活更大程度地被電子設備佔據,而在1998年,美國的網際網路也沒有進入社交時代,Facebook是在2004年成立的,因此98年的兒童成長几乎不受網絡影響。

從幼兒園到小學5年級,教師對孩子進行了6次評估,另以父母的3次參考評估為輔助資料,最終唐尼通過家長以及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得出了研究結論:兩代小孩的人際交往技巧得到的評分相近。

具體的,在建立和維護友誼上,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上以及和不同性格同齡人的相處等,這些表現得到的評分沒有明顯差距,而即使是花很長時間在屏幕上的孩子,社交技能的發展也沒有明顯的不足。

老師角度的評價結果顯示,1998年至2010年間,兒童社交技能並未下降,智慧型手機時代下出生的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溝通能力表現不差。進一步的研究分析,長時間對著屏幕的生活習慣,不會對社交技能的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但研究中也特別提出,每天多次登入線上遊戲和社交網的孩子社交技能會偏低,但低的有限,影響很細微。這一細微的區別不足以支持智慧型手機降低社交能力這一說法。最終的研究結論,沒有證據表面在電子設備上花費較多時間會降低兒童的社交能力。

新科技帶來的「恐慌」從未改變

唐尼教授指出,老一輩對年輕一代的擔憂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的,這也是兩代人溝通經常出問題的原因。過去電話、汽車的問世讓一代人開始擔心下一代。

因為這些新科技的出現讓兒童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家長開始摸不清兒女的行蹤,不知道他們會用電話和誰,進行怎樣的溝通。現代家長們對新技術的「恐慌」和過去一樣,屏幕時代的到來已經破壞了傳統關係,因此成年人的擔憂也多源於此。

家長們對擔心新技術有害子女,也擔心自己可能落伍,因新技術可能導致兩代人的隔閡,影響親子關係,這是時代進步難以改變的恐慌來源之一,但隨著新技術被老一輩慢慢接納,這份焦慮和恐慌會有所緩解。

新科技帶來的危害不在於科技本身

道德恐慌很難避免,但隨著個體融入新科技下的現代社會,人們開始正視科技帶來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負面不在於科技本身,而在於使用者。

家長們擔心孩子過早接觸網絡世界,影響個人價值觀形成,對各種極端內容錯誤的接受並產生負面影響,但這屬於另一課題。

更多的擔憂還在於「成癮性」,不過我們回頭看,過去的電動玩具有成癮性,電視有成癮性,到現在的電腦、手機、短視頻,成癮性不是事物普遍存在的缺點,而是人本身的缺點,以此來否定新的科技和技術這一說法並不成立。

回歸社交能力的問題,將新的網絡社區看做一種新的社交方式,這份擔憂其實就會減少了。通過網絡渠道溝通,發表觀點已經成為了當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的一種,有思考有自主觀點。

現實網絡社區的發展並沒有如過去人們擔心的一樣,滿是荼毒和阻礙人類社交。對新事物接受的能力普遍的老一代回落後,以此產生的偏見反而會阻礙兩代人的溝通交流,因此拋開這份偏見,如果真正去了解,情況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使用智慧型手機會降低人們的社交能力嗎?這個實驗徹底改變了我的理
    的生活方式確實被電子產品包圍了很多時間,這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事實上回首往事,上一代對下一代的擔憂從未改變,過去,家長擔心電視會影響孩子,但現在電視變成了手機和平板電腦,這種圍繞電子產品的新生活方式會對對孩子的增長產生影響嗎?研究實驗的結論可能出乎意料。
  • 滑鐵盧大學:智慧型手機會使我們變得懶惰?
    但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卻讓他們懷疑自己的分辨能力。  而對於遇到困難依賴直覺解決問題的人來說,他們會直接使用智慧型手機設備上的搜尋引擎尋求解決方法,而非用大腦來分析和思考。可見,每天陪伴我們的行動裝置很容易阻礙我們的自主思維能力。  三項實驗的研究小組中共有660名志願者參與研究。
  • 我為「贊」狂:蒙納士大學的研究證實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降低人的...
    我為「贊」狂:蒙納士大學的研究證實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降低人的判斷力 年輕一代會為了求贊而不顧一切嗎?
  • 血型能決定性格嗎?美國心理學家進行實驗,結果刷新人類認知!
    血液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供應,每個人的血型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做好了區分。一直以來血型與性格的關係就是科學家研究的方向之一,曾經就有美國的心理學家對人類的血型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血型是可以決定性格的,這是真的嗎?
  • BBC上周發布最新紀錄片,刷新人們對0-2歲嬰幼兒的認知
    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真的對嬰幼兒百害無益嗎? 在上面那個實驗中,還有一個寶寶是Grayson,他和Amelia一樣大,是個小男孩。 和Grayson的情況類似,現在很多孩子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最喜歡的事就是玩各種電子屏幕,有調查顯示英國75%的寶寶們已經開始使用手機和各種平板。也有些早教研究也指出:觸控螢幕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和注意力。 *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是,除了視頻通話之外,不要讓一歲半之前的孩子接觸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
  • 立法禁止16歲以下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管用嗎?
    一篇政協委員提議的報導在網上引發熱議——立法禁止16歲以下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管用嗎?「應儘快立法禁止16歲以下少年使用智慧型手機。更不允許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關於青少年玩手機的危害的話題再次引起社會熱烈討論。話題源自海南省政協委員、海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趙志忠提交的《關於立法禁止16歲以下中小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建議》。趙志忠認為,智慧型手機進校園與網吧進校園無異,導致很多中小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電子小說、網絡社交等,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心不在焉,學習效果極差。
  • 利用智慧型手機處理高中物理實驗的探討
    摘 要:高中物理課堂實驗處理數據往往耗時較多,效率不高.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實驗,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很高,用WPS軟體、QQ群、視頻軟體、錄屏軟體搭建中學物理數位化平臺.依託平臺,讓實驗數字信息有序流動,把實驗學習分為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後三個階段.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實驗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
  • 世界上最強的磁鐵,它能吸走血液中的鐵嗎?老外實驗刷新我們認知
    文/丁簡世界上最強的磁鐵,它能吸走血液中的鐵嗎?老外實驗刷新我們認知對於鐵我們在生活中也見到不少,鐵的用途也非常廣,平時我們接觸到的很多事物,都會有鐵的成分,科學家也非常重視這種物質,據說世界上有一種最強的磁鐵,有人提出,那它能不能吸走人體血液中的鐵?很多人也紛紛表示不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什麼是手機刷新率?
    什麼是刷新率?對我有什麼幫助?我們會在此文中回答您的所有問題,並為您提供配備了他的最先進技術的電話清單「高刷新率」是科技界的新時髦詞。但這值得炒作還是僅僅是聰明的營銷技巧?讓我們找出答案!刷新率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它是顯示面板「刷新」新圖像的能力。刷新率以赫茲為單位,並由其前面的數字表示,例如60hz。這裡的60表示面板能夠在一秒鐘內顯示60次新圖像,依此類推。隨著此數量的增加,每秒顯示的圖像數量也會增加,從而使圖像更平滑。
  • 90Hz或120Hz刷新率對你的手機屏幕意味著什麼?你真的需要嗎?
    出於這個原因,有傳言稱,許多製造商正在為即將推出的智慧型手機(例如三星Galaxy S20)增加90Hz和120Hz顯示屏。 60Hz,90Hz,120Hz…很多數字被拋出,但是它們是什麼意思呢?最重要的是,它們對你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意味著什麼?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要對120Hz的顯示感到興奮,那麼本指南適合你。
  • 手機的高刷新率是什麼
    刷新率是顯示器的屬性,以赫茲(Hz)為單位進行測量,廠商使用它來強調流暢的用戶體驗。電腦屏幕顯示器製造商早在幾年前就利用刷新率作為賣點,而高刷新率屏幕直至去年才被用在手機上。一加7 Pro的發布,讓屏幕刷新率成為智慧型手機發燒友和技術記者關注的話題。這款設備擁有一塊 90Hz OLED 顯示屏,比當時市場上的標準 60Hz 高出50%。
  • 薦讀|我為什麼堅決反對兒童使用智慧型手機
    手機跟遊戲、武俠小說能一樣嗎?智慧型手機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一個東西,從沒有教育家對此做過成熟的思考,它完全是一個全新的教育現象,沒有經驗可循,我們不能拿過去的經驗來生搬硬套。前些天,肖萌老師組織了幾個朋友討論「人生有何意義」,在回答提問的時候,我就說我對遊戲持半開放態度,但我堅決反對給兒童使用智慧型手機。我為什麼對遊戲持「半開放態度」呢?是因為遊戲本身優劣皆有。
  • 證據表明,手機有益於社交技能的發展!它會「毀掉」下一代嗎?
    智慧型手機會毀掉我們的下一代?實際上,社交網絡極大程度提高了青少年的社交能力。 為啥家長擔心手機正毀掉自己的孩子?,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於是社會上很多教育家或者學者開始擔心,智慧型手機會不會最終把我們的青年一代逐步毀掉?
  • 微信FB越來越佔用你的時間,這個人正對手機宣戰
    哈裡斯認為,由於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廣告收入,因此,把我們退出社交網絡、與朋友出去閒逛並不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哈裡斯並不是說Facebook(或者其他同類公司)不好,或者我們應該停止使用智慧型手機。
  • 微信Facebook越來越佔用你的時間 這個人正對手機宣戰
    特裡斯坦·哈裡斯(Tristan Harris)認為,這就是數十億人使用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以及Twitter等社交網絡的場景,他的使命是引導我們找到潛在解決方案,或者至少讓我們承認,這種操縱實際上還在進行。
  • 《認知覺醒》:為何成功不是我,人與人的差異就在認知能力
    前段時間,孩子的月考又一次刷新我的認知,原本一直保持優勢的文科竟然也跌至谷底,即使孩子那麼辛苦地去努力彌補理科的不足,可結果還是得不償失。看著孩子難過的表情,很想靜心陪伴孩子,可這邊工作上卻脫不開身,每天都要像打了雞血一般去戰鬥,回到家裡就像洩了氣的公雞。
  • 00後社交網絡使用報告深度訪談
    從我表妹的介紹中,我大概可以推算出目前初中生 30% 會配有智慧型手機,由於學校對這管控的比較嚴(她說學校連個充電的地方都沒有),基本上他們玩手機的時間會在課餘 10 分鐘或者午休、放學時候。2)不用微信,用手 Q我:你為什麼不用微信啊?D君:微信都沒有什麼粉絲的(注意,她使用的是「粉絲」詞語)我:是因為你身邊的朋友都不用嗎?
  • 為什麼色情片會降低你的社交能力甚至造成社交焦慮?
    據權威機構調查,常看色情片的人,很多人表示自己或多或少存在社交焦慮的症狀。不善於與人相處,甚至害怕或是逃避人際關係。今天老秦要和大家探討為什麼色情片會降低你的社交能力?你自然會把別人當作你看色情片的阻礙。久而久之,你會覺得一個人的時候色情片讓你更快樂,慢慢喪失了社交的欲望,更偏向於一個人而不是去社交。
  • 「手機上癮」有什麼危害呢?不合理使用手機會使人際關係緊張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功能越來越強大,並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導致我們每天都會在手機上花費很多時間!最近的研究表明,智慧型手機會干擾我們的睡眠、工作效率、心理健康和衝動控制,甚至會降低我們可用的認知能力,並可能會透過提高皮質醇,來縮短我們的壽命。下面跟隨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一下吧。
  • 刷新你的認知,腦洞大開的蘋果創意手機殼精選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款,看看有沒有刷新你對手機殼的認知吧!— ① —能打遊戲還耐看 蘋果X遊戲機手機殼相信小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花5元錢在街上買一個電子遊戲機,回家的路上晚上兩把俄羅斯方塊,百玩不膩。只是隨著時光飛逝,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長大,再也找不到當初藏在柜子裡的遊戲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