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畫像 1669
倫勃朗·哈爾曼松·范·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
倫勃朗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他年少成名,半生潦倒,作品在他在世時即享有盛名,且當時幾乎所有重要的荷蘭畫家都出自他的門下。倫勃朗的頂峰之作當屬肖像畫包括自畫像以及取自聖經內容的繪畫。他的一系列自畫像如同一部獨一無二的自傳,畫家的自我審視真誠而不矯飾。
在油畫和版畫創作中,倫勃朗展現了他對古典意象的完美把握,同時加入了他自身的經驗和觀察。比如聖經場景的繪畫中,同時體現了他對聖經文本的理解,對古典構圖的運用,以及他對阿姆斯特丹猶太族群的觀察。正由於這種感同身受的力量,他被稱為「文明的先知」。2009年2月27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水星上33.2°S, 271.8°W的大撞擊坑命名為倫勃朗撞擊坑。
夜巡﹝The Nightwatch﹞
1642 年,油彩畫布,359 x 435 公分
國立美術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荷蘭
基督落架圖 ﹝The Descent from the Cross﹞
1634 年,油彩畫布,158 x 117 公分
艾米塔吉博物館,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俄羅斯
和莎斯姬亞一起的自畫像
﹝Rembrandt and Saskia in the Scene of the Prodigal Son in the Tavern﹞
1635 年,油彩畫布,161 x 131 公分
國立藝術收藏館,德勒斯登﹝Dresden﹞,德國
自畫像﹝Self-Portrait﹞
1658 年,油彩畫布,133.6 x 103.8 公分
弗立克收藏館,紐約﹝New York﹞,美國
河邊洗澡的韓德瑞克﹝Hendrickje Bathing in a River﹞
1655 年,油彩畫布
62 x 47 公分,國家畫廊,倫敦﹝London﹞,英國
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The Anatomy Lecture of Dr. Nicolaes Tulp﹞
1632 年,油彩畫布,169.5 x 216.5 公分
莫瑞修斯博物館,海牙﹝Hague﹞,荷蘭
月亮與狩獵女神 1634
巴達維亞人克勞丟斯 西非利斯的密謀 1662
穿修士服的倫勃朗之子 1660
佛洛拉 1634
基督在暴風雨中 1633
浪子回頭1665
兩位學者爭論
盧克蕾提亞 1664
美少年加尼米德的劫掠 1635
男子在東方服飾 1632
青年學者和導師 1630
取樣官員 1662
撒路的復活 1630
莎斯姬亞·凡·優倫堡 1635
協和國家 1645
雅各布三世 1632
耶利米哀悼耶路撒冷的毀滅 1630
以撒和利百加(猶太新娘)1669
音樂寓言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