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秋膘」 怎麼少得了肥美羊肉

2020-12-22 騰訊網

魏水華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進入秋季,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貼秋膘」「咬秋」「啃秋」等傳統習俗。孔子曰:「不時,不食。」每逢時令節氣,人們總是忘不了每個時節該張羅什麼吃食。

據說清朝民間有一項「時髦」風俗:在立秋這天用懸秤來稱體重,然後將此時體重和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胖瘦。若體重減輕就叫「苦夏」,然後就得「補」。清代《京都風俗志》中寫道:「立秋日,人家亦有豐食者,謂之『貼秋膘』」。除了「貼秋膘」,立秋還有「咬秋」習俗。清朝張燾在《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俗話說:「秋季補得好,冬天病不找」。貼秋膘在北方尤其盛行,「以肉貼膘」增加營養,做好準備迎接秋涼和冬寒。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諸如涮羊肉、紅燒肉、燉雞鴨、紅燒魚等魚肉海鮮早已是家常便飯。除了「大魚大肉」,中醫認為,秋季還應多吃滋陰潤肺食物,如梨、蜂蜜、銀耳、蓮藕、蘿蔔、百合、山藥等。在「貼秋膘」的同時,也要注意適量,避免上火或消化不良,健康度秋。

秋天來了,由北到南匯聚的「貼秋膘」美食瘋狂上市,你準備好了嗎?

最近有新聞說,蒙古國贈送的3萬隻羊快要到了,目前已進入「貼秋膘」時節,許多人腦海中飛轉出無數種肥羊的吃法。

老北京:薪火相傳的烤羊肉和涮羊肉

汪曾祺在《貼秋膘》中說:「羊肉要秋天才好吃,大概要到陰曆九月,羊才上膘,才肥。羊上了膘,人才可以去『貼』。」過去北京最有名的烤肉店叫「南宛北季」,指的是南城的「烤肉宛」和北面的「烤肉季」。只要一立秋,哪怕暑熱還未盡,人們就開始忙乎烤肉了。

老北京烤肉講究用果木或松木,羊肉切成薄片,堂倌兒拌好作料,客人自己拿著在「炙子」上烤著吃。「炙子」是用一根根鐵條釘成的圓板,中有小縫,煙火氣可透上來,讓肉帶上果木清香;而汤滷肉屑填入縫中,更增加炙烤的焦香。汪曾祺還寫道:「大火烤著,外面的衣裳穿不住,大都脫得只穿一件襯衫。足鄧長凳,解衣磅礴,一邊大口地吃肉,一邊喝白酒,很有點剽悍豪霸之氣。」

除了烤肉外,涮羊肉也是最常見吃法。羊肉切得飛薄,在清水中燙熟,蘸醬食之,醇香可口。涮羊肉的調料,要包含「辛、辣、滷、糟、鮮」:二八醬(花生醬、芝麻醬以二八比例調和)、醬油、韭菜花、醬豆腐,蝦油、料酒、辣椒油等,構成老北京涮羊肉蘸醬的獨特口味。

大西北:「手把肉」方不辜負羊的鮮美

「手把肉」的做法來自蒙古草原。羊肉剁大塊,加簡單佐料清水煮熟,後以蒙古刀割而食之。從前吃手把肉,不需任何佐料,只一碗鹽水,便足以襯出羊肉之鮮美;到近代才漸漸有了用椒鹽、大蒜、韭菜花佐之的吃法。

西北人喜愛在烤羊肉中加大量的迷迭香和孜然,不是為了殺羶而是為了增味。重用香料,才能讓本來脂油豐富味道略平淡的細毛綿羊的肉味變得立體豐富起來。

中原:「吃伏羊」「喝羊」流傳至今

中原地區一向有「吃伏羊」的傳統。江蘇宿遷的酸菜羊肉很有特色,大薄片的羊肉,加酸菜炒,酸鮮好吃,這是羊肉與醃製蔬菜的另一種組合。徐州名菜「羊方藏魚」,用整塊羊排肉開孔,把鱖魚肉藏於羊內同蒸。這是典型的南方水產與北方羊肉的結合,也很得漢字「魚羊鮮」的古意。

棗莊人不說吃羊,而是說「喝羊」,因為當地用中草藥為調料熬製的羊湯太有名。合格的羊湯要燉到湯色奶白、芡汁醇厚,佐以青蒜、香菜,顏色好看,味道也足。

嶺南:一鍋羊肉爐驅寒暖心

流行於廣東、潮汕地區的羊肉爐,是南方溼冷夜裡最好的慰藉。一斤帶皮羊肉,滿滿地塞進小砂鍋裡,加入各種燉湯料,慢慢「篤」上兩三個鐘頭,隨到隨吃。羊肉爐也講究蘸料,但這份蘸料是臺式豆瓣醬和醬油膏調出來帶著甜味兒的小料。有了蘸料的加持,羊肉爐的鮮甜就被無限放大,快要吃盡時,再加一點蔬菜入鍋,像火鍋一樣現煮現吃,慢慢把鍋裡的羊肉鮮味吸淨。

江南:紅燒羊肉、酥羊大面甜潤經典

南方有一種小眾的羊肉吃法——紅燒羊肉,炮製過程與江南的另一種特產甘蔗分不開。焯過水的大方塊羊肉,紮上草繩結,統統倒進紅磚搭砌的柴灶裡。鍋裡要用甘蔗梢鋪滿底,除了防止肉被燒焦,甘蔗所含的糖分與果酸,還能為羊肉去羶增色。出鍋前再撒一把青蒜苗,可以去羶增味,也能讓羊肉賣相更好。

在湖州地區,較為經典的吃法是酥羊大面。鹼水面焯水,加入羊肉的半凝凍滷汁中,再加入帶骨的紅燒羊肉塊,此時不要加水,要幹挑的才夠味。

西南:清晨被一碗羊肉粉喚醒

西南百姓習慣吃早餐時來上一碗羊肉粉,用唇齒間醇厚的羊肉香氣喚醒自己。有「中國羊肉粉之鄉」稱號的興義,是西南羊肉粉中最響亮的招牌,而興義也是一個擁有幾百年制醬歷史的地方。

梁文道愛吃羊肉,尤愛烤羊肉串,他說最爽莫過於酒足肉飽走回家:「大夥踩過滿地竹串,撞倒幾個空酒瓶,一路引吭高唱莫名的曲調,不知今夕何夕。」「今夕何夕」用得太妙,對於真愛吃羊肉的人來說,哪會顧得上是蒙古國的綿羊還是南方的山羊,遇上好的羊肉,張口大嚼便是。(據《中國婦女報》)

相關焦點

  • 「貼秋膘」,怎麼少得了肥美羊肉
  • 貼完秋膘,孩子腹瀉又發熱,怎麼回事?
    很多地方在入秋後都有「貼秋膘」的傳統,就是要多吃點肥肉類食物補補身體,為抵禦嚴冬儲存點能量。今天,兒科門診就來了個貼秋膘後「腹瀉2天,發熱1天」的1歲女孩。病例診療經過兒科醫生:您好,孩子多大了?怎麼不舒服了?兒童家長:醫生您好,孩子1歲了。
  • 立秋貼秋膘 注意這五類人群不適宜「貼秋膘」
    貼秋膘是很多朋友都會做的事情,到了立秋時節,甩開嘴巴胡吃海喝,美其名曰貼秋膘,但你知道嗎?這種感方式並不是正確貼秋膘方式,反而容易導致健康受損,在貼秋膘之前首先要看一看,自己是否屬於這五種不適合貼秋膘的人群,還要注意貼秋膘的方法。立秋貼秋膘是什麼意思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很多人對貼秋膘沒有什麼概念,到底貼秋膘是什麼意思?
  • 貼秋膘就是多吃肉?孕媽媽別被帶偏了,「秋膘」可不是這麼貼的
    每年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的習俗。歷來農家都很重視立秋這個節氣,民間流行在這一天用懸秤稱人,將這時的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如果瘦了就要補回來,所謂的「貼秋膘」正是補斤數的方法。但是,如今許多年輕女性為了保持體型,對「貼秋膘」的過程感到十分擔憂。貼秋膘不等於多吃肉,盲目補充對孕媽和胎兒都有害小楊體型嬌小,即使是懷孕了也是和孕前並沒有明顯的區別。一心想要生個大胖孫子的婆婆總是嫌她太瘦、嫌她吃得少。前段時間正好趕上立秋,婆婆抓住時機讓小楊「貼秋膘」。
  • 一鍋藏書羊肉熱量超1000大卡,也擋不住蘇州人一顆貼秋膘的心
    立秋過後,天氣逐漸轉涼,一般這個時候,總會聽長輩們嘮叨一個詞:「貼秋膘」。簡單來說就是秋天多吃點,以補充伏天的虧損。不過說貼秋膘說的最兇的,實際上並不是養生達人們,而是那些吃貨們,因為終於找到了一個名正言順大吃特吃的理由了!
  • 賞秋景,貼秋膘,享受秋天之趣!
    賞秋景,貼秋膘,享受秋天之趣!氣溫驟降 秋意漸濃憑窗遠眺 落葉紛飛原來秋天早已悄無聲息地到來拾起一片葉子便和秋天不期而遇整個人都盡享秋天之美除了賞秋景,秋天還有一件事兒不得不做就是「貼秋膘
  • 該怎樣給孩子「貼秋膘」?哪些孩子需要「貼秋膘」?
    很多家長會選擇在秋天的時候給孩子「貼秋膘」,什麼大魚大肉都開始吃。覺得經過了一個炎熱的夏天,一定要在秋天的時候把夏天沒有吃的肉都補回來。這種做法真的正確麼?「貼秋膘」真的適合所有人麼?但其實不是,在給孩子「貼秋膘」的時候,更應該關注孩子的體質,看孩子是否適合。很多媽媽會說,我明明已經給孩子吃的很好了,為什麼孩子不僅沒胖反而還瘦了?甚至還出現了腹瀉等症狀。
  • 準備給寶寶「貼秋膘」?小心「貼」錯害了娃
    然而在生活中,有不少家長並不懂貼秋膘的方法,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其實貼秋膘是老傳統,主要是通過吃肉類等高營養食物,來增加體內的脂肪量,從而讓人們有足夠的能量去抵禦寒冷且食物匱乏的冬天。當然在秋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則:1.合理吃肉,拒絕油膩如上文提及的,不少家長秋天會給孩子貼秋膘,於是就會給他們吃各種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 趕緊GET貼秋膘的正確姿勢
    這時候好朋友們見面幾乎都是:「咱哪兒吃去啊,一起貼個秋膘唄?」但您知道為什麼要貼秋膘嗎?貼秋膘要貼什麼呢?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貼秋膘,所有人貼的東西都一樣麼?另外,您知道貼秋膘存在哪些誤區麼?您想不想學習一些貼秋膘的食療方和配合的茶飲方?這裡為您一一辨析,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讓您貼好秋膘好過冬。
  • 貼秋膘,10個人9個錯,這份健康「貼秋膘」攻略請收好
    近日,他和朋友一起吃晚飯,大家聊起了「貼秋膘」的話題,於是決定好好補一補。各種肉串、牛羊排、豬手等油膩美食下肚,再配上冰鎮啤酒,大家不知不覺就吃得肚子脹鼓鼓的。飽餐回家後,李先生出現了噁心、腹痛等症狀,起初以為只是吃多了,消化了就好,誰知到了下半夜,不僅腹痛沒有緩解,還出現了腹瀉不止的症狀。李先生不得不連夜趕到長沙市中心醫院看急診,經檢查被確診為急性胃腸炎。
  • 「貼秋膘」就是吃肉?適合孩子的最全攻略來了,做好來年蹭蹭長
    但給孩子「貼秋膘」,你貼對了嗎?接下來就由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給大家帶來詳細的科普介紹!說起貼秋膘,大部分的家長想到的就是羊肉、牛肉、狗肉等這些有辛熱作用的肉類,或者是當歸、黨參、冬蟲夏草等滋補的藥材,再或是鈣鐵鋅魚肝油蛋白粉等保健品,種類繁多。
  • 新疆特色「手抓飯」,大口吃肉大口吃飯,才是貼秋膘的正確做法
    新疆特色「手抓飯」,大口吃肉大口吃飯,才是貼秋膘的正確做法 轉眼已經到了深秋了,大家貼好秋膘準備過冬了嗎?不管有沒有貼好秋膘,我們在秋冬的時候都是應該多吃一點滋補的美食來補充營養的。
  • 「貼秋膘」不是一個勁兒地吃肉,重慶人可以這樣「貼」
    熱能傷津、傷氣,燥盛則消耗津液,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失去的能量補回來,民間稱「貼秋膘」。在此,我們要糾正一個概念,這秋膘是該貼,不過,並不是一味地吃肉。因此就算是要通過吃肉來貼秋膘,也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再多增加肉食。
  • 如何正確地給孩子「貼秋膘」?
    一吹上秋風,很多人會覺得好像有什麼聲音在召喚——「貼秋膘」這仨字,不自覺就躍入腦海,上了心頭,身體也開始控制不住地總想吃點魚啊肉呀的。但是,貼秋膘,特別是給孩子貼秋膘這件事,大家還是要科學看待哦!貼秋膘,就是要吃肉麼?傳統觀念裡,「貼秋膘」就是要吃些大魚大肉,來給身體補充過冬用的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素。這主要是因為,過去人們冬天取暖條件差,所以秋天需要囤積點脂肪來抵禦寒冷的環境。
  • 貼秋膘吃什麼,兩道素食勝過大魚大肉,蛋白高油脂少,營養又健康
    所謂貼秋膘,就是用食補的方法將夏天因為食欲不振而掉的體重補回來。貼秋膘的常見食物就是燉肉,包括豬牛羊雞鴨鵝等。有些地方的人也會吃烤肉、紅燒肉、紅燒魚、大盤雞、肉餡餃子、糕點等。雖然各地區貼秋膘的飲食有所不同,但無疑都離不開高油脂、高蛋白、高糖的特點。而且肉食大多氣味腥羶,為了調和口味,往往會加入過多的糖分、鹽分和香辛料來一起烹製。
  • 小食記 | 貼秋膘
    這一天北方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 。老百姓講究在立秋這天以秤稱人,體重若比立夏時銳減便叫做「苦夏」。過去日子艱難,人們往往只以胖瘦做健康標準。一旦瘦了就要「補」,這進「補」之法自然就是「貼秋膘」。據說「貼秋膘」也是舊時京城興起的習俗,南方是沒有這種說法的。大約是皇城腳下,人們都過的精緻考究。什麼都按節氣,尊禮教,吃也如此。
  • 初秋如何給娃「貼秋膘」?這4種食物是首選,孩子身體健康少生病
    初秋來襲,不少家長都開始給孩子狂吃肉,這也叫做「貼秋膘」,寓意就是讓孩子能長壯一點。但是,給孩子「貼秋膘」就是狂吃肉嗎?如何給孩子「貼秋膘」?但是,貼秋膘不是狂吃肉,家長要根據孩子的飯量和年齡來確定啊,否則不就變成胖子了?況且,現在貼秋膘也不需要吃肉了。
  • 是時候給寶寶貼秋膘了!寶寶長肉怎麼吃?
    導讀:俗話說「秋季進補,冬令打虎」,秋冬季節來臨,很多家長都在琢磨給寶寶「貼秋膘」,尤其是對於本身體格較為瘦弱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安排寶寶輔食才能讓寶寶長肉肉呢?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給寶寶「貼秋膘」,常見的幾個錯誤
  • 羊肉一下鍋,二分鐘就能吃,這種涮羊肉的吃法很少見
    很多人對吃羊肉有誤區,總覺得羊肉冬天吃了大補,這個季節吃了上火。其實不然,夏天正是人體消耗最大的時候,羊肉性溫,益氣補虛,是養氣滋補的佳品,該貼秋膘啦。今天就來貼個秋膘吧,羊肉吃起來。由羊棒骨,牛棒骨熬成的養生鍋底,清亮鮮美,先喝湯再涮肉。
  • 秋風起,天轉涼,這樣給孩子貼秋膘更有效
    貼秋膘的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這麼好用呢?正確的方法又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貼秋膘的這件事!傳說清朝的時候有個流行活動——用秤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如果孩子在夏天變瘦了,那麼到了秋天,就該多吃點各種各樣的美食,貼貼秋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