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孩子們每天要「讀經」9至10個小時
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沒有門牌,設置在民宅中
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的學生宿舍
「思遠堂」負責人稱任教教師無資質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對小、初、高今年的招生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明確指出,各地要認真排查並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或造成輟學,情節嚴重或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然而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通州、朝陽、西城、豐臺等區暗訪時發現,全日制「讀經班」依然存在,混班教學、放棄「數理化」等學科知識、授課教師無資質等現象依舊沒有消除。調查顯示,這些讀經班多隱蔽在郊區別墅、居民樓裡辦學。
讀經班辦在哪兒?
隱蔽在郊區別墅 混班教學很普遍
日前,北青報記者以家長身份聯繫到某「讀經」書院自稱「申老師」的負責人,根據這位負責人提供的地址,北青報記者來到通州區裡二泗村的一個小院。小院門口並沒有懸掛任何牌匾,院內有一棟三層小樓,從外表看就是普通民宅。如果不是負責人出門迎接,很難想到這是一家「讀經」書院。
走進「書院」,一層中間和兩側的房間中均擺放著一排又一排的書桌,十幾個年齡大小不一的孩子正在院子中間玩耍。
在這位「申老師」的帶領下,北青報記者來到一層一間房間,只見房間中間掛著一張孔子畫像,畫像一旁的桌子上擺放著《易經》《論語》等書籍。「申老師」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有4歲至18歲年齡不等的近20名孩子在此處「讀經」,「都是全日制,吃住都在我們這兒,二樓就是學生宿舍。」隨著她的手勢,北青報記者看到二樓的房間裡擺放了數十張上下鋪。
「申老師」還透露,「讀經」書院僅有她和其丈夫陪孩子們讀經,另外還有一位廚師負責孩子們的餐飲。「我自己的兩個9歲孩子也在這裡,學生的吃住待遇完全和我自己的孩子一樣。」
不一會兒,休息時間結束,孩子們開始「讀經典」,只見申老師的丈夫坐在前排操著一口南方口音與孩子們一起朗讀,孩子們則分散地坐在兩間屋子裡。「我們這的孩子都是一起『讀經』。」「申老師」介紹。
除通州區這所「讀經」書院外,北青報記者發現,還有部分讀經班隱藏於郊區、別墅或者小區居民樓中。一家名為「思遠堂」的讀經班,就位於北五環仰山橋旁上元君庭別墅區,比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東門。北青報記者還是以學生家長身份,聯繫了學校的劉姓負責人,在問到辦學環境如何時,她表示,位於此處的讀經班共兩層300平方米,可以容納35個學生同時學習,周邊是奧森公園,孩子可以常常到那裡鍛鍊身體。此外,「思遠堂」還有另外兩個校區,「廣外校區」,位於西城區馬連道茶馬街6號院第三區觀邸;「豐臺校區」,位於小屯路假日風景C區。據了解,目前位於上元君庭別墅區的「上元校區」一共有20名學生,最小的3歲,最大的9歲,都是混班教學;「廣外校區」現有5名學生上課;「豐臺校區」10名學生上課。三處「校區」都位於居民小區內,並且也均為混班教學。
讀經班怎麼收費?
全日制年均收費四五萬
關於收費的問題,「申老師」表示,該書院最少讀兩年,按年收費,一年一次性交齊4.2萬元,包括孩子在書院的吃住費用。「思遠堂」收費為每月4800元,如果住宿每月還需繳納600元。劉姓負責人表示,「思遠堂」的夥食都是素食,課程內還設置了一種叫做「原勢健身法」的體育課,孩子可以藉此鍛鍊身體。
讀經班怎樣作息?
早晨4點起床 一天「讀經」10小時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在讀經班中,每天「讀經」五六個小時都是「最低限」。在「思遠堂」, 走讀制學生讀經5-6個小時;住讀制學生則要讀經8-9個小時。
通州「讀經」書院,學生每天讀經典的時間更長,「我們年齡稍大的孩子夏天每天早上4點起床,冬天則是4點20分起床。每天孩子們就是在閉門讀書。一天讀9-10個小時,年齡大一點的孩子要讀10-11個小時。年齡稍大的孩子一個月回家一次,年齡小的孩子半個月回家一次」。關於學習的內容,「申老師」表示,平時上課就是讀經典,四書五經、英文版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等則是根據學生的學習高低程度來區分所讀內容。
讀經班課程如何設置?
數學課變選修 認字用「糊裡糊塗」法
一個年幼的兒童如何能讀懂艱深的「經典」?北青報記者從通州這家「書院」建立的家長微信群中看到,「申老師」在針對家長的「家長課堂」裡提到,小孩認字要使用「糊裡糊塗」認字法。所謂的「糊裡糊塗」認字法就是不需要教,多讀讀經,兒童糊裡糊塗就學會了。而對於兒童的閱讀,「兒童讀書是像牛吃草,只管去吃草,什麼時候能消化,不用管他」。「申老師」表示,孩子13歲之後再去讓他理解,13歲之前只要讀經就行,無需理解,13歲之後再去理解。
那麼光讀《學庸論語》《孟子》《詩經》《唐詩三百首》等這些經典,就能滿足義務教育的知識儲備麼?「思遠堂」劉姓負責人很肯定地表示,學生還可以「選修」數學維課。選修不分年齡層,只要想學就可以選,三四歲的孩子也可以學習三四年級的數學知識。
「我們教的數學課,不是簡單的體制內學校教的數字和計算,更多的是通過應用讓孩子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體制內學習是用記憶,而我們的學習來自學生的生活和實際。」「思遠堂」劉姓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如果孩子想在12歲後回到「體制內」(初中)學習,可以選擇數學選修課學習,並可以順利進入普通中學。「如果想好好培養孩子讀經典,可以繼續了解我們的跟進課程(初中課程)。」
讀經班如何招生?
家長也被要求「讀經」
這樣的書院不僅「挑選」學生本人,甚至還對家長提出了「高要求」。「申老師」表示,他們在收孩子之前不僅要看孩子的資質,還要看孩子的家長對於「讀經」教育的了解。「我們不是隨便收孩子的,尤其是對於年齡大的孩子,我們要求家長對於『讀經』教育的道理必須認同才行。」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思遠堂」更是在招生簡章中寫明了對家長的要求:「家長要認真學習《一場演講,百年震撼》《讀經教育全程規劃》《讀經教育百問千答》等書籍的相關理論後,方可帶孩子到書院面試,合格後入學。」「長期就讀,至少有二到五年全日讀經教育規劃。」「學堂定期舉辦家友會,要求家長每學期至少參加兩場。」
不僅如此,「思遠堂」還要求走讀制孩子的家長要自己讀經,每天晚上需要堅持帶孩子讀經,溫習功課,並在群裡打卡互動,並且打卡積分必須達標。
記者觀察
全日制「讀經班」存在四大明顯違法違規行為
連日來,北青報記者暗訪了一些打著「讀經」旗號違規辦學的機構,從他們的教學安排、制度設計等各方面看,至少有四點明顯違反了現行法律法規。
首先,這些全日制「讀經」班,招收義務教育適齡兒童,排斥數理化等學科類課程,違反了《義務教育法》。
《義務教育法》中明確提出,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同時,《北京市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設置管理規定》中也明確規定,培訓時間不得和所在區中小學教學時間相衝突,培訓日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點30分。而這些所謂的「讀經班」,自封為「只讀經典」,以一種非常迂腐的方式,讓學童們搖頭晃腦、「聞雞而誦」「深夜而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這樣的所謂「讀經班」對於傳統經典的理解有所欠缺,不成體系,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思辨,不求甚解,這樣落後的教學方式不利於兒童思維能力提升和認知發展。
其次,「學費按照年付」違反了《北京市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設置管理規定》,《規定》提出,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這些機構以學年為收費單位,動輒數萬元,無疑加重了家長負擔,無形中加大了教育的社會成本。
第三,「讀經班」的教學場地違反了《北京市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設置管理規定》對場所條件的要求,《規定》中明確,必須具有符合安全條件的固定場所,場所的房屋產權清楚,如系租賃,應籤署3年及以上的有效協議(或合同);如舉辦者自有場所,應提供辦學場所的房屋產權證明材料。不得使用居民住宅、地下室作為辦學場所。而這些讀經班多隱蔽在居民樓或者教師自己家中,與上述規定明顯相悖。
第四,「讀經班」的教師資格問題,違反了《北京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辦學標準(暫行)》中對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教師從業情況的明確規定,即專、兼職教師必須具有教師資格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而讀經班的教師卻沒有任何資質。
對話
任教教師並無資質
對話人:「讀經」書院「申老師」、「思遠堂」負責人、從通州永樂店遷往河北的「讀經學堂」負責人
北青報:「讀經」一兩年後能達到什麼程度?
「申老師」:(略帶不屑的口氣)你還是不懂「讀經」教育,如果了解,就不會問這個問題,這種教育不是知識,孩子學了就會的 。大一點的孩子表現可能會背出來,會在交往中運用經典的語句,會表達出來。但是小的孩子他不會,小的孩子在學的過程中就是將這些精華吸收進去,然後醞釀,釀的時間越長,厚積薄發的力量就越大,我的孩子從出生就讀經,現在9歲已經能夠背完中文20萬字的經典。
北青報:這樣安排課程和作息會不會使正在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感到枯燥乏味、不適應,從而使他們喪失學習的興趣?
「申老師」:怎麼會喪失學習興趣呢?只會增加學習能力。孩子沒有什麼適應不適應的,如果不適應天下學堂都不應該辦,所有孩子都能適應,都是家長不適應。
北青報:「聞雞起舞」的作息安排是否有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申老師」:這屬於《黃帝內經》之要,孩子起床時間符合天地人一體,是順應天地規律的。
北青報:在這裡任教的教師有沒有相關資質?
「思遠堂」負責人:沒有資質,都是對文化有熱情的人,改行當老師的。即便是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也不一定能教好這個(經典)的,這樣的老師不容易找到,北京市內屈指可數。
「讀經學堂」負責人:北京此前很多「讀經」學堂已搬往外地。在北京這邊特別不容易註冊,幾乎就是不可能。我覺得您太注重資質有點捨本逐末。您本來也沒打算讓他讀多長時間,也沒必要找有資質的,主要是理念和堂主的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