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框裡的科學——中國科學院首屆科學畫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

2021-01-18 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生會

2018年5月18日,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文聯主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中國古動物館、中國科學院科普作家協會等多家單位聯合推出的「畫框裡的科學——中國科學院首屆科學畫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展開。

本次聯展的科學畫作品有100多幅,包含古生物、植物、動物等多個科學領域,這些作品均由中國科學院畫師團隊成員創作,這些成員包括中國科學院各科研院所第一代到第四代共20多位科學畫師,他們在科學院各科研院所工作多年,不論是在科學知識水平,還是在繪畫技法等方面都有很紮實的基礎。

這次生物科學畫聯展是近年來在我國少有的一次綜合多學科科學畫的集中性展出,是一次絕好的科學與藝術的碰撞,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不僅僅是一次科學知識普及的好機會,也將是一次欣賞精美藝術作品的好機會。

本次「畫框裡的科學——中國科學院首屆科學畫展」公益展覽,展期時間為2018年5月18日—2018年6月5日


這是一場科學與藝術相呈的盛宴,色彩與邏輯相匯的交響,思維與圖塊相織的輝煌!在這裡,科學通過色彩與你溝通;在這裡,知識通過線條與你聯結;在這裡,教育通過畫布與你承接。來吧!中國科學院的科技工作者將會在這裡用畫筆告訴你:科學,不是高入雲端,而是生活最真實的色彩!


「畫框裡的科學——中國科學院首屆科學畫展」,同學們抓緊機會喲!趕緊去看吧!



本文部分文字來源:

北京自然博物館(ID:beijingmuseum)

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生會 出品

編輯 | 陳小找

責任編輯 | 陳小找

投稿郵箱:ucasxmt@163.com


相關焦點

  • 科學畫:把科學「裱」在畫框裡—新聞—科學網
    …… 科學畫的背後不僅隱含著豐富的知識,更有著有趣而動人的故事。5月18日,「畫框裡的科學——中國科學院首屆科學畫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科學畫作品152幅,所有作品均由中國科學院畫師團隊成員創作。在本次展覽中,能一覽中國第一代到第四代共20位科學畫師的作品。
  • 中科院博士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科學第一課」
    8月31日,上海自然博物館暑假裡正在舉辦的綠螺講堂「科學第一課特別版」迎來了熱情的觀眾。本次綠螺講堂由上海自然博物館與上海市婦女聯合會共同舉辦,邀請到了兩位年輕的女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思莉博士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冉冉博士。
  • 中國科學院要在重慶建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要在重慶建科學中心!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重慶將與中國科學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
  • 【視頻】縣民族中學校師生到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開展求真科學活動
    ,培養科學思維和科學素養,樹立科技強國的遠大理想,7月24日至28日,鹽源縣民族中學校119名師生到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開展求真科學活動。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黨組副書記劉剛君、副巡視員李雁琴、科普主管徐海濤、縣政府副縣長王超、中科院科學出版社成都分社項目主管周路洋
  • 王成善、周忠和兩位院士受聘擔任重慶自然博物館科學顧問
    12月15日上午,重慶自然博物館多功能廳內座無虛席,王成善、周忠和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正式受聘擔任重慶自然博物館科學顧問。受聘儀式前,兩位科學「大咖」分別以《科學理解達爾文進化論——來自古今生物學的證據》和《科學鑽探:深入地下的望遠鏡和時間隧道》為題,在「詠霓科學講壇」上作了精彩的科普報告。該講壇是重慶自然博物館為紀念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灝先生而設立。
  • 西部(重慶)科學城再添羽翼!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來了
    西部(重慶)科學城再添羽翼。12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重慶市將與中國科學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
  • 北京自然博物館「水·城市」主題展覽開展(圖)
    北京自然博物館「水·城市」展覽22日開展。人民網 劉然 攝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劉然)今天是第十九個「世界水日」,也是第二十四屆「中國水周」的第一天。附:北京自然博物館2011年「水·城市」主題活動周安排一、「水·城市」主題展覽展覽時間:3月22日—3月28日中國水周期間主辦單位:北京自然博物館合作單位:華夏地理雜誌社二、科學大講堂之「世界是幹的?」
  • 北京自然博物館在夜幕中等你 探索自然科學、學習科學知識
    2020-08-25 08:12:11 來源:北京自然博物館 8月23日,為期一周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夜間參觀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廣場上,「博物館之夜」的字形標示燈亮起,與溼漉漉的地面輝映成趣,給夜色中的博物館增添了神秘氣息,成為中軸路上引人注目的亮點。
  • 對話|清華為何建設科學博物館,這個時代為何需要科學博物館
    12月17日,由北京博物館學會與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神機妙算--計算器具歷史展」與科學博物館建設研討會在清華科博臨時展出地點——清華大學人文樓舉辦。研討會上,與會者對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籌備兩年來的實踐、專業策展設計等展開探討,並對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發展現狀、特別是科學博物館的建設展開研討。
  • 許智宏:國家自然博物館要有一流科研做支撐
    許智宏:建立國家自然博物館是我國幾代科學家的不懈追求。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建立國家級的自然博物館。20世紀50年代初期,由中國科學院和文化部聯合組建了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辦公地點就在故宮。1958年自然博物館在天橋落成,1962年正式命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歸屬到北京市,現為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下屬單位。
  • 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 之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與...
    早上9:18,可能是周日的原因,自然博物館裡遊客還不是很多。btw,今天推文的所有照片都是未經修圖的原片,還請各位看官多多見諒。當日,作為上海自然博物館攝影志願者的魔都行者要當班拍攝——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 之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與 「實習研究員」 成果展示的活動現場。
  • 青島貝林自然博物館
    青島貝林自然博物館位於市北區遼寧路280號,由青島市北區政府、美國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中國科學院青島科學藝術研究院合作共建,為全國唯一以貝林先生命名的自然博物館。場館主體坐落於兒童公園內,總建築面積約7200平方米,展覽教育面積約5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展區分為三層。
  • 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
    央廣網天津12月10日消息(記者陳慶濱)2020年12月10日,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暨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揭牌儀式在國家海洋博物館舉行。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領導班子成員、國家海洋博物館籌建辦公室黨總支書記、主任黃克力同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書記馬俊傑同志等相關領導出席儀式,並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揭牌。自2019年11月,國家海洋博物館面向全國徵集館校共建合作學校以來,該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溝通合作。
  • 2016年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在北京聯合大學召開
    中國網9月23日訊 昨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北京數字科普協會、北京聯合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聯盟聯合主辦的「2016年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在北京聯合大學舉行,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科學與藝術•綠色、創新與協調發展」。
  •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
    日前,內蒙古自然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署儀式在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舉行。內蒙古自然博物館與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共同籤署了《內蒙古自然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戰略合作協議書》。
  • 重慶將與中科院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
    人民網重慶12月17日電(胡虹)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重慶市將與中國科學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 N」模式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統籌中國科學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要定位的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推進。
  • 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
    內容提要:昨日,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暨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揭牌儀式在國家海洋博物館舉行。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暨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揭牌儀式在國家海洋博物館舉行。
  • 遊覽博物館,走進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走進生命科學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就在海德公園旁邊。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走進生命科學。這裡有很多遠古動植物礦物等標本,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導演會在這取景。在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第二部裡到了晚上所有標本都會動起來的背景就是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取的景。
  • 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
    科技創新是激發新發展動力的所在而大裝置、大院所、大平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內涵12月15日從北京傳來喜報——重慶市與中國科學院攜手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共建的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將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建設高水平研究平臺
  • 航空航天、衛星發射...一批科學大咖要來諸暨了
    現任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院和全國少工委組織的「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普活動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心理研究所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心理研究所心理諮詢師培訓學校校長。航天技術、科學精神從事與微生物有關的生物技術研究,參與我國北方生物工程中試基地籌備與建設,主持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首先在國內開展手性化合物和手藥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發表論文90多篇,專著4本。獲多項國家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及中國科學院獎,以及北京市、中國科學院和全國科普先進個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