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普惠」泉城,孩子「好入園」「入好園」

2020-12-19 舜網

今年,濟南高新區童貝兒草山嶺幼兒園轉為「普惠園」後,入園人數增加一倍。圖片由園方提供

「二寶入園後,每月省了8000元的保姆費用,我也能回單位上班了!」今年2月份,濟南高新區童貝兒草山嶺幼兒園轉為「普惠園」,濟南市民舒文靜提前把家中「老二」送進了幼兒園,家庭節省了一大筆開支,她也能重返工作崗位。

今年11月28日,濟南市槐蔭區天琅幼兒園「掀蓋頭」,首批入園的100名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公辦園教育。

2020年,濟南共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8處,有60處幼兒園由高收費轉為普惠性幼兒園。今年也是濟南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年,讓幼兒、家長切實受益,濟南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的目標帶著溫度落地。

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8處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供給

11月28日,槐蔭區天琅幼兒園開園,設置9個班,100名幼兒入園。作為新建公辦園,天琅幼兒園不僅解決了配套小區龍湖天琅、君御世家幼兒入園問題,還分流了槐蔭區第二實驗幼教集團幼兒園御景園30名幼兒,讓其學位緊張問題得以緩解。

槐蔭區第二實驗幼教集團總園長李東莉介紹,天琅幼兒園開園前,周邊的孩子只能就近選擇民辦園,現在,孩子們能上公辦園了,還在集團內保持了均衡發展。該集團包括御景園、華庭園、天琅園,御景園學位緊張,天琅園幫其分流了幼兒,在師資、管理上等,御景園又能為天琅園提供發展模板。「沒有總園的輻射帶動,天琅園不會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高標準投入使用。」李東莉說。

2020年9月7日,歷城區機關幼兒園教育集團的第8所分園「城市之光」園投入使用,7個班級共吸納196名幼兒,同樣通過集團化辦學讓優質公辦園資源輻射。

2020年,濟南共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8處。近年來,全市新建改擴建提升幼兒園280餘處,提供學位6.9萬餘個,擴大了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為家長、幼兒提供了更多入園選擇。

60處幼兒園轉為「普惠園」家長秒變最大受益者

運轉到第5個年頭,2020年初,濟南高新區童貝兒草山嶺幼兒園受疫情影響,「壓力非常大」。在2月份,轉為普惠園後,各項政策的扶持讓其有序運轉起來。

「我們家長是最大的受益者。」作為「二孩」媽媽,舒文靜的兩個孩子都在濟南高新區童貝兒草山嶺幼兒園就讀,幼兒園轉為普惠園後,解決了她一家很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減少家庭開支。她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每個孩子的保教費由此前的每月2198元降為998元;讓「老二」提前入園,每月節省了8000元保姆費;她重回單位上班,也能增加家庭收入;此外,園裡增設的免費課程可節省報班費用。

濟南高新區童貝兒草山嶺幼兒園園長梁柳介紹,幼兒園在高新區教體局扶持下轉為普惠園後,有了生均補貼、設備購置款等政策利好,幼兒園內外環境都得到提升,幼兒園還在課程建設上提升,五大領域課程外,開設烘焙課、感統訓練課、奧爾夫音樂課等園本課程,免費提供給幼兒和家長。今年9月份,入園幼兒增加了100名,「原來有98個孩子,一個月入園人數增加了一倍。」梁柳說。

「變化太大了!」今年6月份,濟南市天橋區美林苑幼兒園被認定為普惠園,談及這幾個月變化,該園園長姜曉梅說,除了各項政策優惠之外,她還獲得了參加普惠性幼兒園園長培訓的機會,這也正是她作為一名園長最需要的。

疫情期間,市教育局牽頭15家單位,制定出臺了《濟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幼兒園扶持保障措施》,幫助幼兒園紓困解難,有60處幼兒園由高收費轉為普惠性幼兒園。全市沒有出現因疫情而造成民辦幼兒園關停並轉現象。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7%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濟南市教育局學前處處長王華介紹,優質、普惠發展是濟南學前教育的方向和目標。2018年,濟南建立了普惠性幼兒園生均經費制度,實施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計劃,對認定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實行生均定額補助,每生每年1000元。到2020年,全市累計投入生均經費7.13個億,有力支持了普惠性幼兒園發展。

此外,濟南在全省率先出臺《關於幼兒園網格化觸點式管理指導意見》《濟南市全面推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和《濟南市幼小銜接攻堅行動計劃》等文件,引領全市幼兒園遵循學前教育規律,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濟南連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今年是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年。」王華說,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87%,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普惠性幼兒園幼兒的61.24%,省級二類及以上幼兒園覆蓋率達到50%以上,構建了「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

(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趙世彩)

相關焦點

  • 嶽陽學前教育多措並舉:從「入園難」到「入好園」
    專家們認為,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免費和強制等特點,目前老百姓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儘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目前最迫切的是貫徹落實政府責任,著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努力滿足廣大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求。那麼嶽陽近幾年學前教育做了哪些工作?如何才能讓每一名兒童都能「好入園、入好園」?
  • 從「好入園」到「入好園」
    從無到有補齊山區學前教育短板太平鎮位於梅嶺國家森林公園和梅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腹地。過去,受各種條件的制約,全鎮沒有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幼兒園。為了補齊山區學前教育的短板,去年,灣裡管理局投入1200餘萬元,啟動了太平鎮中心幼兒園的建設。
  • 讓孩子們「好入園」「入好園」 ——武岡市大力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
    讓孩子們「好入園」「入好園」 ——武岡市大力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餘蓉 通訊員 張二健 武岡市鄧家鋪鎮,是一個擁有6.2萬人的大鎮。但很長時間,鎮裡沒有一所公辦幼兒園。 今年9月,一所佔地11.5畝、投入近千萬元的鄧家鋪鎮中心幼兒園正式建成招生,一下子迎來128名幼兒入讀。同時,鎮裡原有的11所民辦幼兒園採取轉設、委託等方式,共新增1200個公辦幼兒園學位,已基本滿足全鎮幼兒入園需求。 這是武岡市大力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武岡以「公辦引領,民辦提升」為基本思路,不斷創新理念,加大投入,積極發展學前教育。
  • 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我市多措並舉破解「入園難」「入園貴...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入園難」「入園貴」等教育民生問題,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及湖北省關於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精神,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堅持公辦、民辦並舉,千方百計擴大公益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努力補齊學前教育短板。
  • 【邵陽市】讓孩子們「好入園」「入好園」——武岡市大力推進公辦...
    今年9月,一所佔地11.5畝、投入近千萬元的鄧家鋪鎮中心幼兒園正式建成招生,一下子迎來128名幼兒入讀。同時,鎮裡原有的11所民辦幼兒園採取轉設、委託等方式,共新增1200個公辦幼兒園學位,已基本滿足全鎮幼兒入園需求。  這是武岡市大力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武岡以「公辦引領,民辦提升」為基本思路,不斷創新理念,加大投入,積極發展學前教育。
  • 讓孩子們「好入園」「入好園」——武岡市大力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
    今年9月,一所佔地11.5畝、投入近千萬元的鄧家鋪鎮中心幼兒園正式建成招生,一下子迎來128名幼兒入讀。同時,鎮裡原有的11所民辦幼兒園採取轉設、委託等方式,共新增1200個公辦幼兒園學位,已基本滿足全鎮幼兒入園需求。這是武岡市大力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的一個縮影。
  • 幼有所育:讓每一名兒童「好入園」「入好園」
    榮昌新聞網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鄭光慧)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辦好學前教育,關係兒童健康成長和社會和諧穩定。目前,全區已投用公辦幼兒園75所,提供學位逾7500個。
  • 6所公辦園可提供優質學位1400多個 湘潭高新區讓更多孩子「好入園,入好園」
    近日,湘潭高新區傳出喜訊,轄區又新增了3所公辦幼兒園——高新區世紀星茶園幼兒園、童之園西塘幼稚園和高新和諧公辦幼兒園,加上區內原有的高新一幼、板塘街道公辦幼兒園和雙馬中心幼兒園3所公辦幼兒園,高新區已經擁有6所公辦幼兒園,可提供公辦學位1400餘個,能充分滿足轄區群眾「好入園,入好園」的需求,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教育力量。
  • 普及普惠奮力攻堅新跨越 學前教育十年發展收好官
    普及 85%入園率實現的秘訣是什麼人民日益增長的「有園上、上好園」需求,與學前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當前學前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而在2010年,這一對矛盾更為突出,曾是《教育規劃綱要》徵求意見時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
  • 新華社 | 山東破解入園難入園貴:日照「家門口有了普惠幼兒園」
    一些家長因「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問題再陷焦慮。學前教育如何答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考卷?山東近年瞄準學前教育痛點,持續發力,在保障幼兒園供給方面跑在了全國前列。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山東共有幼兒園20231所,在園幼兒約307.6萬人。
  • 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的「安徽答卷」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出臺,很多家長在欣喜振奮的同時,也為「入園難」「入園貴」、幼教資源稀缺等問題愁眉苦臉。「十三五」期間,為實現人民群眾幼有所育的美好願望,安徽省在如何答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這張試卷上孜孜以求。   這五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的「安徽答卷」成效明顯。
  • 努力發展普惠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進一步分析發現,雖然「入園難」「入園貴」現象仍然存在,但表現形式卻發生了變化,主要體現為入優質幼兒園「難」「貴」以及背後的社會公平問題。也就是說,學前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已經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公不公」轉變。 「好不好」說的是質量問題。學前教育是在兒童成長特定時期開展的教育活動,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才能為整個教育體系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福建華安」優質普惠發展,讓孩子「有園上」更「上好園」
    今天請看第一集《大力促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近年來,我縣立足辦「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通過調整布局,加強隊伍建設,促進保教質量提升,不斷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在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同時,我縣加快學前教育建設步伐,一手抓園區建設,一手抓教育質量,著力實現從「有園上」
  • 優質普惠園,開到家門口!佛山三年將新增學前教育學位超6萬個
    這意味著,禪城區在省、市範圍內提前完成了學前教育「5080」目標。「擴大幼兒園學位資源,只是滿足了幼有所育,但能否真正提升辦園質量才是老百姓最關注的。」佛山市教育局學前教育科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佛山不斷強化政府主導、政策引導和工作督導,擴資源、提質量,打響普惠園建設攻堅戰。
  • 教育部: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是當前緩解「入園難」「入園貴」的...
    12月7日,教育部就「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學前教育,多渠道解決學前教育資源短缺問題」作出回復。回覆中稱,截至2019年,全國共有幼兒園近28.1萬所,其中民辦園17.3萬所,比2010年增加7.1萬所;全國在園幼兒4714萬人,其中民辦園2649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1250萬人,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從47%提高到了56.2%。
  • 應對入園高峰出實招 讓幼兒接受普惠教育
    這3所幼兒園的開園招生使公辦園布局趨於均衡,實現了科學的幼兒園劃片招生。」李滄區教體局局長王曉光告訴記者。像李滄區這樣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和啟用的情況還有很多,為的就是最大限度滿足老百姓讓孩子入公辦園的願望。177所居住區配套園完成整治。自2019年至今,青島市大力推動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活動,對規劃不到位、建設不到位、移交不到位、使用不到位的209所幼兒園進行整治。
  • 天長普惠辦園讓學前教育更有溫度
    教室外的走廊上,掛有臉譜、剪紙等民俗藝術作品;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幼教一體機、電子鋼琴、飲水機、空調等一應俱全;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快樂地玩遊戲……在天長市實驗幼兒園,充滿童趣的裝飾和一應俱全的設施總讓孩子們笑聲滿園,樂不思歸……「孩子吃得好,住得好,學得好,玩得好,學費卻只有千把多元,這樣的幼兒園,真的很不錯。」家住附近的張女士豎起了大拇指。
  • 普惠優質,學前教育怎樣高質量發展
    三棟鎮金貝兒幼兒園園長張遠姿算了一筆帳,民辦幼兒園往往是租地建園,一年租金支出往往高達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前期建園硬體投入往往高達數百萬元,金貝兒幼兒園2016年開園,但直到第三年才實現收支平衡。 「民辦幼兒園前兩年一般都要虧。」惠州市民辦學前教育協會秘書長張美瓊在幼教行業工作了30年,她總結稱,即使是位置好、管理好的幼兒園,也要到第4個學期才能實現收支平衡。
  • 浙江學前教育地方性法規施行 「上好園」不再難
    「有園上」「上好園」不再難  浙江學前教育領域首部地方性法規施行  條例首次在法規層面明確了浙江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的基本方向,規範學前教育行為,為維護學齡前兒童、保育教育人員和學前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治保障。
  • 一年新增普惠性民辦園196所,普惠園覆蓋率升至88%——南京:普惠園...
    毛毛的順利入園,得益於南京市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力度的不斷加強。2020年初,南京市教育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通過大力發展公辦園、推進小區配套園治理、穩妥發展普惠性民辦園等方式,提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