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紛飛的季節,南京市鼓樓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小樹林裡和樹葉玩遊戲,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李煒 攝
毛毛家住南京市江寧區託樂嘉小區,出生沒多久,爸爸媽媽就開始琢磨毛毛入園的事情。「我們當時就看好小區裡的康世貝佳幼兒園,結果一打聽,一個月要2800元。」毛毛媽媽告訴記者,作為工薪階層,這個費用感覺有點兒吃力。令她驚喜的是,2020年春季學期開始,康世貝佳幼兒園收費降低了,每月保育費只收811元,於是夫妻倆開開心心地帶著孩子報了名。
毛毛的順利入園,得益於南京市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力度的不斷加強。2020年初,南京市教育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通過大力發展公辦園、推進小區配套園治理、穩妥發展普惠性民辦園等方式,提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南京市新增普惠性民辦園196所,在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就讀的幼兒達到24萬人,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由73%升至88%,提速居全省前列。
兜底線,公辦園發展是根本
設計新穎的美工室、舒適溫馨的閱讀室、充滿童趣和挑戰的科學室……這是記者在逸仙實驗第二幼兒園採訪時看到的一幕幕。這所幼兒園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東南角,是一所小區配套園。自2019年9月底開園以來,已經招收了1個中班、2個小班,目前在園幼兒80餘名。
「開園一年多來,家長對幼兒園的滿意度很高,很多小區居民跟我說以後要把孩子送到這裡來。」該園執行園長童孝嬙告訴記者,從開發商手中接收園舍後,玄武區教育局先後投入750萬元用於幼兒園的硬體建設和文化打造,力求給孩子們創設一個充滿童真童趣的樂園。
與此同時,作為一所公辦園,幼兒園的師資配備也得到了充分保障。「我們是逸仙實驗幼兒園的分園,辦園過程中教育局和總園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目前所有教師均為在編人員,採用與總園一體化的管理」。
逸仙二幼的情形是近年來南京市大力發展公辦園的一個縮影。在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看來,只有發展好公辦園,提升學前普惠教育資源才具備「底氣」。「這些年,全市入園適齡兒童的數量持續增長,我們通過建立資源預警機制、動態修編規劃、提速新園建設、擴容老園規模等方式,不斷增加公辦園的資源供給,真正發揮公辦園保基本、兜底線、引領方向、抑收費的作用。」
孫百軍向記者出示了一組數據:2020年,全市入園適齡兒童比2019年增長1.14萬人,與此同時,2020年全市新開辦公辦園21所,使公辦園總數達到618所,在公辦園就讀的幼兒數突破了16萬人,創歷史新高。
在積極建設新園的同時,老公辦園的擴容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鼓樓區寶善幼兒園是一所老園,2015年異地新建,園所規模由原來的6個班變成了如今的9個班。「搬遷後,在區教育局的支持下,我們花費500多萬元用於園舍的擴展與裝修。區教育局每年平均給我們分撥1至3個教師編制,用於補充新教師。」園長張燕說。
強扶持,民辦園降價不降質
與康世貝佳幼兒園類似,位於南京市建鄴區的金地名京幼兒園也是一所小區配套園。因為已被評為「省優質園」,該園收費標準由每月2400元降至1170元。如此大幅度降價,幼兒園的生存問題如何解決?
園長王凱勤對此並不擔心,建鄴區政府的財政支持成為她的「護身法寶」,「政府每月補貼每個孩子1050元。這樣一來,家長滿意了,我們也放心,何樂而不為?」
鞏固和穩定普惠性民辦園的發展,是南京市大力推進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難點所在。按照《方案》規定,普惠性民辦園收費最多不得超過同類公辦園的1.5倍,如此一來,民辦園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區教育局紛紛出臺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一園一策」,有效保障幼兒園的後期發展。
「經過前期調研,我們發現租金和裝修費用在民辦園的費用支出中佔了較大比例,於是出臺了『對症下藥』的政策。」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教育辦科長孫敏向記者介紹,對申請轉成普惠園的民辦園,區裡按照每個班級每年8萬元的標準進行租金補貼,費用由區、街道兩級財政共同承擔;同時給予每個班級10萬元的一次性裝修補貼,由區財政支付。
「一年時間裡,我們有30所民辦園轉成了普惠園,全區在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就讀的孩子比例從原來的56%升至86%,提升幅度是全市最大的。」孫敏說。
江寧區是南京市人口增長最為迅速的區域之一。2020年該區新增24所普惠性民辦園,共提供學位9278個。「從2020年春季開始,我們將普惠性民辦園的補助標準提升至每生每年6300元,其中生均經費標準不低於1300元。」江寧區教育局分管局長宋翔說,「只要是在2020年春季申請轉為普惠園的民辦園,無論何時開學,我們均按10個月的標準予以補助。」
惠民生,多措並舉推進優質均衡
走進位於江北新區的威尼斯陽光幼兒園,帶有卡通圖案的嫩綠色草坪尤為引人矚目。這裡有前、中、後3塊戶外活動場地,草坪、沙地、泥地、軟質地等分布合理。戶外場地上大、中、小型運動器械齊全,充分滿足孩子們的活動需求。園長王守萍向記者介紹,辦園4年來,園所精心打造的體育特色遊戲課程贏得了周邊居民的交口稱讚,園所在申請普惠性民辦園的同時,也被評為「江蘇省優質幼兒園」。
「籃球、足球、輪滑……每一個從這裡走出去的孩子,都能掌握一項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我們園還設有專門的陰雨天活動室,即使下雨也絲毫不影響孩子活動。」王守萍說,在創建省優質園的過程中,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提供了大力支持,專門安排專家來園看活動,對園所的課程研發、環境打造、區角遊戲等提出有益意見,「如今我們保教費降了,辦園質量卻提升了,家長們都很放心。」
在普惠園數量不斷提升的同時,如何確保其保教質量,從而推動全市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這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南京市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課程遊戲化建設項目是一個抓手。從2015年開始,南京市按照農村園、城市薄弱園為主體,公辦民辦相協調的原則確立對象,以3年為一個周期,分兩期推進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目前共建成省、市兩級幼兒園課程遊戲化項目100個,其中省級項目29個。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以「1+1」結對幫扶、雙園共建的形式推進,其中,建設園以農村幼兒園、城市薄弱幼兒園為主,共建園則為本地區有影響力的省級示範園或省級優質園。雙方籤訂協議,共建園至少選派1名與申報項目相關的管理人員或骨幹教師,負責對建設園送教送研、協調項目的開發與建設,市、區兩級教研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則積極做好業務指導與行政保障工作。
在此基礎上,各區還結合自身實際,多措並舉拓展學前教育優質資源覆蓋面。以溧水區為例,近年來,該區採取公辦民辦並舉,鼓勵優質名園舉辦新園、集團化辦園和託管弱園等方式,將「好園辦到家門口」,全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7%。
隨著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的提升,南京市也開始著手繪製「十四五」期間學前教育發展藍圖。「在進一步加大普惠性資源規劃與建設的同時,我們將在加強幼兒園內涵建設、創新教師用人機制、完善經費保障機制等方面下大功夫,解決突出問題,推動全市學前教育在普及、普惠、優質發展上再上新臺階。」孫百軍說。
作者:本報記者 潘玉嬌 通訊員 王曉燕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13日第1版 版名:學前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