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們「好入園」「入好園」
——武岡市大力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餘蓉 通訊員 張二健
武岡市鄧家鋪鎮,是一個擁有6.2萬人的大鎮。但很長時間,鎮裡沒有一所公辦幼兒園。
今年9月,一所佔地11.5畝、投入近千萬元的鄧家鋪鎮中心幼兒園正式建成招生,一下子迎來128名幼兒入讀。同時,鎮裡原有的11所民辦幼兒園採取轉設、委託等方式,共新增1200個公辦幼兒園學位,已基本滿足全鎮幼兒入園需求。
這是武岡市大力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武岡以「公辦引領,民辦提升」為基本思路,不斷創新理念,加大投入,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幼兒園212所,在園幼兒20528人,其中公辦園161所,在園幼兒13185人,佔比為64.27%;普惠性民辦幼兒在園人數5130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5.48%。
多措並舉,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8000多個
12月3日,記者來到鄧家鋪鎮中心幼兒園。寬闊的戶外活動場地全部鋪上了人工草皮、塑膠地墊等,滑梯城堡、搖搖馬、沙池等遊樂設施一應俱全;走進寬敞的房間,教學區、活動區、午休區設置合理,教學一體機、空調、繪本、益智玩具等應有盡有。「光是每間房間的設備,價值達五六萬元。」幼兒園園長劉輝武介紹。令家長們開心的是,這所公辦幼兒園保教費每位幼兒每學期僅為1100元,大大低於當地民辦幼兒園。
2017年,武岡市投入1100萬元,對市幼兒園改造升級。2年過後,市幼兒園面貌一新,一舉新增300多個學位,現在在園幼兒達到777名。
今年8月,武岡市又投入200萬元,把原武岡十中的初中校園改建成市幼兒園分園。升級戶外設施、改造教室、裝修衛生間……這所幼兒園迎來了140名幼兒。武岡市還將在城區建成3至5所高規格的示範性公辦幼兒園,其中3所即將啟動建設。
「為解決『家門口入園』這一問題,只要是學前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書記、市長一律『開綠燈』。」武岡市教育局局長唐軍介紹,今年以來,全市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所,增設農村小學附設幼兒班14所,與51所校內幼兒園籤訂委託辦學協議,與73所民辦幼兒園籤定聯合辦園協議,均納入公辦幼兒園管理體系,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8000多個。目前,全市所有鄉鎮都有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
示範引領,讓學前教育遵循科學規律
2016年秋季建成的稠樹塘鎮中心幼兒園,當年招生時,老師被家長詢問最多的是「你們教拼音算數嗎?」
答案是「不」的他們,當年僅招到了60多名學生。「學前教育有科學規律,我們公辦幼兒園不能為了招生去迎合錯誤觀念,而應該起正確的示範引領作用。」園長歐明媚說。
捏彩泥、紐扣畫、科學小實驗、生活自理能力大賽、走進大自然、演講比賽、親子運動會……一學期下來,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孩子們在「玩中學」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原來天天玩,也能學到很多東西。」「這裡畢業的孩子讀小學,成績都很不錯呢。」越來越多的家長口口相傳,送到這裡的幼兒也越來越多,目前已達到188名。
在中心幼兒園的帶動下,鎮裡其他只教拼音算數的民辦幼兒園,也紛紛轉變理念,前來取經學習。
鄧家鋪鎮中心幼兒園的幼兒家長們,也經常收穫驚喜。以前經常尿溼褲子的小潔,改掉了壞毛病,很愛乾淨;有一點智障的小宇從不會說話,現在可以跟人進行簡單交流。「才兩個月,不與人交流、內向的小希,已變成了一個開朗活潑的孩子。」小希家長開心地說。
鄧元泰鎮中心幼兒園充分發揮農村地域優勢,以四季為主題創設育兒環境,依託鄉土資源凝練辦學特色。他們帶著孩子們種玉米、收紅薯、打餈粑、做米花……讓幼兒體驗勞動的樂趣,增強了體質,也培養了意志力。
曾獲得「全國百佳創新幼兒園」「全國優秀幼兒園」的武岡市幼兒園,從沒停下教研教改的步伐,圍繞實現「遊戲化」課堂,全面開發孩子們動手動腦能力。老師們自製的竹製玩教具《運動的奧秘》曾獲得全國一等獎和國家發明專利。他們還經常送教下鄉,已輻射全市14個鄉鎮中心幼兒園,引領學前教育「去小學化」,朝著促進兒童個性全面發展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