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不是小學教育向前延伸,而是教育中很重要的起點。幼兒學習不是學科知識學習,而是在遊戲活動中獲得經驗,促進品德習慣養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讓這個階段的孩子吃好、玩好、睡好。談到學前教育,幾乎每一位教育專家都會提出上述觀點,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增加學科知識學習,尤其是部分民辦幼兒園,為了吸引家長,提高入園率,刻意突出識字、算術等教育課程。
如何為孩子提供公平的學前教育機會?怎樣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無憂、沒有壓力的童年?
近年,我市教育部門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鼓勵社會力量辦幼兒園,積極為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剛性需求,切實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市建立健全了學前教育資助體系,對符合資助條件的在園家庭經濟困難兒童予以每人每年1000元資助。以2017年為例,我市共發放學前教育資助資金453.25萬元,資助學前幼兒1.56萬人次。」市教育局基礎教育二科科長張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儘管如此,廣大群眾對於學前教育仍然不甚滿意,入園難、入園貴問題依然困擾著大多數市民。
每年臨近招生時,市區內的公辦幼兒園門前都會排起長隊,幾所辦園質量高的公辦幼兒園可謂是「一位難求」。公辦幼兒園對於家長來說有著很強的吸引力,為了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學前教育,家長不得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提前幾天就排隊等候,甚至託關係找門路,等到最終結果公布,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公辦幼兒園想都不敢想,排隊不但人多還有政策要求。連師資好一點的民辦幼兒園都要提前預約報名,還要面試家長。」家住黃河大道的黃女士說,「去年,為了讓孩子上一家理想的幼兒園,我參觀諮詢了不少園區,卻始終找不到一家合適的,要麼是沒有名額,要麼是交錢預訂才能報名填表。」
由此可見,我市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不足。據了解,目前,我市公辦幼兒園共有641所,在園幼兒3.96萬人,佔在園幼兒總數的23.2%。去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逐步提高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顯而易見,我市在這一方面還有較大差距。市教育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對此直言,在目前的財政投入狀況下,各縣(市)區很難完成目標任務。
近年,全市雖然建設了許多鄉鎮中心幼兒園或小學附屬幼兒園,但由於缺失幼兒教師編制,加上鄉鎮工作條件艱苦,優質師資難以保障,造成鄉鎮及農村公辦幼兒園難以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同時,由於歷史原因,城區內幼兒園規劃、建設不到位,問題難以彌補。
針對這一難題,市政協委員、殷都區梅東路小學校長陳春玲提出建議,按照省、市優質園、合格園的標準,在合理規劃、科學布局的前提下,下大力氣新辦一批公辦幼兒園,或利用現有公辦幼兒園新辦多個分園,在政策上給予重點扶持,在人、財、物上給予重點傾斜。縣級政府要負責本行政區域幼兒園的布局規劃和公辦幼兒園建設工作,要撥出專門建設資金,確保學前建設項目規劃到位、土地供應到位、資金投入到位,保障學前建設項目如期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