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中所提出的《關於託兒所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提案》進行了回應,回應的主要思想是:由於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免費和強制等特點,所以學前教育是否應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還需進一步論證。而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討論,其根本原因在於老百姓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因此當務之急是解決嚴重的"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答覆的函
教基提案〔2020〕172號
助力解決入園難、入園貴 慧凡教育在行動
教育部的回應劍指學前教育現階段矛盾的關鍵點——入園難和入園貴。前者歸根結底在於公辦幼兒園數量相對來說過少,名額相較於適齡兒童數量來說遠遠不夠,甚至很多年輕家長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要早早考慮孩子上幼兒園的問題;入園貴主要是指很多民辦幼兒園收費高昂,對於普通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四腳吞金獸名副其實。
可以說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任重而道遠,但勢在必行。而在這條路中,除了政府行為之外,一些品牌也早就有所行動。比如以"讓每一個普通家庭的兒童都有獲得高端教育的機會"為願景的慧凡教育,就一直踐行推動普惠學前教育發展。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慧凡在全國範圍內有近2000家聯盟園,其中,每所聯盟園每個班級每年都會接收一個困難家庭的孩子免費入園,所有在園所必須支出費用都由慧凡集團承擔。按慧凡聯盟園目前的承載量,每年至少可以安置10000名以上的貧困家庭兒童,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量將繼續擴大,更重要的是,這項公益舉動慧凡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下去。
慧凡聯盟園的幼兒們
政策先行 推動學前教育高速品質發展
託幼何時才能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因為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和強制性等特點,所以要想讓託幼納入義務教育體系,首先我國適齡兒童入園率必須要達到普及的標準。據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適齡兒童入園率只有50%上下,2019年也才83%。當然導致適齡兒童入園率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幼兒園整體存在分布不均性(城市入園率高,農村入園率低),或者一些邊遠地區存在家長觀念滯後或者經濟能力有限等問題。那麼要推動託幼普及化,政府將有哪些行動呢?從教育部的回覆函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加大財政投入、增加普惠性教育資源、嚴格辦園標準、加快教師隊伍建設等。
第一點來看必須由政府主導,未來,財政將繼續加大學前教育投入,主要用於擴大普惠性資源,補充配備教師和提高教師待遇,改善辦園條件。同時對幼兒園收費價格加強依法監管,堅決抑制過高收費。而另外幾點則可以動用社會各界力量協同提升。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慧凡教育,除了讓貧困家庭的孩子免費入學之外,慧凡也憑藉全國所有聯盟園統一且領先的管理、服務體系,成為廣西省制定《幼兒園安全與應急管理規範》《幼兒園服務質量要求》地方標準的參考依據,慧凡在廣西的兩所幼兒園成為試點幼兒園。另外,慧凡教育也始終關注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工程,除了在全國範圍內召開致力於提升園長能力的高端園長會以外,自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頒布以來,慧凡還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與院校定向合作培養的方式,共同探索幼師職業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路徑,例如去年,慧凡與雲南工程職業學院人文學院建立校企合作,開啟"實用型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共有213名學生通過考核順利結業,其中有165名學生與慧凡品牌聯盟園正式籤約,為幼教行業輸送了新鮮血液。
總體而言,其實適齡兒童入學難、入學貴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但在我國人口結構面臨巨大挑戰,老齡化已經相當嚴重的客觀現實下,這一問題愈顯緊迫。要想調整人口結構,勢必要提高一部分家長的生育意願,而降低年輕家長普遍高負荷的養育成本、降低適齡兒童入園難度就是第一步。學前教育不僅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相信在國家高度重視下,在業內品牌的不斷努力下,託幼事業必將迎來新的飛速發展,而隨著適齡兒童入園率的不斷提升,託幼納入義務教育的那,也終將到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稿件、圖片均有可靠的來源,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並不代表新訊網觀點,由此產生的財務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本站自動屏蔽違反《廣告法》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