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兒童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不僅大中城市存在,就連四、五線的小縣城也不例外。
隨著2016年開始的放開二胎生育政策的實施,居民中適齡夫婦的生育欲望,以及二胎出生率,在山東的一些縣城相對較高。走在村居社區、街頭巷尾,嬰幼兒童如雨後春筍,明顯見多。
既生之則養之、教之,上幼兒園是當今幼兒教育的必選。然而,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仍然給不少家庭帶來困惑:
公辦園雖然收費比民辦園低,但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同時在園,同樣是個不小的經濟負擔。更主要的是,公辦園數量較少,覆蓋面小,入園資格限制較多,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常常出現一園難求的情況。
民辦園因其潛在的生源和商機,不僅數量上超過公辦園,而且在收費上也多有詬病。當地城區民辦幼兒園收費大多在每生每月1000~1500元,午餐及附助餐另加收費每天10元左右。雖與大中城市相比低了許多,但卻高出公辦園收費標準一倍以上,令家長們望園興嘆。
除此之外,還有個別早教園見縫插針,計時收費,每小時100元不等,讓百姓瞠目結舌。
近年來,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一直在尋求緩解的辦法,工作取得較大成效,公辦幼兒園數量在逐漸增多。但是,由於受財政和師資所限,擴大公辦園的工作遇到結構性瓶頸:除了個別獨立的官辦幼兒園之外,主要依託各中小學現有資源恢復校內辦園。
這樣做的好處是,園舍和師資有了一定保障,僅添置部分幼兒教學專用設施即可。不僅收費降下來了,而且便於管理。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
1、管理上不夠專業、到位。幼兒園和中小學在管理上畢竟有所不同,為卸包袱,個別學校甚至出現對外承包校內園的情況。
2、師資不夠專業、適應。由於編制內專業幼師招聘較少,學校只好調劑閒散師資充實幼兒園。這部分教師一般年齡偏大,缺乏專業技能,教和學、教和玩均不適應,只能是應付。
3、數量不足,覆蓋面和生源距離不匹配。即使每個中小學都辦園,也滿足不了龐大幼兒群體的入園需求,況且還存在幼兒入園是否就近方便的問題。
那麼,有沒有一種兩全其美的辦法,既緩解入園難,又降低入園費用呢?
根據個人觀察思考,結合某些地方的實踐經驗,有一條途徑可建議償試:藉助部分現有民辦幼兒園資源,採取租賃、入股等方式加以整合利用,或劃歸公辦園的分園,達到統一管理和收費的目的。由此開始,創造條件,讓一部分民辦園率先向公辦園過渡。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輻射帶動。以機關幼兒園、教育幼兒園、鎮中心幼兒園等公辦園為龍頭,按照區域劃分和就近原則,以設分園的形式兼管部分民辦幼兒園,輻射帶動民辦園規範發展。
二是資源租賃。即公辦幼兒園以租憑方式,接管使用民辦園的土地、場所和設施,促進民辦園改「姓」(性質),逐步向公辦園過渡。
三是師資過渡。民辦幼兒園教師沒有正式編制,知識水平和幼教能力參差不齊,可以本著個人自願原則暫時留用。同時,為部分優秀者提供更多的考編機會,促使能力弱者儘快提高,或自然淘汰,派遣公辦園教師搞好傳幫帶。
上述措施,可以穩步推進部分幼兒園由民辦向公辦過渡,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民並舉的辦園格局,有效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
以上僅是個人建議,權當拋磚引玉,大家認為可行嗎?如有更好的建議,請提出來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