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 民辦幼兒園佔據「半壁江山」

2020-12-22 華商網

  4月4日,國家統計局陝西調查總隊發布的一項關於我省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專題調研顯示:陝西學前教育蓬勃發展,公辦、民辦並駕齊驅,學前教育規劃制定完善、落實良好、監管及時,學前教育舉辦規定、標準執行良好,「兩教一保」「保教並重」得以保障。

  為了解陝西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情況,陝西調查總隊近日組織在全省6個市和9個縣區開展了專題調研。調查顯示,我省自2011年開始統一實施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使學前教育由量向質再向普惠性發展。截至2017年年底,第一期、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已順利完成,第三期行動計劃已全面展開,全省適齡兒童毛入園率達到98%以上,實現了到鄉鎮一級的全省學前教育全覆蓋。2017年至2020年,我省將重點擴大公益性、普惠制幼兒園建設,以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進一步提升學前教育整體公共服務水平,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隨著我省學前教育蓬勃發展,民辦幼兒園佔據「半壁江山」。據調查,截至2017年年底,我省民辦幼兒園數量佔幼兒園總量的55%左右,容納幼兒人數超過60%。其中,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區民辦幼兒園更多更集中。如西安市共有幼兒園1530所,在園兒童32萬名。其中民辦幼兒園佔62.3%,容納適齡幼兒超過70%;離西安城區較近的臨潼區、長安區,民辦幼兒園數量均接近或超過60%。榆林市是陝北中心城市之一,2017年擁有民辦幼兒園609所,佔全市幼兒園比重的56.2%。而人口較少的城市和縣區,民辦幼兒園數量也超過或接近四成。如鹹陽市民辦幼兒園佔全市幼兒園的48%;漢中市民辦幼兒園佔38.8%;紫陽縣民辦幼兒園佔48%,容納了全縣半數的適齡幼兒。

  調查還發現,我省幼兒園師資緊缺等問題依然存在,普惠制幼兒園發展亟待推進。按照《陝西省幼兒園編制標準》,幼兒園教職工與幼兒數比例應按1:6至1:8配備。但調查顯示,目前陝西幼兒園普遍比例為1:11,多數幼兒園存在教師資源緊缺問題,民辦幼兒園更為突出。另外,雖然全省各地幼兒園數量快速增長,但是隨著隨遷子女急劇增加和「二孩」政策影響,質優價廉的公辦幼兒園仍然是「一位難求」,以致「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問題突出,值得關注。(記者王向華)


編輯:鍾夢哲

相關焦點

  • 廈門目前共724所幼兒園普惠性佔八成多 但「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
    目前,全市共有幼兒園724所,其中:公辦性質園334所,民辦園390所(其中普惠性園307所),在園幼兒數15.97萬人,普惠性幼兒園佔了八成多。本市戶籍學前三年幼兒毛入園率達98.33%,基本形成以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為基礎的辦園格局。
  • 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教師配備不足……子女入園,這些問題成困擾
    由此進入光明日報有聲報|聽AI主播為你讀新聞   「入公辦園難」「
  • 泉州幼兒園「公辦難進,民辦貴」,孩子入學怎麼選?
    據《豐澤區2019年秋季幼兒園招生工作意見》顯示:2019年秋季,豐澤區15所公辦幼兒園計劃招收52個小班,小班新生原則上控制30人以內。 孩子「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深深困擾著泉州的家長們,學前教育「公辦少,民辦貴」是泉州目前的教育瓶頸之一,這個瓶頸怎麼破?
  • 無法入讀公辦園?棠下的民辦幼兒園了解一下!
    幫孩子選擇一所合適的幼兒園便成了寶爸寶媽們的頭等大事。公辦幼兒園質優價美,但十分搶手。無法入讀公辦園,那身邊的民辦幼兒園就要趕緊了解起來啦!小e梳理《2019年天河區民辦幼兒園對外信息表》發現,據不完全統計,棠下街轄內共有15所民辦幼兒園,其中13所為普惠性幼兒園
  • 北京朝陽65所民辦幼兒園轉普惠園
    辦園質量較高的公辦幼兒園收費長期偏低,辦園質量參差不齊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收費又相對較高,這種情況不解決,很難真正解決「入園難」、主要是「入公辦園難」的問題,也不能真正體現教育公平。
  • 民辦幼兒園轉公辦,公辦爆滿,加劇了誰的焦慮?
    以上為品宣,以下為正文 近期,蕭山區內不少小區民辦幼兒園將轉公辦的消息不脛而走。除此之外,「一表生報不上公辦幼兒園的名,該怎麼辦?」、「小區民辦幼兒園要轉公辦了,下半年要念大班了,教學、課程豈不是中斷?」一系列相關問題的討論在各大社群相繼湧現。
  • ...化解「入園兩難題」 符合條件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適當提高補助標準
    在此次發布會記者提問環節,針對記者提出的關於「近年來,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問題如何解決」,省教育廳副廳長關延平表示,山東將通過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抑制幼兒園過高收費等三個方面解決,制定出臺不低於710元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生均補助標準,要求在2020年以前全部落實到位。一是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
  • 公辦園少民辦園貴 孩子上幼兒園讓家長左右為難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把合肥市幼兒園按照收費分類,每年學費在1萬多的,就屬於高檔幼兒園,目前這部分幼兒園佔總量的5%左右。而年收費在7000~10000元的,屬於中檔幼兒園。       「黑幼兒園」猖獗        公辦幼兒園少,民辦幼兒園貴,讓不少藏匿於居民區深處的「三無」幼兒園找到了機會。
  • 公辦幼兒園稀缺就別怪民辦園天價
    在北京,匯佳幼兒園三元橋園、21世紀幼兒園在海澱區航天橋附近新開的國際園、東城區的艾毅國際幼兒園,學費在7萬~14.07萬不等。在天津,華蘭國際幼稚園雙語班首年收費也達82660元。在武漢,英國牛津國際武漢騰駿幼兒園,全託10600元一個月。
  • 營利性民辦幼兒園收費將全面放開
    江蘇的幼兒園收費政策將有新變化!記者26日從省物價局獲悉,《江蘇省幼兒園收費管理辦法》開始徵求意見,全面放開營利性民辦園的收費,今後這類幼兒園的收費完全自主不再要向政府「備案」,同時企事業公辦園的收費標準有望擴大上浮幅度,在寒暑假班、小託班和退費等規定也作出多項調整,新規將於今年內出臺。
  • 公辦園搖號沒中?天河民辦幼兒園本周起報名
    為了應對首批「二孩」入園高峰,天河區在2019年增加了18所教育部門舉辦的公辦幼兒園園區。2020年,天河公辦園再次迎來擴容。根據《2020年天河區教育部門辦幼兒園招生計劃》(以下簡稱《招生計劃》),今年天河共有10個公辦園開了新園區,其中華彥幼兒園華穗園區以及天河第二實驗幼兒園珠江新城園區2個位於珠江新城,今年為該片區提供4個班共91個學位。
  • 山東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生均補助標準2020年以前實現不低於710元
    記者從會上獲悉,為解決「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難題,我省實施了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計劃,制定出臺不低於710元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生均補助標準,要求在2020年以前全部落實到位。我省主要從三個方面著力擴增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一是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充分發揮公辦園保基本、兜底線、引領方向、平抑收費的主渠道作用。
  • 東方8所民辦幼兒園轉公辦 增加學位2000個
    7月31日上午,東方舉行首批8所民辦幼兒園轉公辦幼兒園集體籤約儀式,這標誌著我市民轉公正式拉開帷幕。此次轉型將有效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2000個,公辦幼兒園學位緊、入園難問題將得到極大緩解。據了解,此次籤約的首批8所民辦幼兒園包括東儒幼兒園
  • 蘭州市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保育教育費調整方案公開徵求意見
    蘭州市教育局8月28日發布的蘭州市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保育教育費調整方案顯示,目前蘭州市公辦園保教費收費標準依據《關於蘭州市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的通知》(蘭價費〔2010〕349 號)收費, 按照省級示範園380/生/月、省級一類園200元/生/月、市級標準園150元/生/月執行;公辦性質園保教費收費標準依據
  • 公辦園難進,民辦園太貴!上個幼兒園,咋就這麼難?
    「如果進入民辦幼兒園,每年家庭支出保守算來要超過2萬元,結合家庭的整體收入情況,這筆支出將佔全年家庭收入的20%以上,幾乎是進入公辦幼兒園家庭支出的3倍。」孩子家長說。公辦幼兒園入園難在哪?民辦幼兒園入園為何貴?在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適齡學前教育兒童逐年增加的背景下,這一問題如何解決?日前,魯中晨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聯合辦園方案
    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一方面目前仍繼續面臨學前教育入園高峰的壓力,規模與質量亟待同步發展,作,群眾「入好園、入名園」的需求更加強烈;另一方面為公辦幼兒園率先在學前教育深化改革,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有深厚基礎,更責無旁貸。
  • 9月份生的孩子,秋季讀不了公辦園,等一年還是先讀民辦幼兒園?
    畢竟公辦園,供小於求,學位永遠是那麼緊張,兩三天就能完成一年的招生工作。不像民辦園一年到頭,時時刻刻,招生工作都是重中之重。因為生源意味著生存!但家裡有幼兒園孩子的家長都聽過一句話,「入園貴,入園難」。
  • 思明區幼兒園劃片出爐!5所民辦園轉公辦!片區有微調
    五所民辦幼兒園轉公辦  今年思明區教育局最給力的一點是:  五所合同到期的民辦幼兒園,  愛華雙語幼兒園成為廈門市仙嶽幼兒園分園  貽林幼兒園成為廈門市篔簹幼兒園分園  漢偉幼兒園成廈門市瑞景幼兒園分園  思明區教育局表示,這五所民辦園已經順利轉軌
  • 江蘇3月1日起全面放開營利性民辦幼兒園收費
    價格放開,怎麼收費園方自己定目前社會上幼兒園分為公辦園、非營利性民辦園和營利性民辦園三類,此次為幼兒園收費立新規,最大的調整即針對民辦幼兒園。公辦園和非營利性民辦園的保教費、住宿費、託管費均實行政府指導價;而營利性民辦園收費此次明確為實施市場調節價,由學校自主定價。
  • 教育部: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推動民辦園參照當地公辦園確定教師...
    增加普惠性資源供給,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是當前緩解「入園難」「入園貴」的重要途徑。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按照公辦民辦並舉的要求,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力量辦園,推動民辦學前教育健康發展。一是多種途徑擴大普惠性資源供給,二是健全經費投入長效機制,三是規範辦園行為,四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