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園實行24小時開放已經滿月,截至7月30日,在晚間18時到次日清晨5時的時段內,中山公園共接待遊客約19.22萬人次。
1個月磨合期過後,中山公園這座不眠公園有沒有一絲疲累?最初的新鮮感退去後,市民又是如何看待公園24小時開放?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再度來到21時後的中山公園。
18時-22時是入園高峰
每晚一到22時,中山公園1號門的移動電子門會關閉一半,遊客需從靠近保安室的半扇門進出。每當有遊客進入,保安就會按下手中的計數器。
上周六剛過21時,記者來到中山公園,此時園內依然人聲鼎沸。據保安介紹,每晚18時-22時,是遊客入園的高峰期,23時後進出公園人數驟減,23時至次日凌晨4時,進出公園的遊客約為三四十人。凌晨4時後,早鍛鍊的人會形成一個入園小高峰。
負責管理中山公園的長寧公園綠化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寧公園公司)副總經理陳沈慧表示,最近一個月的每天18時至次日清晨5時,公園共接待遊客19.22萬人次,客流高峰集中在18時-22時,其中,70%是周邊居民散步、慢跑及從公園借道;20%是休憩遊覽者;9%是各類跳舞、鍛鍊的團隊;剩下的1%是一些私自入內垂釣者及流浪漢。
借道出行大大節約時間
去年9月入學時,華東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研究生梁適還為坐地鐵要繞著中山公園走一大圈而苦惱。今年6月30日起,中山公園實行24小時開放。這下,無論何時,從中山公園1號門穿到2號門就是學校,方便了不少。
和梁適有一樣感受的還有萬航渡路幾個小區的居民,中山公園24小時開放後,從長寧路到萬航渡路可以借道公園走直線,原來起碼20分鐘的路程縮短了一大半。
笠園小區居民唐同義在中山公園附近生活了60多年。他說,老年人起得早,像這種大熱天,身邊有不少老夥伴凌晨三四點就起床了。以前,公園夏令開園時間是清晨5點,但4點一過,就有不少人等在門口了。如今,公園24小時開放,大家再也不用在門口等了。去得早,也看到被人隨意丟棄的飯盒和啤酒罐,但任何新鮮事物都不會十全十美,還是要看主要部分,不足之處可以不斷修正,希望公園的管理能堅持下去。
長寧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李薇娜表示:「公園24小時開放沒有前例可以借鑑,因此希望社會能夠給予一定時間,讓我們進行探索性的嘗試。對於監控探頭、燈光設置、配套服務等,希望能在運行中不斷動態調整、做得更好。」
三大熱點問題
安全問題:
安保系統全部到位
陳沈慧表示,園內新加裝的106個探頭已經全部就位,調試工作也全部完成。目前,公園內新舊兩套監控系統已經全部調試到位,18個SOS緊急求助系統也已到位,隨時可以為有需要的遊客提供幫助。園內312個探頭採集的監控資料會實時傳送至監控室,並與110聯網,如發生情況,長寧區華陽派出所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當然,治安管理不能僅僅依靠技防,人防也少不了。夜間安保工作由15名安保人員負責,3人固守大門。每晚18時起,巡邏每隔一個小時進行一次,直至次日早晨6時。每次巡邏,三人一組並配備一條巡邏犬。
對於流浪漢夜宿公園,目前園方採取的措施仍是勸導為主,除了為其本人的安全考量,也是從管理角度出發,要在跡象顯露之初就予以制止,因為群體效應一旦形成,會給正常遊園的遊客造成困擾。
噪音問題:
籤約自律,錯時安排
對於噪音問題,要分中山公園內外兩塊來說。
公園內受到廣場舞愛好者青睞的場地有好幾塊。為減少擾民,長寧公園公司提前和這些團隊進行溝通,錯峰給他們排定班次。到目前為止,這些團隊都能自覺遵守公園對於相關音量的規定。
中山公園1號門附近的米蘭廣場,歷來是廣場舞愛好者的聚集地。作為區域管理者,華陽街道主動跨前一步,和長寧公園公司一同將此短板補上。
「和公園內部錯峰排定場次不同,我們主動約談了在此固定活動的多個團隊,並和其中的7個核心團隊籤訂文明活動承諾書,報備登記了相關音響器材。這些團隊也在街道指導下制定了自治公約,以此來進行自我管理與規範。」華陽街道辦事處主任周國慶說。
配套服務:
暫不延長開放時間
到目前為止,公園有3處廁所延長開放至晚間22時。有遊客提出,能不能再延長開放時間?
對此,陳沈慧表示,園內共有6處廁所。之所以選擇其中的3處廁所延長開放,是經過長達1個月的現場數據測算而來。而之所以延長至22時,也是考慮到大部分的遊客會在22時後離開公園。目前,包括園內廁所與小賣部在內的配套服務,暫時沒有延長開放時間的打算。不過園方會再觀察一段時間,根據多數遊客的需求來決定是否延長各類配套服務的時間。「我們也是在滿足遊客需求和投入成本之間找到一個最大公約數。」
雖然小賣部沒有延時開放,但包括醫藥箱、針線包、輪椅、拐杖、童車等便民措施,公園公司依然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