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看到了一則新聞動態,感到非常勵志。
事情說的是山東嘉祥有位23歲的全職媽媽,名叫趙鑫鑫,剛出月子的時候老公就去了外地,因為24小時獨自面對哭鬧的孩子,感覺非常無助的她患上了嚴重的產後抑鬱,因為抑鬱,她還想到過死亡。
但是生命就那麼一次,身邊還有如此可愛的寶寶,趙鑫鑫為了「自救」,毅然選擇了成為一名兼職外賣員。
因為和外界有了接觸,不需要整天冗思於照顧孩子的煩惱,她也慢慢走出了抑鬱。
古語有云: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在趙鑫鑫看來,當全職媽媽比送外賣更辛苦,但自己很喜歡騎車時的感覺,時間還自由。所以這份工作也算是給她的人生注入了新的動力,起到了產後「療愈」的效果。
說到全職媽媽,也許每個這樣的母親就可以訴說一部自己的「血淚史」。
沒有了工作的煩惱,但是她們需要負擔的事情卻並不少,甚至比工作還多,除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以外,還要兼顧家庭的清潔衛生和夥食等。
我曾經有位同事就是生了二胎,裸辭在家做了全職媽媽,大家本以為她的日子更加滋潤,誰料幾個月後碰到她卻感覺更加憔悴,「帶孩子太累了,親戚還說我偷懶不上班!」
無論全職媽媽有多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她們都會甘之如飴。而事實上最打擊全職媽媽們的,是付出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還得不到尊重與理解。
《82年出生的金智英》裡頭有一段描述:
金智英因為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幹家務,弄傷了手腕,她去看病的時候,老醫生卻教育她說:飯是電子鍋煮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為何你的手腕會痛?
還有一段老公大賢和金智英的對話也很令人扎心:
大賢不建議金智英出去找工作,安慰她說:「我真的是替你著想,先休息一段時間,等女兒長大了再出去工作。」金智英激動地說:「照顧孩子是休息嗎?」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樣的情節是何感受?我只覺得這些人恐怕都沒有帶過孩子,所以才說出這種「傷人」的話,即使他們沒有惡意。
如果換成某些更差勁的男人,可能還會因為自己的事業或生活不順心,回家後不斷地抱怨家裡全職帶娃的妻子:不工作賺錢,連孩子都養不好,看看別人家的老婆都那麼能賺錢,你到底能幹點啥?
遇到這樣的男人,女人的世界都會崩潰了!
他把你為家庭的奉獻壓到最低,對你百般挑剔和埋怨,只因為覺得:我在養你。
全職媽媽們做著世界上最辛苦的職業之一,卻換來無數的委屈。
再說回23歲的全職媽媽趙鑫鑫,在這樣的年紀,一面是嗷嗷待哺的小寶寶,一面是與社會脫節的恐懼感,老公還不在身邊,得了產後抑鬱似乎也變得能夠被理解。
趙鑫鑫可能學不了《三十而已》中同為全職媽媽的顧佳那般生意頭腦,但卻能做到像王漫妮那樣的果斷和勇敢,左手孩子,右手外賣,也是一種充實的人生。
照顧孩子和家庭的全職媽媽們真心不容易,而一邊管孩子一邊又在賺錢則更不容易。希望全職媽媽不要再因周圍人的偏見而否定自己,也希望她們能找到自己所熱愛的生活,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全職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