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該從何起步

2020-12-11 天眼新聞

張之洞說:「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要在從古至今如此眾多的典籍中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部《論語》讀本,實非易事。

錢穆《論語新解》備採眾說,折衷求是,文言註解,白話試譯,且時有按斷。孫欽善《論語新注》收在「新編新注十三經」叢書,側重對《論語》經文、篇章的校注辯證,不附譯文。楊逢彬《論語新注新譯》、蔣紹愚《論語研讀》二書皆採用語言學的方法,致力於在《論語》疑難詞句的考釋上求得突破。《論語》中解讀有分歧的文句很多,楊書為探討《論語》一些眾說紛紜的章節原意,提供了更多的解說參考,但採用繁體字注釋,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繁體字閱讀能力。蔣書從語言文字方面擇要討論《論語》中一些常見的、有典型性的文句,使讀者可以對孔子的思想有一個總體印象。錢、孫、楊、蔣四書適合具有一定文史哲基礎的讀者閱讀。

周志文《論語講析》(下簡稱《講析》)一書,在對《論語》原文進行注釋、語譯的基礎上,融匯古今,結合人生閱歷與審美情趣對《論語》的人文精神,孔子的道德美學加以講析,既具備專業性解讀,又富有藝術性啟發,是一部難得的《論語》普及讀物。《講析》特別注意《論語》與《禮記》等文獻的聯繫,在注釋《論語》中,屢屢引據《禮記》相關記載印證。《學而》「學而時習之」之「時」,《講析》結合《禮記·內則》《王制》記載和前人註解,認為「時」一指年歲,二指季節,三指時時,作「時時」講,切合原文。「道千乘之國」之「千乘」,除指「一千輛兵車」外,尚有《禮記·王制》「土方百裡」之義。對《鄉黨》「朋友死,無所歸」的講析中,據《禮記·檀弓》記載孔子對「賓客至,無所館」的處理方式加以解讀。這種對《論語》中禮制、禮義的探索,是以往《論語》譯註本較為忽視的地方。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妨從最通俗易懂且貼切當今社會生活,更宜讓人產生共鳴的全文譯註講讀本入手,選取周志文《論語講析》、孫欽善《論語註譯》、楊伯峻《論語譯註》三書,依照注釋與白話譯文通讀《論語》全文,即可對《論語》有整體的認識。讀了這些註譯本,如果還想對《論語》有更多了解,孫欽善《論語本解》《論語新注》、楊逢彬《論語新注新譯》、蔣紹愚《論語研讀》、錢穆《論語新解》均可深入學習。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想對《論語》中有關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就離不開古代學者的《論語》注本,這些注本蘊含著前代學者對《論語》的理解和認知。在現代普及讀本閱讀基礎上,由近及遠,向上追溯程樹德《論語集釋》、劉寶楠《論語正義》、朱熹《論語集注》、何晏與邢昺《論語註疏》、皇侃《論語義疏》等著作,同時參考楊樹達《論語疏證》,可以讓我們對《論語》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從而對孔子的形象以及《論語》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與影響得出更為深刻的理解。

侯婕 來源 遼瀋晚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何老師品讀經典《論語》的經歷和啟示
    為了細讀《論語》,何老師先讀了三本書:蒙培元《蒙培元講孔子》,李長之《孔子的故事》,李申《簡明儒學史》。讀過這三本書,何老師對遠離我們2500多年前的孔子其人有了一些了解,在心裡拉近了與孔子的距離,不再覺得他離我們那麼遙遠了,感受到孔子是一個有魅力的人。
  • 錢穆:孔子誕辰勸人讀《論語》並及《論語》之讀法
    讀《論語》並不難,一個高級中文中學的學生,平直讀其大義,應可通十分之四乃至十分之五。讀《論語》可分章讀,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處暫時跳過,俟讀了一遍再讀第二遍,從前不懂的逐漸可懂。如是反覆讀過十遍八遍以上,一個普通人,應可通其十分之六七。如是也就夠了。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幾分鐘時問,不論枕上、廁上、舟車上,任何處,可拿出《論語》,讀其一章或二章。整部《論語》,共四百九十八章;但有重複的。
  • 錢穆:自己讀《論語》與勸人讀《論語》乃中國讀書人兩大責任
    職是之故,像《論語》這樣的典籍,不參讀註解,是不可想像的。歷史上為《論語》作注的書可謂汗牛充棟,異說紛繁,到底該如何別擇去取呢?錢穆是很講究讀書方法的。他的《學籥》收有《朱子讀書法》和《近百年來諸儒論讀書》兩文,旨在金針度人,示後學以軌轍。錢穆早年撰《論語要略》,序說就專列一小節談「論語之讀法」。
  • 先要選對註解著作 您讀對《論語》了嗎?
    在「傳統文化熱」「國學熱」的當下,儒家經典《論語》成為人們的首選,其讀者數以億萬計:中國人讀,外國人也讀;成年人讀,未成年人也讀;大學裡開設《論語》研讀課;中小學也將其列為必讀書。何有,猶言何助,……我、義二字相通假,……『何有於我哉』,疑即『何助於義哉』」。  書,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誤解為「學問,適時習用它,不也講說嗎?從遠方結伴來求學,不就是喜好這學說嗎?
  • 我讀《論語》
    以後碰到的卻大都是名註:清代劉寶楠的《論語正義》,中華書局版,武中奇題封,兩冊,九五年在淄博新華書店買下,至今未讀。畢業後,同事有本上海古籍版的《大學中庸論語》,被我訛來,朱熹注的,對其中的《論語》部分先後讀過兩遍,也沒覺出好來,現輸入手機,插空讀第三遍未完,才稍覺其味,王財貴說朱注仍是迄今最好的注本,雖屢受責備。
  • 楊叔子院士:我讀《論語》的收穫
    其實,《論語》中的詞彙、語句、論述、思維等等早已深入了我國人民生活與思想之中,從「啟發」、「反省」到「溫故知新」、「後生可畏」,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君子不器」、「和而不同」,如此種種,何能勝數。在思考問題或感情沸起時,幼時所受的這些教育內容就自然會在其中。
  • 讀《於丹〈論語〉感悟》 ——孝
    全書講《論語》只有七章139頁,但我每周至少花三個下午十幾個小時閱讀,仔細咀嚼,或許這是我繼讀《人間詞話》後最認真的一本書。學習、思考、感悟、摘錄,書只有100多頁,幾周下來也只讀了一半,摘錄已超20幾頁。     閱讀此書,感悟甚多, 起初總覺得想寫點什麼,躍躍欲試,但讀的時間越長,領悟越多,越感受到自身的膚淺與不足,自己整個人性的渺小讓我無力提筆。
  • 周作人:讀《論語》小記
    近來拿出《論語》來讀,這或者由於聽見南方讀經之喊聲甚高的緣故,或者不是
  • 李零讀《論語》:古人讀《論語》有哪些版本?
    《齊論語》有22篇,比《古論語》和《魯論語》多《問王》、《知道》兩篇,同樣的20篇,其章句也比《魯論語》要多一些。《齊說》有29篇,不注所出。西漢傳播《齊論語》的有王吉、宋畸、貢禹、五鹿充宗、庸生。其中王吉影響力比較大,王吉說只是提到20篇和21篇,沒有22篇本。
  • 我們為什麼還是要讀些《論語》?
    著名歷史科普推廣人、暢銷書《歷史的溫度》作者張瑋老師,曾經開玩笑說,他原本覺得《論語》是迂腐的孔老二的段子合集,沒什麼好讀的。直到進了大學的文科基地班,老師要求背誦默寫《論語》,才硬著頭皮開始認真讀。孩子需要讀《論語》,但不能直接讀張瑋老師曾經被一些家長讀者追問,希望他能推薦一些適合孩子讀的中國傳統文化書,他推薦的就是《論語》。但他說:「《論語》其實並不完全適合孩子讀。」為什麼呢?
  • 《論語》究竟怎麼讀?
    通讀經典當然重要,但是你今天讀,跟古人讀聖賢書可不一樣。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社會,每個人都面對各種價值觀的衝擊,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生選擇,還要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的挑戰,四顧茫然,心無所依。越是這樣的時刻,人就越應該回到經典,尋找重要的精神滋養。
  • 凡夫俗子讀國學之論語篇——《論語》是一本越讀越厚的書
    於是,閱讀量加上經歷與思考就有了這些關於《論語》的釋讀與感悟。《論語》成篇一定不是隨意的,不管輯《論語》的人是誰或者誰們,他或他們都一定是真正理解了夫子思想的精髓!《論語》立體的刻畫了一個人,說得再具體些就是它用語言記錄了一個人的行為,有著這樣行為的這個人成為「萬世師表」一直「譬如北辰」般地被人仰望!
  • 楊絳:我是怎樣讀《論語》的
    我很羨慕上過私塾的人,「四書五經」讀得爛熟。我生在舊時代的末端,雖然小學、中學、大學的課程裡都有國文課,國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數學、理科和英文。我自知欠讀的經典太多了,只能在課餘自己補讀些。
  • 楊絳:我是怎麼讀《論語》的
    我很羨慕上過私塾的人,「四書五經」讀得爛熟。
  • 開學了,是時候讓孩子讀《論語》了
    而對孩子們來說,該上的課不會遲到,該學的知識總要補上。2018年,《論語》納入高考經典閱讀的考查範圍。《論語》閱讀和學習的必要性,由此可見一斑。開學了,是時候讓孩子讀《論語》了!自2013年開始探索中學生國學經典研讀教學工作,在校內開設「國學讀經班」,帶領學生研讀《論語》《道德經》等國學經典。著有《中學論語專題精講》《走進古典詩詞寫作》(合著)等。02 這本書講些什麼?
  • 六、《論語》開篇,何為大同?
    我和她要做的是從字句求《論語》的真精神,做一次啃屍之徒。君,坐著的某個人,這個人有由上而下說話的權利和資格。君為「尊也」,何為「尊」?用酒器侍奉的人,有法度的人。所以何為君的直接解釋為,那個值得用酒器侍奉的法度之人。何為法度?
  • 先《大學》後《論語》,讀完《孟子》讀《中庸》,四書這樣讀
    所謂四書,分別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所謂「五經」,對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四書五經」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歷代都將其視為成功成人成才的思想源泉,毫不誇張地說,沒有讀過「四書五經」不足以了解中國歷史,更無法真正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 跟領導人讀《論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毛主席問他,你的名字是出自《論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唐大夫笑著點了點頭。毛主席又接著說,你可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做,而要按魯迅講的「由之」去做。毛主席的記憶力非常驚人,當即吟誦起魯迅《悼楊銓》這首詩。「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 切問近思:讀《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
    作為當代日本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史家,子安宣邦先生歷時六年,與市民一道重讀《論語》,從而完成《思想史家が読む論語——「學び」の復権》(巖波書店2010年),其中譯本《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於2017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印行。
  • 陪孩子讀《論語》①德不孤必有鄰
    高中時學古文,是不愛讀《論語》的,讀《莊子》多好,汪洋恣肆,浪漫飛揚,連帶著也愛「莊生曉夢迷蝴蝶」的李商隱。讀莊子的日子多麼逍遙快活,自顧自在無邊無垠的世界浪蕩馳騁,不必考慮一粥一飯,飛累了就悶頭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