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領導人讀《論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021-02-19 讀書寫字做人
元心按:此章分歧較大,梁啓超等人將其斷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有斷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以目前通行的斷法,有人認為這是孔子的愚民思想,其實未必。《孫子兵法·九地篇》:「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老子》第三章:「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易·繫辭上》:「百姓日用而不知。」《孟子·盡心上》:「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從治國理政的角度來看,有些事,解釋了,百姓也未必能理解,再者並不是什麼事都要向民眾講清楚的,否則國家也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有些事,上級決定了,下級不理解,不理解也要執行。長徵途中,紅軍四渡赤水河,有些中高級指揮員一開始也不理解,認為跑來跑去,多走了冤枉路,更別說普通戰士了。

從戰術角度說,有些可以解釋,使知之;從戰略角度說,有些不必解釋,使由之。

1.蔣介石對人民的看法,完全是以之為牛馬的。所以他強調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話,要人民聽話守法,任憑剝削,隨他統治。所以蔣介石口中的民權主義,實是黨權高於一切,早就沒有民權。各級參議會、新縣制等,都是粉飾門面的欺人擺設。進一步說,連黨權也不是,還是軍權高於一切,特務高於一切吧!
——周恩來《論中國的法西斯主義——新專制主義》(一九四三年八月十六日)2.中國近百年來是從封建社會進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一種社會形式,孔子時代的純封建的教育學說也就在這百年的過程中,開始暴露它和時代的矛盾,以至到它的沒落。自鴉片戰爭失敗,統治階級已經感覺舊的封建教育與當時社會新的事變不協調,所以魏默生提出在思想方面要去昧患去虛患。去昧患就是反對愚民教育,與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學說是相反的,去虛患就要提倡實利主義,與孔子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學說,以及董仲舒的「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學說是相反的。3.報紙創刊半個月來,主要缺點是內容空虛、消息零碎、缺乏中心。原因是市區級各部門負責幹部沒有負起責任。必須領導人負責,全黨辦報。他們負起責任,可以使報導方針正確,內容充實、明確、生動活潑。革命工作必須發動群眾。要把工作做好,必須讓幹部和群眾都了解領導意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封建統治階級講的。報紙是發動群眾的有效工具,在報紙上發表一篇文章,起碼是幾萬人看。我們是為他們做好工作而辦報。——彭真,在討論《北京日報》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52年10月16日)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是孔夫子給封建王朝定下的愚民教條。在打仗上講就是:「只要你去拼命,不準你問為什麼要去拼命。」文武的界限,要劃得嚴。人民的國家就不同了。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自己的政權,她不僅熱愛自己的政權,而且迫切要求有保護與發展自己政權的能力與知識。特別是站在保衛國家保衛和平前線的部隊,他們要求掌握現代戰術與現代文化,比任何人都熱烈。部隊,是兵營也是學校,當幾年兵,不止懂得打仗,而且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有巨大進步,等於上了幾年大學。元心按:「當幾年兵,不止懂得打仗,而且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有巨大進步,等於上了幾年大學」。元心外祖父就是在部隊,在朝鮮戰場上識的字,學的文化。5.發展思想,不如叫做解放思想更適切些。在舊社會裡,思想本是大受束縛與壓迫的。剝削者的統治異常仇視人民的思想和它的發展,人民如果多思想,對於剝削統治者是不利的。中國歷史上雖沒有像西洋教會的權力燒死和虐待科學發明家的事情,但壓迫思想和反對知識的事實是有過的。別的不說,只要舉統治中國思想界很長久的孔老夫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話,就可以知道一般了。——周建人《略談關於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及其他》(1956年7月24日)6.一次,唐大夫來到了毛主席身邊,毛主席望著他,反覆地念著他的名字:由之,由之。毛主席問他,你的名字是出自《論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唐大夫笑著點了點頭。毛主席又接著說,你可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做,而要按魯迅講的「由之」去做。毛主席的記憶力非常驚人,當即吟誦起魯迅《悼楊銓》這首詩。「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元心按:楊銓(1893——1933),字杏佛,社會活動家。早年加入同盟會。1932年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副會長兼總幹事,積極參加營救革命人士的活動,1933年6月18日被國民黨特務暗殺於上海。

學而第一

01跟領導人讀《論語》——學而時習之

02跟領導人讀《論語》——有朋自遠方來

03跟領導人讀《論語》——巧言令色,鮮矣仁

04跟領導人讀《論語》——君子務本

05跟領導人讀《論語》——吾日三省吾身

06跟領導人讀《論語》——為人謀而不忠乎

07跟領導人讀《論語》——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08跟領導人讀《論語》——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09跟領導人讀《論語》——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0跟領導人讀《論語》——過則勿憚改

11跟領導人讀《論語》——慎終追遠

12跟領導人讀《論語》——夫子溫良恭儉讓

13跟領導人讀《論語》——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14跟領導人讀《論語》——禮之用,和為貴

15跟領導人讀《論語》——敏於事而慎於言

16跟領導人讀《論語》——貧而無諂, 未若貧而樂道

17跟領導人讀《論語》——不患人之不己知

為政第二

01跟領導人讀《論語》——為政以德

02跟領導人讀《論語》——一言以蔽之

03跟領導人讀《論語》——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04跟領導人讀《論語》——從心所欲,不逾矩

05跟領導人讀《論語》——樊遲御

06跟領導人讀《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07跟領導人讀《論語》——溫故而知新

08跟領導人讀《論語》——君子周而不比

09跟領導人讀《論語》——學而不思則罔

10跟領導人讀《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11跟領導人讀《論語》——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12跟領導人讀《論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13跟領導人讀《論語》——雖百世,可知也

14跟領導人讀《論語》——見義不為,無勇也

第三

01跟領導人讀《論語》——是可忍,孰不可忍

02跟領導人讀《論語》——子入太廟,每事問

03跟領導人讀《論語》——與其奢也,寧儉

04跟領導人讀《論語》——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

05跟領導人讀《論語》——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06跟領導人讀《論語》——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07跟領導人讀《論語》——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08跟領導人讀《論語》——既往不咎

09跟領導人讀《論語》——盡善盡美

裡仁第四

01跟領導人讀《論語》——裡仁為美

02跟領導人讀《論語》——朝聞道,夕死可矣

03跟領導人讀《論語》——士志於道

04跟領導人讀《論語》——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05跟領導人讀《論語》——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06跟領導人讀《論語》——吾道一以貫之

07跟領導人讀《論語》——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08跟領導人讀《論語》——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09跟領導人讀《論語》——見賢思齊

10跟領導人讀《論語》——遊必有方

11跟領導人讀《論語》——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2跟領導人讀《論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3跟領導人讀《論語》——德不孤,必有鄰

公冶長第五

01跟領導人讀《論語》——朽木不可雕也

02跟領導人讀《論語》——無欲則剛

03跟領導人讀《論語》——聽其言而觀其行

04跟領導人讀《論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05跟領導人讀《論語》——其養民也惠

06跟領導人讀《論語》——舊令尹之政,必告新令尹

07跟領導人讀《論語》——三思而後行

08跟領導人讀《論語》——其愚不可及也

09跟領導人讀《論語》——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10跟領導人讀《論語》——老者安之,少者懷之

雍也第六

01跟領導人讀《論語》——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

02跟領導人讀《論語》——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

03跟領導人讀《論語》——君子周急不繼富

04跟領導人讀《論語》——顏回簞食瓢飲在陋巷

05跟領導人讀《論語》——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06跟領導人讀《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07跟領導人讀《論語》——敬鬼神而遠之

08跟領導人讀《論語》——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09跟領導人讀《論語》——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10跟領導人讀《論語》——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11跟領導人讀《論語》——己欲立而立人

述而第七

01跟領導人讀《論語》——述而不作

02跟領導人讀《論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03跟領導人讀《論語》——德之不修是吾憂

04跟領導人讀《論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

05跟領導人讀《論語》——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06跟領導人讀《論語》——志於道,遊於藝

07跟領導人讀《論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08跟領導人讀《論語》——舉一反三

09跟領導人讀《論語》——三月不知肉味

10跟領導人讀《論語》——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11跟領導人讀《論語》——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2跟領導人讀《論語》——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3跟領導人讀《論語》——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

14跟領導人讀《論語》——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15跟領導人讀《論語》——我非生而知之者

16跟領導人讀《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7跟領導人讀《論語》——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18跟領導人讀《論語》——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

19跟領導人讀《論語》——我欲仁,斯仁至矣

20跟領導人讀《論語》——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21跟領導人讀《論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泰伯第八

01跟領導人讀《論語》——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02跟領導人讀《論語》——臨大節而不可奪

03跟領導人讀《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

04跟領導人讀《論語》——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

子罕第九

01跟領導人讀《論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鄉黨第十

01跟領導人讀《論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先進第十一

01跟領導人讀《論語》——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顏淵第十二

01跟領導人讀《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

02跟領導人讀《論語》——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子路第十三

01跟領導人讀《論語》——樊遲請學稼

02跟領導人讀《論語》——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憲問第十四

01跟領導人讀《論語》——君子修己以安百姓

衛靈公第十五

01跟領導人讀《論語》——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02跟領導人讀《論語》——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03跟領導人讀《論語》——君子義以為質

04跟領導人讀《論語》——君子憂道不憂貧

05跟領導人讀《論語》——道不同不相為謀

季氏第十六

01跟領導人讀《論語》——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02跟領導人讀《論語》——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陽貨第十七

01跟領導人讀《論語》——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微子第十八

01跟領導人讀《論語》——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子張第十九

01跟領導人讀《論語》——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

02跟領導人讀《論語》——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相關焦點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
    許多人常把孔子說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拿出來當成是儒家主張愚民的罪證。比如一種最常見的做法是把這句話斷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釋為人民認可某政策,就讓他們為這個政策效力;不認可,就教育他們,讓他們知曉道理。但這樣的解釋很難成立。如楊伯峻、楊逢彬譯註版的《論語》導言中說當時並無主語加上「可」做謂語的例子,這樣斷句在先秦典籍裡找不到例證。相反類似「民可使由之」這樣的句式可以從其他典籍裡找到例證。
  •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爭議分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何晏註:由,用也。可使用而不可使知者,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邢疏:此章言聖人之道深遠,人不易知也。其能興能立能成,是由夫子教之,故大戴禮言其事云:「說之以義而視諸體也。」此則可使知之者也。自七十二人之外,凡未能通六藝者,夫子亦以詩書禮樂教之,則此所謂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民也。謂之民者,荀子王制篇:「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不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庶人。」庶人即民也。《論語集釋》:此說以民指弟子,終覺未安。愚謂孟子盡心篇:「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解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跟領導人讀《論語》——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去昧患就是反對愚民教育,與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學說是相反的,去虛患就要提倡實利主義,與孔子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學說,以及董仲舒的「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學說是相反的。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句表示孔子真想愚民而治?錯怪夫子了
    疫情期間宅家讀書,品讀《論語》頗有所悟,觀《論語·泰伯第八》「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句,世人悟其意而多有岐義,現將本人認識分享於此,與有興趣的朋友共品之:【現原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循循然善誘人」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存在矛盾嗎
    我們再看《泰伯篇第八·九》章,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孔子說:「對待百姓,可以使他們走在人生正途上,卻沒有辦法使他們了解其中的道理。」把二章放在一起看,「循循然善誘人」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不是相矛盾?當然不是,因為前提不一樣。
  • 凌通國學院20-040《論語》: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凌通國學院20-040《論語》:【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說:「民眾,可以讓他們跟著來,不須要讓他明白其中最深奧的道理。」孔子的民主,是君子為民做主,不是人民當家作主。《易經》講:「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人人都浸泡在道裡,都會用,但是不知道。更進一步,一旦他盡知了道理,在自身修練不足的情況下,不能知止,不知道自己已經知道大道理了,還要繼續「創新」,結果又偏離了正道。
  • 「李保佳講論語85」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李保佳講論語85」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翻譯:孔子說:可以指使民眾去做事,而不可以讓民眾知道原因。有很多人說《論語》不適用於當今社會,這一句就經常會拿出來被批評。所以我們學習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時候,要把這句話帶入到學習環境中:老師叫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自己不要有想法。華杉老師說:「不做判斷,跟著走!」,也是一種智慧,一種性格,是一種能力。
  • 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孔子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愚民政策嗎?
    孔子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孔子宣揚愚民思想?考古發現洗白了他
    原來,《論語·泰伯》中記載了孔子說過的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引起了千古爭議。有些人認為,孔子這句話是愚民政策,意思是:只能讓百姓順著統治者規定的道路走,不能讓他們知道這是為什麼。有些人不相信孔子提倡愚民政策,認為這句話的應該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覺悟高,就由著他們去做,覺悟不高,就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對於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輿論所可者則使共由之,其不可者亦使共知之。
  • 《悟學.第90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悟學.第90篇》論語.泰伯第八.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310 亥-子8.8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邢疏]此章記人立身成德之法也。興,起也。言人修身,當先起於《詩》也。立身必須學禮,成性在於學樂。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既學《詩》、《禮》,然後樂以成之也。8.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何理解這句話?
    《論語》中的公案 孔子時代距今已經二千多年了。在這二千多年的時間裡,孔子的思想深刻的影響了中日韓以及越南等國家的文化。並且,這二千多年的時間裡,很多學者對孔子的思想進行重新解讀。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孔子的大智慧,為什麼會被誤讀?
    站在他的立場上看,他說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原本含義就是:老百姓只可以使他們這麼做,不可以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歷代封建統治者正是因為相信了這句話才不斷堅持愚民政策,導致民智不能及早開發。反智反民反進步的孔子,五四運動批判了他,毛澤東領導的新中國再次批判了他,現在仍有人把他推出來,意欲何為?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什麼意思? 水敢當一日一答(十八)
    答:「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 孔子一向重視教育,有教無類。但有人卻說,孔子為了維護皇權,提倡愚民思想。而證據呢,往往就是這句話。 這些人把論語中的這句話,理解為:老百姓嘛,告訴他們怎麼做就行了,沒必要讓他們知道這是為什麼。
  • 解讀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愚民還是愛民觀念文化誦讀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有三種以上的解讀。百姓認為是愚民政策,就理解成,使用百姓做什麼,不要讓百姓知道,做這事是為什麼。當然,在很緊急的情況下, 統治者沒有必要讓百性知道做這件事情的原因,而引起恐慌,而當百姓聽從了統治者的按排,緊急撤退離開。結果就避免了更大的人身財產安全和人身傷亡。
  • 凡夫俗子讀國學之論語篇——《論語》是一本越讀越厚的書
    所以我雖學業不精(數理化對我猶如天書),可看「閒書」的興趣卻一直伴著我,閒的時候就想看看書或者一些影像資料之類。於是,閱讀量加上經歷與思考就有了這些關於《論語》的釋讀與感悟。《論語》成篇一定不是隨意的,不管輯《論語》的人是誰或者誰們,他或他們都一定是真正理解了夫子思想的精髓!
  • 龔興芳讀《論語》:不患人之不己知
    《論語•學而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6)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相關的論述在《論語》中還有:《論語•憲問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範思朦讀論語心得】第26期,知之為知之
    寫在前面的話:「範思朦頻道」開設專欄——《範思朦讀論語心得》,不定期更新。
  • 知其不可而為之!
    黃浦區高三一模考作文題是:世上總有一些人,「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否意味著人可以不顧自身的力量去做認定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