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2日,美國漫畫界元老級人物斯坦·李(原名斯坦利·馬丁·利伯)在好萊塢的一家醫療中心去世,享年95歲。作為「漫威之父」,斯坦·李創作了蜘蛛俠、綠巨人、復仇者聯盟、鋼鐵俠、X戰警等超級英雄形象,打造了酷炫奇妙的漫威宇宙,為如今席捲全球的「nerd culture」(「書呆子」文化)推波助瀾。
據維基百科解釋,A nerd is a person seen as overly intellectual, obsessive, introverted or lacking social skills. Such a person may spend inordinate amounts of time on unpopular, little known, or non-mainstream activities, which are generally either highly technical, abstract, or relating to topics of science fiction or fantasy, to the exclusion of more mainstream activities. Additionally, many so-called nerds are described as being shy, quirky, pedantic, and unattractive(Nerd被認為過於理智、執迷、內向、不善社交。這樣的人對比較主流的活動不感興趣,他們會花大量時間從事不流行、不出名或非主流的活動,通常要麼技術性很強,要麼非常抽象,要麼與科幻或幻想有關。此外,據稱許多所謂nerd都靦腆、古怪、迂腐、乏味)。想想看,斯坦·李筆下的超級英雄是不是都或多或少具有這些特徵?
在中文裡面,我們通常把這樣的人稱為「書呆子」。
最近幾十年,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日益重要,其魅力變得讓人難以忽視。於是,偏愛鑽研書本知識、樂此不疲從事腦力勞動的nerd也「鹹魚翻身」了。他們意氣風發地登上《時代》周刊和《新聞周刊》的封面,成為好萊塢眾多大片的主角。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成為比爾·蓋茨而不是比爾·柯林頓。Nerd culture流行起來了。
既然是萬眾景仰的對象,「書呆子」就不那麼中聽了,「訥客」「怪咖」「宅人」稱呼先後出現。
「宅人」是日本OTAKU(御宅族)的簡稱,指沉迷於某種興趣愛好而不可自拔的個人或群體,主要特指沉迷於動漫、亞文化(subculture)等不可自拔的人。「咖」在臺灣俚語中指「角」,也就是「角色」,「大咖」是大角色,「小咖」是小角色,「怪咖」自然就是「怪胎」「另類」「怪人」的意思。中國歌手薛之謙填詞、譜曲並演唱的歌曲《怪咖》就描述了一個感情怪咖的心路。
那麼「訥客」呢?「訥」指「(說話)遲鈍」(據《現代漢語詞典》),《論語·裡仁》裡有「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客」是「對某些奔走各地從事某種活動的人的稱呼」(據《現代漢語詞典》),比如說客、俠客、黑客。
「宅人」「怪咖」或出自外來語或包含方言,而用「訥客」對應nerd既有音譯成分又有意譯之妙。Nerd culture的流行最終會讓這其中哪個詞隨之深入中國人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