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一化妝品無中文標籤美容店被舉報

2020-12-15 閩南網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大小小的美容院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然而這些看似專業的美容機構卻在不經意間成為了假冒偽劣化妝品的溫床。日前,湖濱市場監督管理所接到群眾舉報,石獅某美容店使用沒有中文標籤的化妝品。

執法人員接到舉報後,第一時間到當事人處進行調查,現場查獲思她紅參養膚霜4盒、思她精華水3盒及思她藍色水分噴霧水5盒。上述化妝品的包裝盒只用中文註明中文名稱,其餘內容均為韓文及英文,且沒有我國的批准文號。因該店涉嫌銷售標籤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化妝品的違法行為,執法人員當場對這些無中文標籤的化妝品進行了查扣,並立案調查。

根據《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規定,進口或者銷售未經批准或者檢驗的進口化妝品的,沒收產品及違法所得,並且可以處違法所得3到5倍的罰款。在此也提醒廣大消費者,經正規渠道進入國內銷售的進口化妝品,包裝均會有中文標識,無中文標識的說明是非正規渠道進入,或者為假冒偽劣產品,建議謹慎購買。消費者若對所購的化妝品有疑問,可撥打12315諮詢或舉報。(記者 鄭秋玉 通訊員 方長 孫俊雅)

相關焦點

  • 上海滴歐美容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化妝品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關於上海滴歐美容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化妝品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20〕062019002302號案件名稱關於上海滴歐美容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化妝品案
  • 無中文標籤的「洋」化妝品,慎購!
    首席記者夏燕通訊員姜文杰/文近日,湖州市南潯區市場監管局南潯鎮分局接到了消費者孫女士的投訴,稱其在一家化妝品店裡買了一盒面膜,用了之後臉上開始發紅、脫皮,請求市場監管部門立即派人前往實地進行調查處理。到達現場後,南潯鎮市場監管分局的執法人員發現這是一家服裝店,主要銷售女裝,營業執照上的經營範圍是服裝、箱包、鞋帽、化妝品零售。
  • 某淘寶網店涉嫌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化妝品,被罰了!
    近期,江蘇省張家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舉報,稱某淘寶網店涉嫌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化妝品。接報後,執法人員對該網店經營場所進行了突擊檢查,現場查見大量標有某知名品牌字樣的染髮劑、護髮素、洗髮水等進口化妝品,其外包裝無任何中文標識,該店負責人現場也未能提供相關化妝品的進口批准文件及檢驗合格證明。
  • 上海深加美容公司銷售「無中文標籤化妝品」、「銷售假藥」 被罰
    中國網財經5月9日訊 日前,上海市藥監局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20〕042019001611號)顯示,上海深加美容諮詢有限公司(「上海深加美容公司」)涉嫌進口或者銷售未經批准或者檢驗的進口化妝品,生產(包括配製)、銷售、使用藥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成份不符的藥品,被沒收進口化妝品
  • 上海深加美容公司銷售「無中文標籤化妝品」、「銷售假藥」被罰
    中國網財經5月9日訊 日前,上海市藥監局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20〕042019001611號)顯示,上海深加美容諮詢有限公司(「上海深加美容公司」)涉嫌進口或者銷售未經批准或者檢驗的進口化妝品,生產(包括配製)、銷售、使用藥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成份不符的藥品,被沒收進口化妝品
  • 化妝品代購風險大 無中文標籤別下單
    原標題:化妝品代購風險大 無中文標籤別下單 韓國面膜、日本藥妝……時下,進口化妝品成為不少愛美女士的首選,由於價格低於專櫃價,催生了代購「洋」化妝品的生意,但這些聲稱「海外代購」「人肉帶回」「可專櫃驗貨」的化妝品真的全都靠譜嗎? 「我在店裡買回一盒面膜,用了之後臉上開始發紅、脫皮,該怎麼辦呢?」
  • 進口化妝品未加貼中文標籤,你敢買嗎?
    近日,柳州市鹿寨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中渡鎮九龍市場內一家化妝品店正在銷售的部分化妝品未加貼中文標籤,也無法提供相關進貨票據,執法人員對其進行了立案查處。 據該店經營者稱,這批進口化妝品是其女兒通過網絡從海外購買得來,具體來源不清楚。
  • 上海市金山區和風小顏美容店涉嫌經營未經檢驗的進口化妝品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關於上海市金山區和風小顏美容店涉嫌經營未經檢驗的進口化妝品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滬市監金處〔2020〕282019014628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當事人主要是從事美容服務的個體工商戶。
  • ...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第十三分公司涉嫌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化妝品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關於上海布魯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第十三分公司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化妝品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20〕062019001829號案件名稱關於上海布魯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第十三分公司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化妝品案
  • 海淘商品無中文標籤是走私貨,有中文標籤則是假貨?
    海關法律事務評論綜合消息(張漢娜),近期接到多個諮詢,有國內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或者通過微商代購,購買了境外的化妝品或休閒食品等。有的消費者收到貨之後,發現沒有中文標籤,懷疑是走私進口的貨物;有的消費者收到的商品則貼有中文標籤,懷疑是假貨,不是國外產品。這讓經營者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 台州路橋依法查處無中文標籤口紅
    近日,針對部分商場內自動售貨機經營不規範的現象,台州路橋區市場監管局組織力量開展行動,重點對中盛城市廣場等周邊的商超開展地毯式搜查,並查獲1起無中文標籤的化妝品案。當日,執法人員在中盛城市廣場B1層巡查時發現2臺標有「女神攻略」的自動售貨機,機器內放置有標註「dior」「YSL」「Chanel」等品牌的口紅,該機器通過遊戲形式銷售口紅等產品,上述口紅均無中文標籤。
  • 煙臺一美容院被查 國產化妝品穿英文標籤"外衣"
    「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煙臺芝罘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轄區內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化妝品安全專項檢查行動。
  • 海口公布2017食品藥品投訴舉報十大典型案
    今天上午,海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2017年食品藥品投訴舉報十大典型案例進行公布。  一、海口美蘭隴璟餐飲店銷售無中文標籤進口食品案  投訴舉報內容:市民投訴海口美蘭隴璟餐飲店(企業地址:海口市美蘭區五指山路18號民源小區2C棟101房)提供的久保田千壽1.8L清酒涉嫌為國家禁止進口的日本產品。
  • 進口產品無中文標籤 鄰家小嫚商行被立案調查
    信網7月12日訊 近日,市民王先生在淘寶「小青島進口商品精品匯」店購買了兩件「美國Gerber嘉寶星星泡芙磨牙餅乾四盒裝寶寶零食進口嬰幼兒食品」,共計238元。但奇怪的是,到貨後王先生卻發現該產品外包裝上沒有任何中文標籤,讓他非常擔心。
  • 這家美容機構套路,被立案查處
    >01線索近日 , 廈門市思明區一名群眾舉報稱轄區一家整形外科門診部的微信公眾號中藝術體雕頁面的治療前後案例效果展示有經查,這家位於觀音山下堡路的整形外科門診部在微信公眾號上宣傳其醫療美容服務時,使用多名女性患者治療前後的面部對比圖片。
  • 化妝品消費存誤區 口服膠原蛋白無美容效果
    中文名字叫指甲花,也叫散墨花,它是一種植物性的成分,能夠緩慢的上色。最早是歐盟對這個原料進行了安全性評估,發現海納花不安全,禁止使用了,很快我們國家也明文禁止使用海納花。  對於坊間傳染髮產品有致癌性的說法,劉瑋對記者說,現在只是對染髮產品的致癌潛能有疑惑,比如說做動物試驗,發現二胺這類物質能夠引起基因突變,不能排除染髮產品引起腫瘤的可能性,但是也不能明確地說它能夠引起腫瘤。
  • 上半年「兩品一械」投訴舉報數據發布 藥品過期類投訴舉報是熱點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我要舉報,中心廣場有流動攤販銷售藥品。」今年上半年,青海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共收到「兩品一械」(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投訴舉報414件,同比下降16.4%,藥品過期類投訴舉報是熱點。
  • 日本藥妝連鎖松本清開設化妝品店Beauty U,配備11名中文導購
    日本藥妝連鎖松本清開設化妝品店Beauty U,配備11名中文導購 CBO首頁 | 作者: 劉珽玉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7
  • 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籤購買者索要10倍賠償
    兩人購買了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酒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商家支付賠償金。近日,蓬江法院作出判決,原告理據不足,法院不予支持。上述4瓶酒的瓶身及外包裝上均無其他中文標籤及中文說明內容。邵某與任某購買上述商品後於當日向食藥監管部門投訴舉報,蓬江區食藥監局經查,被告商行經營沒有中文標籤、說明書的進口酒,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條規定,遂作出沒收違法所得2170元,處罰款1.5萬元的處罰決定,並向邵某和任某出具《投訴舉報處理告知書》,告知其處罰情況並擬給予二人2000元一級舉報獎勵。
  • 佛山市順德區源參堂銷售「無中文標籤、無生產企業、無生產批號...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2月11日訊 日前,廣東省藥監局發布「疫情防控期間查處銷售假冒偽劣醫用口罩典型案例」,其中,佛山市順德區源參堂醫藥有限公司因銷售無中文標籤、無生產企業、無生產批號口罩,被立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