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裡,我給大家講解了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喝速溶咖啡,大家的反應也是比較熱烈,看來速溶咖啡還是有很多的受眾群體。但是在咖啡這個產業裡,大家牴觸速溶咖啡,不單單是因為工業加工,從源頭上來講,他跟我們平時喝的單品,就有一些區別。
我們前面講過了,速溶咖啡在工廠裡的製作流程。會經過一系列的工業操作,把咖啡豆兒裡的可以溶解在水裡的物質提取出來。然後再把水分蒸發,製成粉末,甚至要經過反反覆覆的乾燥。所以他本身就失去了咖啡豆最原始的那種香味兒。而為了保持口感,又會添加大量的各式各樣的添加劑,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接受,還把添加劑美其名曰咖啡伴侶。
好多速溶咖啡與咖啡伴侶的比例甚至能達到一比一。不知道你是喝的添加劑還是喝的咖啡。而且即便是速溶咖啡本身,也不一定用的全都是咖啡豆。也許,你只是喝了一杯玉米或是小麥烘焙出來的豆子做的,添加劑調出的味道。
我們今天不說速溶咖啡的工藝流程。我們說一說源頭,速溶咖啡選擇的咖啡豆。速溶咖啡作為一種快餐消耗產品,用戶基礎非常的龐大,非常適合商業化的運作,而且價格也相當的便宜。你去咖啡店點一杯咖啡的價錢,都能買一盒速溶咖啡。而商業化的運作,為商人就一定會儘可能地去控制成本。
那麼速溶咖啡怎麼控制生產成本,添加劑這些東西都是一方面,其實最大的成本還是咖啡豆本身。所以在製作速溶咖啡的時候殘次豆是再常見不過的了,除了這個最重要的就是在咖啡豆品種的選擇上,那麼選擇什麼樣的咖啡豆品種也是有相當大的學問的。現在全世界已知的咖啡樹種有120多個,但是他們的種植範圍普及程度並不一樣。全世界種植面積普及最廣的,就是阿拉比卡種,種植範圍也是僅僅局限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一些國家。對於咖啡的種植者,他們最先考慮的並不是咖啡的口感。你可以想像一下國內的老百姓種小麥,你覺得他們首先考慮的問題會是小麥的口感嗎?最先考慮的一定是產量,其次就是抗病率。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那一些小品種的地區性的單品咖啡豆價格會那麼的昂貴。
除了阿拉比卡種,還有一個品種,它的普及程度也非常接近,那就是羅布斯塔種。這一個品種最早發現是在南非,大概是19世紀末期的剛果民主共和國,那個時候應該還不叫剛果。這種咖啡豆呢,他不僅產量高,而且抗病能力強,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也不是那麼的苛刻。但是這個咖啡品種,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那就是它的口感並不是很美味。這種羅布斯塔豆做的咖啡裡面,有一種類似木質類、燒橡膠似的質感。而且酸度很低,但是有著比較高的醇厚度和口感。
羅布斯塔豆的咖啡因含量比阿拉比卡要高出兩倍,所以最開始的時候一直是用於意式咖啡裡面。後來最近這些年,全世界的生產商基本上都把羅布斯塔豆帶進了生產車間,用來加工速溶咖啡。因為對他們來講,低廉的成本,遠遠要比口味更重要,而且口味的提升可以通過添加劑來改善。
比較有意思的是,每當這些大型的速溶咖啡品牌放棄了阿拉比卡,選用羅布斯塔或者是一些其他價格低廉的咖啡豆,他們銷量就會開始減少。所以消費者並不是傻瓜,他們也會適當地去改變他們的飲用習慣,減少速溶咖啡的採購。所以速溶咖啡就會在相對低廉的咖啡豆和咖啡豆的口感,以及他們的成本利潤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其實好多人並不知道,我們今天喝得最多的阿拉比卡,其實這種咖啡豆她就是源自於羅布斯塔這種豆子,它因為羅布斯塔與另外一種咖啡樹交叉授粉,雜交產生的這麼一個品種。萬萬沒想到,青出於藍勝於藍,阿拉比卡不僅保持了羅布斯塔原有的高產量和抗病性能,同時它的口感有了質的提升。所以我們今天喝得最多的咖啡豆,她就是這樣來的。
我們在某寶某貓某東上,對了還有某多多等等平臺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超級便宜的速溶咖啡,九塊九!銷量都很好看,真的能喝嗎?玉米和小麥按照咖啡豆的烘焙程序走一遍,也會有近似的味道,再加上各種添加劑,你想要什麼口味的都有!如果你非得要和喝速溶咖啡,給大家的建議就是:買貴的!
歡迎大家訂閱關注,每天分享咖啡小知識,每天看一看保證你從小白變大神!下次咖啡店撩小姐姐你就知道怎麼操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