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能教,還是要教」,這句大實話我想說很久了

2020-11-17 神奇麻麻在哪裡


瓜媽說:


前幾天給大家分享了一篇關於思維培養的文章:《幼兒園的兒子逼著我給他買小學二年級數學題,還做上了癮……》,有媽媽留言問我「瓜瓜現在已經認識那麼多字嗎,多大開始教?怎麼教的?」。


這兩個問題,今年一直都有媽媽來問,包括上次橫測6款線上英語課程時,還有好多媽媽留言問我有沒有識字APP可以推薦。今天就來攤開說明白。



1

4-5歲符號敏感期

是教識字的好時機

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興趣


識字,瓜瓜4歲以前,我是不教的,不管聽說了多少個「別人家3歲識字量2、3千的娃」,我內心始終篤定地認為,0-6歲這個階段,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是第一位,孩子自己喜歡上了,不用我們催,他自己就特別渴望去學會



就像數學加減法,我自己都沒怎麼教過瓜瓜,多是帶他玩數學思維遊戲,讓他體會到數學的神奇,以及自己動腦筋思考-推理-破解問題的樂趣(詳見:這個傻方法,卻是我給娃數學思維啟蒙的大招!)。去年瓜外婆來杭州,玩一樣地教了他讀加減法口訣和「湊10歌」(這個其實教早了,眼下的啟蒙重點還是幫孩子理解數字與數量的關係),他自己掰著手指頭就會算20以內的加減了,還追著要我給他買100以內的數學加減法練習。



一直到瓜瓜4歲左右,我發現他畫畫的時候,會開始「寫」一些「字」


畫的是許仙和白娘子


並且,經常會拿著繪本問我「媽媽這是什麼字?」;走在路上看到自己認識的漢字、字母一定要讀出來才肯繼續往前走。


我意識到他到了符號敏感期,就開始有意識地教他認一些字,但說真的,也沒有很認真教,因為我覺得只要孩子閱讀量夠大,孩子將來識字肯定不成問題這就和老話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差不多是一個意思。


符號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孩子4-5歲,表現為孩子開始對識字、拼讀、認識符號產生興趣。



太早識字會不會不好?


從大腦發育的角度來說,絕大多數正常的孩子要到5-7歲,髓鞘形成基本完成後,才會正式關注聲音和字母之間的關係;不顧孩子大腦生理成熟度,硬要教孩子超前識字,前期確實跑得比別人快,但後期也容易出現閱讀理解和想像力方面的困難。詳見:給娃讀繪本的時候「指讀」識字好?千萬別在大腦發展到這步前這樣做!


但如果孩子願意學,儘管可以放心教他,滿足他的求知慾。孩子的理解能力,超乎我們的想像。



去年我在家拍正版書與盜版書的對比照,瓜瓜看到了問我在幹啥,我讓他自己看看這兩類書有啥區別,然後告訴他「媽媽準備寫個文章給阿姨們講講假書到底有哪些地方不好,讓她們多支持正版書」。


沒想到瓜瓜回了我一句「媽媽,你做得對,錢就是要用來買書的,都不買書,寫書人怎麼活法?」。


我愣住了,這不是巴金先生說的話嗎,誰教瓜瓜的?他告訴我,是牛聽聽裡聽到的,覺得很有道理就記住了。


任何教育,只要觸動了孩子內心敏感的地方,就能產生實效,無所謂年齡。



2

字少的低幼繪本

每天都要經過的宣傳欄、廣告牌

都是寶寶學字的好素材


一開始,我就是平時讀繪本時指讀繪本的封面以及常見字,比如「我」、「你」、「和」、「媽媽」、「走」、"左右」、「幼兒園」、「超市」、"地鐵「這些我們經常會在繪本裡看到、日常交流中用到的詞。


路上看到站牌、廣告牌、宣傳欄、車牌什麼的,瓜瓜有想認識的字問我,我就教一下這個字的讀音;讀繪本的時候,碰到他認識的字就讓他自己讀出來,他很享受自己能讀字這件事。



多說一句,媽媽們以前買的低幼繪本別丟,拿來給孩子識字太好用了,瓜瓜認識的很多字包括「卡」、「大」、「衛」、「不」、「可」、「以」、「媽媽」、「數」、「等」、等等,都是從他很喜歡的的「卡蜜兒」、「大衛不可以」這些書上自學會的,因為書裡的文字他都能夠倒背如流了,都不用我教,他只要把讀音和字對起來就知道是什麼字了。



後來發現我教過的,瓜瓜七七八八都能記住,我就去買了一本識字書回來教他認。


按理來說,這個識字書,可買可不買,因為識字書上的字都很簡單、常見,我們家裡的繪本基本都能找到,我最初就是圖檢測方便才買的:像英文詞卡一樣,可以在我教完之後,拿著讓孩子讀一遍,知道哪些已經會認、會讀了,哪些還需要強化,那我之後在讀書、生活中有看到就會多帶瓜瓜認一認。



但買回來後,我反而覺得這書還是有必要有的,因為它會配圖解釋說明,雖然圖片畫得簡單,但是孩子一看就能明白它的意思,更有助於他把字形、字意聯繫起來。



也給他用了一款識字APP,是付費的,這裡就不具體推薦了,倒不是說它不好,瓜瓜很喜歡玩裡面的識字遊戲,只是我們用很少,一個月差不多就玩20分鐘。因為我們現在線上、線下的學習內容已經不少了,我不想再把識字再做成每天打卡式的學習,也是為了控制電子屏幕時間。現在最貴的,不是學習資料,而是孩子的時間啊。



再後來,我又發現瓜瓜是個很典型的動覺型學習者,也就是在操作、活動中他的學習效果更好學過的字他如果動手寫一寫就會記得很快、很牢;他自己顯然也意識到這一點了,告訴我「媽媽,我寫5遍就能記住」,碰到自己想學的字,就會自己拿著筆一個一個「描」出來。


所以怎麼握筆、筆畫筆順怎麼寫,我是順帶都教掉的,以免現在養成錯誤的書寫習慣,將來不好改。


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學習類型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


視覺型:主要通過看來學習,對自己看過的事物記憶深刻,主要通過看來學習。

聽覺型:聽覺敏銳,通過聽來學習。

動覺型特徵:他們必須親自動手才能學習、理解和接受事物。


經過這2年左右的積累,沒有測過他到底有多少識字量,現在他可以自主閱讀一些繪本,做練習基本都不需要我幫他讀題了。



總的來說,我教瓜瓜識字的過程,說起來平淡無奇,並沒有用到什麼先進的方法,唯一的「技巧」就是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態,並適時做出一些引導,這也是我認為啟蒙教育最重要的一件事。


教育,其實沒有標準答案,條條大道通羅馬,多了解、多嘗試,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高效的啟蒙方法就可以。



3

如果孩子不識字,入學會不會跟不上?

剛開始會!


每個孩子的興趣點不一樣,瓜瓜是自己對識字很有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哪怕遇到一些字形比較複雜難寫的字,比如「喜」、「掌」、「戴」等等,他也有一定要學會的決心;當然也有的娃比如咱們號的小西同學,她也喜歡讀繪本但對識字就興致缺缺。(但現在變得超愛認字,這也是我常說的,孩子的喜好是有局限性的,現在不喜歡,並不代表以後也不喜歡)。


媽媽指著繪本封面給她念書名,她會讓媽媽把手拿開,不要擋著她看書;換成識字卡來學,認2-3個字就喊「媽媽我不要學習了,腦子太累了」。



孩子不喜歡,媽媽也不想勉強,當然還有一半的原因是覺得識字不像英語需要打小就培養語感什麼的,等孩子上了學自然而然都能學會;另一個方面,也擔心孩子提前學習,正式上課就不認真,錯過了真正的知識點。


但真正等孩子上了小學,媽媽就叫苦不已,被作業和考試錘到癲狂!每天寫作業要有人幫孩子讀題目,也就是夫妻雙方至少要留一個在家陪娃寫作業;更糟心的是,因為第一學期的第二單元測試之後,老師就宣布之後考試都不幫小朋友讀題了,孩子因為不知道讀不懂題目要求而答錯,成績咻咻下滑到瀕臨班級平均分。



老師安慰媽媽,識字不要著急,到了二年級,大家的字學得差不多了,反而是閱讀多的孩子在表達上有優勢。換句話說,學前不識字也沒有關係入學後跟緊老師,上課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完成老師的各項要求,孩子二年級之後識字這塊就不會有大問題。


小學1-2年級的識字指標: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事情要是落在自己孩子身上,爸爸媽媽還是會急的,你想啊,現在才剛入學,還要再過1個多學期才升二年級啊,中間還有十多次考試呢。成績不好,拖班級平均分後腿,會不會招老師不待見啊?


再者,孩子到了這個年紀已經很懂事了,考得不好,她自己內心壓力是很大的,既覺得自己比不過別人,也怕回家被爸媽批評,為此小西同學有一次還自己動手把實際分數85分改成94分。



4

學認字

最終還是回歸閱讀

功夫全在積累上


教孩子識字,不難,但要短時間孩子快速記住更多字,卻並不容易。我們的漢字博大精深,孩子們不理解生字的構造和含義,靠死記硬背去記,是很容易混淆、遺忘的。


特別是小西她屬於聽覺學習型的孩子(學習時以聽為主),媽媽讀一遍,她跟一遍,可以把字讀得非常清晰、標準,但她很迴避自己去看。


所以,媽媽在教的過程中,發現那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字,小西學起來那個費勁啊,比如「果」字,孩子這次學會了,下次還是會寫錯,寫成「」;一碰到「進與近」這些讀音相近的字,也容易傻傻分不清;更匪夷所思的是,知道「錯誤」這個詞,單獨碰到一個「錯」字卻不知道怎麼讀.......


而孩子學不好,自己也很沮喪,加上爸爸媽媽給她的壓力,情緒就很大,每天找各種理由拖延寫作業,非要有個人坐在她旁邊「盯著」才肯認真寫。



小西媽媽找我問經驗,我給了她2個建議:


1、你們學了拼音了,一定要把這個識字拐棍用起來,買幾本拼音書讓孩子大聲讀,既能鞏固拼音學習,又能多認讀一些字;


孩子自己一邊讀還一邊「記筆記」,說明還是有求知慾的


請教了我的語文老師朋友,並根據小西的喜好,給她列了一份拼音書單:

孤獨的小螃蟹

我有友情要出租

小公主

飛舞吧紅頭髮

阿凡提

三毛流浪記

裝在口袋裡的爸爸


2、所有的學習,萬變不離其宗,聯想法、歸類法這些學習法都可以用在識字上,比如平時可以和孩子玩「加一筆」的文字遊戲諸如「二」字加一橫會變成哪些字;也可以引導孩子去發現漢字偏旁部首的規律,像身體相關的字大都是「月」字旁,和樹木相關的都是「木」字旁。


二加一筆會變成哪些字?


補充3:小娃娃們,可以家具、電器、學習用品、生活用品上貼上名稱,幫助孩子把學習和生活相結合。這也就是蒙特梭利說的「有準備的環境」,幫助孩子把文字和語音與它指稱的對象在自己的生活中連接起來,也就是從感覺發展到概念



年初因為疫情休學了,小西媽媽來告訴我,孩子那段時間的消遣之一就是讀拼音書,平均7天讀完一本拼音書,識字量開始猛漲,現在基本上家裡所有的書,她都能自己閱讀了。


前幾天還給四年級的表姐讀聽寫的詞語,90%都能認讀。前前後後加起來還不到10個月,孩子識字量不敢說超過同齡人,但肯定沒有落後於人了。



我一直說,孩子的學習好不好,有時候真是取決於信念,你想要孩子把這個東西學會,持之以恆地去做,最後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而且,孩子的學習,真的也是會的越多,當她心裡的那份求知慾被激發出來了,就變得越愛學:看到生字都要刨根問底「這個字是啥,那個字是啥?」,知道哪些字自己容易忘,也會多寫寫,再鞏固下。



瓜媽最後說:


從長遠來看,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認字、學前認識多少字,對孩子的學習不會有本質的影響,媽媽們不必太過憂心;相比識字多少,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更重要。


但只要孩子感興趣,也不是填鴨式的學習,我不反對在入學前讓孩子學學語文、數學、英語,現在我們的家庭啟蒙理念都很先進,學習是可以很有趣的,並不會讓孩子沒有快樂的童年


並且,從現實的角度說,小學的要求是一下子就上來了,尤其是一些好的小學,像我朋友家娃9月入的學,現在老師的要求是5分鐘內要做240道加減法算術題;如果是之前沒有學過加減法或者寫字慢的孩子,他一二年級就會很苦。相比學習本身,這種每天被爸爸媽媽催著快點寫(作業),寫不好還要挨批、被懷疑理解有問題的苦,才是真正的苦。



而且,基礎的東西適當會一些,孩子入學後就不必花太多時間去應付學校的考試、作業,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玩孩子在學校/幼兒園裡,也會因為「懂得多」、「學習好」而更有自信,因為他在學習生活中對一切更有掌控感。


當然,就像我前面說的,教育千人千面,我寫文章的初衷,也是希望我的分享,能夠讓大家對每件事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從。

相關焦點

  • 「識字能教還是教」,這句大實話我想說很久了!
    就像數學加減法,我自己都沒怎麼教過瓜瓜,多是帶他玩數學思維遊戲,讓他體會到數學的神奇,以及自己動腦筋思考-推理-破解問題的樂趣(詳見:這個傻方法,卻是我給娃數學思維啟蒙的大招!)。去年瓜外婆來杭州,玩一樣地教了他讀加減法口訣和「湊10歌」(這個其實教早了,眼下的啟蒙重點還是幫孩子理解數字與數量的關係),他自己掰著手指頭就會算20以內的加減了,還追著要我給他買100以內的數學加減法練習。
  • 幼兒園公辦不教識字,私立教識字,但對我來說,我還是喜歡不識字
    我想問大家一件事,你們幼兒園教不教識字啊?這問題還是昨天一奶奶問我的,我才發現,我從九月八日上學到現在,由兩個老師帶我們,每天要麼學唱歌,要麼學跳舞,要麼畫畫之類的。對於奶奶所說的識字,真的一點都沒有啊!所以當時,奶奶問的時候,不僅我愣住了,我看到媽媽也反應了半天,才回答人家奶奶問題!
  • 幾歲教孩子識字?如何教孩子識字更有效?做到這幾個就夠了
    有一次在一位朋友家裡,看到他家裡冰箱、電視、洗衣機等等都貼了大大的漢字,電視機上貼&34;,冰箱上貼&34;,凡是眼睛能看到的東西,基本都貼了名稱標籤。朋友得意地和我推薦這個方法,他說他太太正在教三歲的孩子識字,所以想到了在本書上介紹了這個方法,讓孩子能根據物品來識字,把字和物品聯繫在一起,更加形象更加具體,他覺得這是個好辦法。
  • Lil.Jet歌曲說句實話歌詞 說句實話在哪可以聽
    Lil.Jet歌曲說句實話歌詞 說句實話在哪可以聽  說句實話在哪可以聽:網易雲音樂  說句實話  歌手:Lil.Jet  作曲 : Lil.Jet  作詞 : Lil.Jet  編曲 10K  說句實話  我還是習慣性的對你好奇窺探你的生活
  • 你還在糾結要不要識字,別人的孩子已經會讀書了,如何教孩子識字
    關於孩子要不要教孩子早識字,有很多爭論,有的人認為不能過早地教孩子識字,不然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也有的人認為要儘早教孩子識字,這樣就能實現自我閱讀,贏在起跑線。有時家長勁頭不小,想教孩子,孩子不想學,這時候家長要耐心誘導,想辦法提高孩子的識字興趣。
  • 教娃識字那些坑
    首先聲明,作為媽媽,我是一個教育理念不怎麼先進、心理素質也不是那麼好的媽媽。我不太敢於嘗試小學之前啥都不教,等著孩子上學突飛猛進。於是,從娃娃一落地開始,除了繪本,還買了一大堆識字、字母、算術的兒童讀物。我和他爸每天都看書,最開始的時候,對於小傢伙,我們並沒有刻意的教他看書,只是會把各種讀物放在他能容易觸碰的地方。
  • 洪恩識字和悟空識字評測,我總結了這幾條教娃識字建議!
    識字重要嗎?當然重要!網上曾流傳一張幼升小牛娃配置表,想必很多媽媽都見過。按照這張配置表,即使是「最低配置」,需要掌握的識字量也要達到700字。誇張嗎?其實一點都不誇張!可是,學習應用中文幾十年的我們,為什麼就教不好娃的識字呢?不得不承認,教識字真的是一個專業活,只能交給專業的機構來做。漢字是高度抽象化的符號,而幼小階段的小孩還停留在具象思維的階段,怎麼講呢,教他們直接識字,跟讓我們去看諜戰密碼一樣——跟看天書差不多!
  • 如何教兒童識字——一位家長的分享
    印光大師提出:子女當能言語知人事的時候(教漢字)。我的理解應該是孩子能夠說話的時候。即於家庭先令認字塊。每一塊紙方,只寫一字,不可兩面俱寫。若兩面寫,則便同記口歌矣。每日限幾字(大孩子可以多),每日將認過熟字,又須遍認一二過。不上年餘,便認許多。後讀書時,凡讀過者,通皆認得,不致有隻記口歌之弊。那什麼是口歌?
  • 想教娃識字?要抓住「認字敏感期」,才能事半功倍
    問了閨蜜之後,小敏才知道,原來閨蜜的兒子小勇別看年紀小,已經認識三四百個字了,所以現在一般簡單的繪本都能自己看明白,並且學習的興趣特別濃,總是纏著媽媽教他認字。但是家長不要小看了這些塗鴉,這也是孩子的一種識字途徑,在正確地學習認字之前,孩子喜歡通過這些線條來感受文字的意義。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認字敏感期」?
  • 六神磊磊:這是非要逼我說幾句實話
    基本都是這三點內容。隨便貼幾條,可見沒有歪曲各位的意思:這樣反應,我有一點小意外。我還以為人成都警方很果斷的措施已經讓你們想清楚了呢。還以為那麼多評論文章都講明白了呢,不明白的只是少數。原來我又錯啦,你們還是多數,我們仍然還是少數。
  • 要不要教孩子識字呢?家長先搞明白兒童的識字方法再決定
    要不要教孩子識字?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認字比較好?幼兒園的孩子要不要去上識字興趣班?這一系列的關於識字的問題,都是很多重視教育又擔心用錯方法的家長們討論得最多的問題。答案是要教孩子識字,但是要注意識字方法。現在有一種觀點是明確反對學齡前的兒童認字,因為這種觀點認為過早地教孩子識字,就是提前消耗了孩子的生命力,而且文字符號會禁錮孩子的思維。簡單來講,就是他們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如果認識漢字了,那在閱讀繪本的時候就會直接看字,而忽略圖畫,這就體現不出孩子繪本閱讀的真正價值了。
  • 開了一段時間,車主想說句大實話
    開了一段時間,車主想說句大實話》。先看艾力紳的外觀,就看好這個外觀才換的車,原來也是商務就不提名了省著誰說噴子什麼的,厭煩。動感的側面線條,性感的大屁屁。LED很漂亮,就是遠光太低,跑高速時路標看著都費勁。艾力紳簡潔大氣的身姿,優雅流暢的輪廓。再看夏朗,外觀可以很多人看好。車身線條都巴適,值得這個價格。都很可以,特別是車燈,看起來有神。
  • 教孩子識字千萬別迷信識字量,做好這件事,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投資
    這個暑假,不少孩子都在幼小銜接班,或者類似的識字班度過。想要讓孩子認識一些字,發展讀寫的能力,這本身並沒有錯。可是很多家長和機構用錯了方法,只強調機械記憶,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和學習任務,反倒扼殺了孩子對識字的興趣。學習漢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可以幫助孩子表達和記錄自己的想法,獲取更多他感興趣的知識和信息。
  • 教孩子識字,方法遠比識字量重要,這3個技巧一看就會,效果好
    我們要幫助孩子看到這一點,讓他體會到文字的力量和識字的樂趣,而不只是記住一些符號而已。在我們家,小樣最近就瘋狂迷上了識字和寫字。原本我並不想太早教他識字,怕會揠苗助長。但架不住他不停地問我,「媽媽這是什麼字?你給我寫一個字好不好?」
  • 識字不再難!多種方法教識字
    「人生聰明識字始」這是古人對識字的精闢論述。大文豪郭沫若也曾說:「識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可見識字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識字寫字的總目標是:「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 想孩子上好小學,4招教你讓孩子快樂識字
    我們不要超前學一年級的課,不要讓幼兒過度學習,但要想讓孩子上好小學,第一件事是培養孩子的專注能力。第二件事是重視識字能力的培養。我教過她:看到這3個字,不是媽媽的,看到那3個字就是姑姑的。每次快遞來之後,家裡人就會問她:「這是誰的?」沒想到,她常常猜得對。剛開始,我們都以為她是瞎矇的,但是多試幾次後,發現她雖然不認識我與她大姑的姓名,但是她能分清3個字就是媽媽的姓名,那3個字就是姑姑的名字。
  • 如何教寶寶識字呢?只需三步,輕鬆搞定!
    你教孩子識字,你是主動識字,孩子是「被動識字」,但如果利用孩子的記憶優勢,讓孩子先背會文章,再自己閱讀,這是「主動認字」,自然效果是不同的。第二步:「以教促學」進行鞏固練習。孩子扮演「老師」,她在心中會想「我是老師,我認識這些字」,這樣積極的心理暗示會發揮積極的作用,幫助孩子更好的掌握知識。我和我女兒進行這個遊戲的時候,會發現她變得和以前不太一樣,特別喜歡用無奈和嚴厲的表情。她會說:「嘿,不要搶讀啊,我讀一遍,你讀一遍啊。」那一本正經的小老師模樣,真的讓人忍俊不禁。
  • 教娃識字≠強迫識字,2招解決!
    對此,「過來人」都各執一詞,主要分兩個陣營:①孩子還小,認字會限制想像力;②孩子認字過晚,上學有壓力,一定要打提前量。科大大這裡說句公道話,孩子識字過晚,初上小學的確可能會面臨壓力。但過早被迫認字,也並非好事!有可能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喪失學習興趣。那這麼說是不是前期啥都不用做了呢?
  • 漢語識字,如何教娃?
    ,喜歡什麼教什麼。教材我選的漢語識字神器《四五快讀》。有的寶媽選的直映,我覺得太~~~枯燥了。在《四五快讀》之前,我們用《漢字是畫出來的》作為先導,提升興趣。因為有繪本、生活、甲骨文的加持,加上選擇了大量的遊戲,有趣,能聯想,能加深記憶,每天刷一課,刷起來很快。
  • 小學生媽媽肺腑之言:這些大實話我想說很久了
    二是如果沒有「童子功」的聽力和閱讀打底,八九歲的孩子學英語,好好背單詞,把閱讀量提上來,背背課文,效果還是挺好的。小學階段,靠下「笨功夫」能迅速提高的學科就是英語。因為觀點不夠先進,人家不搭理我了。其實我真心話還沒說呢,如果孩子學英語,就是每天就放放英文歌和英文故事,那基本和白噪音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