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向著牧業現代化挺進
六月的吉林大地,從長白山上到大沁塔拉草原深處,萬物蔥蘢,生機無限。
放眼我省畜牧業大項目及全產業鏈建設,可謂一路走來,一路震撼,一路驚嘆——
佔據我省農業總產值「半壁江山」的畜牧業,在率先實現現代化進程中,不斷轉變生產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呈現出從量的提升邁向質的飛躍的喜人態勢。
轉型瞄準全產業鏈
今年,我省確定了24個畜牧業大項目,共規劃投資87.5億元。4月以來,24個大項目按計劃已經開復工14個,其中新建2個,續建12個。
「有一家生豬企業的規模化程度非常高。要用望遠鏡瞭望養殖區,開越野車逛豬圈!」省畜牧局同志說的是吉林雛鷹黑水豐滿養殖基地。
「3年前,這裡還是25公頃的鹽鹼地。」在吉林雛鷹黑水豐滿養殖基地,總經理劉建甫指引記者看著車窗外一片片白牆藍瓦的豬舍說,「如今,豐滿基地建設已近尾聲,共有18個生豬育成區,每區包括24棟豬舍和1棟員工宿舍樓。前面就是已經達產的生豬育成第5區,4月入住了12戶養殖人員,全都是洮南市精準扶貧的貧困戶。」
豐滿基地只是吉林雛鷹的縮影。
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王愛彥告訴記者:「在洮南,我們正在全力興建總投資56億元、年出欄400萬頭生豬的現代化產業鏈項目。建成後,這裡將超過雛鷹集團在河南省總部的規模。」
離開洮南,我們來到榆樹。
吉林正榆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飼料加工、肉雞屠宰加工兩個項目施工現場,機聲轟鳴,一派繁忙景象。
「正榆1億肉雞產業化項目隸屬於泰國正大集團,計劃總投資51億元。」執行總裁姜陸林告訴記者,公司今年將新增27萬噸飼料加工能力,為14個已達產的肉雞養殖場以及在建的8個肉雞場、5個種雞場和1個孵化場做配套。此外,位於五棵樹環城工業區的食品廠樓體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內部裝飾和設備調配。食品廠預計10月投產,具備5000萬隻肉雞年屠宰加工能力。
「到今年底,正榆將在榆樹形成一個從飼料到養殖、屠宰、加工全過程閉合式的、符合歐盟標準的肉雞全產業鏈。」姜陸林表示,目前,正榆公司是正大集團在中國投資興建的體量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肉雞基地。「我們的目標是做世界的廚房。」
近年來,我省以規模化和標準化為基礎,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堅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設的方針,整合國家和省級強牧惠牧政策資金,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在前伸後延、流通加工等方面綜合發力,打造生豬、肉牛、肉羊、肉雞、奶牛、梅花鹿6條全產業鏈。
科技創新撐起產業升級
我們將鏡頭拉長一些,一組數字呈現在眼前:1985年,我省牛肉產量1.1萬噸;1995年,17.5萬噸;2015年,46.6萬噸。
30年間,牛肉產量漲了42倍,遠遠大於豬、羊等肉類的增幅,為什麼?
帶著疑問,記者來到位於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的長春新牧科技有限公司。這家成立於1997年的企業,是我省優質種牛繁育中心,也是首批通過國家農業部驗收認定的國家級重點種畜場之一。現飼養種牛265頭,擁有2套凍精生產設備、10萬劑育種基因庫。
負責技術的副總經理趙銳鋒告訴記者,牛肉產量增速明顯的主要因素是消費市場的改變。
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黃牛已基本退出服使役,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然而,我省既有的黃牛無論是個頭還是肉質,均不及國際上的肉牛種群,這些曾經的農耕「好夥計」並不適合肉牛產業發展。
為解決這個問題,幾十年來,我省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引進西門塔爾、夏洛來、利木贊等種母牛,對本地黃牛進行繁殖改良,並依託各級農技站進行擴繁與推廣。目前,我省肉牛品種基因穩定、增重快、飼料報酬高,已接近世界水平。
趙銳鋒說,僅新牧公司就已推廣良種凍精1400萬劑,改良本地黃牛1050萬頭以上。
種群對於養殖業來說,就如同種子對於種植業,是立業之基。我省重視現代畜禽種業建設,標準化養殖能力持續增強。2015年,全省各類種畜禽場達480個,比2010年增長21%;主要畜禽良種供種能力達368萬頭只,比2010年增長26%。
優化畜禽種群,提高良種繁育水平,科學技術功不可沒。
前沿技術的應用,也為我省特色畜牧企業創造出新的市場機遇。
走進吉林吉春製藥股份有限公司2號製劑樓,中心化驗室的工作人員們正在調配、檢測產品。在酒劑車間,衝瓶、灌裝、套蓋、封口、貼標生產線高速運行,只需幾十秒,一瓶瓶「鹿司令」牌保健酒就完成了打包封箱。
吉春公司黨委副書記曲永江告訴記者,過去,儘管子公司吉林大清鹿苑(前身為四平種鹿場)有著悠久的梅花鹿培育歷史,鹿茸無論重量還是形態都稱得上上乘,但是,流通於市場上的梅花鹿產品同質化嚴重,產業鏈條單一,吉春的市場競爭力並不算強。
直到201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通知,允許養殖梅花鹿及其產品作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
吉春人深感梅花鹿產業的「春天」來了!
他們出國考察,探視發達國家保健品市場結構;聘請專家,成立院士工作站和技術研發中心;斥巨資,購買先進的加工生產設備……一個「產學研」於一體,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的梅花鹿產業模式誕生了。
於是,鹿茸口服液、膠囊、參茸片、胎碟片、保健酒……一個個新興保健產品破繭而出。短短2年時間,吉春已擁有國食健字保健食品71個品種,註冊商標155個,並以每年30%以上的增速搶佔市場。
縱觀我省畜牧業發展歷史,各個階段的行業進步,都離不開科技進步和技術推廣這個重要的內生動力。將技術植入畜牧業的上、中、下遊任一環節,都有可能產生利潤回報。數據顯示,2015年,全省畜產品精深加工產品達1129個,畜產品精深加工銷售收入達240億元。
乘上「網際網路+」快車
不久前,吉林精氣神有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喜獲沃爾瑪「2015年度最佳供應商」獎項,成為獲此獎項的國內冷鮮肉企業第一家。
6月2日,記者來到「精氣神」,探尋這家將吉林省本土黑豬產品銷往全國中高端豬肉市場的老牌龍頭企業。
走進現代化的監控室,屠宰加工車間、養殖基地等實時畫面,在6塊大型液晶顯示器上一覽無餘。通過手機網絡,與養殖基地的飼養人員成功連線,視頻裡林木青蔥,打著耳標的黑豬在自由自在地散步。
「畜牧企業不能畏懼信息化新技術,要適應和尊重網際網路邏輯,讓網際網路成為品牌發展的利劍!」董事長孫秀坤底氣十足。
其實,「精氣神」在「觸網」伊始,也曾因不了解消費者習慣等問題走過彎路。但是,正是網際網路這種新鮮的營銷渠道,幫助這家傳統的畜牧企業打開了重新審視自我的一扇門——從產品結構和營銷方式上做調整。
隨著與天貓、京東、順豐優選、蘇寧易購、1號店等電商合作不斷深化,網際網路為精氣神公司帶來的品牌效應也漸漸凸顯出來:2015年的網際網路銷售額比2014年翻了近10倍;今年,銷售數字仍在一路攀升。而且,「精氣神」不打「價格戰」,用「假貨賠償十萬元」的質量承諾,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線上顧客。
「經驗告訴我們,山黑豬的生產、加工、儲運、營銷等環節,都是可以不斷優化的。但是,品質和『精氣神』這個品牌絕對不可以變!從商超到網際網路,無論哪種營銷渠道,誠信都是基礎。」孫秀坤說,「精氣神致力於成為最優質豬肉產品供應商,也一直向著這個目標努力。目標應該大,挺起胸面對世界市場!」
近年來,我省大力營造畜牧業品牌營銷氛圍,積極引導品牌建設。2015年,吉羊麒鳴、金翼、吉林九江潮等品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伊通國立和東豐鵬翔榮獲吉林省著名商標,東遼黑豬肉和吉林卓越速凍雞肉等6個產品榮獲吉林省名牌商標,雙陽梅花鹿被評為2015年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記者伊秀麗 張力軍 李樊 劉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