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者李紅紅致電本報說,因為種種原因,她的一些同事出現了斷繳「五險一金的」情況。她想知道:如果員工斷繳「五險一金」將會承擔什麼風險?
法律分析
對於斷繳「五險一金」的風險,應當從兩方面談起。
首先是斷繳「五險」可能帶來的風險。具體來講分為以下幾種:
一、斷繳醫療保險可能面臨的風險包括:1.無法報銷醫藥費。從醫保斷繳第二個月開始(少數地方為三個月),就不能再使用,所有醫療費用都需要自己承擔,即使補繳或者繼續繳費,也有2-3個月的恢復期。2.每年報銷醫療費用上限會降低。3.商業醫療險保費會上漲。4.斷繳時間過長,會影響退休後醫保報銷待遇。
二、斷繳生育保險風險。生育保險待遇主要包括產假、生育醫療費用、生育津貼。如果想報銷生育險,報銷前一般要先繳滿一段時間。如果生育險斷繳,沒有達到領取要求,也就不能報銷。
三、斷繳養老保險的風險。領取養老金的法定條件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累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15年,如果因為斷繳導致未滿15年自然不符合條件。
四、斷繳失業保險風險。領取失業保險,一般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失業前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如果繳納未滿一年自然不能領取失業金。同時,失業金能領多久也和繳納時間有關。
五、斷繳工傷保險的風險。如果在斷繳期內發生工傷,用人單位必須按照《工傷保險條例》所規定的項目和標準,向工傷員工承擔賠償責任。
其二是斷繳公積金帶來的風險。
公積金貸款的申請條件,是算連續繳納時限的。如果要申請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申請貸款前必須連續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時間不少於六個月。
廖春梅 法官
來源:勞動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