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制的五險一金和在廠裡打工繳的五險一金,有什麼區別?這是完全沒有區別的,都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和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規定來執行的,繳費的比例、繳費年限、退休的規定,事業單位和企業都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是事業單位要繳納職業年金,而企業的企業年金很多用人單位不願意繳納。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
第一,什麼是五險一金?我們平常所說的「五險一金」,按照社保法的表述,五險是指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生育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是按照住房公金管理條例的規定來進行繳納的。無論是事業編制還是企業單位都是按照社保法的規定來繳納五險和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規定來繳納住房公積金。其繳費的比例和扣費方式,繳費年限都是一樣的。
第二,由於繳費基數等的差別,導致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金有差距。也許有很多朋友會問,既然繳納的五險一金都是一樣的,為什麼二者的養老金差距會那麼大?由於在養老金的計算中,涉及到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帳戶餘額等,所以有差別是非常正常的。由於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10月1日才開始納入社保繳費體系,對於2014年10月之前的人員,仍然是按照老制度來辦理退休;2014年10月以後參加工作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由於是按照本人實際工資來繳費,所以繳費標準普遍高於企業職工。加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穩定,平均繳費年限都比較長,一般都在30年左右;而企業單位中,由於員工頻繁流動,造成養老保險有的斷繳,有的停繳,除了國有企業以外,民營企業的職工一般繳費三十年以上的比較少,大部分在20年以下,這是企業職工養老金水平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
第三,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比較高。由於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為5%到12%之間,用人單位可以在這個幅度內進行選擇。很多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為了降低人力資源成本,一般都是按照最低的5%來繳費,按照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規定,在住房公積金的繳納中,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全部計入個人帳戶,這也是一筆很大的收入,比如按照5%來繳費,實際計入個人帳戶的住房公積金就是10%;如果按照12%來繳納,計入個人帳戶的就是24%。在大多數企業按照5%來繳納同時,而大多數的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是按照12%來繳納,這個差別是非常巨大的。
第四,事業單位要繳納職業年金,而企業繳納企業年金的非常少。職業年金作為事業單位職工補充養老保險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帶有強制性的。繳費比例為12%,其中單位繳費8%,個人繳費4%,全部計入個人帳戶。如果從參加工作就開始繳納職業年金,那麼退休後職業年金的收入要高於個人帳戶養老金4個百分點;但是企業單位繳納企業年金,是根據自願的原則來參保,但是企業從自身用人成本來考慮,大部分企業是不願意繳納企業年金的。從補充養老這一塊來講,事業單位和企業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總之,事業單位和企業繳納的五險一金,都是按照社保法和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規定的來繳納的,其制度本身是沒有差別的,但是由於繳費基數、繳費年限、補充養老等方面存在比較大的差別,所以養老金的差別比較大,這也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對等的關係,也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