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網際網路法院工作座談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2020年8月31日,網際網路法院共受理案件222473件,審結194697件,在線立案申請率99.7%,在線庭審率98.9%,平均庭審時長29分鐘,比普通線下訴訟節約時間約四分之三。
最高法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在會上指出,杭州、北京、廣州三家網際網路法院成立以來,開創了全流程在線訴訟的新模式,探索了信息技術與司法審判融合發展的新路徑,確立完善了網絡空間司法治理的新規則,為司法審判模式轉型升級和網際網路治理體系深刻變革作出積極貢獻,取得顯著成效。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2017年8月,全球首家網際網路法院在杭州設立,2018年9月,又先後增設北京、廣州網際網路法院。
截至2020年8月31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受理案件51882件,審結48227件,在線立案申請率98.2%,在線庭審率96.7%,平均庭審時長32分鐘。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受理案件73095件,審結62887件,在線立案申請率100%,在線庭審率99.8%,平均庭審時長33分鐘。
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受理案件97496件,審結83583件,在線立案申請率99.9%,在線庭審率99.8%,平均庭審時長21分鐘。
據介紹,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審理的全國首例大數據權屬案和首例公共數據不正當競爭案,合理劃定數據資源利用和個人信息保護邊界,推動公共數據在安全可控、保障隱私前提下最大限度開放共享。
另外,北京網際網路法院7×24小時開放立案埠,上線網際網路端庭審系統和法官辦案系統,採用「虛擬法庭」技術,實現「打開電腦就有法庭」。
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協助粵港澳大灣區20餘家法院完成在線訴訟系統一體化部署,上線5G虛擬智能法庭,讓審判活動「不停歇」。
在大力探索「網上案件網上審理」機制基礎上,網際網路法院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針對網上立案、電子送達、在線庭審、電子證據、異步審理等問題,制定出臺審理規程、訴訟指引、審判指南,確保在線訴訟開放有序、交互充分、莊嚴規範,有效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
如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探索電子送達「默示同意規則」,有效提升了電子送達適用率;開創異步審理模式,當事人可以不同時、不同地、不同步登錄平臺完成訴訟,有效平衡訴訟能力。
針對電子證據存證、取證、認證難題,網際網路法院搭建了司法區塊鏈大數據平臺,庭審可一鍵調取驗證,打通涉網審判的「最後一公裡」。(記者孫滿桃)
來源:光明網、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