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體育5月23日報導:
大部分跑者都遭遇過至少一次因為腳被磨出水泡而毀掉了訓練或者比賽的經歷。了解腳起水泡的原因之後,跑者才能有更好的針對性錯誤,防止再次遭遇。
水泡通常是由於摩擦引起的,最典型的就是皮膚和襪子之間的摩擦。當腳出汗較多或者天氣潮溼時,腳部的皮膚變得柔軟,更容易被摩擦起水泡。另外,跑鞋擠腳或者鞋帶系的太緊也會引起水泡。
為了預防腳被磨出水泡,跑者應該做好以下五個方面。一是跑鞋合腳。跑鞋要比腳稍微大一些,因為跑步過程中腳會前後移動,需要給腳留出一定的活動空間,這樣才能防止腳被摩擦。繫鞋帶時也要鬆緊合適,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
二是襪子要吸汗。跑者要穿專門用於跑步的襪子,最好是合成纖維材質的,因為這種材質吸汗效果比較好,儘可能的減少鞋內的潮溼。襪子的表面要平滑,不能有縫合處,否則也會引起腳起水泡
三是抹潤滑油。跑步之前在容易被摩擦的部位抹一些潤滑油,可以減少摩擦,降低被磨出水泡的可能性。
四是使用運動膠帶。跑者可以提前在易被摩擦的地方貼上運動膠帶,也能防止被磨出水泡。不過,一定要確保膠帶不能有褶皺,也不能太緊。
五是保留腳繭。腳上起繭的地方說明容易被摩擦,如果把老繭清除掉的話,就起不到保護作用了,很容易被磨出水泡。
腳的任何部位都可能被磨出水泡,但出現水泡最多的地方是腳趾、腳跟和蹠骨球(足弓和腳趾之間的前腳掌部位)。有些水泡是不痛的,但但有些水泡會疼到讓跑者停止跑步。如果已經出現了水泡,跑者可以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如果只是小水泡,而且疼痛感不足以影響到跑步,那麼跑者就沒必要在意它,一兩天的時間它就會消失。為了防止小水泡惡化,跑者在跑步時最好用紗布包裹著水泡,以免被擠破或者繼續被摩擦。
跑步比賽過程中腳出現水泡的話,可以在組委會提供的醫療站進行簡單處理,如果不是很嚴重的話,是可以繼續進行比賽的。
大的水泡需要將它戳破,然後用紗布包紮。當然,最好是在醫生的幫助下戳破水泡,做好保護措施。自己在家這樣做的話,很容易被感染,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