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設計師解讀「嫦五」回程:回家路上不「剎車」 帶「手機」確保...

2020-12-11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副總設計師解讀「嫦五」回程:回家路上不「剎車」 帶「手機」確保地面通信

  嫦娥五號任務中,攜帶樣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的返回器對任務成敗至關重要。嫦娥五號探測器再入返回設計繼承了飛行試驗器的設計,任務的再入航程與飛行試驗器基本一致,但裝有月壤的樣品容器重量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為此,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設計師們創新提出了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整個再入返回過程就是讓返回器先高速進入大氣層,再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然後再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氣層,返回地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昨天接受採訪時介紹,嫦娥五號返回過程同樣面臨各種挑戰。

  不「剎車」為節省燃料

  12月6日凌晨,嫦娥五號已經進行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這是嫦娥五號返回非常關鍵的一步。因為只有對接成功,月球樣品才能轉移到返回器中。由於距離達到38萬公裡,地控人員無法利用衛星對其進行幹預,它們的交互對接只能依靠自己控制。

  如今,嫦娥五號已經進入此次任務的最後一個階段,即再入返回回收階段。簡單來說,嫦娥五號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後,軌道器進行規避機動,返回器則要經歷慣性滑行、地球大氣層再入、回收著陸三個步驟完成最後的降落。返回器首先以第二宇宙速度衝向地球,在進入地球大氣層後,通過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重新跳出大氣層,再以第一宇宙速度進行降落,最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降落在預定地點。

  張玉花介紹,當返回器帶著樣品返回的時候,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返回器可以達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11.2公裡/秒。如果繼續以這樣的速度返回地球,返回器和樣品要承受高溫和過載等多重挑戰。所以為了保證它們的安全,嫦娥五號將採用半彈道跳躍的再入方式返回地面。實際上早在2014年,我國曾成功完成了探月工程三期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該實驗作為嫦娥五號任務的開路先鋒,為嫦娥五號的順利返回奠定了技術基礎。但對嫦娥五號任務而言,返回途中也將面對很多新的挑戰。

  張玉花告訴記者,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的這次回程和出發的時候有所不同,不會實行近地制動,也就是不減速,直接拋出返回器,以11.2公裡/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衝向大氣層。嫦娥五號去程時有近月制動環節,快到月球時採用發動機反向噴射原理減速,也就是「踩剎車」,這樣月球引力就能捕獲嫦娥五號,使其進入環月軌道,繞著月球飛行。當然,如果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也用這種方式,自然是最保險的。但那樣一來,在發射階段嫦娥五號勢必就要攜帶更多的燃料,而且還要帶回來用於近地制動使用,那樣嫦娥五號的自重就不止8.2噸了。要知道,這次任務為了給嫦娥五號減重,科研人員可是花了大力氣的。

  張玉花表示,嫦娥五號採用半彈道跳躍式返回地球,可以節省很多燃料,但其風險和挑戰也會增加不少。這種方法實際上有點像「打水漂」。當返回器躍出大氣層到達一定高度後,由於地球引力作用,返回器會以自由落體方式重回大氣層,等返回器的速度減到第一宇宙速度後,其回程所面臨的過載和高溫等挑戰就會小一些。

  但採用這種返回方式對地面的控制技術要求非常高。必須精準地控制進入地球大氣層的角度,如果角度過大,返回器就飄不起來,就好比「打水漂」時,石子角度如果過大就會一頭扎入水底,起不到「打水漂」的效果,一旦返回器速度過快,其危險不言而喻;而如果進入的角度過小,返回器有可能就「漂」遠了。

  為「嫦娥」配備「手機」

  因為嫦娥五號的返回之路挑戰重重,所以在這次任務中,航天科技集團九院(下稱九院)為嫦娥五號「量身定做」了一批高質量電子元器件,將為嫦娥五號的返程途中提供保障。

  九院13所雷射導航公司和時代光電公司為「嫦五」飛天提供了慣性組合器件。雷射導航公司的CEPK系列雷射慣組在探測器月面著陸、月面起飛、交會對接、攜帶樣本高速載入返回地球等各項操作提供實時、連續的姿態速度位置信息;時代光電公司的兩臺光纖慣組分別安裝於探測器的著陸上升組合體和返回器中。其中,著陸上升組合體光纖慣組主要用於測量載體相對於慣性空間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全程參與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起飛及月球臨近空間的交會對接任務;返回器光纖慣組用於測量載體相對於慣性空間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全程參與返回器高速再入地球大氣時的慣導解算,助力返回器的精準落地和回收,為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提供了堅實保障。

  而九院539廠共為嫦娥五號探測器配備了27臺配套產品和9個FPGA配置項,具體來說,該廠為上升器配套了上升器X頻段測控子系統,為探測器返回器配套了S頻段應答機,為探測器軌道器配套了軌道器X頻段應答機。這些產品有力地幫助「嫦五」實現了各種工作模式下的衛星與探測器之間的測控通信,助力實現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月面起飛、首次在月球軌道上實現無人對接。其中,返回器S頻段應答機作為「嫦五」採樣返迴路上的唯一測控通信工具,為「嫦五」採集月面土壤後再入返回地球保駕護航,指引探測器回家,相當於為嫦娥五號配備了一部「手機」。應答機主管設計師王文偉介紹,此次應答機產品體積、重量、功耗等關鍵指標遙遙領先於國內同類產品,與常規的低軌衛星測控產品相比,靈敏度提高了100倍。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回家路上不「剎車」帶「手機」確保地面通信
    為此,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設計師們創新提出了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整個再入返回過程就是讓返回器先高速進入大氣層,再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然後再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氣層,返回地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昨天接受採訪時介紹,嫦娥五號返回過程同樣面臨各種挑戰。
  • 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騰訊新聞「空天計劃」聯合探探星空特此邀請到了三位青年航天領域專家,將為您解讀發射背後的兩大主角——嫦娥五號探測器(也簡稱「嫦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簡稱「胖五」),以及關於登月的那些奧秘。
  •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歸來 「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歸來 「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摘」?   嫦五歸來
  • 通過「嫦五」看大學:這13所大學功不可沒,都是工科名校
    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友-嫦五總設計師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本科校友楊孟飛是「嫦五」的總設計師,在神舟飛船等多個航天項目中均做出了重大貢獻。
  • 「胖五」發射成功,「嫦五」成功奔月,你知哪些大學再立新功嗎?
    「嫦五」奔月,高校立功。本文小編帶大家揭秘嫦娥五號升空背後的「大學力量」。「嫦五」總設計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校友——楊孟飛楊孟飛,1962年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技術專家。在「嫦五」奔月的任務中,國防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為嫦娥五號完成探月任務貢獻出科大力量。為嫦五「挖土」裝上「慧眼」嫦娥五號奔月成功,即將開啟「挖土」之旅,中國將實現首次機械臂表層月壤自主採樣。
  • 探月日記 | 看「嫦五」背後的故事
    我看到不遠處的王勇副總師也默默攥緊了拳頭,雙眼緊緊盯著監控計算機的屏幕,關注著每一個參數的變化,直到控制3000牛發動機關機,他才長舒一口氣,坐了下來。我打趣他說:「王總,你也有緊張不淡定的時候呀?」他扶了扶眼鏡,慢慢說道:「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夢想,這背後是咱們團隊的辛苦付出,是組織的無比信任啊。」
  • 「嫦五」回家 火了一隻搶鏡的小狐狸
    【1】「嫦五」的客人凌晨12月17日凌晨一時59分,「嫦五」安全回家。直播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小動物的身影,呲溜一下就從屏幕的左下角跑到了右邊,很有喜感。「嫦五」是在內蒙的四王子旗著落的,大概率來說,是只狐狸。【2】沙狐和赤狐內蒙四王子旗有兩種狐狸,一種是沙狐沙狐不大,連尾巴體長不超過一米,屬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
  • 「嫦五」回家,搶鏡的小動物衝上熱搜,到底是啥?
    許多熬夜關注「嫦娥」回家的網友在直播中發現一隻小動物第一個抵達現場,在返回器前跑過。「嫦五回家,沒想到,第一個找到的竟是它?」17日早,這樣一條消息在社交平臺「刷屏」了。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許多熬夜關注「嫦娥」回家的網友
  • 「嫦五」回家 英雄凱旋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付毅飛)迎「嫦五」回家,賀英雄凱旋。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航天城玉琮廣場舉行了隆重歡迎活動。五院院長張洪太、黨委書記趙小津等領導,院綜合管理部門及京區各單位共500餘人參加了活動。
  • 「嫦五」回家,那個搶鏡的小動物到底是誰?
    許多熬夜關注「嫦娥」回家的網友在直播中發現一隻小動物第一個抵達現場,在返回器前跑過。「嫦五回家,沒想到,第一個找到的竟是它?」今早,這樣一條消息在社交平臺「刷屏」了。大家對「小動物」的真實身份猜出了一個「動物園」,甚至有網友就此發起投票。「玉兔派」的擁躉者很多。「這不是玉兔嗎?」「嫦娥姐姐把兔子也帶下來了」……熱議中,認為是「玉兔下凡」的「兔子派」網友是最多的。
  • 「嫦五」回家!萬萬沒想到,第一個找到它的竟然是…
    點擊播放 GIF 2.4M許多熬夜關注嫦娥回家的網友觀看直播時發現了一個「奇奇怪怪、可可愛愛」的畫面點擊播放 GIF 6.4M這趟旅程困難重重、充滿風險「嫦五」執行的多個任務都是中國首次嘗試出發容易回家難
  • 嫦五小姐姐「月宮」挖寶滿載而歸,四個激情時分,精彩不容錯過
    嫦五小姐姐月球之行牽動著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赤子之心。從出發到落月,從月球再起飛到回歸地球,每一次成功的瞬間,總有萬萬人矚目。為之喝彩,為之癲狂,為之哽咽,為之哭泣!暢想嫦五小姐姐月宮折桂之旅,有太多太多讓人感動的瞬間了!每每想起,至今仍然讓人難以或忘!
  • 嫦五隻帶回2kg月壤,美國50年前,怎麼能帶回300多kg?
    但是美國在此前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並且總計帶回了月球土壤300多公斤。而其中將近三分之一多的樣本是阿波羅17號帶回來的,當然阿波羅從月球返航的時候不僅僅帶著月球的土壤樣本,還有太空人。雖然阿波羅計劃進行了17次任務,其中只有六次成功降落到了月球表面,其中一共攜帶回了300多公斤的月球土壤,雖然看起來比嫦五帶回的兩公斤的樣本多多了,但是阿波羅飛船要比嫦五大的多。阿波羅的重量大約為50噸左右,但是嫦五的重量卻只有8.2噸。
  • ​副總設計師談嫦娥五號返回:回程依然挑戰重重
    為此,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設計師們創新提出了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就像在太空打水漂一樣,整個再入返回過程就是讓返回器先是高速進入大氣層,再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然後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氣層,返回地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昨天介紹說,嫦娥五號返回過程同樣面臨各種挑戰。
  • 除了「玉兔」,還有這群可愛的小朋友,在歡迎嫦五回家!
    在著陸直播中,一隻「小兔子」從返回器旁擦肩而過意外搶鏡,很多網友笑稱:「玉兔也來歡迎嫦娥回家了」。除了萌萌的「玉兔」外,在全國多個小學裡,也有這麼一群可愛的小朋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歡迎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 嫦五任務新聞發言人解讀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訪談實錄摘編如下:中新社記者: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萬裡走單騎」結束月球任務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 威武|長五遙五送嫦五!北航人,再立新功!航天人,自立自強!
    來源 | 新浪微博@太空精釀02 中國的探月之路 長五遙五送嫦五,冬月奔月去探月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歸家這其中更少不了北航人貢獻!1985級本科生「長五」總指揮王珏是北航2009屆博士畢業生、宇航學院兼職博導副總設計師楊虎軍是北航1995屆空間飛行器與應用專業畢業生2016年12月,李東及其團隊做客北航大講堂,與北航同學進行互動問答
  • 迎新年,「嫦五」凱歸捷報傳(詩詞五首)
    田園/韓忠芳/李輝民/萬希文一、七絕 賀「嫦五」勝利返回文/田園嫦五攜捎特產歸,上天攬月顯神威。目標圓滿喜來賀,科技興華煅錦輝。二、七絕 祝賀嫦娥五號凱旋文/善澤九天攬月圓成夢,嫦五蟾宮畫彩虹。攜帶星辰回大地,返程巧遇兔兒萌。2020/12/17——作者善澤(韓忠芳),黑龍江人,1974年12月入伍,1981年1月退役後到吉林一汽輕型車廠工作,現退休居吉林市。
  • 您的月球土特產已完成二次修軌,嫦五降落會砸到人嗎
    今天嫦娥五號的好消息再次傳來,它已順利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並且到目前為止狀態良好,這意味著嫦娥五號在回家的路上離我們又更近了一步,月壤神秘的面紗也即將被揭開。眾所周知美國自被質疑的阿波羅登月事件後再未能重返月球,而我國如今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土特產」卻正在派送中,他國紛紛祝賀的同時也羨慕不已。我國更是對嫦五充滿信心,但是成功前夕總不免有人擔憂,嫦娥五號降落內蒙古四子王旗的時候會不會出現意外呢?
  • 這套嫦五「帶貨」日曆請收藏→
    這套嫦五「帶貨」日曆請收藏→ 原標題: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今天下午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