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建成25平米建築,「太空灰」欲通過人機結合模式打開建築3D列印...

2020-12-24 36kr

都說規模化是3D列印行業爆發的關鍵。如果我們要在航空航天、汽車等工業級應用之外,再尋找一個具有規模化潛力的行業應用,建築業無疑是一個很有想像空間的賽道。2018年國內建築業產值達到23萬億,即使刨去高樓及其他3D列印技術暫無法實現的部分,也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潛在萬億級市場

那麼,建築3D列印究竟是否有機會?對此,36氪於近日採訪了「太空灰」聯合創始人龐立南,對建築3D列印的商業模式與相關技術進行探討。

商業模式 

太空灰的核心產品為一套自動化軟體系統柔性列印設備。其計劃盈利模式為列印設備銷售、列印服務、耗材銷售及信息化模型銷售,前期將以列印設備銷售為主,並配套相應的技術培訓服務。目前該團隊仍處於研發完成階段,巴西HUPI建築公司、馬來西亞SERBA DINMIK GROUP、 澳大利亞SMT公司及烏茲別克斯坦商務部等均為其在談客戶。

對比其他競品,太空灰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以下幾點:

1)軟體層面採用自主研發3D列印軟體,可根據項目需求進行個性化訂製,在切片軟體導入後1~2秒內即可自動將建築圖紙轉化成列印程序。團隊目前擁有在申請中的軟體專利10項,著作權13項。

2)硬體層面採用自主研發3D建築印表機,可根據項目需求進行自由改裝,運輸、拆卸方便。該設備可實現柔性作業,列印速度達到500mm每秒,從而解決其他建築3D印表機因無法停頓造成的材料浪費與異形困難等問題,同時也為人機協同作業創造條件。

3)工藝層面:採用一次成型列印技術,無需支模,即可在現場直接列印。同時,通過自研添加劑和支撐材料,並直接使用普通水泥作為建築原材料,最大限度降低列印成本、滿足環保要求。

技術關鍵在哪裡

相比於金屬3D列印或其他樹脂類的快速成型,建築3D列印在技術上採用的是較為傳統的類FDM模式。其核心的技術難點在於對材料的輸送以及凝固時間點的把握,以及多種材料的混合建造。

以目前建築3D列印的技術流派來說,主要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使用特殊合成材料。由於所用材料的硬度較高,無需使用鋼筋即可直接列印成牆體。贏創科技採用的正是這類技術。該方案目前的主要缺點是合成材料的成本較高。

第二類是多材料混合列印。除了混凝土的3D列印以外,還需要鋼筋的快速成型和粉末狀的3D粘結技術等作為有益補充。但由於實現多材料混合列印的技術門檻較高,目前尚無企業完全掌握。

第三類便是人機結合。通過3D列印的方式列印混凝土牆體,而牆體間添加鋼筋的動作則由人工補充完成。太空灰使用的便是這類方法。而人機結合模式的下一步發展方向,即是無人化的全自動多材料混合列印

就技術來說,目前利用3D列印建造整棟建築(別墅或多層)已不是難題,關鍵在於設備轉場和作業效率、以及由此形成的綜合建造成本是否有競爭力。

成本對比

據龐立南透露,採用人機結合模式進行建築3D列印的每平米建造成本為300~600元,低於採用特殊合成材料所需的1000~2000元。同時,人機結合模式只需現場操作工2名,遠少於傳統建築方案的用工需求,加上所節省的總工時,在勞動力成本上比傳統模式更為經濟。同時,由於無需澆築制模板等,採用人機結合模式進行建築3D列印可比傳統模式節省大量建築材料。 

另一方面,從時間成本上來說。以100平米建築面積層高3米的多層建築計算,目前所需的牆體建造耗時為單層2~3天左右(3D列印+人工輔助),天花板澆築的耗時為約3~5天(含等待凝固時間),比傳統建築方案所需的1個月以上的建造周期縮短很多。

總體而言,太空灰所採用的3D建築列印技術相比傳統建築方式,可節省時間成本約50%~70%節省人力成本50%~80%節省材料成本40~50%

行業前景

在當前的90億美元3D列印市場規模中,航空航天、醫療等五大應用領域佔據了約80%的市場需求。相比而言,建築3D列印2%的市場份額遠遠落後,仍屬於冷門領域。

其中一個制約因素是相關法規的缺乏。由於技術較新,國家尚未出臺針對3D列印建築的詳細管理辦法,而建築行業又是一個對安全性等要求較高的傳統行業,因此國內地產商不會有意願去承擔這個風險。

因此,當前建築3D列印應用最多的場景還是在小體量建築物、建築模型和內飾上。但隨著技術的進步與成本、效率的進一步改善,未來的建築3D列印將絕不僅僅局限於小構築物的試點。一旦法規成熟、技術完成積累且成本達到催生資本利益的零界點,就是行業開始爆發的起點

36氪獲悉,「太空灰」曾於2014年獲得建東科技數百萬天使投資,後剝離並繼續獨立研發,隨後由創始團隊再次追加投資兩千萬用於設備製造與技術改進。當前核心團隊4人,創始人何建偉曾任同創電腦與北大方正科技技術總監。團隊計劃於近期融資1000萬,資金用途主要為添置建築樣板、外圍設備、支撐材料及市場拓展。


相關焦點

  • 美國可上外太空蓋房子的3D列印建築技術下周亮相上海
    上海2015年12月4日電 /美通社/ -- 《3D列印世界》訊:採用「輪廓成型工藝」3D列印技術列印的牆體結構將於12月8-10日亮相上海世博館,該技術是由美國航天局(NASA)出資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合作研發的、24小時約可列印232平米樓房的自動房屋建造技術。
  • 上海首批 3D 列印建築:感覺很棒
    2014年1月份,10棟3D列印建築在上海建成,如今已經過去7個月,不少人都比較關心這10棟3D列印房子的使用情況。目前這些3D列印建築都用來給某項目的動遷指揮組做辦公室,使用效果不錯。
  • 全球25座最佳建築,中國上榜兩座
    OMA首席設計師庫哈斯以「5個功能平臺模式」設計了西雅圖中央圖書館,用網狀的玻璃和鋼的表皮將各平臺組成一個綜合體。 「書庫」和「閱讀梯田」,都安置在懸掛於牆上的巨大的開放式鋼架結構書架中,視覺效果十分震撼。
  • 日本「現代建築美學」圖書館八選
    不過其實還有一座也很值得參觀的大型圖書館,從外觀到內部空間處處流露著西洋古典建築風格的百年老洋房,它也是日本第一座專為兒童所設立的圖書館,由日本現代建築大師——安藤忠雄重新詮釋,這座建築就是「國際兒童圖書館」。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3D列印技術彰顯未來主義建築
    房屋設計將創新的科技和大自然的美麗結合在了一起:3D列印中國傳統文化裡象徵著美好的蓮花,進而創造出了這所節能低碳排放而又富有美麗的居所。  「蓮花之居」室內面積650平方英尺,與普通建築不同,「蓮花之居」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窗戶,而是利用十二片花瓣式牆板的弧度,將光線折射,從而完成室內採光。設計主要集中在人的室內流線。
  • 我國建成世界首例原位3D列印雙層建築
    [PConline 資訊]據人民日報報導,11月17日,一棟7.2米高的雙層辦公樓在中建二局廣東建設基地完成主體結構列印。這是「世界首例原位3D列印雙層示範建築」,標誌原位3D列印技術在我國建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杜拜出爐世界第一間3D列印建築
    考研英語閱讀能力提升需要不斷地積累練習,通過多閱讀來積累詞彙,提升閱讀速度,強化把握主旨能力。2017考研複習之初,時間相對充裕,新東方網考研頻道建議大家每天多做一些閱讀,可娛樂也可增長見聞,還能提升能力。下面一篇文章是關於杜拜出爐世界第一間3D列印建築。
  • 3D列印房屋也能成為屌絲逆襲成功之道?
    3D列印技術原理很簡單,它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或計算機動畫建模軟體建模,再將建成的三維模型「切片」成逐層的截面數據,並把這些信息傳送到3D印表機上,3D印表機會把這些切片堆疊起來,直到一個固態物體成型。
  • 杜拜140萬平米的超大型綜合體建築,如何使用Revit?
    你好,這裡是BIMBOX,咱們來聊聊那些「見過大場面」的 BIMer,有什麼關於設計和模型維護的功夫。今天的內容來自是跨國建築公司 AE7 的高級建築師和項目經理 Brian Kish ,他在實驗室、數據中心、寫字樓和購物中心等領域有著豐富的設計經驗。
  • 蘇黎世理工學院使用建築機器人3D列印臨時展館
    中國3D列印網10月4日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展示他們的建築機器人,他們在溫特圖爾市的Gewerbemuseum展覽中使用石頭和繩子3D列印了一個臨時展館。臨時安裝是由建築與數字製造的ETH主席Gramazio Kohler Research運營的研究項目,是「你好,機器人」的一部分。人機與機器之間的設計「展覽。
  • 3D列印建築亮相蘇州 別墅列印耗時僅1天(圖)
    近日,數幢使用3D列印技術建造的建築亮相蘇州工業園區。這批建築包括一棟面積約1100平方米的別墅、一棟5層居民樓和一棟簡易展廳等,建築的牆體由大型3D印表機噴繪而成,而使用的"油墨"則是由少量鋼筋、水泥和建築垃圾製成。據介紹,3D列印建築最大的好處是節能環保、節省材料。  列印過程  牆體到底是如何列印出來的呢?
  • 讓AI成為建築設計的輔助工具,「小庫科技」發布智能新品
    36氪獲悉,AI建築設計公司「小庫科技」近期升級了其AI設計引擎,並面向設計師群體發布智能裝備等新品。其產品理念從完全依賴AI生成方案,變成讓人可參與到設計的任意階段,從而讓設計過程更「可控」。「小庫科技」由建築師與計算機工程師團隊成立於2016年,主要面向建築設計與房地產行業提供智能化設計工具及服務,36氪曾經進行過報導。區別於傳統的CAD、BIM格式,「小庫科技」自研了AI設計引擎。
  • 國父紀念館──王大閎對「中國」紀念性建築的現代想像
    後來回到事務所,第二天還是第三天,他馬上派張秘書長給我打電話,他說總統有意見,你這個房子太西洋式了,要中國化一點...」從這段1965年10月王大閎贏得競圖後的回憶可知,1961年,即四年前故宮博物院競圖的夢魘又再度回來。
  •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打開APP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21 11:00:08   什麼是3d列印房屋   2013年紐約Softkill Design工程建築個人工作室初次明確提出了3D複印房子定義,並將在2013年夏季修建實體模型。
  • 3D列印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隨著創客教育的興起,3d列印也開始在教育界打開一片天地。儘管3d列印技術還不夠成熟,不能大批量生產,也不能直接用於數字時代的工業生產,但其普及為普通人無邊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插上了一對有力的翅膀,3d列印,讓想像變成現實。
  • 探秘 3D 列印|Further我們
    2012 年,《北京市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要「依託學校建成一批市級高中開放式重點實驗室,形成具有北京特點的開放式重點實驗室建設和運行模式。」北京市第二年的工作要點中也提到,要「實施高中創新教育支撐條件建設工程,重點建設 25 個市級高中開放式重點實驗室。」2014 年,北京師大附中科技創新實驗室建成。實驗室中有雷射雕刻機,大型車床等多種設備。
  • 建築界「奧斯卡」出爐,中國25個建築獲得28項大獎
    103D列印步行橋地點:上海類別:理念類-建築+技術(大眾評審獎)by:徐衛國建築工作室這座橋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3D列印混凝土步行橋,受中國趙縣古安吉橋的靈感啟發。13自得其「樂」地點:中國香港類別:理念類-建築+協作(大眾評審獎)by 亞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該項目位於中西區海濱長廊(中段)毗鄰添馬艦公園,背後建築是有名的香港政府總部。另外,它獨特、具有設計感的座位也算是一個特別的陳設。
  • 建築|藤本壯介新作建成!300年日本老旅店重建,竟然變成一座山
    原文標題:建築 | 藤本壯介新作建成!300年日本老旅店重建,竟然變成一座山!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最近,在日本有一家名為「Shiroiya Hotel」的酒店正式建成,它有著非常大膽的外觀,客房設計也非常有特點。
  • 將現代設計融入傳統建築,美到骨子裡!
    ▼01質 感 「 精 於 細 微,寓 巧 於 拙 」「 安 吉 悅 榕 莊 」院制設計結合山院的空間格局,卻又有別於傳統山院的做法,打開了中式建築的傳統形制,掙脫院落的封閉感。02氣 質 「 白 牆 連 綿,黛 瓦 錯 落」「 綠 都 · 姑 蘇 雅 集 」
  • 吉尼斯認證:最長3D列印混凝土建築在中國
    [PConline 3D列印]2019年2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一個團隊建造了一座26.3米長的混凝土橋,據稱是世界上最長的3D列印橋。就在這個星期二,這座橋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長的3D列印混凝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