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亞馬孫河之源——看「德爺」如何徵服亞馬孫

2020-12-14 澎湃新聞
像「貝爺」貝爾·格裡爾斯一樣,「德爺」 埃德·斯塔福德也被稱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2013年,這位前英國陸軍上尉拍攝了紀錄片《隻身荒島60天》,這部電視史上最誇張的終極求生挑戰。他從飛機上空降落在斐濟的荒島上,不著寸縷,60天內光靠大腦與雙手求生,只有一臺攝影機用來全程記錄他的求生過程。他所有的裝備不過是一個急救箱,以及一支只有在遇上緊急醫療狀況才能使用的對講機。這個男人到達荒島第一個工作是找材料編草裙。

同年,他在探索頻道的節目《單挑荒野絕境》開播,在節目中,他依然連衣服都沒有,被丟到地球上的各種荒野絕境自生自滅。他還是紀錄片《單挑神秘地表》的主角,而今年,他的真人秀《決勝荒野》也播出了,許多觀眾認為,總是處在極端情況下,自己扛著攝影機忙碌還常常挨餓(在澳大利亞時一開始被餓了十天)的德爺,比貝爺顯得更為真實。有意思的是,7月30日,《決勝荒野》中國季剛剛在陝西漢中開機。

德爺並非突然間就成了荒野達人,這位英軍退役軍官的荒野之途始於2008年的一次亞馬孫河之旅。許多旅行者和探險家都走過亞馬孫河,但從西向東、披荊斬棘,忍受雨林的溽熱、昆蟲的騷擾、大型掠食動物的威脅和熱帶疾病的折磨,自急湍和部落原住民的追殺中一路向前,消耗10部高畫質攝像機、6雙靴子、3部全球定位設備,從秘魯經哥倫比亞、巴西一直走到法屬蓋亞那的亞馬孫河三角洲,徒步行完7000公裡亞馬孫河流域全程的,德爺應當是第一人。

德爺的徒步地圖 本文圖均為 出版社 提供

2011年,結束旅行一年之後,關於這次壯遊的紀錄片發行了。860多天的行路難,被濃縮在90分鐘的上下集電影中。許多人都覺得不過癮,2012年,他又出版了這本記錄了這次艱難卓絕的旅程的著作——《徵服亞馬孫》。書中並沒有描繪太多壯闊的風景(畢竟紀錄片視覺上的表現更為直觀),而是有了更多細節,比如,德爺為何會踏上這次改變他一生的旅程?他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出發,三個月就和最初的隊友分道揚鑣,帶著沉重的設備,道路不熟,自然險惡,當地人敵意環生,他亦曾沮喪、恐懼,但終究克服這一切:不僅是從肉體上,更是從精神上去「徵服」亞馬孫。

《徵服亞馬孫》;埃德·斯塔福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9年6月出版

2019年6月,本書中文版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發行,經出版社授權,下文摘錄書中片段,以饗讀者。(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第一次遇險之後

盧克承認他一路上有幾次幾乎暈過去,我們都覺得無法繼續前進。賽吉爾告訴我們,在山嘴之上的兩小時路程外有個小鎮,加上背包,我們至少花四個小時才到得了。現在我們完全咽下了自尊,派賽吉爾和魯賓帶著空袋子和100新索爾鈔票上山去鎮上,要他們買下商店裡的全部飲料。他們大約在下午四點出發。我和盧克躺在塵土上,奧茲用大砍刀砍下仙人掌的葉片,拔去尖刺後切成碎片。咀嚼仙人掌後,汁液滲進我們乾涸的嘴,感覺真是棒透了,我很快就恢復了活力,能夠坐起來了,並且想著也去砍幾片,而我也這麼做了。

那兩名當地小夥子在天黑一小時後回來,幾千米外,我們就看到了他們的手電筒。他們倒出袋子裡所有的東西:借來裝了十升水的罐子、兩瓶三升裝的印加可樂(黃色)和可口可樂,以及十罐煉乳。我們留了一半以上供第二天早上和登山時飲用,接著開始大口咕嚕咕嚕地喝下這些提神的飲料,我這輩子從來沒有珍惜過飲料。那天,盧克和我被擊敗了,多虧這三位秘魯年輕小夥子,我們才撐過去。這對我們兩人來說都是難堪且羞恥的一課。至今我仍不知道,為何和當地人相比,我們做得如此糟糕。

背著沉重的器材包徒步過河 

錯誤的決定帶來的危險

接著,在驚恐和壓力之下,我倉促地作出另一個決定:我們必須再走回河邊,穿過狹窄的峽谷。奧茲和路易斯使用那兩隻可攜式充氣閥,我在後面遊泳,從而避免使用船隻順流而下。不藉助河水前進,這是我探險規則的灰色地帶,但在緊急情況下,我試著果斷一點。在我們小心翼翼地下山回到河邊時,我想到即將遊泳通過峽谷,胃裡就劇烈翻騰,而奧茲和路易斯都不會划船,是水上生手,無法直線航行。我們下到谷底時已經是下午了,俯視峽谷下遊看不到峭壁的盡頭,因此無法估計這段狹窄谷底的長度。我拿出地圖計算這段峽谷的長度,好知道要在水中行進多長的距離:2500米。我開始覺得事態越來越失控,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遇上激流(很有可能),這絕對是拿所有人的生命在開玩笑。我在想什麼?我只是從一個悲慘地獄換到另一個罷了。

「斯塔福德先生,你來到桑赫斯特(英國皇家軍事學院所在地),你們村裡是不是少了個白痴?」我的腦海裡可以聽到在陸軍受訓時我的第一位掌旗軍士滿是嘲弄的蘇格蘭口音。

原住民的悲劇

過去這個地區發生過駭人聽聞的暴力事件,埃內河畔的阿沙寧卡人在恐怖組織光明之路(Shining Path)——企圖奪取秘魯政權——的手上遭到了無情的對待。當時的政府給阿沙寧卡人配備了現代武裝,他們進行了激烈的反擊。然而,整整一代的阿沙寧卡男子都被殲滅了,只有少數二十五歲以上的女子在進攻期間逃過被一再強暴和毆打的命運。而新的威脅則是,石油公司想進駐這個地區,從阿沙寧卡人腳下掘出石油(這已經在本區域的其他河流發生了)。除此以外,古柯葉的入侵(殖民秘魯人以武力或欺矇拐騙的方式佔據了原住民的土地)和非法伐木密切相關。因此,阿沙寧卡人視所有外人為威脅並不意外。

在叢林中穿行

被原住民暴力對待

我們走出村子的中心區,來到一所學校。奧斯卡在前面領路,為我指出村長。就在我走向村長,向他做自我介紹並且與他握手時,一桶髒水朝我潑了過來。潑水的女孩用阿沙寧卡語憤怒地咆哮,高亢短促的話語隨著髒水刺痛了我。

第二桶是滿滿的稀水泥,接著又來兩桶,我環顧著圍繞著我的村民,沒有人笑。我全身沾滿了稀水泥,雖然覺得有點可悲,但我非常冷靜。那個女孩接著把溼水泥混合物塞到我嘴裡。所有女人都對我尖聲大叫,既警覺又憤怒,但我著實感覺到在一旁靜默地看著的男人眼裡流露出同情。

「我們該走了。」我一邊吐著沙子和水泥,一邊對奧斯卡說。我和村長握手,謝謝他,並轉身離開,前往河邊。奧斯卡顯然心緒不寧,我們走路時,他一句話都沒說,到了河邊,奧斯卡告訴我,下遊的部落已經準備好「成堆的尖刺」對我投擲。

思考旅行者和原住民之間的關係

有一段時間,我不斷質疑,我的徒步之旅是否太過自私,是否不必要地打擾了當地人,能否避免出現憂慮情緒,我是否認真思考過自己對這些人造成的影響。

這個區域的亞馬孫河原住民渴望進步,他們想要電、手電筒、衛星電視和手機,無一例外。我走過的部落在未來二十年間將蓋頭換面。它們並不是與世隔絕的部落,而是貧窮的村落;八卦和謠言也造成了無知和不必要的恐懼。

因此我的結論是,無論他們一開始是否感到不快,這次旅程都有其正面意義。這些部落雖然必須隨時保持警覺以保護他們的土地,但對外面的世界無知絕不是好事。

難忘的叢林聖誕節

亞馬孫河不是一般的河流——如泰晤士河——它是水位高漲時衝向森林的大片洪水的中心。泛濫的洪水在某些地方的寬度超過100 千米,相當於倫敦到巴黎的距離。河口處每秒鐘向大西洋湧進20 萬立方米的水,那可不是兩個渺小、不起眼又無助的漫步者想被吞沒的地方。據說,驟發的洪水會在一夜間將營地完全衝走,殺人於無形。

雨季開始了,喬和我好幾天沒有幹木頭生火,但幸好我們知道如何使用溼木頭生火(到如今已經練習過許多次了)。洗完澡後,我們光著身子吃東西——沒有必要穿上乾衣服(馬上又會溼掉),彼此也早就度過了尷尬期。

聖誕節前夕,我們太過接近蘇裡摩希河,無法避開危險的洪溢林。現在,我們身處每年都會被洪水淹沒的森林裡,泥濘的林地越來越潮溼,一天比一天難行。

我們必須避開洪溢林,在洪水來臨以前找到高地。高地會是我們最期待的聖誕節禮物。

聖誕節那天,雨下個不停。我們溼漉漉地走了一天,為網站錄了一些傻氣的視頻,還在吊床上戴聖誕帽為網站拍攝玩鬧照片。我們紮營時,大雨持續不斷,我用溼透的木頭生火,喬去看看能不能在河裡捕到魚,我確信他不會碰上好運。

在亞馬孫河的入海口,德爺和嚮導喬開香檳慶祝

喬去了好久,我坐在雨中想著與世隔絕的孤獨聖誕節,但就在天色漸暗之時,喬回來了,帶著七八條魚,把它們穿過鰓串在一根木棍上。

「幹得好,喬!」我咧嘴大笑,在附近的小溪幫他把魚去鱗片、掏內臟。我們炒了一些大蒜,接著加魚肉塊和水。真是大豐收,一份很棒的聖誕節禮物。我們談笑,喬練習用英語說「聖誕快樂」。

「明年的這個時候,喬,我們就會在家裡與家人團聚。」我說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亞馬孫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植物種類居全球之冠
    整個亞馬孫地區,植物種類之多居全球之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據統計,這一地區的植物品種不下5萬種,已經做出分類的就有2.5萬多種。從空中鳥瞰,整個亞馬孫河流域就是一個被綠色壟斷的浩瀚世界,猶如一張巨幅地毯,平展展,綠茸茸,無邊無際,莽莽蒼蒼,蔚為壯觀。走進亞馬孫地區的熱帶雨林,就等於進到一座天然的熱帶植物園。這裡的大樹長得又高又粗,那是拼命爭奪陽光的結果,樹冠層層疊疊密密地連到一起,遮天蔽日。
  • 世界上流域面積和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南美亞馬孫河
    亞馬孫河,又被稱為亞馬遜河,是一條位於南美洲北部的巨大河流,主要流經亞馬孫平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年徑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大、支流數量最多的河流。亞馬孫河流域地形圖亞馬孫河巨大的河流徑流量,滾滾向東,流入大西洋,由於淡水水量巨大,使得亞馬孫河入海口附近約160千米範圍內的海域,其海水都被衝淡,形成淡水海域
  • 位於南美洲北部的「亞馬孫平原」,是不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
    亞馬孫平原,也有稱為「亞馬遜平原」,這兩種說法只是翻譯的原因,都有使用,一般在正式地圖中多使用「亞馬孫平原」和「亞馬孫河」。亞馬孫平原位於南美洲的北部,東臨大西洋,北部靠蓋亞那高原,南部接巴西高原,西部與高聳的安第斯山脈相接,呈現北西南三面地勢高,東部向大洋開口的形態,亞馬孫平原內部地勢十分低平,平均海拔在150米以下。
  • 什麼都吃的貝爺VS不穿衣服的德爺,究竟誰才是荒野之王?
    野外生存愛好者心中最厲害的兩位大神就是貝爺和德爺,貝爾號稱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敢於挑戰各種高難度環境,而德爺總是一個人不帶任何工具,甚至是不穿衣服挑戰最惡劣的大自然,兩位大神到底誰是荒野生存之王呢?
  • 心痛,一個月火災數千次,亞馬孫雨林2019年大火或將重演
    當地時間2020年8月8日,巴西拉布裡亞,亞馬孫熱帶雨林南部發生森林大火。近一個月,亞馬孫雨林已發生數起千災,且數量還在增加,超過去年同期。專家擔憂,去年大型火災的悲劇恐將重演。說到巴西,我們總要提到亞馬孫河。
  • 《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熱播收官 德爺迎來終局之戰
    德爺單挑頂級高手 真實硬核贏得口碑B站評分9.4,節目開播之初就創下了「24小時會員收入B站紀錄片頻道TOP1」,豆瓣評分8.4,喜提「豆瓣一周國內口碑綜藝榜No.3」,不少網友對《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給出了這樣的評判:「特別艱苦,特別下飯,順帶大略瀏覽了祖國人跡罕至的壯美秀麗山河。」
  • 《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開播 看德爺角逐華夏荒野之王
    在官方公布的第一期對決海報中,德爺與威爾·洛德(Will Lord)並肩而立,在遠山的縹緲與叢林的襯託下顯得高深莫測。德爺與有著「遠古遺民」之稱的史前生存專家威爾·洛德淵源頗深,他曾經深入請教過威爾如何在叢林製造原始工具進行求生。而今有師徒緣分的兩位殿堂級生存專家又來到神州大地上進行正面對決,其精彩程度不言而喻。
  • 世界的盡頭-阿根廷烏斯懷亞,涇渭分明-巴西內格羅河與亞馬孫河
    二、涇渭分明,巴西內格羅河與亞馬孫河兩條河交匯,河水顏色不一樣,這是涇渭分明,對比度很明顯。內格羅河水量達到2.84萬立方米/秒,是亞馬遜河水量第二大支流,也是亞馬孫河北岸水量最大的支流。內格羅河與亞馬孫河交匯處,只有適應性極強的物種,才能在兩種環境下生存。
  • 同屬熱帶的亞馬孫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為什麼自然環境卻截然不同?
    亞馬孫平原和撒哈拉沙漠從全球來看,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處在熱帶,被稱為熱帶大陸,亞洲的西亞、南亞、東南亞大部分地區,澳大利亞的中北部地區,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亞馬孫平原、蓋亞那高原和奧裡諾科平原地區撒哈拉沙漠和亞馬孫河位置圖這些地區雖然都地處熱帶,但是在自然地理環境方面,彼此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同屬熱帶的南美洲亞馬孫平原和非洲撒哈拉沙漠,自然環境就截然不同,可以說是完全相反。
  • 《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開播 看特種兵吳鑫磊與德爺荒野PK
    4月24日,由嗶哩嗶哩聯合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重磅打造的野外生存類節目《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已在嗶哩嗶哩(B站)全網獨播。作為一檔野外生存紀實真人競賽節目,《決勝荒野》一直備受國內外觀眾的關注與喜愛,而本季《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除了維持上一季精良的國際製作、緊張刺激的競賽對抗以外,更是首次將賽場全部搬到了中國,來自全球頂級的生存專家,將在這片充滿東方色彩的土地上展開荒野決勝。在5月1日播出的第二集節目中,軍武科技旗下吳鑫磊將與德爺一同出鏡展開一場刺激的荒野求生。
  • ...荒野求生|越野千裡|貝爾·格裡爾斯|埃德·斯塔福德|德爺|...
    我們先來了解德爺,原名埃德·斯塔福德。埃德·斯塔福德是一名前駐阿富汗英國陸軍上尉。1976年出生,被譽為"現代魯賓遜"。2008年4月,斯塔福德與一名同伴鑽進秘魯熱帶雨林,踏上沿亞馬孫河徒步之旅。早期的德爺也遇到過許多難題:不是隨便找塊木頭就能擦出火星,找到合適的木頭生火花了他兩星期時間,用一個大螺殼刮樹皮、找樹藤搭建棚屋花掉11天。每件事花的精力都大大出乎意料。他在島上走,想找只螃蟹吃,發現一頭羊吃樹葉時不慎把羊角卡在樹根裡。斯塔福德試圖掐死這頭四五十公斤重的羊,沒能成功,最後用一個大螺殼把羊砸死。
  • 揭秘貝爺德爺誰更強,深度分析!
    說起德爺和貝爺,很多人似乎並不陌生。貝爺是先被我們熟知的,記得小學初中時總喜歡守在電視機前看貝爺的《荒野求生秘技》;而到了大學就有了《單挑荒野》,讓我們認識了另一位冒險家德爺。但一直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喜歡貝爺的朋友會抨擊德爺就是挨餓德,節目全程就是挨餓度日,普通人挨一挨也能完成;喜歡德爺的則會說貝爺有裝備有工具還有攝影、救援團隊,這樣的求生在現實中根本不準備,完全是節目效果而已。這很正常,每個人喜歡的人物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都會造成意見分歧。接下來,我們就進行深入了解分析貝爺德爺誰更強。
  • 世界上面積前三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
    我國的平原,如果和世界上的一些大平原來對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今天我們來看看世界上面積前三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第一個是「亞馬孫平原」,亞馬孫平原位於南美洲的北部,東臨大西洋,北部靠蓋亞那高原,南部接巴西高原,西部與高聳的安第斯山脈相接,呈現北西南三面地勢高,東部向大洋開口的形態,亞馬孫平原內部地勢十分低平,平均海拔在150米以下。
  • 亞馬孫雨林這把火是怎麼燒起來的?-虎嗅網
    近幾天,「為亞馬孫祈福」(#PrayforAmazonas)成了Twitter上的熱門標籤之一。網友們紛紛發出山火肆虐、動物慘死的照片,警告「地球之肺」正在燃燒,指責巴西政府袖手旁觀。雖然照片有真有假,但今年1月到8月以來,亞馬孫雨林頻發的火災確實引起了科學家和環保人士的高度警惕。亞馬孫熱帶雨林跨越九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面積相當於美國國土面積的一半。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佔到全球氧氣的20%,因此也被稱為「地球之肺」。而這個「地球之肺」有60%都位於巴西境內。
  • 亞馬孫流域九國原住民發起募捐以幫助300萬雨林居民
    6日,來自亞馬孫流域九個國家的原住民團體發起募捐,呼籲國際社會捐款,幫助保護300萬亞馬孫熱帶雨林居民。他們強調,這些居民由於無法獲得足夠的醫療保健支持,極易感染新冠肺炎。亞馬孫流域原住民協調機構(COICA)的組織者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亞馬孫緊急基金(The Amazon Emergency Fund)的目標是在未來兩周內籌集300萬美元,在60天內籌集500萬美元。該基金將由美國熱帶雨林基金會(Rainforest Foundation US)財政資助,後者致力於保護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叢林。
  • 亞馬孫熱帶雨林告急,讓我們一起珍惜身邊的「地球之肺」吧~
    被稱為「地球之肺」的亞馬孫雨林已連續燒了3個星期!這場大火牽動了全球人的心世界各國的人紛紛在各自社交帳號上掛圖呼籲人們關注亞馬孫火情一起為亞馬孫祈禱8月17日在巴西託坎廷斯州拍攝的亞馬孫雨林中一處燃燒的林區圖片來自新華社眾所周知,亞馬孫熱帶雨林
  • 挑戰德爺!吳鑫磊如何從特種兵成為極限挑戰生存專家的?
    兩名退役特種兵的野外對決 與德爺共同參加《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 2019年10月9日,是吳鑫磊加入美國Discovery
  • 霸王蓮又叫葉王蓮、帝王蓮、大葉王蓮,生長於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也有人說,食人花是原產地在蘇門答開熱帶密林的巨魔,它被稱作世界上最臭的花」,每隔12年至37年オ開一次花,一朵花有3米多高是世界上草本植物中花序最大的植物,有「花序之王」的美稱。開花時它不但可以模擬隔屍顏色、氣味,溫度來吸引腐生昆蟲,還會釋放出芳香氣味來吸引採昆蟲。其實,巨魔芋是不會吃人的,它釋放氣味只是為了吸引以屬肉為食的甲蟲及肉蠅科的蠅類來替它授粉。
  • 貝爺、德爺的戶外生存技能,真的可行嗎?
    任何東西皆可成為他們口中的「美食」,為他們提供能量,在鏡頭裡他們可以稱為真正的「荒野之王」。戶外探險真的可以學貝爺、德爺嗎?四個人中除了手機外,就只帶了一隻手電筒,就這樣,他們冒著暴雨開始了探險之旅。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下午兩點左右,四個人就迷失了方向,之前依賴的導航也失效了。到了晚上,四個人中的一個人脫水,加上山裡到處都是毒蛇,他們不得不報警求助。
  • 不穿衣服的德爺要探秘華夏?終於可以看到中國版魯濱遜漂流了
    就拿德爺來說,大多數人喜歡德爺肯定是因為實力強悍,畢竟在節目內外,德爺都創造了很多不可能。就比如,2010年4月,德爺與一名同伴鑽進秘魯熱帶雨林,踏上沿亞馬遜河的徒步之旅。片花中還衝著德爺放騷話:Ed,I'm coming for you!所以,這場師徒大戰,誰輸誰贏還真說不準。但細想,好像絕大多數影視動漫作品裡,師徒之戰都是徒弟的進化之戰。所以,Will的騷話是否成了Flag?在中國,也不能少了捍衛主場的挑戰者--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兵和前法國外籍軍團傘降兵的吳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