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榜樣:郜豔敏,被拐來的教師

2021-03-02 張翼飛

(點擊右上角「張翼飛」即可訂閱,會有更多原創和精選內容)




尷尬的榜樣:郜豔敏,被拐來的教師


南風窗記者 石破 發自河北曲陽

2006年12月22日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站在曲陽縣下岸村郜豔敏家的門外,記者聽到郜豔敏激動地質問將她截回的不明身份的人。

那是11月21日,記者去下岸村小學採訪郜豔敏,雖然刻意謹慎,卻仍舊很快被村裡人發現,幾個自稱是「鄉幹部」後又稱是縣委宣傳部的人把郜豔敏截了回去,然後「先兵後禮」驅趕記者,直到記者離開曲陽縣為止。

在本刊記者到達下岸村之前,已先後有中央電視臺《半邊天》節目、鳳凰衛視《冷暖人生》節目的攝製組採訪受阻而回。鎮上有人讓郜豔敏「發自內心」地對《半邊天》節目組說:「我不願意提起過去的事,不願意接受採訪。」鳳凰衛視記者的拍攝資料被當地某部門人員強行洗去,《半邊天》攝製組希望帶郜豔敏去北京做節目,但鎮領導對下岸村支書下了死命令:「如果《半邊天》帶走了郜豔敏,就撤你的職,開除你的黨籍!」


12年前被拐賣到河北曲陽縣下岸村的河南姑娘郜豔敏,受盡磨難後成為這個山村小學唯一的女教師,並憑藉自己的善良和智慧贏得了當地村民的尊敬和孩子們的喜愛;然而,如今的郜豔敏,再一次陷入與12年前一樣的孤獨、恐懼和茫然中。

「我不忍心傷害身邊每一個人」

「我現在總是感到莫明其妙的壓力,有時候想退縮了。我想不通這是誰的錯?該怎麼辦才好?」郜豔敏跟記者說。

站在下岸村小學教室門口的郜豔敏,比記者想像中更瘦小,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比她的學生高不了多少。你會很容易想到,12年前,當她被3個壯碩、持刀的人販子挾持住時,是怎樣地無助。

直到現在,莫名的挾持力量仍很強地束縛著郜豔敏,她一直在奮力掙扎。

從今年5月至今,已經有20多家媒體的記者採訪過了郜豔敏。每一次受訪,她就要重新回憶、講述一遍那令自己屈辱和痛苦終身的經歷:被騙走,被強暴,被拐賣……看到她痛楚不堪的神情,記者主動轉換話題,但郜豔敏抽泣著說:「……沒事,你問吧。」

那年的農曆五月初一,準備回河南老家收麥的18歲的郜豔敏,在石家莊火車站被兩名以「找工作」為藉口的女人騙走,之後,在短短四天裡被倒了3次手:先被兩名女子倒給3個男的,隨後又被倒給另外兩名男子,最後又被兩個男的賣到了曲陽縣下岸村。期間,她遭到姦污,每天經歷著不堪忍受的折磨。以至於當最後的買主——她未來的公公——捏著2600元借來的錢出現時,郜豔敏撲過來,跪在老人面前,央求他快點將自己買走。

「我覺得我是個失敗者。因為第一步就走錯了:出來打工,結果被騙到山裡賣掉。我的命運就這樣被握到了人販子的手裡。」郜豔敏跟記者說。「我到下岸村十幾年,生活一直沒有大的改善。這個村子,我來時就是這樣的,現在還是這樣。有時候我想,活下去還有什麼意思呀?我給自己打過許多問號,都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

但是,這個在尚不能把握自己命運的年齡即被人粗暴剝奪了這項權利的女孩,十多年來卻從未停止過改變命運的努力。

「一般的人都會認命,我不會,我只能抗爭。我被拐賣到這後,跑過一次,丈夫追上我,打了我一頓,把我抓了回去。我自殺過3次,第一次是剛來不久,穿著秋衣跳了水,第二次吃的安眠藥,第三次吃的老鼠藥。」經歷了多次死亡威脅的郜豔敏,講到吃安眠藥和老鼠藥時忍不住笑了起來。

「我覺得與其苟且偷生,不如死了算了……在醫院昏睡了兩天,醫生給我灌腸,回到家裡後,又睡了幾天。」郜豔敏輕輕嘆氣。「死而復生後,我就想,是不是我活著還有一點意義,否則,為什麼老天不收我?」

自殺的念頭並非那麼輕易就能打消。2005年10月1日,郜豔敏的母親鬱鬱而終。她去世一周年的那天晚上,郜豔敏在下岸村村口給母親燒紙。「當我特別困難的時候,夜裡做夢都會想到母親,仿佛她在呼喚我去做伴。那時我就感到特別絕望,想追隨母親而去。」

剛到下岸村時,郜豔敏不相信任何人。她不去串門,也不跟任何人講話,完全把自己封閉起來。「因為我受傷害時,最先是兩個女人騙了我,所以,我也不相信女人了。」

記者問:「你想過那兩個女人販子騙過你以後,還會再去騙別的女孩子嗎?想到過她們是否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嗎?」

郜豔敏遲疑了一下,回答:「我沒想過她倆的命運……我相信老天不會總讓她們這麼幸運的。」

得知女兒被拐賣到河北山村做媳婦後,郜豔敏的父母就躺在炕上,整天不動。一年後,郜豔敏獲準和丈夫一起回到家裡。她問父母:「我能不能不回去了?」她抱著很大的希望,不想走了,但她等來的是父母艱難而尷尬的回答。

「父母說,這是你一輩子的事,無論你走哪條路,我們都會尊重你的選擇。但是,希望你首先考慮公公婆婆他們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們就人財兩空了。我說,我們可以還他的錢。父母說,不是錢的問題,他們也是農民,不容易,買你的錢,都是向別人借的。另外,在咱們這個地方,結過婚的女子,再想找個好對象就難了……」

一番內心掙扎後,郜豔敏告別了躺在炕上流淚的父母,跟著丈夫又回到了曲陽縣的深山溝裡。

被兩個女人拐賣,只是郜豔敏一連串人生苦難的導火索,這種苦難至今仍在持續:娘家那裡,她的母親因為女兒失蹤哭瞎了雙眼,很快又得了胰腺癌,不治而終。她的父親得了胃病、腦血栓、骨質增生和老年痴呆症,不得不離開老家,去在鄭州打工的弟弟處養病。如今她的娘家,只剩下90高齡的奶奶和一個殘疾的大伯相依為命。她的弟弟到了結婚年齡,卻連一間房子都沒有。這邊,公公患有關節炎,腦血栓說犯就犯,今年已經送醫院搶救了兩次。婆婆每到冬天就氣管炎發作,下不來炕,家務事全是她忙活。她丈夫弟兄四個,老大一家搬走了,買來的二嫂逃掉後,二哥破罐破摔,如今犯了重案,正在等待法院判決,留下一個9歲的兒子,跟著爺爺奶奶和她這個嬸嬸生活。她丈夫排行老三,體弱多病,如今在山西打工。四弟因娶不上媳婦,「嫁」到外地做了上門女婿,輕易也不回一趟家。

而郜豔敏自己還拖著兩個年幼的兒女。「有時我想,為什麼我這麼小,要讓我擔這麼大的擔子?真不想再擔了!可是不擔又怎麼辦?只有堅持。」郜豔敏跟記者說。

「老三,你要走了,這個家就全完了!我們也知道你難,有時候真的可憐你,擔子太大了……」 郜豔敏的婆婆對她說。

「爸,媽,你們放心。媳婦來了這麼多年,你們應該了解,相信我,我不會離開你們的。」郜豔敏這樣回答她的公公婆婆。

記者問郜豔敏:「你對當初的這個選擇後悔嗎?」

郜豔敏回答:「人都得講良心……我現在不後悔。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後悔有什麼用?後悔也不能挽回這一切。」

郜豔敏並不諱言她與比她大6歲、小學三年級即輟學的丈夫「缺乏感情,沒有一點共同語言」,但她又說:「我為什麼會留下來?是公公、婆婆的善良打動了我。他們對我很好,如果離開他們,我良心上也過不去。有時我也覺得自己懦弱——我是不忍心傷害身邊的每一個人。自從來到她家,我一直努力做個好媳婦,沒想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像別的媳婦,不是跑,就是鬧。」

從大山包圍的下岸村到外面公路,只有短短的六七裡。就這六七裡地的阻隔,郜豔敏12年都沒有走出來。

一件富於象徵意義的事是,如今曲陽縣其他地方都實現了公路「村村通」,卻唯有下岸村的山路依然坑坑窪窪。

當教師,就像換了一個人

400多口人的下岸村,光從外地買來的媳婦就有三四十個。這些外地媳婦對待命運的態度可以簡單分為兩種:一、跑掉;二、不跑。

至今為止,下岸村的外地媳婦已經跑掉了一半,包括郜豔敏的二嫂,村裡沒娘的孩子有七八個。

每次看到別的媳婦跑掉,郜豔敏的心情都很複雜。

「她們走了,留下的孩子怎麼辦?……但我想她們都有難言之隱,反正當初都是被迫來的——如果不是被迫,誰也不會來到這個地方。她們把孩子丟在這,去別處尋找幸福,情有可原。那些留下來的媳婦,也有許多無可奈何之處。」

記者在下岸村採訪時,遇到一個可愛的放羊女孩小芳。小芳今年14歲,小學畢業後就輟學了,在家放羊。她有3個哥哥,大哥和二哥都是小學畢業,只有三哥正念著初中。

小芳的大哥,如今跟郜豔敏的丈夫一起在山西採石場打工,因為弄傷了腳,回家休息了。「像我們這種沒文化的人,只能出苦力。」小芳的大哥蹲在自家空蕩蕩的新房前,苦惱地跟記者說。

剛到下岸村時,郜豔敏被婆家人限制活動自由,幾乎是文盲的丈夫替她去辦身份證,把「郜豔敏」辦成了「高彥敏」,3個字錯了兩個,給郜豔敏如今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

下岸村的學齡兒童一共有50多個,其中十幾個輟了學,在家放羊,只有幾個剛上初中。1994年被拐賣到這裡時,郜豔敏是下岸村文化程度最高的人,12年過去了,這個初中畢業生還是全村文化程度最高的人。


正是這種局面,7年前,郜豔敏開始當村裡教學點的老師。當時,下岸村小學要合併到輝靈中心小學,孩子們上學要翻山越嶺。大點的孩子尚可做到,一二年級的學生只好全部輟學。這種情況下,輝嶺中心小學決定在下岸村設一個教學點,校長馬民家多次找到本村唯一的初中畢業生郜豔敏,懇請她出任教師。

「其他的老師都有鄉裡發工資,他們是公辦教師,我不屬於公辦老師,也不屬於民辦老師,連代課老師都不屬於,我是臨時的。」郜豔敏笑對記者說。

這一「臨時」就「臨時」了7年多。郜豔敏一人教著下岸村教學點兩個年級的十幾名學生。除了語文、算術、自然等正常課程外,郜豔敏還給孩子們開設了音樂課,教他們唱歌;開設美術課,教他們畫畫。幾年來,在附近幾個與下岸村相似的教學點中,下岸村的學生成績都居中上遊。

剛開始,下岸村的教學點在村外一間石頭壘的黑屋子裡,四面透風。冬天來了,郜豔敏就把孩子們叫到自家炕上上課。每到課間休息,她還要去村外擔水給孩子們喝。去年,下岸村教學點得到外界資助,裝修了6間新教室,這裡成了整個下岸村最豪華的場所。

「童年時,我是個樂觀的小女孩。」郜豔敏跟記者說,「自從受了那場刺激之後,就快樂不起來了,覺得沒法見人,開心的時間太少了——只有跟孩子在一起,才會開心。我喜歡孩子們,我給他們帶來希望,他們也給我帶來希望。他們讓我想到自己的童年。」

去年「六一」兒童節,在曲陽縣農民攝影家劉向陽的幫助下,郜豔敏和下岸村小學的孩子們來到北京,觀看了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

郜豔敏高興極了,在火車上又說又笑,像個孩子。從北京回家後,她就給老家的父親打電話,說她到過北京,看到天安門,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

此後,郜豔敏就像變了一個人,變的愛說話了,也開朗了,在她內心深處纏繞了12年的恐懼漸漸消散了,她說覺得自己活著有了意義。

「現在我的信心更大了。」郜豔敏說,「雖然社會上也有壞人,但是好人更多。把自己封閉起來是不對的,要勇敢地面對現實!」

除了給自己的15名學生上課外,郜豔敏還開辦了掃盲班,用禮拜天時間給村裡的輟學孩子上課。郜豔敏和下岸村小學的故事被媒體報導後,各界熱心人的救助紛至沓來,郜豔敏把這些熱心人統統稱作「愛心人士」。她希望「愛心人士」們能結對幫助下岸村的失學兒童,讓他們繼續把書念下去。

村裡的老黨員跟郜豔敏說:「如果我們村的人都像你一樣,村裡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所以,一定要介紹她入黨。2005年,郜豔敏寫了入黨申請書,現在已經是中共預備黨員。

「但是,現在發生了這麼多事情,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批准我正式入黨?」郜豔敏擔憂地說。

「我只想跟孩子們在一起」

「只要我還站在這裡一天,就要幫他們。當然,僅靠我一個人是不夠的。」

在跟記者交談中,郜豔敏提到最多的兩個字是:文化。「除了我,村裡還沒有一個初中畢業生。我覺得沒有文化就沒有出路,只能像他們的祖輩一樣,放羊。」 郜豔敏說,她要盡最大的能力幫助村裡人。

但婆婆對她說:「老三,如果你還像現在這樣,你幹任何事,人家都不會幫你。」

郜豔敏沉默了。她對記者說:「這個地方封閉、保守,一個女人拋頭露面,東奔西跑,就更難了。我在下岸村小學默默幹了六、七年,是為了什麼?現在不但不被認可,壓力反而變得更大了。」

今年7月,當鳳凰衛視請郜豔敏去北京作節目時,「我一路走,一路給自己壯膽,但還是害怕……一出門,我就想起不愉快的事。我特別不願意去石家莊火車站,一去那裡,就想起那兩個女的,頭就像要爆炸似的,我拼命讓自己冷靜,想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郜豔敏難以抑止地哭出聲來,這一年來,媒體的報導給了她新的希望,同時,卻也讓她承受了愈來愈多的奇怪的壓力。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面對此地買賣媳婦這段真實而醜陋的歷史。

採訪中,有當地人對記者說:「媒體對郜豔敏的報導是在揭曲陽縣的傷疤」。而十幾年來,當地政府是否組織過打擊人販子解救被拐婦女的行動,郜豔敏說她並不知道。「自從進了山,十幾年我都很少出去過,我能上哪裡去呀?我就像傻子一樣,與外界一點也接觸不到,什麼都不知道。」

郜豔敏和下岸村小學所映照出的當地教育資源投入嚴重不足的事實,更被一些人忌諱為外界所知。曲陽縣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告訴記者:「郜豔敏的事跡被媒體報導後,縣上一些人很惱怒,說她給曲陽教育系統找了許多麻煩,他們寧願讓孩子們走10裡路去山外上學,也不願讓郜老師再幹這個工作。」

郜豔敏的工資是每月200元。先是每月一發,後來兩月一發,從2004年開始,變成了一年一發。2005年秋天,郜豔敏的母親患胰腺癌住院,她向學校提出把工資開出來,催了幾次都沒開,只好借錢回去了。等到母親病逝,郜豔敏從老家回來後一個月,工資才發下來。

2006年9月,新學期開學,上一年的工資應該發了,但到記者採訪時為止,郜豔敏還沒拿到。此時已被多家媒體報導過的郜豔敏去中心小學詢問時,學校領導說:「鎮上沒錢,有錢就給你發工資了。」

與郜豔敏被拖欠工資的事實可資對比的是:3年前,曲陽縣教育系統因為一名「百萬巨貪」——教育局局長郝成學而在全國名噪一時。郝成學上任教育局長1年半,家裡的存款就增加了100多萬元。2003年6月,郝成學腐敗的劣跡東窗事發,檢察人員從郝家共搜出1000多瓶酒,包括五糧液、茅臺及各類洋酒;搜出61張存摺共206萬元的存款以及11萬元現金;他家的地下室堆滿了大米、食用油等,許多早已過期變質,足足可以裝滿兩卡車……

「郝成學落馬3年來,曲陽沒有專職教育局長,一直由一名副縣長兼任。據說是這個崗位『太熱』,許多人『想』,但人選不好選,只能先空著。於是出現了這樣的情形:這名副縣長不僅主管教育,還分管文化、體育、廣播、旅遊等多項政府工作,精力分散;教育局一名書記負責全面,而又有一名副局長主管人事……」這是河北媒體近期的報導。

自從郜豔敏的事跡被國內多家媒體報導後,有許多人給郜豔敏及下岸村小學捐款、捐物。一些指名捐給郜豔敏的錢,她也送給了更貧困的學生。但有人擔心郜豔敏會「貪汙」這些錢物,今年6月份,鎮政府出面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會,在媒體上公布了電話、通信地址等,全面接收外界捐贈,然而事實是,基金會成立後,捐贈反而減少了。

一位美籍華人給郜豔敏寄來了250美元,信上告訴郜豔敏「這筆錢是給你的,你可根據自己的感覺去使用」。

這筆錢由鎮裡的書記、村裡的書記和郜豔敏三方共同從銀行取出後,直接放進了鎮慈善基金會裡。下岸村村幹部和郜豔敏希望將這筆錢用來給村裡修路,修通那六七裡郜豔敏12年都沒有走出去的坑坑窪窪的山路,但他們跟掌握著基金會的鎮領導協商不好,那些錢取不出來。

今年5月30日《燕趙都市報》報導說:因該報此前所報導的郜豔敏當代課教師的經歷,以及適齡孩子輟學、教育投入不足等問題,暴露了當地教育管理部門的種種漏洞,曲陽縣有關方面為包「家醜」,竟決定取消下岸村教學點,不再聘請郜豔敏當老師。

消息披露後,上百名讀者致電報社,對曲陽教育局這一做法表示不滿。輿論壓力之下,曲陽教育局有關領導重新表示:尊重現實,下岸教學點暫不取消,郜豔敏老師繼續留任。

然而,相關的警報並未完全解除。12年前,郜豔敏初到下岸村時,因為怕這買來的媳婦跑了,她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婆家人的監視。12年後,郜豔敏受到了另外一種監視,同樣令她動彈不得。

下岸村村民們告訴記者,今年7月10日暑假前,縣、鎮幹部在下岸村站崗40多天,阻擋前來採訪郜豔敏的媒體記者。這期間,除了去山外郵局取包裹,郜豔敏不能隨便離開下岸村。9月份暑假結束開學後,輝靈中心小學向下岸村教學點終於派來另一位女教師和郜豔敏共同工作,不過她的主要任務之一卻是注意來訪的記者,及時向鎮裡報告。

在郜豔敏被截回村子,記者被人「護送」出下岸村而來到保定下屬的曲陽縣縣城後,有關人員對記者說:「你還是趕緊走,你不走,我們就一直跟著。」記者只好連夜趕到保定,大部分採訪只能在保定的賓館裡電話進行。

採訪的最後,孤獨的郜豔敏在電話那端哭了,哭泣的郜豔敏說:「我不能預料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內心充滿了茫然。我就像一條飄在河心裡的船,不知道該往哪裡靠岸。」

她說:「我只想跟孩子們在一起,只要不開除我就好。如果等個一年半載,等媒體不太關注了,再開除我,我就只好離開我心愛的講臺……」

被拐女成為鄉村女教師是國家恥辱


2015年7月28日

@新媒體女性 原創



7月28日,因為一篇2013年5月31日發布的新聞報導,網友們炸了。

在這篇名為《[最美鄉村教師候選]郜豔敏: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的報導裡,作者用匪夷所思的邏輯,輕描淡寫地跳過婦女郜豔敏痛苦而恥辱的被拐經歷,轉而讚美她的大愛:「因為她是村子裡學歷最高的人初中畢業,她成了村小學的代課教師,因為孩子們渴望的眼睛,她選擇留在了帶給她痛苦和屈辱的異地他鄉。因為一份本能的大愛,她飽經苦難的生命像美麗的山花綻放。」

一個「痛苦」,一個「屈辱」,就寫完了郜豔敏被拐受虐受家暴的經歷。這篇報導沒有深挖拐賣婦女兒童背後的政府不力和性別不平等的根源,沒有探討為什麼農村的教育條件如此惡劣以及如何改善,只一個勁兒地歌頌郜豔敏的高尚人格,歌頌她的偉大。小編從這篇報導裡只讀到一個信息:「這樣的人越多越好」。

「這樣的人」是指,被拐被家暴被虐待的受害人,看到鄉村教育需要自己,還是毅然決然選擇了寬恕,投身大愛事業。

郜豔敏的故事有如此多的慘烈和蹊蹺,都被報導的作者放過了。例如,郜豔敏曾經多次自殺:

「1994年初夏,18歲的河南打工妹郜豔敏被人以介紹工作哄騙,落入兩個女人販子圈套,後被轉賣、被人凌辱,再以2700元的價格賣到了太行山深處的曲陽縣靈山鎮下岸村,賣給了一個比她大6歲的不識字的羊倌。她曾多次自殺、逃跑,但都沒有成功。」

報導中提到村裡有很多被拐婦女,「買來的媳婦」:

「下岸村偏僻、窮,400多口人的村莊,前些年從外地買來的媳婦就有三十多個。許多媳婦跑掉了,包括郜豔敏婆家的二嫂。」

郜豔敏曾經遭受家暴:

「郜豔敏的生活也不如意,丈夫因為她是買來的媳婦,常喝醉了酒打她,她萬分痛苦,但幾次都沒有逃出村口窄窄的羊腸山路。」

然而作者怎麼會停留在這些藏著血淚的無關緊要的地方呢,ta的目的是要歌頌郜豔敏的原諒、放下、乃至大愛。但令人諷刺的是,作者的歌頌往往只會讓人覺得郜豔敏很可憐,整個村子的厭女症很嚴重,把婦女當做物品對待。

「鄉親們都感激她,沒有人再輕蔑『這個媳婦是買來的』,村人都尊敬地稱她:『郜老師』。」

「丈夫已經知道妻子是個受社會尊敬的「名人」,已經不敢打他了。」

對郜豔敏的歌頌其實和勸受家暴婦女給丈夫一個擁抱、以及規勸女人遵守婦道才能獲得幸福的女德班的邏輯是一樣的,是厭女症的表現。它們都逼迫那些境地已經十分悲慘的婦女尋找一個無可奈何但卻是唯一被承認的解決方法以獲得解脫和幸福,即承認女性就是只有這樣的價值,就是低人一等,就是要遵守做女人的道理,就是要恪守婦道,就是要不離不棄,就是要忍,因為你落到這步境地,是你自己的錯。你被性騷擾,是你的錯,你被性侵,是你的錯,你被拐賣?啊是挺慘的,可是你看,郜豔敏通過原諒和放下最終改變了自己的處境,還成了最美鄉村教師呢。你不原諒?你這人怎麼這麼小氣不高尚呢?要知道被拐賣也有你自己的原因在的!何況你公婆對你這麼好,你還有個孩子,不原諒能怎麼樣呢?

聽說,郜豔敏的故事還被拍成了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呵呵。網友@青鯉君 說得好:「該防止同樣悲劇發生的應該是政府,教育落後就尼瑪掏錢出來辦教育,拐賣婦女兒童就他媽抓起來坐牢。讓一個受害者站出來撐起一片天,演苦情戲,該擔責的全坐一旁感動得抹眼淚,這是十級陽痿了麼?你國真是從上到下被抽象直男癌細胞腐蝕了個透。」


請關注本人微信公共號:zhangyifeideweixin ,或點擊文章標題下的「張翼飛」即可訂閱。會有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輿情分析
    對影片的質疑也波及到對演員王力可,質疑她出演這樣一部粉飾拐賣婦女的電影,有「幫兇」的嫌疑。至此,報導和電影同時進入到了公眾輿論的視線,並引爆網絡。被拐女變身鄉村教師,不能止於感動  《南方都市報》:不管從什麼角度講述郜豔敏的故事,是清理出感動中國的事跡,還是深挖出販賣人口犯罪的鏈條,甚或強調地方維穩、教育發展等結構性的議題,都不能遮蔽郜豔敏半生苦難的現實。在苦難和罪惡面前,感動更像是一種無知甚至是惡意的消費,郜豔敏從被拐到成為臨時教師,我們決不能止於感動中國。
  • 被拐女性怎樣成為「最美鄉村教師」?
    受害者先得變成忍耐者郜豔敏不懂反抗,甘願承受?距離郜豔敏被拐,已經過去了21年。河北宣傳部門出示被拐女教師籤名信:我想平靜的生活可是,如果對郜豔敏21年的被拐生活做一次掃描,更容易得出她是「不懂抗爭,只會接受現實的懦弱者」,還是
  • 郜豔敏一直在和命運抗爭,但最終為什麼決定不走?
    為永久消滅當地這種現象而默默努力的人,起碼有一個,不是別人,正是郜豔敏。006年冬天,我去河北保定曲陽縣下岸村採訪郜豔敏,寫了《尷尬的榜樣》一文(點擊題目可看)。我要不謙虛地說,在所有關於郜豔敏的報導中,本文是寫得最好的一篇。那次採訪受到當地很大的阻撓,郜豔敏被縣鄉幹部截回家中,我被押送出境。深夜,在從曲陽去保定的車上,朋友問我此時有何感觸?
  • 郜豔敏:書寫園丁傳奇的被拐婦女
    郜老師近40歲,看起來卻像個孩子。小小的個頭,比學生們高不了多少。她嗓音甜美,還有一雙總是笑著的眼睛。  然而許多年前,郜老師並不是老師,她只是一個買來的媳婦兒……    ■18歲的她,被丟棄在舉目無親、與世隔絕的山村裡  郜豔敏原不屬於這裡。
  • 郜豔敏,人生跌宕
    一個男孩坐在家門口的大石頭上擺弄手機,他在網上看到了本村郜老師的故事,在此之前他不知道郜老師是被拐到村裡的,他說文章裡一些地方說得不對,指出幾處。男孩上小學的時候,郜豔敏和另外一個輝嶺村來的老師在村上教書,他覺得兩個老師都很好,但在一篇報導裡,另一個老師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注意來訪的記者」。這進入到一個尷尬的故事,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不足以理解其中的複雜。
  • 被拐女成為鄉村女教師經歷回顧 曾在深山被強暴
    最美鄉村教師候選人郜豔敏  7月28日,這篇名為《最美鄉村教師候選郜豔敏: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的報導被網友翻出,引發巨大爭議。  河南姑娘郜豔敏也重新回到公眾的視野,她在21年前被拐賣到河北曲陽下岸村,受盡磨難後成為該山村小學唯一的女教師…  這篇報導對郜豔敏這樣歌頌:「因為她是村子裡學歷最高的人——初中畢業,她成了村小學的代課教師,因為孩子們渴望的眼睛,她選擇留在了帶給她痛苦和屈辱的異地他鄉。因為一份本能的大愛,她飽經苦難的生命像美麗的山花綻放。」
  • 中國有千萬郜豔敏,但只有一個餘秀華
    本來不準備再講這個,作為一個遠在天邊的口炮黨,我個人並沒有能力幫助郜豔敏及她背後的姐妹們走出修羅地獄般的人生,而關於什麼是天賦人權與是非標準,關於媒體操守和政府責任,我國知識界媒體界已經釐得很清楚了。如果你不知道郜豔敏是誰,請自行搜索最美山村女教師+被拐賣的組合關鍵詞。既然本不想寫,怎麼又來叨逼叨?
  • ✰被賣拐女子成最美山村女教師感動全國?別強X我三觀好麼!
    「最美鄉村教師候選」郜豔敏: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她在打工途中被人販子拐騙,賣到了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大山深處,她曾用生命抗爭,但沒有能逃離偏僻的小村莊。因為她是村子裡學歷最高的人初中畢業,她成了村小學的代課教師,因為孩子們渴望的眼睛,她選擇留在了帶給她痛苦和屈辱的異地他鄉。因為一份本能的大愛,她飽經苦難的生命像美麗的山花綻放。
  • 被拐孩子的尷尬:親父母不留福利院不收養父母不舍
    8月20日,徐州鐵路警方宣布破獲一起重大拐賣嬰兒案,10名被拐嬰兒全部獲救。然而,看似皆大歡喜的故事,卻很快又陷入到另一團矛盾和尷尬當中。北京青年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些被解救嬰兒的親生父母並不願將孩子接回,而鏈條另一頭的收養戶又強要挽留,孩子們有家不能回,民政部門又拒絕收留,目前只能留在買嬰人家中。
  • 尷尬的教師,尷尬的教師節
    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小學特別是幼兒園老師禮物會收到手軟的同時,在高校,教師節卻顯得有些冷清,只有部分老師能收到學生的禮物或祝福信息,大部分老師感覺這個教師節和自己並沒有太大關係。而大學生對於老師的依賴很小,所以也不需要來這虛套了。
  • 幼兒園教師專業思想的主動修煉——榜樣模仿
    榜樣模仿:讓專業理念與師德體察習得中生成通過對他人作為師德榜樣的體察、習得和模仿是幼兒園教師促進自身的專業理念與師德生成的有效方式。模仿是人的一種本能.師德榜樣則是那些在師德和專業理念方面具有典型成就的教師。
  • 在職7年教師被校長開除,教師的做法讓校長很尷尬
    同事小洋已經在這所學校教書整整七年了,她一畢業就來了這所學校,可以說為這所學校做了很多貢獻,但是最近校長要開除她了,校長為什麼要開除她呢?她在這七年裡,盡心盡力,把全部都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生身上,一心一意為學校著想,對學生更是細心照顧。
  • 21被拐兒童昨回昆(組圖)
    為了解救更多的被拐兒童,民警們把當地看守所當做臨時的家,在悶熱潮溼的房間裡一呆就是1個星期,餓了吃盒飯,困了就靠在椅子上休息一會,只有在審訊工作告一段落時,他們才感到極大的疲倦和身體的不適。  民警充當「臨時媽媽」  在解救過程中,有些收買了被拐兒童的家庭、家族,一聽說要把他們花錢買來的孩子帶走,說什麼都不同意,有的甚至圍攻前來解救的民警,有的乾脆將孩子轉移到別處或藏匿起來。民警們在進村解救時,遇到異常艱難的情形就只好先撤出來,再尋機解救,等找準機會再將孩子「搶」出來。孩子解救出來後,民警們又擔負起看護這些被拐兒童的責任。
  • 被拐女孩和負罪養父的故事,不值得你哭
    為了幫養父治病,她放棄了美國伯克利大學的博士學位,去了正在研究對抗皮膚癌藥物的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sakai,並最終成功研製出了一款抗癌藥,挽救了養父……全文的最高潮處這麼寫著:他的精心呵護培養,讓我這個「被拐來的女孩」獲得了上學讀書的機會;我對他的怨恨,成了奮發讀書的動力;而他的病痛,竟然激發了我挑戰世界性難題的勇氣,意外地登上了以往不敢企及的醫學高峰!
  • 涉及湖北11名兒童被拐案有了新進展,4名被拐孩子找到了回家路
    18年前湖北11名兒童被拐,他們的父母也有著這樣令人心痛的經歷。2002年至2003年,湖北省黃岡、黃石、鹹寧等地發生拐賣大案,11名兒童被拐!公安部掛牌督辦,湖北警方成立專案組,奔赴四川、廣東等地尋找。2002年,湖北警方找到了其中一名兒童,但是還有10名兒童沒有下落。18年來,專案組奮力攻堅,案子不破、專案不撤,他們從來沒有放棄尋找這些孩子。
  • 【教師手記】王麗玲:堅信榜樣的力量
    堅信榜樣的力量--講、說、評課活動有感王麗玲場場秋雨帶來了陣陣的寒意,卻阻止不了我們教師對課改的火熱追求,為了更好地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有效實施,我校教研室組織了講課、說課、評課活動,接到通知後,我組成員認真鑽研教材,努力學習課標,齊心協力備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打造出了一節節精彩紛呈的智慧課堂
  • 多地發生兒童被拐案件?老謠又來,這次已快跑遍全國
    不僅如此,還有「張豔2歲女兒被拐」「何偉5歲兒子被拐」「蔡明健3歲女兒被拐」……事發地點涉及湖北、湖南、廣西等地。但經各地警方核實,網傳信息均不屬實。查證發現,這類謠言在網絡流傳已久,各地警方也已多次闢謠。然而,類似謠言每隔一段時期就會變換姓名、地點、聯繫方式等關鍵詞繼續傳播,「要求轉發、懸賞金額」的橋段卻基本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