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千萬郜豔敏,但只有一個餘秀華

2021-03-02 賈嘉


你也許沒辦法救她,但別用受虐慣性來說她。

本來不準備再講這個,作為一個遠在天邊的口炮黨,我個人並沒有能力幫助郜豔敏及她背後的姐妹們走出修羅地獄般的人生,而關於什麼是天賦人權與是非標準,關於媒體操守和政府責任,我國知識界媒體界已經釐得很清楚了。如果你不知道郜豔敏是誰,請自行搜索最美山村女教師+被拐賣的組合關鍵詞。

既然本不想寫,怎麼又來叨逼叨?特別抱歉,原因很簡單,就是下午一不小心看了一個群聊,被激憤的群情嚇到了。

群情激憤的緣由,是一篇叫做《貧窮導致的愚昧並不是惡》的文章。這篇文章裡,作者用自己農村生活的親身經歷,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農村買賣媳婦的根源在於窮和信息的閉塞,他們也是受害者,懲罰可以解決個案,但不能讓他們真正擺脫愚昧,只有改變貧窮和閉塞的現狀,才是根治之道。

對於這篇文章的觀點,一方面,有人質疑說,農村人一點都不愚昧,他們精著呢,都知道怎麼裝窮裝傻逃避追責和謀取利益;另一方面,有更多人說,對於那些作為罪惡幫兇的村民,不管再窮再愚昧,只要作了惡,就應該追責到底,絕不姑息。總之,窮不是惡的藉口。有激憤者,甚至可以引申到對人性的絕望,仿佛我們應該像《狗鎮》裡遭遇村民集體暴力的外來女子grace一樣,在最終獲救的時刻,用突突突的方式屠掉整個狗鎮,只留下一隻狗。

確實,窮不是集體之惡的藉口,法律正確,更政治正確。那些集體作惡的人私刑審判了郜豔敏,他們要付出代價,天理公道。

只是,在郜豔敏的案例裡,指望她像黑社會老大千金grace一樣以暴制暴是不可能的。而且,她的遭遇與grace的可比性也值得商榷。而那些制止過郜豔敏逃走的村民們,那些包庇甚至助長婦女買賣行為的村民們,那些為了傳宗接代而買賣媳婦的村民們,是否與狗鎮的居民一樣,明知道自己在作惡仍然肆無忌憚嗎?他們是真的愚昧,還是裝傻?

就在今天,有一條新聞提到,郜豔敏向記者訴苦說,當地官員轉告她,你在網上被人說成是國家的恥辱。無論這個「恥辱論」是不是官方別有用心的動員方式,但是,作為一個全村唯一能當得了教師的人,郜豔敏自己並不能理解這種恥辱的含義,她不能自己上網求證,也沒有一點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和抗議的意思。她是真不懂,還是裝傻?

愚昧的反義詞,從來就不是精明。想想那些每到過年就出現的如何對付故鄉父母親戚的貼子吧,那些老於世故的長輩們,即使再精明聰慧,也無法跟你聊什么女權什麼丁克什麼普世價值什麼自由意志,他們打死都不肯理解:你他媽都在城市過上好日子了,為什麼還不結婚生孩子?

也許你會反駁說,他們可能不知道天賦人權普世價值,但他們一定知道買賣人口犯法。我只能說,孩子,你圖樣圖森破了。

比起中國新一代的城市群體,農村人對中國傳統觀念的繼承,比我們想像的要多;而他們對法律甚至某些政策的無視,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他們所敬畏的東西,也許有傳統熟人社會所建立的契約機制,也許有對權力或者權力者本人的崇拜與懼怕,也許有對某些自然而然形成的鄉約規則的遵守,但絕對沒有法律

簡單地說,中國的農民兄弟們,從來不會因為一件事犯法就絕不去做。這一點,相信用農村包圍城市政策奪取全國政權的毛澤東老師一定深有同感。當他奪取政權之後,打壓了他年輕時仰慕甚至想要成為的知識分子群體,然後把千萬大學生送到了農村。那群知識分子裡,就有今天給我們制定核心價值觀的老師,以及拿著尚方劍震懾百官的先生。我一直相信,每逢佳節,新聞聯播裡的各種訪貧問苦,也是一種重要的穩定維護方式。

關於農村對法律的漠視和對鄉土規則的奉若神明,如果有人看過一部老電影叫做《被告山槓爺》,相信你們能理解這一點。跟那部電影的拍攝年月相比,今天稍微偏遠一些的村莊,又能有多大的進步呢?


包庇犯罪,正是這種對法律漠視的體現,而且,比起法律來說,一個仍然處於人情社會的社群,傳統與原則顯然更為重要,比如傳宗接代。為了實現那個在我們看起來很愚昧的傳宗接代理念,他們豈止可以違反法律甚至可以對抗國家最高權力公然跟國策對著幹

是否還記得那個從春晚一直紅到大江南北的小品《超生遊擊隊》?兩個農民為了生孩子,從家鄉逃到海南島,從海南島跑到吐魯蕃,又從吐魯蕃跑到少林寺。觀眾會嘲笑這對夫妻的愚昧,也會佩服他們的執著和機警,在這裡,愚昧和精明,是一對雙胞胎,而不是對立的存在。而這個小品裡講的故事,有無數的事實可資證明。作為一個親身感受過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的苦痛的人,我非常能理解那種作為中國農民的彎扭與執拗。比起傳承祖先香火,比起增加更多勞動力來生存,比起再生一個女兒用來給兒子換媳婦,國家政策算個毛,法律又算個毛?


一個至今信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土地,一個仍然不能把崇拜權力與尊崇法制的土地,出現那種集體的罪惡,絕非不可理解。他們跟我們,真的處在這個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

在發展大城市追求GDP的大潮流下,那些凋蔽的農村,那些冷漠的鄉鄰,那些只有靠人販子挽救的光棍們,都是曾經被犧牲的一群人。在依法批判他們的同時,必須想到的一點是,他們的生活,是我們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衡量的。


你還別不服,我們不能理解郜豔敏為什麼選擇留下,正如我們不理解畢節四個孩子為什麼選擇自殺。

僅僅靠嚴打式的懲罰,可能會讓村民們認識到法律的無情,但未必能讓他們真正認同並主動維護弱者的權利,如果那百萬級的男性光棍仍然在村莊裡嗷嗷待哺,自然會有衝著利益去拐賣人口的冒險者。鬧到最後全村包庇一個罪犯的情形,你真的能依法全村突突突嗎?只要有一天,我們眼中的罪人,還是他們眼中的人民救星,這個世界就永遠不會好。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需要承認無法真正拯救郜豔敏,我們可以把她與非法的家庭強行分開,可以下狠手去懲治所有能夠找到的主犯和幫兇,甚至可以號召給她捐款作為生活保障,但誰都無法許她一個可執行的未來。所以,我相信郜豔敏是真的不想離開那個村莊,也許對孩子的責任是考慮之列,對公公當年把她買離人販子火坑的感激也在考慮之列,甚至,作為一個來自一個農村而又被拐到另一個農村的女子,也許還有她對某種價值體系的理解因素,但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娜拉出走以後該去哪兒?難道去延安投奔革命?

你也許不能救她,但別用受虐慣性來說她。

真的,我特別希望真的有辦法拯救郜豔敏,畢竟,一個成功的先例,意味著鋪一條人人都可以行走的大道。但事實或許很殘酷,對於千萬個郜豔敏來說,真正的救贖,或許只能寄望於環境的改變。也許你會說,tmd,又是公知那一套,把一切推給制度,推給觀念,推給時間。不過我想說的環境,並不只是這一點。

觀念的改變確實需要時間。當那些打工的農民二代進入城市,即使被歧視,即使因為戶籍原因不得不返回農村,但他們的觀念,必定會與老一輩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他們會給農村的生存帶來另一種可能。

如果你耐不得代際的變遷與等待,也許,還有另一種方式。

今年,關於中國農村,最勵志的題材莫過於患病的女詩人餘秀華的異軍突起,她不僅詩寫得好,人人都為她的聰明應變點讚,她的詩集甚至是香港書集的焦點之一。為什麼她能有今天的成就?天才兩個字是無法概括的。

在關於餘秀華的全方位各種記述中,我們知道,她因為生病的原因,完全無法從事一般孩子必須早早擔起的農活甚至家務,先是父母養著,然後又為她找了一個上門的丈夫。她的婚姻並不幸福,家庭也不富足,但是,她有一臺電腦。她有足夠的時間讀書上網,與他人交流,甚至擔任網絡論壇的版主。如果她只有詩寫得好,我們還可以用才華解釋,但所有見過她的人,相信都會意識到,她從未脫離這個時代。城市裡人們說的語言,她都懂得,文壇裡的那些破事兒,她也心知肚明。

郜豔敏不懂得,那個國家恥辱的詞並不是在說她本人,她恐懼成為村民中被人側目的另類,也害怕因為自己而引起的種種不測後果。城市與鄉村的鴻溝,被交通拉開,被政策隔離,被意識區分,但是,在今天,餘秀華的例子證明,有更方便的填平鴻溝的方式。話說,作為一個在網絡公司混飯吃的文科生,我一直認為,碼農們值得更高的工資與更好的待遇,因為他們的一小步,才是世界的一大步。他們也許未必有啟蒙意識,但他們擁有讓打破信息控制,讓啟蒙更有效率傳播的載體。

真正的恥辱,不是愚蠢地把郜豔敏當成正能量典範的媒體,也不是那些21世紀了還在愚昧地與法律作對的農民,而是我們一邊喝著星巴克感嘆二元社會格局造成的農村凋敝孩童自殺,一邊往這些精明狡猾的農民的臉上吐唾沫,甚至恨不得把那些集體作惡的農民兄弟除之而後快。

胡適先生當年說,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如果因為發展而造成的原罪和對立無法立即解決,那麼,多一些實踐和對話,也許做得到?哪怕你想讓一個吃人部落放棄享受人肉料理,也要給他們送幾頭羊去吧?


大家好,我還是那個暴躁而羅嗦的少林洗地僧。

本文開頭和結尾,都借用了《狗鎮》的劇照。

關於這部電影引申出的思考,已經到了政治層面,推薦大家看看。

洗了3000多字的地,我真是辛苦了。謝謝自己。

相關焦點

  • 郜豔敏,人生跌宕
    5月13日,鄉村教師郜豔敏護送孩子們放學回家從河北曲陽縣靈山鎮到下岸村只有6公裡路,稍有顛簸,汽車從鎮上一路開過去,越走越荒,泥路僅能容得下一輛車通過,隔一陣子就是一個低洼的大坑,剛剛下過雨,不知深淺的司機遲疑著不敢過去。直到接近村子的時候,才看到幾個孩子嫻熟地騎著電動車,後座上坐著夥伴,笑鬧著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穿梭。
  • 尷尬的榜樣:郜豔敏,被拐來的教師
    ……但我想她們都有難言之隱,反正當初都是被迫來的——如果不是被迫,誰也不會來到這個地方。她們把孩子丟在這,去別處尋找幸福,情有可原。那些留下來的媳婦,也有許多無可奈何之處。」 記者在下岸村採訪時,遇到一個可愛的放羊女孩小芳。小芳今年14歲,小學畢業後就輟學了,在家放羊。她有3個哥哥,大哥和二哥都是小學畢業,只有三哥正念著初中。
  • 郜豔敏:書寫園丁傳奇的被拐婦女
    交通極不便利,教學條件又極差,分配到這裡的3名教師先後離開。這不,開學都好幾個星期了,下岸村的孩子們卻無學可上。馬校長急得團團轉,只好在村裡找代課老師。他找遍全村,近400口人裡,只有郜豔敏一人是初中畢業生,其他人最多不過小學畢業。
  • 餘秀華寫給馮小剛的情詩,只有4個字,網友評:有一種秀叫餘秀華
    多年前,著名現代詩人北島寫過一首名叫《生活》的小詩,全詩只有一個字:網。對於這首詩想表達什麼意思,北島先生倒是沒有解釋過太多,但不少詩迷卻認為這是一首涵義很深的作品。甚至有人寫了幾千字的文章來解釋這個只有一個字的小詩。當然,也有自認為理智的朋友認為,這些人也太能過度解讀和聯想了吧!這比當年我們上學時做閱讀理解,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還想得多!其實北島的這首詩還不算是最短的作品,文壇還出現過無字詩。一位叫樂詩的現代詩人,曾寫過一首《空空如也》,全文硬是一個字都沒有,還讓他在圈內小有名氣了。
  • 郜豔敏一直在和命運抗爭,但最終為什麼決定不走?
    為永久消滅當地這種現象而默默努力的人,起碼有一個,不是別人,正是郜豔敏。006年冬天,我去河北保定曲陽縣下岸村採訪郜豔敏,寫了《尷尬的榜樣》一文(點擊題目可看)。我要不謙虛地說,在所有關於郜豔敏的報導中,本文是寫得最好的一篇。那次採訪受到當地很大的阻撓,郜豔敏被縣鄉幹部截回家中,我被押送出境。深夜,在從曲陽去保定的車上,朋友問我此時有何感觸?
  • 「腦癱詩人」餘秀華,給馮小剛寫情詩,通篇只有4字:不打誑語
    而我國,也有這樣一個人,她是一名腦癱患者,卻給中國詩壇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她就是我國的農民詩人——餘秀華。餘秀華出生在1976年的湖北鍾祥,因為出生時倒產,導致了她腦癱,從此口齒不清、行動不便。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在長大後卻寫下《馮小剛導演,我愛你》這樣的詩,讓人議論紛紛。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餘秀華又為何要寫出這樣直白的詩?
  • 在人間| 餘秀華:一個女人沒有愛情,就沒有任何人可以打敗
    登上十層又十層樓梯,聞到淡淡的薰衣草洗衣液的味道,便到了餘秀華的地盤。 二樓有三間房,餘秀華住中間。 餘文海住樓下,一般不上樓。 除非看不慣餘秀華馬馬虎虎地打掃衛生,他才上樓一趟,邊罵邊擦。2017 年母親周金香去世,在荊門工作的兒子周末才回來。平日裡,餘秀華只有父親作伴。掃了一半地,餘文海買了早餐,回屋給餘秀華送上樓,自己則坐在餐桌邊就著啤酒吃完。
  • 作家沈睿:農村女詩人餘秀華是中國的艾米麗·迪肯森
    餘秀華昨晚睡前看了一眼微信,一個朋友轉了《詩刊》推薦的一個詩人,題目是《搖搖晃晃的人間——一位腦癱患者的詩》,題目刺眼,讓人不舒服,不知道寫詩與腦癱有什麼關係我又再讀了一遍,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讀完了,我在床上坐直了,立刻在微信上轉這位女詩人,並寫:這才是真正的詩歌!什麼是詩歌?怎麼寫詩?餘秀華在這十首詩的後面有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並回答這個問題:「我從來不想詩歌應該寫什麼,怎麼寫。當我為個人的生活著急的時候,我不會關心國家,關心人類。當我某個時候寫到這些內容的時候,那一定是它們觸動了,溫暖了我,或者讓我真正傷心了,擔心了。」
  • 腦癱女詩人餘秀華:穿越大半個中國去讀你
    2009年開始寫詩,代表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經過墓園》、《搖搖晃晃的人間》等,作品被《詩刊》微信號發布後,她的詩被熱烈轉發,人們讚嘆她詩歌裡的文字質樸滾燙、直擊人心、有力量。  她在現實世界裡直接、莽撞、痛感十足。  餘秀華沒想到,讓自己走紅的會是一首關於愛情和肉體的詩。  她是一個女人,農民,腦癱患者。
  • 餘秀華成名後,給丈夫下最後通牒:今天離給15萬,明天只有10萬
    然而,卻有這麼一位女子,她出生於一個封閉落後的農村,天生就患有腦癱,被父母強行婚配給了一個光棍男子。 期末考試時,老師給她的試卷畫上了大大的鴨蛋,這徹底擊垮了餘秀華心中最後的防線,「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還沒有一個好的結果?」餘秀華不甘心的想著。
  • 「詩可以興,可以觀」 也談餘秀華
    在我看來,這些爭論是在三個層面展開的,一是如何看待作為媒體事件的餘秀華,二是如何看待餘秀華的詩歌,三是如何看待詩歌界對餘秀華的批評。對於第一個層面,應該是最容易取得共識的,對於餘秀華被貼上「腦癱詩人」、「農民詩人」等標籤,對於媒體轟炸式地連番造訪她的村莊,討論者普遍表示反感,也擔心她的平靜生活被打破之後,是否仍能像從前一樣生活、寫作。
  • 餘秀華不是中國最好的詩人,但是最打動我的詩人
    餘秀華身上有天然的衝破框架的能力,獨立感受和獨立表達的能力,那種不在任何事物面前失去自我,不在任何事物——親情、倫理、教條、掌聲、他人的目光以及愛情面前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個「不怕疼的人」面前,世俗意義上的條條框框都土崩瓦解。她處於低微,依然強大。
  • 餘秀華盛讚的3句名言:有才華的詩人,連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子的一種感受,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看餘秀華的詩集。因為俗氣和接地氣,因為詩句的不做作開始喜歡上了她的詩。很多人對餘秀華的詩還是抱著一種疑問,那就是餘秀華的詩歌為什麼毫無美感卻能吸引住大批的年輕詩歌愛好者,它詩句背後的魅力究竟在哪裡?不是華麗的詩句,更不是修飾手法用得多高明,讀餘秀華的詩,你會感受到一種痛罵的快感,尤其是當她的詩句裡面有一些露骨的詞出現時,你就會能立刻感受到屬於餘秀華獨有的精神時刻來了。
  • 餘秀華再次給李健寫情詩:把他比喻成小星球,互相之間有引力
    詩人餘秀華在大家的眼中出現,其實這也不奇怪,畢竟她本人就像她的詩一樣,寫的是生活寫的是對於現世的一種討論。不過一直有一些輿論發生在餘秀華的身上,用她自己卻從來都不當一回事情。可能是她的個性就是如此,不向命運低頭,更不為了半點別人而活著。
  • 餘秀華,痛苦與甜蜜,都在詩歌裡綻放
    餘秀華,曾經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女性。她因出生時倒產而造成腦癱,口齒不清行動不便。她只念完了高中,在19歲的時候,在家人的安排下與一名大她12歲的男人結婚。沒有愛情,只有生活。不能擺脫的殘疾,和不能改變的命運一樣,讓人絕望。
  • 餘秀華:我感謝自己卑微而鮮活的存在
    詩人餘秀華那是2014年底,一首《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讓餘秀華一夜爆紅。此後餘秀華相繼出版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搖搖晃晃的人間》《我們愛過又忘記》。幾年過去了,餘秀華詩集總銷量達40餘萬冊,為20年來詩歌銷售之冠。
  • 餘秀華不顧批評繼續寫「黃詩」,可敬還是可恥?背後隱情令人唏噓
    「你說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不想千裡迢迢去睡她?騙鬼,鬼都不樂意。當然我也可以把《超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改成《穿過大半個中國去愛你》,虛偽不?」餘秀華在《我和範儉不得不說的故事》的一篇文章裡,發出了聲嘶力竭的咆哮:「我把全中國的男人都睡了,也比這些人純粹,乾淨。」
  • 李白夜訪餘秀華,看身體如何升起月亮
    汪倫是個門兒清,他說:「餘秀華的詩歌善寫月亮,是不是跟老師您學的啊?她有一句寫身體能升起月亮,這不是胡扯嗎?恰值月掛中天,咱們現在就去她家,看她的身體是如何升起月亮的?」好主意!李白連連稱妙。餘秀華見到李白,又驚又喜。
  • 詩人餘秀華《身體裡的子彈》詩歌賞析
    賞析評讀詩人餘秀華的詩,說實話是有顧慮的,評不好要挨罵的。因為關於她的作品備受爭議!有人說,她是偽詩人,幕後有操筆手;也有人說,她的詩是真實的,把身邊常見的事物寫進作品裡,而且寫得很美。但我認為,她的詩是一種生活方式,詩人餘秀華也不例外!然而有的人把她貼上"腦癱詩人"的標籤,其實這是對她不公平的。《身體裡的子彈》作品中,"我的身體裡有一顆子彈/對準我的絕望",難道是詩人曾經對命運的闡釋?!"我身體裡的子彈/也對準我的欲望",難道是詩人對未來有所表達?!"在我的許多夢裡/你從一具白骨開始走向世界",難道是詩人徹頭徹尾的感悟?!
  • 封面會客廳丨餘秀華①「當愛一個人時候,靈魂是在上升,不是沉淪」
    但餘秀華的出現,卻點燃了不少年輕讀者讀新詩的熱情。11月15日,詩人餘秀華來到成都文軒BOOKS書店,做了一場詩歌分享會。雖然吐字發音有點艱難,但她妙語如珠,幽默風趣,多次逗得現場哈哈大笑,掌聲雷鳴。五年前,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刷爆朋友圈,餘秀華一夜之間火遍大江南北,之後出書也是一本接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