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雲雷
最近圍繞餘秀華的詩歌,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在我看來,這些爭論是在三個層面展開的,一是如何看待作為媒體事件的餘秀華,二是如何看待餘秀華的詩歌,三是如何看待詩歌界對餘秀華的批評。對於第一個層面,應該是最容易取得共識的,對於餘秀華被貼上「腦癱詩人」、「農民詩人」等標籤,對於媒體轟炸式地連番造訪她的村莊,討論者普遍表示反感,也擔心她的平靜生活被打破之後,是否仍能像從前一樣生活、寫作。應該說這樣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不過在這裡,也存在一個悖論——如果沒有媒體的報導,又有多少人會關注餘秀華和她的詩歌呢?當然現代媒體也有自身的邏輯,作為事件主角的餘秀華其實並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在這個意義上,對於餘秀華和她此後的生活與寫作,或許我們也只有理解和祝福。
接下來我想主要談談後兩個問題,但在談論之前,我卻感到頗為躊躇,雖然寫作文學批評多年,但對於詩歌,我卻很少置喙,詩歌仿佛是屬於另一個專門領域的,作為一個門外漢,或許我缺乏專業上的自信、敏感與判斷力。但我想,過於細緻的專業劃分,可能正好是我們這個時代及其詩歌的一個重要問題,我想我也可以門外漢的感覺,談談對餘秀華詩歌的理解。在我看來,餘秀華的一些詩歌是極為優秀的,像那首廣為流傳的《我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無非是這朵花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這樣的句子,精準,抽象,傳達出了微妙的生命感受,但又不止於此,在我看來,這首詩最值得欣賞之處,在於完成了兩個難度極大的跨越,一個是個人私事與時代經驗的連接,一個人的性與情感經驗,並不必然是與時代聯繫在一起的,但這首詩卻以「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方式,將極細微之事與極宏大之事勾連在了一起;另一個是猥褻與純真的連接,在情感態度上,作者以「去睡你」這樣大膽的表述開頭,看似猥褻,但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她的純真、執著與激情,又混雜著對時代的複雜感受,在這個意義上,這首詩是一首「複雜的詩」,但在複雜中又有超越其上的純粹。《我養的狗,叫小巫》是另一篇值得關注的詩歌,這首詩寫出了一種在男女關係中複雜的屈辱體驗,聽話的小巫,死去的外婆,強勢而蠻橫的「他」,以及不得不承受羞辱與暴力的「我」,構成了豐富的張力。這首詩以「我」與小巫去外婆家路上為線索,閃回幾個片段,在直白的敘述中蘊含著深厚的情感體驗。還有一些詩歌和句子,也顯示出了餘秀華的才華,不一一列舉。
最後談一下對詩歌界批評的看法,我們看到,無論是沈浩波與沈睿的爭論,還是徐敬亞、韓東、伊沙等人的言論,都顯示了一種強烈的精英意識,他們都有對詩歌的一整套觀念,以及因此而具有的一種優越感和價值判斷。但就我的理解來看,每一個詩人的詩歌觀念都是獨特的,都是歷史地形成的,都有其合理性,但另一方面,這也束縛了他們對另外的詩歌的理解,當他們談論詩歌應該如何的時候,其實是在談論經典作品或理想中的詩歌,甚至只是在談論詩歌的技術,而這樣的談論在面對新的詩歌或美學經驗時,可能是無效的。在我看來,中國現代新詩自發生以來,在傳統詩歌與西方詩歌的巨大陰影下,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或自足的美學傳統,不斷「斷裂」的歷史與高度分化的社會結構,讓當前的中國新詩及其美學處於一種分裂的狀態,我們很難以某一種固定的詩學觀念來解釋一切詩歌。面對這一狀況,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從具體的詩歌經驗出發,探討新的美學可能性的生成。在這裡,我想至少有兩個方面是值得思考的,一是詩人是否以及如何將獨特的生命體驗轉化為了詩歌;二是,詩歌是否能為讀者帶來新的審美因素?在這個意義上,「詩可以興,可以觀」的古訓值得我們重新思考。我也覺得,至少在這兩個方面,餘秀華的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體驗,至於技術或詩歌觀念,則並不必過於重視。
本公號文章均屬原創,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關注北青藝評的前提下,回復下方紅字可以查看精選往期內容
1月
一月文藝資訊
美人
曾經迷倒過愛因斯坦的女人長什麼樣
媚娘
關於「封胸」與瑪麗蘇宮鬥
融合
法國暴恐事件後從電影進行的思索
月曆
一瓶君製作的2015電影月曆
商道
時評劇評?您自己辨別
金球
金球獎完整片單+評介
所有的文藝老中青們,敬請關注北青藝評,與我們一起交流一切文藝!商業合作:請直接留言或郵件至bqwypl@y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