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豔敏不走,是她做過無數次艱難的權衡,最終做出的選擇,而並不是有些網友想像的那樣——能走也不走,善良到了愚昧的地步!大家這麼憤恨拐賣人口和買賣婚姻,但是你知道嗎?為永久消滅當地這種現象而默默努力的人,起碼有一個,不是別人,正是郜豔敏。006年冬天,我去河北保定曲陽縣下岸村採訪郜豔敏,寫了《尷尬的榜樣》一文
(點擊題目可看)。我要不謙虛地說,在所有關於郜豔敏的報導中,本文是寫得最好的一篇。那次採訪受到當地很大的阻撓,郜豔敏被縣鄉幹部截回家中,我被押送出境。深夜,在從曲陽去保定的車上,朋友問我此時有何感觸?我說:「我為郜豔敏的安全擔憂,並且覺得對不起她。我們本來是想來幫她的,沒想到給她帶來了更多的麻煩。」我想,我們離開曲陽就沒什麼危險了,但郜豔敏一直生活在那裡,跑不出人家的手掌心,她的日子才真正難過。到達保定酒店後,我又打電話採訪她,聊了好久。我感覺郜豔敏就像一隻驚恐的小貓,讓人為她揪心。不過,也許這麼多年來都在驚恐中度過,她早已習慣了,此時竟流露出樂觀的心情來。電話裡,郜豔敏一邊說,一邊不停地笑。我問她笑什麼?她說,跟你們這些愛心人士交談,感到高興。她上學時的成績是拔尖的,家裡的獎狀貼滿了一面牆。她想出來打工,父母都不同意,覺得女孩子出去不方便。她被拐賣的消息傳來,父母躺在炕上整天不動,叔叔怪她:如果不是你個性強,非要出來打工,不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她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因為第一步就走錯了——出來打工,結果被騙到山裡賣掉了。這對她是致命的打擊。有些網友不解,認為郜豔敏性格軟弱,才會有今天。不,她個性非常堅強,一直在跟命運抗爭。她跑過一次,自殺過3次,洗胃,灌腸,腦子也受刺激了。她曾經是個樂觀的小女孩,自從受刺激後,就快樂不起來了,覺得沒法見人,也不開心。剛到下岸村時,她不相信任何人。因為是兩個女人販子騙了她,所以她也不相信女人了。她把自己封閉起來了。她說:「我平時不出門,因為村裡外地人多,去串門會串出事來——如果外地媳婦跑了一個,會連累別人。」很多網友質疑:公安為什麼不去那裡打擊人販子、解救被拐婦女?我想說明一點:下岸村男人買外地媳婦,都是十幾乃至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郜豔敏親口告訴我,自從她來後,村裡就很少有買來的媳婦了,而且當初買來的媳婦也跑得差不多了。她們為什麼要跑呢?苦,這裡的生活太苦了!郜豔敏不走,是她做過無數次艱難的權衡,最終做出的選擇,而並不是有些網友想像的那樣——能走也不走,善良到了愚昧的地步!當然,她最大的特點就是善良。婆婆跟她說:「你要走了,這個家就全完了!有時候真的可憐你,知道你難,擔子太大了。」她回老家見了父母,父母也勸她回去,這個我在《尷尬的榜樣》裡寫過了。最早發現郜豔敏的是一位當地民間攝影家,他背著照相機四處採風,在大山深處發現一所簡陋小學。這裡的山是光禿禿的石頭山,房是光禿禿的石頭房。攝影家跟我說:「我還領北京電影廠在那選過外景呢,他們說要拍抗日戰爭主題的電影……」你想想,這裡的情形跟抗日時候的農村差不多!有人會問,下岸村這麼窮,為何還有這麼多的外來媳婦?下岸村這麼閉塞,為何買媳婦的消息還這麼靈通?這也是我採訪時的困惑。郜豔敏說,不是村裡人出去打聽的,都是人販子找來的——人販子知道哪個村最窮,娶不起媳婦,只能靠買。「郜豔敏現象」承載的東西太多了:拐賣人口、買賣婚姻、強姦及其他人身傷害、底層貧困、鄉村建設、基層教育、政府不作為、拒絕新聞監督,以及文明、野蠻、愚昧、親情、尊嚴、獨立等諸多項撕裂。網友們發出過無數條不解的質問,但是你知道嗎?郜豔敏當初的困惑比這還多!她看到這個山村這麼窮——她來了十幾年,來的時候是這個樣子,現在還是這個樣子,不可能有什麼發展,她的前途也沒了。攝影家第一次見她的時候,她正準備再往河南老家跑……攝影家跟我說:「我當時怕她走啊。她走了,村裡又沒有老師了,孩子們就又失學了,他們長大後只能和父輩們一樣買媳婦了……我當年也是個失學孩子,我說,只要你不走,我幫你。」郜豔敏不走,是她做過無數次艱難的權衡,最終做出的選擇,而並不是有些網友想像的那樣——能走也不走,善良到了愚昧的地步!當然,她最大的特點就是善良。婆婆跟她說:「你要走了,這個家就全完了!有時候真的可憐你,知道你難,擔子太大了。」她回老家見了父母,父母也勸她回去,這個我在《尷尬的榜樣》裡寫過了。所以,她覺得自己走了,是對公公、婆婆不負責任,因為公公、婆婆對她很好;也是對下岸村的孩子們不負責任。「我跟孩子們是誰也離不開誰」。攝影家個人花了2000多元錢,資助她和孩子們去北京,看天安門升旗儀式。那是她被拐後第一次走出大山。在火車上她又說又笑,像個孩子。回家後,她給老父親打電話,說到過北京了,看到天安門了,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了;今後一定努力教學,讓山村的孩子們都考上大學,將來走出大山,為祖國做貢獻。她還利用雙休日辦掃盲班,讓村裡沒文化的人都來認識字……郜豔敏有悲憫心,這是她做一切選擇的決定性因素。她的命運不光是我採訪以前苦,以後可能更苦:她的丈夫有腰椎病、胃病,他們的孩子身體也不好,她公公是關節炎,有腦血栓,說犯就犯,婆婆每到冬天就犯氣管炎,躺到炕上不能下來,她母親因為想她哭瞎了眼睛,患胰腺癌去世。她父親得了腦血栓、胃病、失憶症、骨質增生,簡直是從頭到腳都有病,她還有個90多歲的老奶奶,與殘疾的大伯相依為命。她顧得了這邊,顧不了那邊。她本人還經常胃痛。她會在心裡說:「媽媽,你為什麼不多活幾天,等女兒生活慢慢好起來,也能讓你享享福?」公公、婆婆說她「乖」,因為她不像別的外來媳婦,三天兩頭跑、鬧,不聽話。「自從來到他們家,我一直努力做個好媳婦,沒想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郜豔敏跟我說。她不忍心傷害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寧願用自己的苦難換來他們的平安。別的外來媳婦走了,她既肯定她們的勇氣,「她們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反正當初都是被迫來的,如果不是被迫,誰也不會來到這個地方」,又擔憂「她們扔下的孩子怎麼辦?」留下來的媳婦,她體諒「她們也有許多無可奈何之處」。大家這麼憤恨拐賣人口和買賣婚姻,但是你知道嗎?為永久消滅當地這種現象而默默努力的人,起碼有一個,不是別人,正是郜豔敏。那兩個萬惡的人販子,她想過她們會否受到法律的懲罰嗎?她只是淡淡地說:「我沒想過她倆的命運。我相信老天不會總讓她們這麼幸運的。」但她不希望任何一個人再重蹈她的覆轍。她跟我說:「我想提醒出門在外的女孩,在外面要多加小心,三思而後行……」她喜歡學校的孩子們,「我給他們帶來希望,他們也給我帶來希望——他們讓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郜豔敏肯定不是聖人。有時她也覺得自己懦弱,有時也覺得堅持不下去了。在這個封閉、落後、保守的地方,女人拋頭露面,東奔西跑更難。十幾年來,她一直在給自己提問題,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也不能預料以後會發生什麼,內心充滿了茫然。媒體無良、公安無察、政府不作為、貧困和愚昧的捆綁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把「郜豔敏現象」的任何一點拎出來,都有充分的可挖掘、可討論的餘地,而且網上大多也都討論得很充分了。我覺得,我們還有一點可挖掘的,就是以悲憫心來看郜豔敏。大家這麼憤恨拐賣人口和買賣婚姻,但是你知道嗎?為永久消滅當地這種現象而默默努力的人,起碼有一個,不是別人,正是郜豔敏。當年採訪時,郜豔敏跟我說:「村裡還沒有一個初中畢業生。有幾個正在念初中的。我覺得,沒有文化就沒有出路,只能像他們的祖輩一樣,放羊、買媳婦。」她當了十幾年鄉村教師,每天都在以微薄之力,踏踏實實地改變這一點。「以悲憫心看郜豔敏」是什麼意思呢?當年,郜豔敏給我提供過一位美籍華人寫給她的信:
「郜豔敏老師,你好。昨天在網易上看到你的事情,很感動。雖然你今天的處境,政府有很大的責任,但是面對現實,我還是決定給你寄250美元(編者註:當時相當於2000元人民幣),以後還會繼續給你寄。請收到錢後,一定給我回信。還有什麼問題,也一起探討。」「這筆錢是給你的,你可根據自己的感覺去使用。可叫你的記者朋友先寄電子信給我。你是平凡但偉大的,向你致敬,祝你萬事如意。」我不是號召大家都給郜豔敏捐款。事實上,據郜豔敏及一位匿名信源提供給我的信息,這筆款也並未到達郜豔敏手中,而是落到了鎮裡成立的慈善基金會裡。因為當年採訪時很快被縣鄉幹部驅逐出境,我也未來得及向鎮慈善基金會核實此事。我想說的是,這位美籍華人在信裡體現出來的,正是悲憫心。郜豔敏把所有幫助過她的人都稱作「愛心人士」,我想,她說得對。
我們應該同情每個生命所遭遇的沉重苦難,真誠地貼近並傾聽這苦難心靈所發出的聲音,竭盡所能地理解和幫助他(她)、也幫助我們自己。當然,我也知道,每個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都會力有所不逮,這沒關係,請我們保持同情。
點擊屏幕右下方寫評論,可參與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