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結核」大多數人想到的是肺結核,但結核跑到頸椎裡「吃掉」骨頭,差點癱瘓,你可聽說過?
5歲女孩琦琦(化名)因脖子疼痛到醫院就診,被診斷出「頸椎結核」,一節頸椎被結核桿菌「吞噬」,如不及時治療,很可能致高位截癱。情況緊急!家人帶著琦琦輾轉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就診。該院骨科專家團隊為她成功手術去除頸椎結核病灶,並取髂骨「補脖子」。近日,在床上躺了兩個多月的琦琦終於可以坐起來,戴著頸部固定器平安出院了。
女孩扶著脖子才能起床
頸椎被「吃掉」一節
「我就看她很奇怪,每天起床都要用兩個手撐著脖子才能起來。」今年2月底,琦琦媽媽發現孩子有點不對勁,除了要撐著脖子才能起來床,還總說脖子痛,整個人無精打採的,飯也吃不下。
到底怎麼回事?琦琦被送到醫院檢查,結果讓人大吃一驚,琦琦患上的是「頸椎結核」!影像學檢查發現她頸7椎體周圍有大量膿腫,而且那一節頸椎的骨質已被結核桿菌吞噬得「面目全非」,就好像消失了一樣。
頸椎CT:紅圈所在位置為琦琦(化名)缺失的頸7椎體
「頸椎結核是一種繼發病變,原發灶多在肺部,少數在淋巴結、消化系和泌尿生殖系等。肺部病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擴散至頸椎,在小兒病灶會在椎體內駐留、擴散,產生膿液,導致骨、椎間盤破壞。」據廣醫三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簕介紹:隨著病情發展,椎體被嚴重破壞,可造成椎體塌陷,如果頸椎穩定性受到損傷,後期可能導致椎體後方的脊髓神經受壓,嚴重的甚至可能出現高位截癱,所以及早治療非常關鍵。
在床上躺了兩個月
廣州醫生取髂骨「補脖子」
由於疫情影響,家人帶著琦琦一直在外地就醫。因她年齡小,頸椎位置特殊,手術風險高,當地醫院不敢手術,琦琦在床上一躺就是兩個多月。
「孩子太受罪了,疼得難受就哭,白天哭,晚上也哭。」媽媽回憶說,生病以來,因為疼痛,琦琦吃不下飯,一度瘦到只有20多斤,性子也愈發沉默。
5月底,琦琦輾轉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吳增暉教授處就診,結核病菌已侵蝕到她的頸椎椎體,嚴重影響了椎體的穩定性,琦琦甚至不能坐起來。
但手術的風險與挑戰確實不小。
「首先給5歲的孩子做頸椎手術風險就不低。」吳增暉坦言:「其次,手術的用具也是個難題。」目前手術器械都是給成人設計的。就拿術中用於固定骨頭的鋼板來說,都是成年人的尺寸,孩子的頸椎偏小,目前還沒有適合幼兒用的鋼板。但孩子的病拖不起,怎麼辦?該團隊想到了用於固定手指骨折的鋼板,手術器械的問題算是解決了。
6月4日這天,廣醫三院骨科吳增暉教授為琦琦實施手術。吳增暉教授從她的頸前方輕柔地進入到病變的頸椎處,取出了已被腐蝕得呈「啫喱」狀的頸7椎體,手術團隊隨後徹底清除了結核病灶和周圍的膿性分泌物,並從琦琦的髂骨處取了和頸椎大小一樣的骨頭,填補在空缺的頸椎處, 用特殊的鋼板和釘子將頸椎固定住。整個手術時間不到2小時,出血僅5毫升。
「髂骨處的骨頭質量好,又是她自己的骨頭,能夠很好地跟頸椎上下的椎體融合生長。」該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簕解釋道。所以,團隊決定通過手術清除病灶,用自體髂骨支撐能解決頸椎椎體缺失的問題。術後第3天,在床上躺了兩個月琦琦終於可以扶著家人穩穩地坐起來了。
脊柱是結核好發部位之一
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6月12日,戴著頸部固定器的琦琦可以平安出院了。
「她是我見過最堅強的小朋友。」同病房的患者張姨提到琦琦豎起大拇指:「這孩子做完手術疼得渾身發抖出汗都不哭,太讓人心疼了。」
由於琦琦還在生長發育中,未來骨骼也會長大變長,還需要定期回醫院複查。
「等植入的骨頭和上下的頸椎融合長好了,植入的鋼板後續可能需要取掉,不然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王簕說。
吳增暉教授則提醒,脊柱是結核的好發部位之一,患者會出現劇烈的腰痛、背痛或頸部疼痛 。這種疼痛多為持續性,改變姿勢的時候會加重。當結核病進一步加重,出現膿腫壓迫神經、脊髓時,會導致神經損害和脊髓受壓迫。有部分患者還會合併一些全身性的症狀,比如低熱,盜汗,乏力等等結核中毒的症狀。 所以,出現上述症狀時,建議儘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延伸閱讀:
張文宏警示結核病:患者數量是新冠肺炎十倍,希望慎重對待
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表示目前全球的結核病防治工作任重道遠,中國每年發病數為86萬人左右,是當下新冠肺炎患者的十倍,希望大家慎重對待。
國家衛健委:2020年全國肺結核發病率要降至55/10萬以下
當前我國結核病流行形勢仍然嚴峻,是全球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位居全球第2位。
為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醫保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遏制結核病行動計劃(2019—2022年)》,到2020年,全國肺結核發病率要降至55/10萬以下,死亡率維持在較低水平(3/10萬以下)。在醫院工作中,咳嗽、咳痰兩周以上的患者,必須開展結核病篩查。
國家衛健委介紹,結核病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近年來,防治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全國結核病疫情持續下降,報告發病率從2012年的70.6/10萬下降到2018年的59.3/10萬,治療成功率保持在90%以上。但是,當前我國結核病流行形勢仍然嚴峻,是全球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位居全球第2位,每年新報告肺結核患者約80萬例,位居甲乙類傳染病第2位,部分地區疫情依然嚴重,學校聚集性疫情時有發生,耐藥問題比較突出,患者醫療負擔較重,防治任務十分艱巨。
行動目標是,到2022年,結核病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防治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防治服務能力持續提升,重點人群、重點地區防治措施不斷加強,規範化診療水平穩步提高,公眾結核病防治知識水平明顯上升,發病和死亡人數進一步減少,全國肺結核發病率降至55/10萬以下,死亡率維持在較低水平(3/10萬以下)。
1.發病率高於100/10萬的省份,年遞降率不低於4.4%;發病率在55/10萬至100/10萬之間的省份,年遞降率不低於2.9%;發病率低於55/10萬的省份,年遞降率不低於1%。
2.全民參與防控結核病的良好氛圍初步形成,公眾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
3.篩查力度進一步加大,新診斷技術得到推廣應用,肺結核患者病原學陽性比例提高到50%,成功治療率達到90%。
4.重點人群防控工作不斷深入,學生和老年人群結核病篩查比例明顯提高,重點地區農村貧困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
5.利福平耐藥結核病防控工作得到全面加強,全國所有地市開展耐藥結核病規範化診治工作,病原學陽性肺結核患者耐藥篩查率達到90%以上。
《行動計劃》主要將開展6項具體行動。
一是全民結核病防治健康促進行動。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針對不同人群分類指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營造全民參與結核病防控的良好氛圍。
二是結核病診療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最大限度發現患者,對咳嗽、咳痰兩周以上的患者,必須開展結核病篩查,非定點醫療機構應當將肺結核患者和疑似肺結核患者轉診至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按照要求,結核病診療和防治核心指標將被納入對定點醫療機構績效考核中。將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相結合,做好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務,患者全程規範管理率達到90%。
三是重點人群結核病防治強化行動。擴大對病原學陽性患者的密切接觸者、65歲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愛滋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的主動篩查覆蓋面。以縣(區)為單位病原學陽性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篩查率達到95%。有條件的地區要將結核病檢查列為新生入學體檢和教職工入職體檢的檢查項目,提高入學新生結核病檢查比例。
四是重點地區結核病扶貧攻堅行動。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籤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原則,將符合條件的貧困耐藥結核病納入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對發現的患者做到及時治療、規範管理。
五是遏制耐藥結核病防治行動。擴大耐藥結核病篩查範圍,最大限度發現耐藥患者。擴大耐藥診治工作覆蓋面,提高治療質量,做好隨訪管理,完善相關保障政策。
六是結核病科學研究和防治能力提升行動。加強科技攻關,加大研發力度。加快結核病防治信息化建設,健全服務網絡,逐步實現結核病防治信息互聯互通,促進防治服務能力有效提升。
來源:綜合廣州日報 澎湃新聞 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