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見消,見過嗎?清熱解毒。主皮膚溼疹、帶狀皰疹、癰瘡腫毒
牛白藤(膿見消)
來源產地
茜草科耳草屬植物牛白藤,以根、藤、葉入藥。全年可採,洗淨切片曬乾或鮮用。
生於山谷、坡地、林下、灌木叢中。
生於山谷、坡地、林下、灌木叢中。分布我國南部和西南部。
別名有毛雞屎藤、膿見消、癍痧藤、大葉龍膽草、土加藤甜茶、接骨丹、排骨連、涼茶藤、山甘草、腳白藤、半路哮、白束、大號山甘草、白藤草、土五加皮、塗藤頭
【原形態】
多年生藤狀灌木,高3~5米。
老枝圓柱形,幼枝四稜形。葉對生,膜質,卵狀披針形,長4~10釐米,寬2.5~4釐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託葉截頭狀,頂端有刺毛4~6條。
花10~20朵,密集成復傘形花序,腋生或頂生;
花序柄長1.5~2.5釐米;花細小,白色;萼被微柔毛,裂片4,線狀披針形:冠管短,裂片披針形,外反,近喉部有長毛;雄蕊長突出;
子房2室,花柱線狀。蒴果近球形,徑約3毫米,開裂,頂冠隆起。
花期秋季。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甘、淡,涼。
根、藤:祛風活絡,消腫止血。用於風溼關節痛,痔瘡出血,瘡癤癰腫,跌打損傷。
葉:清熱祛風。用於感冒,肺熱咳嗽,腸炎;外用治溼疹、皮膚瘙癢,帶狀皰疹。
《中藥大辭典》
甘淡,涼。
清熱解暑,祛風溼,續筋骨。治中暑,感冒咳嗽,胃腸炎,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骨折,皮膚溼疹。
《中華本草》
甘淡;涼。
清熱解毒。主中暑;高熱;腸炎;皮膚溼疹;帶狀皰疹;癰瘡腫毒
【歸經】
肺;肝;腎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爛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