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字體的筆法

2021-02-07 奇勝書苑

學習書法我們基本上從三種正體字中擇一進行入門學習,它們分別為秦代小篆(也稱秦篆)、漢代隸書(指漢隸)以及唐代楷書。

從筆法的繁簡角度來說,小篆字體的筆法最為簡單,且學習小篆字體同時可以鍛鍊我們的中鋒運筆技巧以及字型對稱能力因而目前受到一部分朋友的喜愛。

本文從初學者的角度出發列舉出小篆的4個特點、5種筆順、10個筆法以供喜愛的朋友們參考。

鄧石如篆書《朱熹四齋銘》

小篆字體的4個特點:

一、兩種分布

小篆字形呈現長方形狀,其寬度與高度之比約為二比三,其書寫分布主要以兩種方式為主,其一為在長方形內勻稱分布,其二將長方形的三分之一作為垂腳分布(如下圖)。

小篆字體垂腳書寫分布圖

二、橫平豎直

小篆字體的筆畫粗細基本一致,圓勁均勻,橫平豎直,在書寫中以平行等距的方式進行表現,其筆畫圓起圓收,圓中有方,方中有圓,使轉圓活,富有趣味(如下圖)。

小篆字體的平行等距圖

三、平衡對稱

對稱是篆書的一大特點也是其魅力所在,對稱並非只有上下對稱、左右對稱,諸如單個字中的局部對稱以及圓弧筆畫的角度對稱等(如下圖)。

小篆字體的平衡對稱圖

四、上緊下松

小篆字體的書寫,其大部分字的主體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則為垂腳,也有沒有垂腳的,則將主體筆畫放在下部,上部筆畫進行高聳處理(如下圖)。

小篆字體上緊下松圖


長按下面二維碼加關注

【微信號:lsqssy168】



歡迎回復,請點左下角「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尋找漢字歷史的起源,了解大篆和小篆的區別,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尋找漢字歷史的起源,了解大篆和小篆的區別,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文/成長新視點  大篆和小篆,都在中華民族文字歷史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兩種字體,是傳承和發揚關係,小篆是從大篆變化和創新而來。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在起源時間、形體特點和歷史意義三個方面。
  • 文字與小篆書法
    而且在隸書的書法過程和書法字體中保留了很多的異體字。所以感覺文字有很多很多的內容吸引了我。於是就對文字的演變過程又產生了一個興趣。後來有一個機緣巧合,認識了黃波先生,跟著黃波老師又學的文字學和篆書。學完篆書之後,真的,對於一個學習書法的一個學習者來說 ,真的,一下子就把整個思路全部都打通了。而且把之前所有的疑惑,對文字的疑惑,對文字的寫法、異體字或者說這個字為什麼這麼寫啊,都打消了這些疑問。
  • 漢化字體竟全是小篆!
    首先我確定了,漫畫中的文字是小篆然後我又嘗試了翻譯一下漢化後的上面的話,大意大概是是這樣:可笑,此為何物?害汝哉!欲萎吾鳥否?使吾舔汝之鳥,以就其口,可笑哉!這貨不僅字體用小篆,居然還是文言文!那個這麼名字聽起來逼格賊高的「北魏孝文帝」漢化組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 小篆:筆畫舒捲刻春秋(探秘漢字)
    刻辭相傳為李斯所書,嚴謹渾厚,平穩端寧;字形公正勻稱,修長宛轉;線條圓健似鐵,愈圓愈方,是為小篆。   上承大篆,下啟隸書,小篆屢見於國之重器,是漢字中的「天生貴族」,也是中華民族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命丞相李斯主持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把秦國字體加以搜集、整理、加工、定型,使之標準化並推行全國,廢除六國異體字。自此,秦國採用了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標準字體。丞相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以這三本字書作為範本,規範書體及書寫方法。
  • 日本的護照上出現小篆,他們為什麼要使用此字體?為你揭秘
    文/遨遊世界日本的護照上出現小篆,他們為什麼要使用此字體?為你揭秘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崇尚出國旅遊,現在人們出國的過程中,就需要使用護照這種東西。日本的護照上出現小篆,可他們為什麼要使用這種源於中國的字體?為你揭秘。小篆起源於我國秦朝時期,是那個時候國家通用的一種字體。如今,中國人不再用這種繁瑣的字體,那為何它會出現在日本的護照上呢?
  • 簡析小篆基本筆畫寫法
    篆書可分為:甲骨文、大篆、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全國統一使用的一種規範化的書體。小篆筆畫圓轉流暢、字形修長勻整,十分美觀,富於裝飾性。其中代表作品有《泰山石刻》、《繹山刻石》、《琅琊臺刻石》等。小篆名家輩出如唐代李陽冰,五代徐鍇,清代鄧石如。
  • 製造小篆
    在文學院領導的積極幫助下,我讓學生寫小篆家書、小篆情書、小篆論語、小篆道德經、小篆孝經等等作業,收到了很好的反響,媒體也紛紛轉載報導,也有一定的社會反響。記得人民日報中的人民微評曾說:    「鍵盤時代,書寫家書的越來越少;簡化字時代,寫小篆的越來越少。「打撈」漸行漸遠的傳統,不是泥古不化,也不是譁眾取寵,而是對傳統文化保留一份溫情與敬畏。無論走多遠,不忘來時路,才得走得更堅定更自信。」
  • 小篆、玉筯(箸)篆、鐵線篆分不清?一看便知!
    有一些書友往往小篆、玉筯(箸)篆、鐵線篆分不清楚,下面我就整理一下它們的定義和特點,供各位書友參考。小篆,是大篆的對稱,亦稱「秦篆」。秦統一天下後,秦始皇命李斯等所制,以統一天下文字。字體較籀文簡化,形體勻圓整齊,對漢字的規範化起了很大作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云: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毋讀[wú])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存世之《泰山刻石》、《琅琊臺刻石》等可為小篆的代表風格。唐代李陽冰、南唐徐鉉、清代鄧石如均為小篆的代表書家。
  • 有人說小篆這種幕後字體,會對漢字和書法藝術的影響比較大
    秦 虎符,兵權的憑證,小篆之典範秦統一六國之後在文化上提出了"書同文"的政策,但是該政策並不是在全國上下各個階層的人們中普遍推行,這個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說也是不可能的。「書同文」實際上更多是對官方字體的一種約束,在普通民眾中,字體的形式是相對寬鬆的。
  • 【常識積累】書法字體
    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行書,是一種書法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
  • 《書法問集》165、有人說小篆這種幕後字體,比隸書影響比較小?
    有人說小篆這種幕後字體,會對漢字和書法藝術的影響比較大,你怎麼看?秦始皇推行小篆之時,隸書已經但登上歷史舞臺,實用領域並不多見。那麼,小篆是影響是怎樣產生的?我是一人。小篆是書法史中非常重要的書體,篆隸草行楷都有相應的地位和歷史意義。
  • 解析卡通字體左右結構和筆法的幾塊問題
    1、書寫這樣字體有兩種筆型,一是大雙頭的記號筆斜頭,規格通常為3mm、4mm、5mm、6mm,另外就是上面圖片的這種6mm專業馬克筆。6、口旁:書寫四筆,此偏旁沒有什麼困難度,即筆法口訣就是:「左豎靠右,右豎靠左,上橫往右下,下橫平行」。嚼中左下裡面有一橫,但是這裡的結構如果寫不下可以用這樣的斜點筆畫書寫(與第4條介紹的月橫中的筆法方法)。
  • 小篆的間架結構大全,書法初學者值得收藏借鑑
    小篆又稱「秦篆」,筆畫圓潤飽滿,富有力度。線條婉轉,讓人一眼看著就覺得十分優雅,在柔美中又勁道十足之感,具備強烈的古樸氣息。小篆也是正書之一,具備有嚴謹的法度和規整的字體,是初學者書法入門的上佳選擇。其簡單的筆畫和樸實的筆法,可以讓新手更好更快的入門。流傳了上千年之久的小篆,總以其獨特的美感,吸引著無數人的喜愛。
  • 【五分鐘學常識】書法字體
    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行書,是一種書法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 紹興大禹陵59處小篆刻字出錯,景區:廠家查字體轉換器導致
    浙江紹興市每年舉行公祭大禹典禮的場地——祭禹廣場今年4月擴建後,59個小篆刻字出現筆畫錯誤,管理部門已聯繫廠家修改。錯誤(左)正確(右)錯誤(左)正確(右)祭禹廣場內有29級臺階,每級鑲有小篆金屬刻字,意指十二地支。
  • 書法字體五大分類
    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分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大類。
  • 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書法字體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常識考點是書法字體。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 【常識積累】書法字體的分類解析
    2021年公安聯考常識積累:書法字體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 雖是啟體書法,筆法已超越啟功,字體險峻秀逸章法古厚,好書法
    線條的變化即是筆法變化,而筆法變化影響了書體變化。書法線條形態表現方法,無論是誰,用筆都萬變不離方、圓、藏、露、提、按、轉、折;都萬變不離輕重,疾澀、濃淡、粗細。在筆致上非方即圓,非藏即露,非疾即澀,或兼施,或藏露互濟或疾澀並至;在線形上或粗或細,或長或短,或濃或淡;在神質上,或剛或柔,或剛柔交替。
  • 傳統書法字體,各種毛筆書法字體
    4、篆書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5、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