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十句話,人生的大實話!

2021-02-23 國學新刊

點 上 面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國學新刊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跟隨老師學習了,感恩您!

編 / 國學君  圖 / 網絡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大意:人生存於天地之間,如同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一眨眼就過去了。 感悟:蘇軾在《行香子·述懷》中感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且陶陶,樂盡天真。」名利如浮雲變幻無常,徒然勞神費力。人的一生只不過像快馬馳過縫隙,像擊石迸出一閃即滅的火花,像在夢境中的經歷一樣短暫。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年,所以更要懂得珍惜和珍重,放棄無意義的執著,忘掉無謂的煩惱,珍惜該珍惜的,如蘇軾一般以豁達的態度過快樂的生活。2.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莊子•逍遙遊》大意:水積蓄得不深厚,就沒有負載大船的力量;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託負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點評:大舟的浮遊遠航依託於積厚之水的負載,大鵬的九萬裡高飛亦有待於海運雄風的託舉。沒有積厚之水,大舟只能徒自傾覆沉淪;沒有扶搖鼓蕩,大鵬也無從超然橫越南北。《老子》也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都說明欲成大事,必須腳踏實地,從基礎做起。3.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莊子•在宥》大意:世俗的人,都喜歡別人贊同自己,而厭惡別人反對自己。點評:人人都喜歡聽好聽的,不喜歡接受不好聽的;都喜歡聽別人誇獎自己的,不喜歡聽別人批評自己,這是人之常情。但「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有些話雖然說得刺耳,有些批評可能火辣辣地燒心,但只要是忠懇有益的,我們就應該努力克服心理上的不舒服,去接受正確的批評、建議、意見,這能夠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縱觀中國歷史,凡是成就突出的人,大都勇於接受反對意見。他們能夠從善如流,所以能夠吸取眾人的智慧,避免自己的失誤,從而成就自己的事業。4.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大意: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上的麻木與愚鈍,肉體的死亡倒還在其次。感悟:孟子說"心之官則思」,這裡的「心」是思想或觀念,後世「心死」的含義指情緒上的悲哀,而莊子的原意是指人沒有思想或者失去自由思想的能力。莊子所說的那種「心死」之人,他本人不會覺得悲哀,只能是別人認為他可悲。而另一種「心死」之人,情緒的極度沮喪,意志的極度消沉,則是他本人深切體會到的悲哀,旁觀者也能覺察到。5.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莊子•秋水》大意:對於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講海,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局限;對於夏日之蟲不可以和它講冰,因為四時不同,它無法體驗。感悟:與人交流要看對象,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從對方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以對方能理解的觀念來談論,否則,肯定是一方認為自己是對牛彈琴,另一方則認為對方「不說人話」。6.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莊子•齊物論》大意:最有智慧的人,總會表現出豁達大度之態;小有才氣的人,總愛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計較。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讓人聽了心悅誠;那些耍小聰明的言論,瑣瑣碎碎,廢話連篇。點評:言與行是人主體活動的兩種方式,而語言又是與人溝通交流的最直接方法。對於說話,《莊子·齊物論》中還有一句「大辯不言」,其意說的是真正有才、善於辯論的人,並不會通過多說話以顯示自己。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利刃用糜套以藏鋒,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從不會讓自己思想的深度被過多的饒舌所遮蔽。所以,如果開口有的時候是一種機智,那麼適時地選擇沉默則是一種更具睿意的成熟。7.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莊子•讓王》大意:知足的人,不為利祿而去奔波勞累;明白自得其樂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憂懼;講究內心道德修養的人,沒有爵位也不感到慚愧。感悟:清代文學家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有這樣一句話:「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道德經》中也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足於內而不爭虛名,就不會有屈辱;知止於外而不貪得無厭,就不會有憂患。「知足」不是人生的不思進取和漫不經心,而是告誡人們心中要有衡量標準,莫將「進取」變成「貪得無厭、慾壑難填」。大意:謀劃事情沒有主見,就會被事情困住;做事情沒有準備,肯定會失敗。感悟:「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謀劃決斷,做事果斷。「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未雨綢繆,有備無患。9.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父》大意:本真乃是精誠的極致。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感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如果想說服別人,或者是感動別人,只能用自己最真摯的感情來表達,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虛情假意或許能忽悠別人於一時,但是不可能蒙蔽別人於長久,並且一旦被看穿,就是再來真情實意,人家也不信了!這句話勸告我們,要以真誠待人,表裡如一,不可虛偽。如果表面一套,心裡一套,陽奉陰違,終究會露出馬腳。10.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莊子•盜蹠》大意:喜歡當面誇獎別人的人,也喜歡在背後詆毀別人。感悟:葛洪《抱樸子·行品》中說:「當交顏而面從,至析離而背毀者,偽人也。」我們生活中至少也會遇到那麼幾個人,「明裡一盆火,暗裡一把刀」,人前甜言蜜語,背後卻惡語中傷,他們當著人的面總是撿著最優美動聽的話說,讓聽者飄飄欲仙,可是一轉身就會是另一副嘴臉,人高升時,他們殷勤示好,人處於低谷時,他們翻臉無情。兩面三刀、左右逢源、大貌岸然之人或許可以在短時間裡如魚得水,混水摸魚,但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種人終究會被唾棄,讓人「敬而遠之」。 

國學新刊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莊子》最有深意的十句精髓,簡短卻說出深刻的人生!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一、哀莫大於心死。心死:意志極度消沉。
  • 莊子臨終前說的2句話,道破人生哲學,細細揣摩才能領悟人生真諦
    莊子之所以到了今天還依然被世人所推崇,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莊子對於天地萬物的思考。莊子的「道」,就是尊重自然、回歸自然,尊重萬物眾生平等。莊子的自然觀在生活哲學上表現為順應自然,追求絕對的自由。莊子對待生死的態度,是非常豁達的。
  • 《莊子》具有深意的十句經典名言,簡短卻說出深刻的人生
    這句話意在勸人莫存害人之心,意與俗語「害人之心不可有」相同。三、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出自先秦《莊子·逍遙遊》。田鼠到河中飲水,喝得再多,也不過是把肚子喝飽而已。這句話常用以形容一個人沒有野心,對自己沒有過高的要求。四、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 莊子的夢境人生
    人生也可能是一場大夢而已,這是莊子打破常人夢論的方法。莊子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打破呢?這緣於莊子對愚者惡劣生存境況的體察與關切。在莊子看來,愚者「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
  • 莊子的九句大實話: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附深度解讀)
    人生的境界受限於其認知維度,認知維度取決於經歷、見聞和知識。莊子《逍遙遊》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秋冬。世界上很多東西你不知道,不代表它們不存在。見識越廣博的人,心態也越發開明,包容度也越強。莊子《外篇·秋水》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 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 莊子的九句大實話,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莊子的九句大實話,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點評:求知是人生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是人生的全部。人只能根據興趣和需要,選擇性地去掌握一些知識。2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點評:後世"心死"的含義指情緒上的悲哀,而莊子的原意是指人沒有思想或者失去自由思想的能力。莊子所說的那種"心死"之人,他本人不會覺得悲哀,只能是別人認為他可悲。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莊子的負能量?還是莊子的大智慧?
    要是如此,我感覺這句話真是有滿滿負能量了,但它能流傳兩千多年,還是作為莊子的核心思想在被人討論,絕對不會是那麼簡單的。今天就稍微來掰扯掰扯這句話。這句話是出自《莊子·外篇·胠篋第十》中。《莊子·胠篋》夫谷虛而川竭,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蹠也。
  • 《莊子》經典的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
    小編推薦莊子的四句話,帶你品讀其中的智慧。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大意:人生存於天地之間,如同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一眨眼就過去了。對於說話,《莊子·齊物論》中還有一句「大辯不言」,其意說的是真正有才、善於辯論的人,並不會通過多說話以顯示自己。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利刃用糜套以藏鋒,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從不會讓自己思想的深度被過多的饒舌所遮蔽。
  • 漫談莊子:物我合一,形神共舞;《莊子》名言十句,看透世事
    《莊子》名言十句,看透世事,淡然處之!
  • 莊子 | 減法人生
    與之相伴隨,我們的欲望也越來越多,我們總是奉行著加法和乘法,不斷地追求更多的物質、更大的利益和權力,不斷地索取…… 其實,人生有一種哲學叫減法:從物質到精神,人生的每個維度都可以刪繁就簡。」鷦鷯在深林裡築巢,林子再大,也不過只能佔其中一枝;偃鼠到黃河裡飲水,黃河再大,也不過只能灌滿自己的肚子。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思想精髓之一。
  • 《莊子》中七個成語,道破人生七大智慧
    《莊子》是中國古代經典名著之一,後人在其中的語句中總結出了成語,這些成語中包含的,都是人生的智慧。今天我們將要探討其中的七個成語,來看莊子留給後人的精神寶藏。一、白駒過隙「白駒過隙」出自《莊子》,這句話表達出了人的一生過得很快,就好像從一個縫隙中看白馬奔跑過去,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而已。後人在使用這句話時,所用的情景也大多是感慨自己的人生或者時間轉瞬即逝,因此提醒人們要注意珍惜時間,不要等生命將盡時,感慨自己的一事無成。
  • 《莊子》十句經典格言,感悟人生智慧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國時期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1、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
  • 莊子的10大名言——智慧人生的金鑰匙!
    莊子,姓莊,名周,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重要的代表人物,後被尊稱為道教祖師、南華真人。我們在介紹他的時候,總是不經意間要加上後世給他的一堆頭銜,但其實莊子本人一生淡泊名利,潛行為學,著書十餘萬言,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 《莊子》:以不知為知,方為人生「大知」
    一、世人以知為不知,以不知為知,方為人生之大知。每個人都存在著主觀意識,我們判斷這個世界的角度與認知,都是從主觀意識出發而得出的結論,而這定然是不符合客觀的。可是問題就在於,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意見是偏見,還會以自己的認知為絕對的標準,並且還企圖評價別人的人生。
  • 莊子10句名言,聖賢智慧總結人生,你平時喜歡的話可能出源自於他
    04今天分享莊子的十句名言,與大家共同感悟和學習聖賢的智慧。1、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如死灰,精神毀滅,而人的身體的死亡還是次要的。人是要有點精神的。2、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 莊子是人生的清醒劑,讓我們活得更通透!
    如果說老子構建了道家哲學的地基的話,那麼莊子則構建了道家哲學的大廈的宏大的體系;如果說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其實是尋找一種治國理政的道路,並側重於政治哲學的話,那麼莊子則將「道法自然」的思想拓展到了人生哲學、社會哲學、自然哲學和政治哲學,因此,莊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莊子》中最有深意的十句名言,簡短卻說出深刻的人生!
    莊子,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後世與老子並稱「老莊」。一、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大道被小道或者小的成就遮蔽了,言語中的精髓被華麗的辭藻遮蔽了。這是《莊子 齊物論》中的一句話,【釋義】在這裡是對的,在那裡就是錯的了。三、凡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出自《莊子·列禦寇》。【釋義】大凡人心比山川還險惡,知心比知天更困難。四、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 莊子這三句話,你能領悟其中一句,便可領悟人生真正的快樂
    莊子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學派代表人,莊子想像力極為豐富,他一生用他的才華,做出了許多令人看過之後,由衷佩服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來看下莊子下面這幾句話,它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第一句,人生就要有自己的人生態度,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態度強加他人。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莊子看到河裡的小魚,自由自在的遊玩,於是就跟身邊的惠子說道:"倏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問: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莊子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 《莊子》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朱子點評莊子曰:心極熱而眼極冷。正是這種冷眼看破了紅塵濁世,同時也成就了莊子的罵世威名。莊子罵盡天下英雄,即便是一代聖人孔子亦未能逃脫。但是如果通讀《莊子》全書,通曉道儒全部,莊子對孔子的這種罵又何嘗不是佩服之至的表現?莊子罵孔子,其實也是在罵自己。莊子的道在於無為,孔子的道在於有為。無為之時已過,有為之時來臨。莊周逍遙避世,而孔子積極入世。
  • 《莊子》的十句大實話,大道至簡,人生逍遙!
    《莊子》亦稱《南華經》,是道家經典著作之一。原書分為內、外、雜篇,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至西漢大致成形,而今本《莊子》僅33篇6萬5千多字,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1、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出自《莊子·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