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暖寶寶、熱水袋燙傷兩三個月才能好?天冷,小心低溫燙傷,千萬不要...

2021-01-19 瀟湘晨報

來源: 上海瑞金醫院

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

當你感到痛的時候已經太遲了

皮膚真皮深層甚至皮下深部組織

已經發生了損傷

有研究證明,對人體皮膚造成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4℃。

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後出現皮膚發紅、腫脹、脫皮或出現水泡等症狀即意味著發生了「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的面積通常比較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常位於足跟、足底、小腿脛前、臀部等。

早期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水泡,容易被忽視。

但千萬別小看這個小水泡,雖然病變比較局限,但是損傷常常深達真皮深層甚至全層皮膚壞死,即臨床診斷的深II度或III度燙傷。

脛前、足跟等部位皮下組織較薄,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造成傷口經久不愈。

總之:

如果燙傷部位起水泡,也不可掉以輕心喲,損傷有可能為損傷皮膚深處的深Ⅱ度到Ⅲ度燙傷。需要前往醫院進行處理,防止感染!

如果只是皮膚呈紅色伴有微微疼痛,可以自行癒合。醫生再三提醒:千萬不要自行塗抹藥膏或挑破水泡。

用冷水對創面進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塊的毛巾等冷敷。冷療能使創面迅速降溫、減少熱力對組織的繼續損傷,減少創面滲出和水腫,同時還能減輕疼痛。冷療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持續時間最好達到20分鐘以上,直至創面不感疼痛或疼痛顯著減輕為止。如果局部有水泡形成或者表皮破潰了,就需要去燒傷專科醫院進一步治療。就診途中可以用清潔的被單或毛巾外裹創面。① 切忌塗抹有顏色的藥物,如紅汞、紫藥水等,以免影響對創面深度的判斷;

② 慎用油膏,以免清創困難,同時也不利於熱量的散發。

③ 更不要塗醬油、「老鼠油」等所謂的土方,不僅對創面毫無益處,更容易導致感染。

低溫燙傷雖然面積小但深度較深,換藥治療時間長,有時2-3個月還不能癒合。

部分病人甚至需要手術治療,癒合後常遺留不同程度的瘢痕。

目前對瘢痕增生尚無特效藥物。

預防低溫燙傷的4個措施:

1 使用取暖設備時,應該對其溫度範圍有所了解,並且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

2 對於嬰幼兒、高齡人群、生活不能自理以及感覺功能障礙者,在應用取暖設備時應格外警惕,避免將取暖設備長時間接觸皮膚及放在某一部位。

3 皮膚和熱源之間採取一定的隔離手段,比如厚毛巾等,而且要確保妥善包裹取暖設備,以免在睡夢中包裹物脫落而燙傷。

4 合併糖尿病和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者要儘量避免使用皮膚接觸類的取暖物品,即使使用更要隨時注意皮膚情況,以免燙傷。

糖尿病、腦血管疾病、老人

低溫燙傷一般多見於糖尿病、截癱、腦血管患者以及老年人。由於皮膚感覺異常,對熱刺激反應敏感性低,容易低溫燙傷。

疲勞過度者

中青年低溫燙傷患者多數由於醉酒或勞累過度熟睡時使用取暖設備所致。

嬰幼兒

嬰幼兒表達能力欠缺,當遇到馬大哈家長,也會造成低溫燙傷。

常常手腳發涼的女性朋友

在低溫燙傷患者中,女性佔大多數,其中暖寶寶也是一個造成燙傷的「兇手」。很多女性為了更加暖和,將暖寶寶直接貼在皮膚上,造成了皮膚的深度燙傷。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燙傷兩三個月才能好?天冷,小心低溫燙傷,千萬不要自行塗抹藥膏...
    但千萬別小看這個小水泡,雖然病變比較局限,但是損傷常常深達真皮深層甚至全層皮膚壞死,即臨床診斷的深II度或III度燙傷。脛前、足跟等部位皮下組織較薄,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造成傷口經久不愈。總之:如果燙傷部位起水泡,也不可掉以輕心喲,損傷有可能為損傷皮膚深處的深Ⅱ度到Ⅲ度燙傷。需要前往醫院進行處理,防止感染!如果只是皮膚呈紅色伴有微微疼痛,可以自行癒合。醫生再三提醒:千萬不要自行塗抹藥膏或挑破水泡。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這麼用
    天冷了, 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 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 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 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 怎樣防止燙傷?
  • 冬季取暖 小心熱水袋等物「低溫燙傷」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進入冬季,我們總是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等取暖用品,但長時間使用還要小心「低溫燙傷」。在醫院燒傷整形科,前來換藥的患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這其中有大約三成都是在較長時間使用「暖寶寶」或者熱水袋時不小心被燙傷的。由於此類取暖用品溫度並不是很高,因此一些使用者就容易忽視其危險性。據醫生介紹,低溫燙傷同樣會出現皮膚灼痛、起泡、變色等被燙傷的症狀。被燙傷後,患者應立即用清潔的涼水衝洗或浸泡傷口,在痛感降低後再儘快就醫。另外,糖尿病患者、老人等由於痛覺、敏感度降低,更應妥善使用取暖物品,避免「低溫燙傷」。
  • 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當心這些燙傷的兇器!
    我們有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暖腳腳墊、暖手聖「蛋」等一大批神器。便宜、方便攜帶、保暖持久,冬季必備。實在不行,咱還有熱水杯和堅強的意志力!所以,入冬,我們不怕。不過呢,這些保暖好物,好用是好用,但卻有危險。比如熱水袋,用的時候覺得溫暖舒服;可第二天醒來,發現腳莫名其妙起泡了——原來,是被熱水袋燙傷的。
  • 冬天缺不了暖寶寶貼?小心低溫燙傷!
    同時還利用了微孔透氧技術,使暖寶寶散熱更加均衡,發熱更加持久。暖寶寶貼的組成結構,圖片來源網絡但你知道嗎?暖寶寶貼雖好,在冬季作用明顯(輕便易攜帶,長時間提供「熱能量」),但是也有缺點,如果使用不當,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 青春自護·平安春節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
    寒假、春節即將來臨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   安全防護仍不可忽視   冬天,天氣寒冷,   暖寶寶和熱水袋,   成為家長給孩子保暖的首選。   但千萬別小看這個小水泡,雖然病變比較局限,但是損傷常常深達真皮深層甚至全層皮膚壞死,即臨床診斷的深II度或III度燙傷。   脛前、足跟等部位皮下組織較薄,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造成傷口經久不愈。   總之:   如果燙傷部位起水泡,損傷有可能為損傷皮膚深處的深Ⅱ度到Ⅲ度燙傷。需要前往醫院進行處理,防止感染!
  • 專家解讀:小心冬季高發的「熱水袋病」——低溫燙傷
    該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邵旦兵表示,這種燙傷叫「低溫燙傷」,尤其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屬於冬季高發病。凜冬已至,凍手凍腳,更容易「燙手燙腳」。  邵主任介紹,面對寒冬,睡覺時使用暖寶寶或熱水袋暖腳是許多市民常用的保暖方法。但從接診的患者可以發現,很多人在第二天或者更久以後會出現局部皮膚紅腫、疼痛甚至水皰,才來醫院就診。臨床上把這些燙傷,稱之為「低溫燙傷」。  什麼是「低溫燙傷」?
  • ...個月才能好?天冷,小心低溫燙傷,千萬不要自行塗抹藥膏或挑破水泡
    低溫燙傷的面積通常比較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常位於足跟、足底、小腿脛前、臀部等。早期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水泡,容易被忽視。但千萬別小看這個小水泡,雖然病變比較局限,但是損傷常常深達真皮深層甚至全層皮膚壞死,即臨床診斷的深II度或III度燙傷。脛前、足跟等部位皮下組織較薄,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造成傷口經久不愈。
  • 冬季取暖防燙傷,低溫燙傷不知不覺,這些物品小心使用
    現在的防寒高科技有很多,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水袋、電暖寶、電褥子等,大多數時候,這些裝備都很安全,但是燙傷的時候,你就不會這麼覺得了。有一個女大學生,睡覺的時候用普通的橡膠熱水袋,臨睡前裝了滿滿一大袋開水放在被窩裡,結果熱水袋破了,造成身上多處燙傷。
  • 睡覺用熱水袋小心低溫燙傷 敏感人群使用最好包層布
    燒傷的機制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臨床稱為低溫燒傷。  隨著冬季到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取暖設備,更要注意防範低溫燒傷帶來的傷害。  【案例】  老人睡覺用熱水袋竟然造成三度燒傷  60多歲的老王(化名)就曾因為低溫燙傷導致嚴重後果,再不敢用身體直接與熱水袋接觸。
  • 電熱毯開一夜 依伯低溫燙傷
    醫生提醒,天冷取暖小心「低溫燙傷」,電熱毯短時間接觸皮膚,不會感覺很燙,但長時間接觸,能在不知不覺中燙傷皮膚,還會是深度燙傷。 入冬後 老人總開著電熱毯睡 昨日,81歲的閩侯李老伯還在住院,他的臀、腰、右腿嚴重燙傷,坐不得、躺不得。家人說,老人身體孱弱,比較怕冷,入冬後總開著電熱毯睡。
  • 取暖小心低溫燙傷!後果很嚴重!
    受到熱烈追捧的電暖氣、熱水袋、暖寶寶等各種取暖設備,甚至是蒸汽眼罩、燙水玻璃杯......,在寒冷冬日裡,逐漸出現在低溫燙傷的「罪魁禍首」名單中!隨著冷空氣的來襲,取暖設備很是受大家歡迎,除了傳統的電暖氣、熱水袋、暖寶寶等物品在冬季熱賣,其他新式取暖設備也紛紛被推出,如USB接口取暖設備、燃油金屬暖手爐等,因其溫度不高,攜帶方便,取暖效果又好,受到年輕人們的喜愛。
  • 天冷一直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0日訊 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 低溫燙傷?快來了解一下~
    經接診醫生仔細觀察、詢問後,判斷是熱水袋導致的「低溫燙傷」。無獨有偶,20歲出頭的姑娘小周也是「低溫燙傷」患者之一。一到冬天,小周就喜歡囤上一大堆的「暖寶寶」,一日一貼成為了她的過冬日常。但久而久之,她卻發現自己肚皮開始發紅,再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水泡、脫皮、潰爛。
  • 三九天當心暖寶寶致低溫燙傷!
    近期北京遭遇寒潮,白天最高氣溫僅零下十幾攝氏度,不少人用上了諸如暖手寶或暖寶寶貼這類使用方便的取暖產品。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
  • 暖寶寶貼居然也可以燙傷人!
    因此,暖寶寶還有熱水袋是我們在冬天必備的物品。尤其是對於一些愛與美的女孩們來說,別看他們在羽絨服裡面穿著是緊身褲,但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那就是暖寶寶啦。但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新聞曝出被暖寶寶燙傷了。之前,我一直都是不相信暖寶寶是可以燙傷人的。因為在冬天的時候,我也會經常會去使用暖寶寶來保暖。當天氣特別冷的時候,我也會在衣服裡面添滿暖寶寶。
  • 低溫燙傷,悄無聲息的傷害
    殊不知,這個看似溫和的取暖物,卻也潛藏著危險,冷不丁會把皮膚燙傷。相較於高溫燙傷的「殺氣騰騰」,低溫燙傷也不容小覷,它往往會給上「溫柔一刀」。在寒冷的冬季裡,我們常常用到的熱水袋、電熱毯等,都有「低溫燙傷」的安全隱患。  接觸70攝氏度超過1分鐘就會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長時間接觸溫度不太高的熱源,致使熱量蓄積而導致接觸部位皮膚、皮下組織燒傷。
  • 冬天很冷,尤其要警惕「低溫燙傷」
    、熱水袋、電熱毯,以及火炕等也一樣,使用不當很可能就會導致低溫燙傷。、熱水袋導致的低溫燙傷。,或者抱著熱水袋睡一晚上,肚皮就被燙傷了。曾看到一則新聞,一個3歲的孩子,竟然因為被暖寶寶燙傷住院了!用兩片暖寶寶包住雞蛋和切薄片的培根,包好後放進棉被裡。
  • 娃娃捂著熱水袋睡覺,雙腳被「低溫燙傷」
    但是,你能想到小小的熱水袋使用不當,也能造成嚴重的後果。熱水袋不小心被戳破,燙了小娃娃一身小磊(化名)是一個18個月的男孩,這幾天降溫厲害,爸爸媽媽怕他冷,睡覺的時候在他身邊放了一個熱水袋。不料,鄰居家的小孩來家裡玩耍,不小心戳破了放在小磊身邊的熱水袋。當時熱水溫度還非常高,最後造成小磊的右大腿、會陰部、雙腳燙傷,家裡人見狀急急忙忙趕至杭州市餘杭區婦幼保健院就診。
  • 福建泉州女子被暖寶寶燙傷,傷口紅腫化膿,需要植皮才能痊癒!
    福建泉州某醫院燒傷整形科近日接診了一名女患者,該女子被暖寶寶燙傷,傷口已經紅腫化膿 。半個月前,女子將暖寶寶壓在小腿上睡著了,女子被燙醒,第二天小腿就起了一個大水泡。以為沒有大礙,她便自己塗抹了一些藥膏,直到傷口越來越惡化才想到就醫。